中原镇

中原镇 中原镇中原简介 中原镇社会经济 中原镇媒体报道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中原镇,位于秦岭南麓,恒河上游,汉滨区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7′、北纬37°06′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5.5℃,无霜期达269天,光照充足。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81个村民小组,4000户,1.4万人。中原镇位于恒河上游,秦岭脚下,汉滨区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7′、北纬37°06′,东临商洛市镇安县吉河镇,西接汉阴县,南大河镇,北接 叶坪镇,辖14个行政村,81个村民小组,4000户,1.4万人。中原镇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境内的恒河、枧沟河、马坪河三条河,贯穿全境;有宜林荒山17万亩,可耕地1.4万亩,其中水田0.34万亩。中原镇自然条件较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5.5℃,无霜期达269天,光照充足。适宜种养业和其它多种经营生产,主要经济作物有蚕桑、天麻、魔芋等。...

详情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中原镇所有乡中心区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中原镇介绍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中原镇,位于秦岭南麓,恒河上游,汉滨区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7′、北纬37°06′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5.5℃,无霜期达269天,光照充足。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81个村民小组,4000户,1.4万人。

中原镇位于恒河上游,秦岭脚下,汉滨区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7′、北纬37°06′,东临商洛市镇安县吉河镇,西接汉阴县,南大河镇,北接 叶坪镇,辖14个行政村,81个村民小组,4000户,1.4万人。

中原镇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境内的恒河、枧沟河、马坪河三条河,贯穿全境;有宜林荒山17万亩,可耕地1.4万亩,其中水田0.34万亩。

中原镇自然条件较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5.5℃,无霜期达269天,光照充足。适宜种养业和其它多种经营生产,主要经济作物有蚕桑、天麻、魔芋等。近年来,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蚕桑、黄姜、天麻、食用菌种养面积,已成为本镇的支柱产业。

以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红薯等为主要粮食作物;以蚕桑、魔芋、畜牧和劳务输出等为主导产业。2008年农业总产值达到794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500万元、乡镇企业收入441万元,粮食总产881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居民存款达到4000万元。全镇有党支部21个,党员509人,11个村支部实现了“五个好”标准。

全镇村村通电、通路、通电话,并开通了移动电话,40%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文化卫生公益事业稳步发展。

近年来,中原镇立足镇情,扎实推进生态新镇、富裕新镇、和谐新镇、魅力新镇建设,全镇狠抓“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核桃、蚕桑、黄姜、天麻、食用菌种养面积,已成为本镇的支柱产业。

■山林经济: 建基地兴特色产业。

镇党委、政府立足“山上栽核桃,山下种魔芋、林下养殖白山羊”山林经济发展格局,以土地流转为基础,以科技投入为支撑,示范引导产业强村大户建设,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年前的4120元增长为现在的7869元。

发展优质核桃园14696亩,实现了人均1亩林果园的目标。在林果园管护上采取抓点示范,镇、村干部包地块的产业包抓措施,积极推进大户流转集中管护、组建产业合作社、免费组织管理技术培训、免费发放矮秆作物籽种等,全力促核桃园产业有序发展。

在山下交通便利的地块发展魔芋8400亩,采取“企业+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政府积极引导,提供产业发展资金和技术服务,企业引领,提供产业发展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收购订单,2000余农户积极参与订单魔芋产业发展,仅此一项,可实现人均增收900元。

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该镇大力发展陕南白山羊养殖产业,通过提供贴息贷款,引进优良品种等扶持措施,在山大人稀的高山村组发展陕南白山羊10800只,有效利用了高山林下资源。

■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中原镇生态扶贫搬迁,实施分层分步搬迁;对于直接搬入城镇的群众,重点解决住房和就业问题;对于跨区域搬迁,做好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

目前,中原镇中心社区一期占地面积70亩,计划安排316户搬迁户,650平方米社区综合楼一栋,400平方米中心信用社一栋,2200平方米幼儿园一座,现已竣工,入住人口达1500余人。社区二期修建小高层房屋9栋,目前已启动。

为了确保农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中原镇党委政府在社区附近公路沿线规划设计“万担黄金业走廊”产业,发展高山烤烟5000亩,让搬迁户不出门就能挣钱致富。

打造魅力中原—陕西安康市中原镇党委书记徐兴平访谈

这里所说的“中原”,不是指以河南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而是指地处秦岭南麓的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的一个山区乡镇——中原镇。

中原镇,距陕西南部中心城市——安康市城区96公里,是汉滨区、汉阴县、镇安县三县交界地带;辖14个行政村,81个村民小组,4000户1.5万人;耕地3.6万亩,其中水田3390亩。

近年来,中原镇立足镇情,扎实推进生态新镇、富裕新镇、和谐新镇、魅力新镇建设,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当地颇有名气。

日前,走基层记者驱车从陕南安康市城区出发,前往中原镇采访。通往中原镇的山间公路,像丝线——在谷壑里蜿蜒飘舞,我们的采访车在“丝线”上摇扭;顾不上屁股在车座上蹦跳,顾不上身躯左右摇舞,打开车窗,让眼睛狠狠地感受陕南的绿色。

车行2个多小时到达了中原镇,中原镇党委书记徐兴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徐兴平书记告诉记者,中原镇是陕南革命老区,是国家特困重点帮扶镇;镇党委镇政府紧紧围绕汉滨区委提出的“一抓三建一统揽”的总体工作思路,抓基层组织建设,重民生建社区,重生态兴产业。目前已经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合镇情实际的发展路子。

创“明星支部”,带民致富

徐兴平书记告诉记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基层。发展产业、致富农民、富裕农村,迫切需要一大批善谋发展、善带民富、善待百姓的带头人,迫切需要一大批新素质新本领的农村基层干部。建设一支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带民创业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干部队伍,是中原镇发展之所急、群众之所盼、强基之所需。

一年来前,中原镇有26个行政村,村干部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跑田头的多,跑码头的少;守摊子的多,创业型的少;管家型的多,服务型的少。二是领导方式招数不多,“硬办法不能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要改变这一现状,既要对现有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升级,又要广开才路、广纳人才,把更多的农村优秀人才集聚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中,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的结构。

“创建‘明星支部’的核心标准只有一句话:‘不能带头富,不能当村干部;只顾自己富,不配当村干部;带领大家富,才是好干部。’”徐兴平书记对记者说。

徐兴平书记:打造“明星村干部”重抓好四个环节——选配好支书;抓培养抓教育;抓激励重约束;树榜样促民富。

一年来,中原镇紧扣“发展、富民”主题,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精心打造一支谋带头富、带民富的村干部队伍。

徐兴平书记说,打造“明星村干部”重抓好四个环节——选配好支书;抓培抓育;树榜立样;抓激励重约束;抓创新促民富。

环节一:选配好村支书。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中原镇按照科学发展、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带民创业致富能力强、得到群众拥护这四条标准,以选拔20名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以培育100名村级后备干部为基础,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从本地致富大户、民营企业主以及外出创业能人、外地能人、离岗到农村领办企业的机关干部中,普遍采用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方式,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选拔了30多名优秀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

环节二:抓培养抓教育。

为了提高村干部队伍的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带民创业致富能力,中原镇一是加大岗位和学历培训力度。对经济薄弱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言传身教培训,并通过现场观摩、基地培训、外出参观、电化教育等行之有效的形式,提高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环节三:抓激励重约束。

中原镇以建立“三制”为重点,加强对村干部管理。一是任期制。明确村党组织书记任期3年,实行承诺上岗,明确村级集体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主要指标,并签订目标责任书。二是考核制。一般每季度考核一次,每半年向群众公示一次,年终向群众述职述廉,接受党员群众的评议,引导他们多创富民惠民的实绩;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特别优秀的“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明确享受副科级干部的待遇;对不称职的,采取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形式,疏通“出口”。三是奖励制。针对多数村党支部书记报酬低的实际,镇党委根据实绩考核情况,在年终给予一次性经济奖励。

环节四:树榜样促民富。

抓典型树立榜样,营造“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一是典型引路。二是宣传表彰。三是构建农村党员队伍管理新体系。采取个人自愿与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办法,把党员编排到专业党支部和分类党小组。同时,根据党组织设置调整情况,重新划分党员责任区,组织开展以带领群众创业致富为主要内容的“亲情联动带民富”活动,全镇农村党员干部共结对帮扶贫困党员、贫困群众户。

经过一年的努力,中原镇原有26个行政村撤并为14个行政村,创建“明星支部”,选举了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带民创业致富能力强的年轻人担任村支部、村委会干部。

徐兴平书记:农民创业致富,关键靠基层党组织带领、党员干部带头、能人大户带动。

中原镇创建“明星支部”选“明星干部”,带动了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一是推动了产业兴村。今年,安康市委常委、汉滨区区委书记陈勇调研、视察中原镇时,对中原镇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勉励中原镇建成“三县的魅力镇典范”。二是化解了村级债务,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建基地兴产业,富民强镇

中原镇内森林密布,山清水秀,野生大鲵长期生存。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下,部分群众开展人工培育大鲵养殖,上图为社会各界赴中原镇东沟口村人工培育大鲵繁殖基地参观考察。目前中原镇东沟口村有88户养殖大鲵,有大鲵种鱼338条,年繁殖鱼苗3600尾以上,年收入达150多万元

中原镇党委书记徐兴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中原镇不断加大产业建设力度,走出了“粮稳、壮林、优牧、强劳、兴魔芋、扶产业”镇域经济发展的路子。

○重设施农业保粮油自给。

中原镇有耕地3.6万亩,其中水田3390亩;镇党委政府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稳定粮油年播种面积达3.4万亩,粮食总量达7600吨,实现了粮油的自给有余。

○建百里万亩林果园长廊。

中原镇注重林果园产业建设,按照规划先行,抓点示范,区域布局,板块推进的原则,组建了马坪核桃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双湾村至东沟口村公路沿线百里核桃长廊;同时注重荒坡栽植的板栗园。目前,中原镇建设优质核桃园11550亩,全镇已达到人均1.4亩林果园;力争三年实现人均仅核桃一项增收1500元的目标。

○畜牧产业注重生态养殖。

近年,中原镇党委政府注重引导农民生态养殖,把生态养殖作为提升养殖业形象、保持持久发展的动力。

中原镇所在的区域,位于美丽的秦岭南麓,生态环境非常好,没有受到污染。这里素有生猪“吃着中药材”长大的说法,使得中原牧业养殖的生猪,比那些普通养殖场里的猪,在质量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中原牧业不仅在养殖硬件上注重生态养殖,还在喂养方面,坚持不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添加剂,使猪能始终处于健康生理状态下,确保其遵循自然生长规律快速生长发育,并大幅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粪便排放量,达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目前,中原镇以生猪生产为主的畜牧产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大,麻庙、联合、东沟口3个村养猪示范村建设已初具规模,现已建成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大户2户,新建正大模式标准圈舍12000平方米,百头以上的养殖大户累计达到48户,建立生猪人工受精站2个,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人,年技术培训400人次。全镇建成并投入生产的山鸡养殖场5个,成立马坪野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个,有力推进了全镇的养殖业规范有序发展。

○打造魔芋产业显“魔力”。

魔芋是中原镇特有的传统农产品,中原镇党委政府看到了以魔芋为支柱产业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新希望,积极抓好特色产业(魔芋产业)发展。

中原镇党政办主任谈仁富向记者介绍:“你别看这一个小小的魔芋,经过深加工以后,摇身一变就成了高档保健品。”

中原镇党委书记徐兴平介绍:“魔芋一枝花,全靠种子来当家。能不能发魔芋财,最大诀窍在于种子。为了确保种植户的效益,中原镇组织成立了顺清魔芋专业合作社,推出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魔芋的种子、技术、收购全部由合作社提供,农户只需要按照专合社提供的技术和要求来进行种植,有效的减少和规避了种植户的成本和风险。”

套种之路 一块田种出两块田效益。在中原镇花庙、东沟口两村魔芋示范基地里,他们采用树下套种、粮芋间种、果芋套种,让一块田种出两块田效益。

目前,中原镇以花庙、东沟口两村魔芋示范基地为重点,坚持以大户示范,连片规划种植,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发展魔芋5500亩,计划三年发展魔芋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建立小型魔芋初加工场一个,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形成基地规模效应,推动全镇魔芋产业发展上水平。

○打造“娃娃鱼”养殖基地。

中原镇内森林密布,山大人稀,山清水秀,海拔较高,非常适合野生大鲵生存,由于长期受环境破坏的影响,野生大鲵(娃娃鱼)资源临近灭绝。

在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下,部分群众从汉中等地陆续引种回来人工培育大鲵养殖,通过大力扶持,全镇现有养殖户90余户,总投资1200多万元,注册大鲵养殖公司一家,专门从事大鲵繁殖和人工饲养。

目前,中原镇正在积极争取项目扶持,通过争取国家扶持来强力推进扩大娃娃鱼水产养殖规模,为民增收、致富,加快自然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速度。

创“串珠式”生态扶贫搬迁

中原镇党委书记徐兴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是一个双赢举措。对高山地区群众来说,通过搬迁可以改善生活环境,逐步实现脱贫致富。生态搬迁并非一搬了之,重点是实施配套政策,解决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其‘搬得出、稳得住’。”

徐兴平书记介绍,中原镇创“串珠式”生态扶贫搬迁,首先是满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要求。对于直接搬入城镇的群众,重点解决住房和就业问题;对于另一部分就近搬入农村的群众,主要解决住房和耕地问题,满足生存的需要。其次,克服跨区域搬迁面临的融入难问题,做好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帮助其融入当地社会。

同时,通过置换来解决部分搬迁群众的安置问题。徐兴平书记说:我长期深入农户走访,发现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就业并在城市立足后,很多老人小孩都跟着进城,在城市里扎根,他们在农村的住房、承包地都撂空闲置,造成了浪费。我们及时帮助其流转,获得了社会、经济效应双丰收。

目前,中原镇14个村的总体规划设计和集镇4.5公顷的建设发展祥规,已经出台。中原镇中心社区一期占地面积70亩,计划安排316户搬迁户,650平方米社区综合楼一栋,400平方米中心信用社一栋,2200平方米幼儿园一座,现已投资8000余万元,竣工后社区入住人口可达1500余人。社区二期采取政府主导商业化运作模式修建小高层房屋9栋,目前已启动高层建筑3栋72户。

中原镇党委书记徐兴平介绍,为了确保农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中原镇党委政府在社区附近公路沿线规划设计“万担黄金业走廊”产业(即发展高山烤烟5000亩),今年已种植1500亩,让搬迁户的原有土地得到有偿流转,发展烤烟这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有效的把搬迁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让他们不出门就能挣钱致富,解决农户进社区的后顾之忧。

赴中原镇采访,似“跑马观花”,“花“让人目不暇接;希望能有适当的机会,再赴中原镇采访,做到“下马观花”。( 经济日报社-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王开成

周边行政单位

安康市中原镇财政所 地址: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联合恒叶路安康市中原镇政府

周边中学

中原中学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恒叶路
安康市汉滨区恒叶路

周边乡镇

中原镇 地址: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中原镇政府(叶恒公路南)

周边村庄

马坪村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