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
紫阳县 安康市紫阳县 紫阳县历史沿革 紫阳县行政区划 紫阳县地理环境 紫阳县资源 紫阳县人口 紫阳县政治 紫阳县经济 紫阳县交通运输 紫阳县社会事业 紫阳县历史文化 紫阳县风景名胜 紫阳县地方特产 紫阳县特色小吃 紫阳县荣誉称号
紫阳县,隶属于 陕西省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 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东为 汉滨区、 岚皋县,西为 镇巴县,南为 城口县、 万源市,北为 汉阴县。介于东经108°06—108°43′,北纬32°08—32°49′之间,总面积2204平方千米。紫阳县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平叔(号紫阳)得名。紫阳交通便捷,襄渝铁路、包茂高速穿境而过,先后获得“硒谷之乡”、汉江画廊”、“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歌之乡”,素有“贡茶之乡”美誉。2018年,紫阳县下辖17个镇 ,常住人口28.67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3.6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5.3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31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3.5:53.4:33.1,人均生产总值37169元。夏为古梁州之域。商代属庸国...
详情紫阳县,隶属于 陕西省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 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东为 汉滨区、 岚皋县,西为 镇巴县,南为 城口县、 万源市,北为 汉阴县。介于东经108°06—108°43′,北纬32°08—32°49′之间,总面积2204平方千米。
紫阳县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平叔(号紫阳)得名。紫阳交通便捷,襄渝铁路、包茂高速穿境而过,先后获得“硒谷之乡”、汉江画廊”、“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歌之乡”,素有“贡茶之乡”美誉。
2018年,紫阳县下辖17个镇 ,常住人口28.67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3.6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5.3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31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3.5:53.4:33.1,人均生产总值37169元。
夏为古梁州之域。
商代属庸国。
春秋属巴。
战国后期属楚之汉中郡。战国末期,秦灭巴、楚,汉水流域俱归于秦。
秦汉之际,紫阳地属益州汉中郡西城县。
曹魏时属荆州西城郡西城县;魏文帝改西城为魏兴。
西晋泰始三年(267年),分益州立梁州,魏兴郡改属梁州。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桓温伐蜀,为了安置巴山一带流民,晋廷增设晋昌、安康等郡县。宁都县治在今紫阳境内白马石,即郦道元《水经注》所记宁都县治松溪口。
南北朝时,晋昌、安康等郡先属南,后归北。
刘宋时(420年),宁都县划归安康郡辖;并分宁都县南、西城县西设广城县,隶于魏兴郡。县治在王谷(今任河)谷道中,疑为今八庙。
梁天监初,梁州西部被魏占领,梁武帝将梁州迁设西城。魏分安康郡设魏明郡,辖汉阳、宁都2县,属新设立的东梁州。 西魏大统元年、梁大同元年(535年),梁夺回东梁州。西魏废帝元年、梁天正元年(552年),西魏大举伐梁,占领汉水上游之地,寻改东梁州为直州,撤销广城、汉阳2县,并入宁都。
北周时,沿袭西魏建置,在宁都县治增设安康郡,仍属直州。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销安康郡;大业三年(607年)撤销直州,同时改宁都为安康,改属金州总管府西城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于安康县兼设西安州,同时分设宁都、广德2县;武德二年(619年)改西安州为直州;贞观元年(627年)撤销直州及宁都县,将广德县并入安康,属山南东道金州西城郡。天宝元年(742年)西城郡更名安康郡;至德二年(757年)又更名汉阴郡,并将安康县更名汉阴。
五代时(907—960年),今紫阳县地仍属汉阴,隶于金州。先后属后梁、前蜀、后唐、后周、后晋、后汉、后周领有。
北宋时(960—1127年),汉阴县属京西南路金州安康郡昭化军节度;南宋初沿袭北宋建置,建炎四年(1130年)改属利州路。
元代(1271—1368年),汉阴等县撤销,辖地归金州,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
明洪武三年(1370年),分金州地设汉阴等县;洪武十年(1377年)撤销汉阴,并入石泉县,后又复设,仍属金州。正德初,川陕一带爆发农民起义。明廷于正德五年(1510年)设立紫阳堡;七年十一月(1512年12月)升为县,割金州西南、汉阴县东南为其疆域,隶于金州。万历十一年(1583年),金州改名兴安州。
清代,紫阳属陕安道兴安州。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兴安州升为府。
中华民国初年,紫阳隶于陕西省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撤道,直隶于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以后,隶于陕西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30日紫阳解放后,属陕南行政公署安康分区辖;1950年2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5月整编各区,紫阳县属安康专区。1969年,专区改称地区,紫阳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地区。 2001年1月1日安康地区撤地设市,紫阳县属安康市。
明代县下设里,里下设甲。全县计有5里:镇江里、任河里、清水里、靖宁里、东明里。甲数不详。
清代,紫阳县设城厢和4乡,乡下设铺或牌。总计34铺、18牌。清末实行“地方自治”,将全县划为5个行政区域。除东、南、西、北4乡各为一区外,又从东、西、北3乡中分出中南(前山)、大南(下牌)、中北、鸡公滩(下牌)等铺的5牌设立中区。
民国元年(1912年),全县总计共5区、44铺、31牌。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起,紫阳陆续实行保甲制。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全县划为19个乡。其中林闹乡设置不久即并入五马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全县减为14乡。民国三十年(1941年)取消联保建制,并将大盘、朱溪合并为朱盘乡;民国三十一年(1942)又将铁权、竹溪合并为权竹乡;民国三十二年(1943)撤销庙目,并入洄道乡,全县共11个乡,下辖102保。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初,全县调整为10乡、95保、1573甲。
1949年11月30日,紫阳解放后,全县划为蒿五、瓦宦、双河、权河、毛坝等5区,乡以下仍沿旧制。1950年2—8月,全部改建新制,设7区96乡;1952年又改为13区、126乡:区名均以序数为名,1955年底改为地名。1956年2月26日后,又重新划为9区70乡,撤销焕古、瓦房、洞河等3区,并入城关;撤销麻柳区,并入毛坝;另设城关、洞河、瓦房等3镇。1958年,全县普遍建立人民公社,全县划分为10个公社、84个管理区 (含10个直属队、2街)。1961年改人民公社为区,下设60公社、1镇(县辖)。
1984年改公社为乡,另设瓦房、三台、蒿堰等3镇(均为区辖)。
截至2018年,紫阳县下辖17个镇。紫阳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紫府路中段。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610924100000 | 城关镇 |
610924101000 | 蒿坪镇 |
610924102000 | 汉王镇 |
610924103000 | 焕古镇 |
610924104000 | 向阳镇 |
610924105000 | 洞河镇 |
610924106000 | 洄水镇 |
610924108000 | 双桥镇 |
610924109000 | 高桥镇 |
610924110000 | 红椿镇 |
610924111000 | 高滩镇 |
610924112000 | 毛坝镇 |
610924113000 | 瓦庙镇 |
610924114000 | 麻柳镇 |
610924115000 | 双安镇 |
610924116000 | 东木镇 |
610924117000 | 界岭镇 |
紫阳县,隶属于 陕西省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 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东为 汉滨区、 岚皋县,西为 镇巴县,南为四川省 城口县、 万源市,北为 汉阴县。介于东经108°06—108°43′,北纬32°08—32°49′之间,南北长97.3千米,东西宽57.4千米,边界线长365千米,总面积2204平方千米,地图呈枫叶状。北距省会西安195千米,东距安康市区50千米。
紫阳县境内万山重叠,古有“岩邑”之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构成“三山两谷一川”的基本轮廓:汉江由西至东横贯全境,任河由南向北纵流入汉江,两条河谷将全县分割为东南部大巴山区、西南部米仓山区、北部凤凰山区及其东部的蒿坪河川道。
紫阳县因北有秦岭和凤凰山两重山岭阻隔西北寒流,南有任河谷地输送西南暖气,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由于山地相对高差大,呈立体气候特征。低山河谷地带全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雨量1127.8毫米,湿润指数1.94,年平均日照1606.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6%,10℃积温4669℃,无霜期268天,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中高山区的气温、日照和无霜期随海拔升高而递减。海拔1 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与中低山区差异显著。
紫阳县多年平均总水量为162.444亿立方米,其中过境客水总量为146.26亿立方米,自产水总量为16.18亿立方米,过境客水为自产水的9倍。在自产水中,地表水总量为12.97亿立方米,地下水为3.21亿立方米。
紫阳县境内中草药400余种,20世纪60年代起,又陆续从外地引进种植了 枣皮、 黄连、 独活、 白芍等中药品种,扩大了紫阳县的药源。药用植物的分布规律大致是:花草类多集中于低山区,树皮果实类多集中于中半山,根茎类多集中于高山。
兽类
有 猕猴、草兔、 珀氏长吻松鼠、 松鼠、普通竹鼠、 豪猪、狼、 赤狐、 貉、豺、黑熊、 黄腹鼬、 黄鼬、 猪獾、水獭、 大灵猫、小灵猫、 花面狸、金猫、 豹猫、豹、野猪、 林麝、小麂、 毛冠鹿、羚牛、 鬣羚、 青羊等。
鸟类
有 大白鹭、豆雁、 赤麻鸭、 环颈雉、石鸡、 岩鸽、鸢、 红脚隼、画眉等。
紫阳县已知矿物40余种,其中可供开采的20多种,以大理石、板石储量最丰。
黑色金属矿: 褐铁矿、 菱铁矿、磷钛磁铁矿、 钛磁铁矿、 赤铁矿、 磁铁矿、 锰矿、 钒矿。
有色金属矿: 铜矿、 黄铜矿、铜铅锌矿、 铅锌矿、铜镍矿、 闪锌矿、 砂金矿。
冶金辅助材料矿: 粘土、 白云岩。
化工原料矿: 硫铁矿、 磷矿、 铝土矿、毒重石矿、 重晶石矿。
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 板石、 石灰石、 方解石、 高岭土。
能源矿: 烟煤、 无烟煤、 石炭、砂炭。
除上述矿物外,紫阳县还有 汞、 银、 铀、 镓、 锗、 镍、 钻、 铬、钼铝、 白铅、方铅、自然铅、 雄黄、 雌黄、 锆石、 滑石、 石膏、 白钨、 独居石、 曲晶石等。
截至2018年末,紫阳县常住人口28.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27万人,占42.8%;乡村人口16.4万人,占57.2%。全年人口出生率9.46‰,死亡率8.14‰,自然增长率1.32‰。年末户籍人口33.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5万人。其中:男性18.13万人,女性15.38万人。
书记:赵立根
副书记:陈莲、陈佳斌
常委:罗云忠、周富林、周锦政、龚颖、夏志文(挂职)、殷贵军(挂职)、邵战国、郭子平、张宗军、杨利、张雪峰(挂职)
县长:陈莲
常务副县长:罗云忠
副县长:周锦政、夏志文(挂职)、殷贵军(挂职)、张雪峰(挂职)、田鑫、蒋学军、冉远富、夏学礼(挂职)
(截至2019年4月)
2018年,紫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5.31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34.31亿元,增长8.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3.5:53.4:33.1。人均生产总值37169元,比上年增长10.56%。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6.8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4.8%,比上年提高1.3%。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紫阳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6.3%。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44%。全年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20.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8.0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5.88%;文化产业投资增长20.09%。
人民生活
2018年,紫阳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35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80元,增长8.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60元,增长9.3%。
种植业
2018年,紫阳县粮食播种面积58.1万亩,比上年下降0.45%。其中:夏粮24.5万亩,秋粮33.6万亩。油料面积9.1万亩,增长0.4%。蔬菜面积16万亩,增长5.0%。全年粮食产量10.3万吨,增长2.4%。其中:夏粮4.3万吨,秋粮6.0万吨。
林业
2018年,紫阳县森林覆盖率66.2%。全年造林绿化面积6.3万亩,比上年下降8.8%。
畜牧业
2018年,紫阳县生猪出栏23.96万头,增长1.08%;牛出栏2050头,下降0.24%;羊出栏5.8万只,下降2.23%;家禽出栏66.5万只,增长5.82%。肉类总产量21158吨,增长1.62%。禽蛋产量4585吨,增长0.61%。
渔业
2018年,紫阳县水产品产量5410吨,下降12.9%。
工业
2018年,紫阳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2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六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117.1亿元,增长42.48%,占总产值94.96%。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加工业当年完成总产值49.48亿元,增长23.35%,占总产值的40.1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当年完成总产值30.88亿元,增长192.49%,占总产值的25.04%;农副食品加工业当年完成总产值18.74亿元,增长19.37%,占总产值的15.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当年完成总产值11.02亿元,增长14.71%,占总产值的8.94%;食品制造业当年完成总产值3.68亿元,增长18.73%,占总产值的2.99%;非金属矿采选业当年完成总产值3.3亿元,增长6.12%,占总产值的2.68%。
建筑业
2018年,紫阳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1.91亿元,比上年增长7.8%。7家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6亿元,增长18.6%。全年签订合同额7.2亿元,增长15.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99万平方米,增长4.24%。
国内经济
2018年,紫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14.54亿元,增长13.7%。按经营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8.80亿元,增长15.0%;乡村市场10.26亿元,增长6.2%。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23.60亿元,增长11.5%;实现餐饮收入5.46亿元,增长12.7%。
房地产业
2018年,紫阳县房地产开发投资2.84亿元,比上年下降12.86%;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2.99万平方米,下降56.39%;商品房销售面积0.02万平方米,下降99.19%。
旅游业
2018年,紫阳县接待境内外游客381.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87%;旅游总收入24.25亿元,增长31.8%。
金融业
截至2018年末,紫阳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9.23亿元,比年初增加9.54亿元,比上年增长3.3%;各项贷款余额41.79亿元,比年初减少0.02亿元,比上年下降0.05%。
保险业
2018年,紫阳县4家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4961万元,比上年增长21.09%。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996万元,增长20.97%;财险保费收入2965万元,增长21.17%。保险业全年累计理赔支出2248.4万元,增长20.56%;其中财险赔付1381.4万元,增长12.77%;寿险公司赔付867万元,增长35.47%。
紫阳县交通条件便利、通讯便捷。襄渝铁路拥有铁路运营里程66.76千米,内河航道里程66.4千米。310省道穿境而过。公路通车里程1500千米,公路通村率达到95%。
2018年,紫阳县货运量2125万吨(不含铁路,下同),比上年增长2.0%;货运周转量9.65亿吨/千米,增长3.0%;客运量430万人,增长1.0%;旅客周转量1.8亿人/千米,增长2.0% 。年末全县交通运输业有8家企业,占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的42.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469.6万元,占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40.11%,同比增长8.61%。
2018年,紫阳县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项,合同成交总额1150万元。其中:技术转让合同5项,成交金额1150万元。全年专利申请量36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外观设计专利21件;专利授权量24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外观设计专利21件。
截至2018年末,紫阳县共有小学45所,在校生21925人。普通中学20所(其中初中18所、高中2所),在校生17099人(其中初中10906人、高中6193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100%。全县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全年招生220人,年末在校学生611人。全县共有幼儿园38所,在园幼儿(包括附设学前班)8471人。
截至2018年末,紫阳县共有图书馆1个,文化站17个,剧场、影剧院2个。共有广播电视台1座,通有线电视的村47个 。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之茶”紫阳民歌音乐会在西安音乐厅成功举办,《紫阳县志》(1986-2010年)出版发行,东来书院建成投用,新建基层文化中心38个,新增有线电视户户通用户11160户,普查并确定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7名,省级文化先进县通过复验。
截至2018年末,紫阳县拥有卫生机构269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3家,卫生院17家,村卫生室218家,个体诊所29家。共有床位1189张,其中县级医疗机构病床484张,卫生院病床705张。年末共有卫生人员181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667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368人,注册护士478人。全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28.33万人,参合率达99.97%。
2018年,紫阳县新增城镇就业2253人,登记失业人数603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8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3%。
2018年,紫阳县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235人,比上年增加177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1788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052人,其中在职职工8051人,离退休人员人数5001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7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1.29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2.1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35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214人。
2018年,紫阳县城市低保保障标准550元/月,年末纳入城市低保对象598户973人;农村低保保障标准3990元/年,年末纳入农村低保对象4927户10980人;截至2018年末,紫阳县农村五保对象5547人。享受高龄津贴老人2.69万人。全县现有敬老院21所,床位1612张,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038人;全年临时救助4840户次,8354人次;医疗救助32546人次。
2018年,紫阳县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325天。全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安全良好,水质达标率100%,汉江出陕断面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5%;氨氮排放量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8%;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1%;氮氧化物排放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0%。
2018年,紫阳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130万元。
紫阳县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文化融合性强、包容性大,形成了以紫阳贡茶、中国名茶之乡为代表的茶文化;以中国道教南派发祥地仙人洞(真人宫)、擂鼓台、盘龙观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 紫阳民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代表的民间音乐文化,以富硒绿色产品为代表的富硒文化;以紫阳蒸盆子(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三转弯宴席、民间小吃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芭蕉口安康老地委机关旧址、东城门中原军区布告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民间社火、跳端公、紫阳道场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芭蕉口显钟沟口志留系古生物化石为代表的弓笔石文化;以瓦板岩建材及其雕刻工艺为代表的板石文化;以紫阳风物传说为代表的故事文化;以剪纸、竹编草编、根雕、土陶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文化;以瓦房店会馆群为代表的会馆文化;以汉王城、白马石、东明庵为代表的遗址文化等独具特色、脉络清晰的紫阳文化旅游体系。
紫阳县民间器乐曲主要有鼓吹乐和打击乐两种。
鼓吹乐以唢呐为主,靠近四川的任河流域为川调派,四川情味浓厚;汉江流域为汉调派,是典型的陕南风味。两派互相交融,产生了一些同曲异名或异曲同名的曲牌。
曲调的吹奏因时间、场合不同而异,如迎客到,首先吹“大开门”、“小开门”、“银纽丝”;摆宴时,吹奏“厨调”、“满堂红”、“节节高”;迎亲、送葬时,吹奏“长路引”、“四六调”等,不容混淆。特别是“翻天空”、“辞朝 ”、“太子游四门”等曲牌,过去被认为是最大的调子,非唢呐名家不能吹奏,否则,还可能发生纠纷甚至动武。今则无多大忌讳。
紫阳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紫阳民歌已发现曲目总数已达5028首,编印成册的有828首,体裁包括号子、山歌和小调几大类,其中又包含了社火歌曲、风俗歌曲、宗教歌曲、曲子等不同歌种。由于积蕴深厚、传唱广泛,紫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歌之乡”。
紫阳民歌是流传在陕西省紫阳县境内的一种具有浓郁陕南地方色彩的民间歌曲。紫阳位于陕南中部,因道教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中“周南”和“召南”部分25首歌谣的流传地主要就在包括紫阳在内的汉水上游,紫阳民歌在朝代更迭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种种生活习俗的形成发展而逐渐成熟,于明清达到鼎盛。
紫阳民歌流传久远,其歌词借喻巧妙,风趣幽默,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所用方言似川、似楚,韵味独具;其旋律优美婉转,高腔唱法中游移于调式音级间的色彩性颤音唱法具有独特的价值。紫阳民歌的传承直接依托于各种民俗活动,反映出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紫阳民歌的代表性曲目有《郎在对门唱山歌》、《唱山歌》、《洗衣裳》、《南山竹子》等。紫阳民歌对于丰富中华民族音乐宝库、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紫阳社火由民间群众自发组织的一中民歌艺术活动。一般在新春佳节的夜晚举行。 紫阳民歌社火也叫玩灯,它是舞狮子、彩莲船、龙舞、踩高跷、地蹦子等各种杂耍艺术形式总称。分为出灯、玩灯、卧灯和化灯几个阶段。出灯仪式其实是全部节目的预演;玩灯时,按照一定的节目顺序依次表演,唱词多以吉祥语编成的 顺口溜;每个玩上玩到最后一家时,便卧灯,第二天晚又从这家开始接着表演;化灯是玩灯活动结束时,把用作表演的灯具集中火化,活动结束。
刺绣
不晚于明清,且所占比重最大。20世纪70年代前后,本县时兴一种毛线架花,即在布料窗纱上按图样挑进彩色毛线,成品常作被搭、茶盘罩之用,此法造型简洁,手工粗放,易兴易传,流行较广。
补花
用各色布料剪成图样贴在底布上,再经缝缀而成一种装饰品。
印染
紫阳县解放前,染坊甚少,品种单调,大量染花织物由家庭妇女自己完成。其主要印染方法属唐代流传下来的“绞 缬”法:先在布上用白粉石绘出图样,按图压上并包紧细绳,投染后拆绳而成。瓦房店金钟敏的“绑染库单”,线条清晰,图案饱满,花边处理尤精细巧妙。网状二方连续纹丝不乱,小菊花辫则利用撮起缝紧的纹路自然形成。
编结
紫阳编结为勾针花边和绒线编结工艺,图案多为花卉虫蝶之类。花样繁美,既是装饰品,又有实用价值。20世纪60年代前后,各地还时兴用塑料丝和塑料软带编结各类装饰品和用具。80年代,又时兴勾床褡、茶盘罩、窗帘衬花等。
剪纸
紫阳剪纸分为老派、新派、外来派。
雕塑
紫阳雕塑主要是石雕、竹雕、泥塑、面塑,玉雕工艺多为外地流入。
除此之外,紫阳县民间艺术还有镶拼、灯彩、折纸、年画等,但不普遍,且工艺水平不高,摹仿多,突破和创新极少。
仙人洞 仙人洞真人宫景区位于紫阳县城南岸,是距县城最近的旅游景点。面积320公顷,纵深4千米,景区内植被丰富,气候宜人,有几百种亚热带植物,是安康地区最大的植物 基因库。 仙人洞是道教南派创始人张平叔修炼之处,因张平叔号紫阳,紫阳县名由此而来。张平叔生活在北宋年间,原是浙江一名县令,因一句玩笑使其奴坤自尽,悔恨不已,被判充军,后遇道人点化人道,云游至此,见此处山高林密,水流潺潺,实为修炼佳地,遂凿洞面壁,修炼内丹,著有《悟真篇》等南派道教艺术著作,奠定了南派道教的理论基础,开现代内功之先河,人称紫阳真人,正式恢复道教活动经省宗教局批准,修建了真人宫。 | |
擂鼓台自然风景区 被誉为“陕南小武当”,是陕南著名道教圣地和旅游风景区,1995年,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 擂鼓台风景区北瞰月河川道,南临 汉江谷地,既有峻岭峡谷,又有高山阶地,既有尖峭嶙峋的干仞绝壁,又有姿态万千的山间溪流。主峰海拔186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山寨28座,山顶有真武上殿,山腰为下殿,中有“关南第一峰”题额。 | |
任河漂流 汉江最大的支流—— 任河,谷狭滩险,修建了漂流旅游项目。 任河漂流从高滩出发顺河漂流而下至权河,全程15千米,有大小险滩36个,任河水道水流有急有缓,水势有惊无险,两岸群山连绵起伏。 |
紫阳富硒茶 紫阳是中国两大富硒区之一,这块土地上生长的动植物天然含硒。紫阳县所生产的各种食品不仅天然富硒,而且无公害、无污染。紫阳 富硒茶在唐朝曾作为贡茶供宫廷享用。 特定品质:紫阳富硒茶,是出产于中国陕西省南部紫阳县境内天然富硒区,具有特种保健功效的高级饮品。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科学鉴定的特种保健功效优质绿茶。 | |
紫阳金钱橘 紫阳自古有“橘乡”之称。早在唐代,今紫阳海拔450米以下的 汉江及任河流域已有大面积柑橘种植,尤以金钱桔最为名贵。金钱桔皮红似火,瓤嫩肉满,汁水丰盈,酸甜适度,品味无穷,深受宫廷官吏的喜爱,因此被唐朝列为贡品,仍为陕西桔中珍品,汉王城的皱皮柑由于注重品种改良,科学种植,规模生产,已成为紫阳柑桔又一品牌。 |
紫阳地处 南北分界线上,明、清两代,曾有湖广、闽粤移民迁徙于此,生活习俗、饮馔文化相互交流影响,故紫阳的饮食呈南北风味,饮食习俗与川楚相近,喜食大米,但因稻田不多,常年以年谷、 洋芋、红苕为主,豆类辅之。其口味,川味中的“酸、麻、辣”俱全,又兼有闽粤的甜腻。传统小吃以大米、糯米、包谷、豆类为主,如米浆馍、油糍、 糍粑、洋糖饺子、豌豆饼、荠面巴、浆巴馍、包谷花糖等,城镇兼有麻花、油条、花卷、包子、椒盐饼子、酥炕炕等面粉制成品。又因出产芝麻,喜食芝麻饼、芝麻糖。豆类食品最多,有豆腐、豆腐脑、豆油皮子、豆腐干、菜豆腐、豆腐乳(素称“红豆腐”或霉豆腐), 皮豇豆、豆瓣酱等。而最具有紫阳地方特色的则是除夕夜合家欢聚时方能见到的紫阳传统大菜—— 蒸盆子。
油糍:将面粉、黄豆粉、紫阳豆腐搅拌和匀油炸而成,吃时浇上淀粉醋蒜辣椒汁,口味酥脆麻辣,令人回味。
浆巴馍:系桐叶包裹包谷浆和新麦面蒸就而成,其味微酥带甜又有桐叶的清香。
水煎包子:用和好的面团包裹萝卜、粉条、肉丁及各类香料,水蒸油煎而成,外脆内软,口味独特。
洋糖饺子:将蒸熟的糍粑在油锅里微炸,再滚以 燕麦、冰糖、花生、核桃掺和而成的拌面,其色泽金黄透亮,油而不腻。
椒盐饼子:将涂拌了花椒、盐、油汁的面块撮成条状,左右扭动挤压成饼,外炕内烤而成,其形整齐圆旋,其味脆麻可口。
酥炕炕:层层涂拌花椒、盐、油汁,一面撒上芝麻,外炕内烤而成,层层酥脆,层层清香。
2019年2月2日,紫阳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