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阿克塞县 阿克塞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历史沿革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人口民族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政治体制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地理环境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自然资源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经济概况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社会事业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人文风情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获得荣誉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旅游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简称阿克塞县)隶属于甘肃省 酒泉市,地处 甘肃、 青海、 新疆三省(区)交汇处,是 甘肃省惟一一个以 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 自治县,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阿克塞县全县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00米,辖2乡1镇。阿克塞县生活着哈萨克、汉、回、维吾尔、撒拉、藏等11个民族,总人口10600多人(2014年),其中哈萨克族3700多人(2014年),占总人口的34.8%。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1480万亩,正常年景载畜量为18.9万个羊单位。阿克塞县境内主要河流有大小 哈尔腾河、安南坝河等3条内流河,流域总面积8560多平方公里,年径流量4.52亿立方米。阿克塞县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金、铜、铁、 石棉、 水晶、 蛇纹岩、 云母、硭硝等金属、非金属矿藏40多种。阿克塞县旅游资源丰...

详情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地名网_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资料简介

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介绍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简称阿克塞县)隶属于甘肃省 酒泉市,地处 甘肃、 青海、 新疆三省(区)交汇处,是 甘肃省惟一一个以 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 自治县,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

阿克塞县全县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00米,辖2乡1镇。阿克塞县生活着哈萨克、汉、回、维吾尔、撒拉、藏等11个民族,总人口10600多人(2014年),其中哈萨克族3700多人(2014年),占总人口的34.8%。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1480万亩,正常年景载畜量为18.9万个羊单位。

阿克塞县境内主要河流有大小 哈尔腾河、安南坝河等3条内流河,流域总面积8560多平方公里,年径流量4.52亿立方米。

阿克塞县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金、铜、铁、 石棉、 水晶、 蛇纹岩、 云母、硭硝等金属、非金属矿藏40多种。

阿克塞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设有 哈尔腾国际狩猎场、大小苏干湖候鸟自然保护区和 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区。

2017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原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海拔2800米的博罗转井沟,处在 阿尔金山的冲击扇地区,居住在县城的人们,除了少数人以正常职业维持生计外,游牧为当地人的主要生存方式。

1953年敦煌县以南的海子为中心地区置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

1954年4月26日成立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区(县级),驻博罗转井。

1955年改名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建县初期,党和政府无偿拿出资金,调拨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对阿克塞实行了三年的“供给制”。

从1954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40多年间,牧民的生活条件依然艰苦,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20世纪90年代,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作出县城搬迁和牧民定居双管齐下的战略决策,并得到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1995年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阿克塞县政府驻地由博罗转井镇迁至 红柳湾镇。

1996年初,新县城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1998年县城正式由博罗转井镇迁至红柳湾镇。

2006年12月,阿克塞县将6个乡镇合并为3个乡镇,13个村合并为10个村:团结乡、建设乡合并为阿勒腾乡,和平乡、多坝沟乡合并为阿克旗乡,民主乡并入红柳湾镇。

截止至2014年,阿克塞县辖2乡( 阿克旗乡、 阿勒腾乡)1镇( 红柳湾镇),共14个行政村。

阿克塞县生活着哈萨克、汉、回、蒙、维吾尔、撒拉、藏族等12个民族。截止2014年,全县常住人口1.06万人,其中哈萨克族316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6.8%。

阿克塞县主要领导(2013年)

职务 姓名
中共阿克塞县委副书记、阿克塞政府县长 银雁
中共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委员会书记 黄从光
阿克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冯辉昌
阿克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雪莲
中共阿克塞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李春林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地处甘、青、新三省(区)交汇处, 地理位置优越。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阿克塞县处于 柴达木盆地荒漠与 河西走廊荒漠包围之中,地形呈狭长状,以当金山口为界,西部有阿尔金山脉横贯,东部有祁连山地的 党河南山、 赛什腾山、吐尔根达坂山等山脉,均呈西北—东南走向分布。由山区到盆地中心,大体可以分为山岳地貌、丘陵地貌、平原地貌三种地貌类型。

阿克塞县多山,主要山脉有:

(1)党河南山,属祁连山山脉组成之一。西北、东南走向。最西起于阿克塞县境内,东至 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的马雅雪山,长约900千米,宽250~300千米,地势自西向北倾斜,缓慢降低,最高处海拔5327米。山间分布许多峡谷和小盆地,水草丰茂,是良好的牧场,分布有许多雪山,是河西走廊的“天然水库”。

(2)野牛脊山,地处党河南山南部。党河南山东南脉与野牛脊山东北脉相连。山脊海拔一般为4000米左右,最高峰海拔4904米,东南部连接青海省。

(3)喀克吐蒙克山,地处野牛脊山和土尔根达坂山中部,山脊海拔3592米,在建设乡东南。

(4)塞什腾山,地处海子草原南部,北坡连接着海子南岸。山脊海拔一般3600~4000米左右,最高峰海拔4576米。山南为青海马海。

(5)土尔根达坂山,地处海子草原东南部。山脊海拔高5000米左右,最高峰海拔5280米。

(6)大小红山,地处阿尔金山北部、多坝沟西部,在多坝沟乡与和平乡中间地带。根据有关史料推断,属汉唐时期的西紫亭山。大红山海拔高2640米,小红山海拔高2052米。

阿克塞县处于柴达木盆地荒漠与河西走廊荒漠包围之中,气候的冷、热、干、湿明显差异。年均气温在3.9℃以下,最冷气温均在一月份,平均气温为-9—20℃,最热气温在七月份,平均气温为11—16℃。年均降雨量在18.8—176毫米之间,而年蒸发量为1800—2500毫米。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铜、铁、石棉、 水晶、 蛇纹岩、 云母、 硭硝等金属、非金属矿藏40多种。特别是石棉储量最大,约4500万吨以上,年产量20万吨左右,占中国石棉产销量的一半。石棉是自治县的支柱产业。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主要有化石沟铜多金属矿、大红山花岗岩饰面石材矿、安南坝石棉矿、向阳煤矿、莫坝尔煤、雁丹图铅锌矿、雁丹图稀土矿、大鄂博图白云岩矿、苦水泉锰矿、红柳沟铁矿、安南坝铁矿等。红柳沟石棉矿、长草沟石灰岩矿等。从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情况看,阿克塞县优势的矿产有石棉、铜、石灰岩、花岗岩、芒硝、 白云岩、 砂石、粘土等。

阿克塞境内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利用的则很少,主要有 地表径流、湖泊水和地下水三种水体,冰川和降水只是作为各种水的补给区。主要河流有大、小哈尔腾河、安南坝河、旗里克河、苏干河、西盖苏河、加仁布里河、努呼图河等8条主要内陆河,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大、小哈尔腾河、安南坝河和旗里克河,大、小哈尔腾河中、下游河水全部渗入戈壁成潜流,出露于 花海子,注入大小苏干湖。

阿克塞县土壤共划分10个土类、14个亚类。其中土类主要以 风沙土、 灰棕漠土、 盐土为主,其次 草甸土、草甸沼泽土、高山寒漠土、高山漠土、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粗骨土在也占一部分。

阿克塞县可利用草场面积1480万亩,正常年景载畜量为18.9万个羊单位。

阿克塞县境内处于荒漠气候带,四周高山有现代大冰川的存在,从平滩到高山或从嵯峨峻岭到低谷盆地,植被区域性一致,地带性较强,多以旱性、深根超旱生植被为主。境内共有26个科,104个属,214个种牧草。

阿克塞县矿产资源丰富,是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工业在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改革开放以来,阿克塞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十一五”末提出了主攻资源综合利用、现代农牧业和民族旅游业三大产业,加快培育五大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了新的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1964年的32.5:6.5:61调整为2013年的3.7:65.3:31,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逐步趋向优化。

2013年,阿克塞县生产总值达到130847万元,比1978年的349万元增长了374倍,人均GDP由1978年的496元增加到2013年的146574元,增长了295倍;财政收入达到17907万元,比1978年的268万元增长了66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279元增加到2013年的17340元,增长了6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717元增加到2013年的22859元,增长了31倍。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一个传统的纯牧业县,畜牧业是自治县的基础产业,也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82%来自于畜牧业。

1954年建县以来,农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克服了各种困难,通过整合优化产业布局,畜牧业开始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由靠天养畜向科学养畜转变,农业经济结构、经济总量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从建县初期到1978年,阿克塞县农牧业生产关系和管理制度出现了新的变革,实现了农业从无到有、畜牧业稳定发展的过程。农牧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200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7327万元,增长了35.64倍;农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79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4792万元,增长了25.77倍。21世纪初,农牧业以提高效益、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标,通过打造升级支柱产业、重点建设特色产业和精心培育富民产业等战略措施,强力推进农牧业全面协调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阿克塞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牧民调整产业结构,以传统畜牧业发展为抓手,逐步转变成为农、畜并重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格局,形成了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从2010年起至2014年,先后累计投人4157.86万元,建设红柳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高标准戈壁石砌墙设施温室126座,通过推行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配套建成蔬菜保鲜库、贮藏地窖、多功能管理房、交易市场以及膜下滴灌、自动卷帘机等基础设施,将农业生产由单一的以农补牧、以牧促农,逐步向高效、特色现代农业转变,彻底改变了本地长期以来蔬菜靠外调用的历史,填补了农业生产空白。截至2013年底,农作物播种面积达8299亩,粮经草比例调整为16:28:56,种植业由粮食型转为经济型。

自2007年起至2014年,累计投资1256.5万元,共建成设施养殖小区2处、种畜扩繁场1个,修建高标准棚舍72座,发展设施养殖户82户,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逐步加快。

2008年,自治县被确定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按照“一心两点”模式,即两个村建立1个中心社区聚集点、2个一般集聚点,分阶段改撤16个自然村落,将分散居住的农牧民逐步集聚到农牧村社区中,让草场集约化经营,村庄成块、农田成片。

21世纪以来,阿克塞县先后培育发展了霍尔勒斯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众佳克斯农机农民合作社和达木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9个合作组织,“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农牧业规模化龙头企业初步显现。通过实施农牧业机械化推广普及、牲畜改良社会化服务等,积极推动畜牧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21世纪以来,阿克塞县畜牧业实现了单纯数量型发展到数量质量并举的转变,通过引进牛羊等优良品种,饲养方式也由传统粗放的散养方式向设施精养的方向转变。自2000年阿克塞县种畜繁育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引进新西兰波德代、无角陶赛特、新疆哈萨克大尾羊、辽宁盖县绒山羊等优质畜种7130只,发展了生态型地方畜种,2014年,良种羊覆盖率达91%以上。

早在1957年,阿克塞县木器厂就已成立,同时建起了小型火电站,后来又建成了阿克塞县向阳煤矿,初步奠定了自治县工业发展的基础。

1978年以来,阿克塞县国营石棉矿、修造厂成为工业支柱企业。随着县农修厂、县石棉矿、县供电所、建筑安装公司和各乡工业企业的快速成长,赛宝包装公司、神威化工公司、万吨石棉选厂、石棉设备制造、石棉市场等大型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顺利诞生,增强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1999年阿克塞县工业园区正式建成运营,经过10多年发展之后,如今成长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平台,已经形成了“一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三园(阿克塞循环经济产业园、阿克塞风电产业园、阿克塞光电产业园)”。阿克塞工业园区占地面积26.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6.2平方公里。21世纪以来,先后建成了1万吨水选改性矿物纤维生产线、1.2万吨膨化炸药生产线、300万条麻塑包装袋生产线、1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12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1万吨精制硫化碱生产线、40万吨铁精粉生产线、400万吨石棉尾矿湿法选矿工艺回收利用、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及1.6万吨乳化胶状炸药生产线扩建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

阿克塞县工业园区建园以来,园区内共有各类工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60户,其中石棉矿山开采企业14户,入园企业30户,医疗通讯业3户,个体工商服务业13户,各类从业人员4000余人(包括红柳沟石棉矿区)。园区固定资产投资从成立时的7000多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3.4亿元,同比增长385%;工业总产值从“十一五”末的7.2亿元,增加到11.7亿元,同比增长62.5%;工业增加值2.2亿元,增加值6.07亿元,同比增长175%。

21世纪,计划实施新、续、改扩建工业项目19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5.7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非能源类工业项目11项,能源内项目8项,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在21世纪,阿克塞县把“工业强县”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战略,以工业转型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3341”项目工程及中心工作,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加。已经形成了以石棉开采加工、矿山机械、化工、包装材料、非金属矿物研究开发、饮食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

1987年,阿克塞县成立了面积为119.6平方公里的省级自然湖和候鸟自然保护区,分别是大小苏干湖;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占地为39.6万公顷的野骆驼自然保护区。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持了生态资源平衡发展。

1999年,为了进一步改善牧区生态环境、合理开发草原资源,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该县采取生态自然恢复与人工措施并举的方式,在阿勒腾乡海子地区先后实施了牧区开发示范县建设和草原“三化”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人工草地4360亩、改良草场24.7万亩、人畜引水渠28.4公里、综合治理草原57.5万亩、购置机械设备6台(套)、引进种畜576只,全面促进了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自2003年启动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以来至2013年,累计投资2.32亿元,建设围栏1200万亩,补播改良76万亩,建成人工饲草基地1万亩,这些项目实施以来,该县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农牧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自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启动以来至2014年,为1046户、3022个农牧民累计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资金8709万元,确定禁牧面积480万亩、草畜平衡999.29万亩、牧草良种补贴2.9万亩,完成减畜任务2.485万个羊单位。

2014年城区绿化面积已达到53.44万平方米,栽植各类园林树种40.5万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1.8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6%。在全国园林绿化县城验收中,成为甘肃省第一个“国家园林县城”。

截止至2014年,已累计接待游客50.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86亿元,使旅游业由以往的边缘经济正在向主导经济逐步发展。

21世纪以来,阿克塞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强化基础教育,加快普及 九年制义务教育,尤其是在中国教育政策扶持下,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率先在甘肃省实现了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延伸的十五年免费教育。2014年有幼儿园及中、小学各1所,在校学生1745人,教职工210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高考录取率达90.8%。2012年县幼儿园被甘肃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013年“三类语言文字”城市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同年,义务教育跨入国家均衡发展县行列。

1954-2014年的六十年里,阿克塞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的迅速。从1954年草原上诞生的第一个卫生所到2014年60年间,阿克塞已建成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网,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了14个。各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全部实现“零差价”销售, 合作医疗人均年筹资标准增至490元,参合率达到99.66%。

21世纪以来,自治县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实现了由单位和家庭保障向社会保障、由覆盖城镇职工向覆盖城乡居民、由单一保障向多层次保障的根本性转变。2008年,阿克塞率先试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09年11月被列为全国新农保试点县(甘肃省首批十个新农保试点县之一),已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截至2013年,参加社会保险累计总人次达17744人,征缴社会保险费2679万元。与此同时,保障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8年至2013年的五年间,城镇职工企业养老保险退休金由每月1137.30元提高到每月1259.05元;失业人员可领取失业保险金额标准由每月350元提高到每月834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由50%—55%提高到80%—85%。

2014年,阿克塞县已经拥有广播电视台、图书馆、文化中心、民族风情园、赛马会、周周乐、文化下乡、第九届哈萨克式摔跤亚洲锦标赛、哈萨克美食文化节等文艺中心、文化节日。

2001年8月 张艺谋执导影片《 英雄》开拍。

2014年6月中旬由 成龙主演、 李仁港指导的电影《 天将雄师》在阿克塞多坝沟乡拍摄。

2011年6月由香港著名导演李仁港导演, 黎明、 冯绍峰、 刘亦菲、 陈小春、 黄秋生等演员主演的电影《鸿门宴》剧组在阿克塞县阿克旗乡多坝沟村境内拍摄。

自治县成立之初,生产生活物资主要依赖马和骆驼托运,驼道、马道路线也仅有7条,全部通往牧业点。放眼望去,一望无垠的大漠戈壁,只有曲折蜿蜒的羊肠小道向荒无人烟的远方延伸。

阿克塞自1998年县城搬迁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羊肠小道成了简易砂路、简易砂路成了等级砂路、沙砾路成了宽敞的柏油路。

2008年,国家大力实施了以砂砾路、油路为主要标准的“通达、通畅”工程,阿克塞以此为契机,全力实施了通乡、通村油路建设项目,使农村公路建设的规模、质量和水平迅速提高。

据统计,1954-2014年的60年里,通车历程在数量上增长了近四倍;有国家二级公路170公里,通乡道路9条312.7公里,村道通畅公路36条627.5公里;国道215线通达南北,省道314县横贯东西,肃阿公路连接肃北阿克塞两县, 敦格铁路破土动工。

1975年,阿克塞公路养护队成立,负责养护12条总长378公里的道路,初步形成了“建养管运”并存的交通运输系统。

据了解,截至2013年底,阿克塞县各类通车总里程已达到1635.7公里,乡镇通车率达到100%,行政村通达率98.8%,基本实现了路通车通。

阿克塞县交通运输局于2007年1月被国家交通部授予“全国交通系统治理公路三乱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哈萨克民族的嫁姑娘礼仪是从搭建新 毡房开始的,新毡房里的嫁妆、锅碗瓢盆都是由亲戚们来准备的,还要在搭起的新毡房天穹上拴上布条,并举行烧燎门槛的礼仪。

根据哈萨克民族的习俗,准备出嫁的姑娘必须完成“认门”礼仪。到各个年长的亲戚家去品尝食物,得到长辈们的祝福,这也算姑娘与娘家亲戚们的告别。姑娘的父母亲要将自己多年来为女儿准备的各种嫁妆展示给亲家及亲家母过目,看了嫁妆之后,亲家和亲家母会给女方家偿礼。

出嫁的姑娘临嫁时,要扯起嗓子唱起哭嫁歌,表示对父母、兄弟姐妹及其他亲人,故乡朋友们的依恋之情,这种歌曲就叫做“森斯玛”。

待嫁的姑娘唱了“森斯玛”歌之后,伴郎会带上一个小伙子,来到姑娘身边,同样唱起深情的歌曲,以此来告慰深情依依的姑娘。

根据哈萨克民族的古老传统,出嫁姑娘的喜宴举行完毕之后,要在娘家住一宿,娘家人会选择吉辰良日,举行出嫁礼仪。这时,他们会将这个消息告诉整个阿吾勒的人,并打点整理姑娘的嫁妆,还要为亲家、亲家母准备馈赠礼物。

哈萨克族人民逐水草而游牧,生活单调,生产方式单一。为了调节自身生活和满足文化活动的需求,逐渐形成了一种便于流动和本民族乐于接受的文化娱乐形式和口头语言艺术——“ 阿肯阿依特斯”。阿肯阿依特斯是具有代表性的哈萨克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种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娱乐活动,更是人生仪礼、节日、庆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萨克人的刺绣是十分普遍的传统工艺,妇女们大都擅长。她们从小学起,能在各种绒料、绸缎上刺绣,连日常生活用品,如挂毯、箱套、手巾、挂帘、帷帐、窗帘、门帘、被褥的罩单、枕套、帽子、衣服及遮盖衣服的布幔等都绣有美丽的图案。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先后两次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中央文明办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被中国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命名为“ 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先进集体”,获得“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被中国残联命名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风光 (6张) 阿克塞县地域辽阔,自然资源、生态旅游、哈萨克族风情和具有现代气息的民族特色新县城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主要的景观、景点有:

① 苏干湖。距阿克塞县城80公里,水域面积10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米,海拔2750米,夏季平均气温15℃,与海子草原连成一片,夏季湖畔绿茵连天,湖连水草,芦苇丛生,牧草丰美,湖面上候鸟翻飞,在苏干湖栖息繁衍的候鸟有白天鹅、黑颈鹤、斑头雁、楼雁、黄鸭、绿翅鸭等多达到25种、3万多只。

②吐尔根达坂冰川及野生动物观光旅游景区。阿克塞县地处阿尔金山金脉和 祁连山山脉之间,冰川资源丰富,境内有可攀登观光的大于10平方公里的冰川7条,冰川面积441平方公里,其中:仅吐尔根达坂冰川面积就达57平方公里,是探险旅游、自然观光的绝佳之地。

③ 哈尔腾国际狩猎场。距阿克塞县城150公里,四周群山环抱,山峰终年积雪,峡谷幽长,风景壮观,有野牦牛、藏野驴、盘羊、岩羊、鹅喉羚、藏原羚等野生动物18种,品种繁多,具有较高的自然观光、观赏价值。

④ 民族风情园。阿克塞草原新城规划设计新颖,县城建设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风情园坐落在县城中心地带,占地面积48000平方米。建有民族歌舞厅、赛马场等,主要展现哈萨克族风情旅游、观光、娱乐、购物、食宿为一体的民族特色浓厚的游乐性园区;民俗博物馆主要陈列珍稀野生动物标本,民族历史文化、民族服饰、民间刺绣、工艺美术品等。

⑤ 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区。距阿克塞县城230公里,有野骆驼近400峰,占全国野骆驼总数的二分之一,是观光旅游、科学考察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