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市

合作 合作市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 合作历史沿革 合作行政区划 合作地理环境 合作自然资源 合作人口 合作政治 合作经济 合作社会事业 合作交通运输 合作历史文化 合作风景名胜


合作市地处 青藏高原的东北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东连卓尼县,南靠碌曲县,西接夏河县,北临临夏州和政、 临夏县。国道213线和省道306线贯城而过,是内地通往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距省会兰州226公里,是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合作藏语音译为“黑错”,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1956年成立合作镇,属夏河县管辖。199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合作市,1997年筹建,1998年1月1日正式挂牌运作。全市现辖6乡4个街道、39个村民委员会、8个社区、249个村民小组。全市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9.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1万人,增加0.15万人。城镇化率55.4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市国土总面积2670平方公里,其中牧业用地261万亩、农业用地15.36万亩、林业用地77.8...

详情

合作市地名网_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资料简介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介绍

合作市地处 青藏高原的东北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东连卓尼县,南靠碌曲县,西接夏河县,北临临夏州和政、 临夏县。国道213线和省道306线贯城而过,是内地通往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距省会兰州226公里,是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合作藏语音译为“黑错”,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1956年成立合作镇,属夏河县管辖。199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合作市,1997年筹建,1998年1月1日正式挂牌运作。全市现辖6乡4个街道、39个村民委员会、8个社区、249个村民小组。全市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9.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1万人,增加0.15万人。城镇化率55.4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市国土总面积2670平方公里,其中牧业用地261万亩、农业用地15.36万亩、林业用地77.87万亩。城区新版规划面积17.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68平方公里。辖区平均海拔2960米,年均气温1.7℃,无绝对无霜期。

2018年9月29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合作市退出贫困县。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合作就是古西羌首领无戈爰剑建立羌族政权的北塞重镇。

中唐时期,西北游牧民族吐谷浑在北距合作80公里的枹罕地区建都立国,并开辟打通了历史上著名的西连西域、西藏和印度,南接中原和 西蜀的“丝绸南路”。

清代以后,合作曾一度被称为“黑措”,系藏语音译,又称“羚城”,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

清雍正朝时属兰州府循化厅管理下的南番二十一寨中的黑措寨。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黑措四沟的藏族人民在当地土官洪布刚究、束奴突巴的率领下起义,失败后,黑措和美武被划入洮州厅辖区,1912-1949年期间时被划归夏河,编为夏河设治局第四区。

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区(后改为州)成立时,就选定了四周岗阜罗列,低山环抱,地势平坦宽阔的沉积盆地黑措为州府驻地。

1954年,由甘肃省设计公司对城区建设作了初步规划后,于1955年开始全面建设。

1956年5月,州人民委员会所属部分机关率先从夏河拉卜楞迁来此地办公,镇名亦同时改为合作,既取藏语谐音,又象征民族团结、和睦。

199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通知设立合作市,经过一年的筹备,合作市于1998年1月1日正式挂牌运作。随后撤销合作镇,于2000年1月18日设立了4个街道办事处。

2010年合作市辖6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即 佐盖多玛乡、 佐盖曼玛乡、 卡加道乡、 卡加曼乡、 勒秀乡、 那吾乡、通钦街道、 当周街道、坚木克尔街道、伊合昂街道,有38个 村民委员会、8个社区居委员会、249个村(居)民小组。

合作市

合作市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地处东经100°44′45″~104°45′30″,北纬33°06′30″~35°32′35″之间。东连卓尼县,南靠碌曲县,西接夏河县,北倚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临夏两县。合作市距临夏州105千米,距省府兰州市267千米。全市总面积2670平方千米,其中草场面积16.45万公顷,耕地面积1.02万公顷,林地面积1.33万公顷,城区面积11.4平方千米。

合作市属高寒湿润类型,冷季长,暖季短,年均气温零下0.5℃到3.5℃,极端最高气温28℃,极端最低气温-23℃。年均降水量545毫米,集中于7、8、9月。合作地区平均无霜期48天,主要自然灾害为霜冻、冰雹和阴雨。全年日照充足,太阳能利用率高。地表径流深200-350mm,年蒸发量1222mm。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是霜冻、寒潮,强降温、大雪、冰雹和秋季洪涝等。

合作市耕地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和中南部山岳阳坡,地块零碎,坡度较大,每年播种面积约 合作市风光 (20张) 60%左右,每公顷产量在2100公斤左右。位于卡加道乡北部的太子山主峰高达4500米,为全市最高点。勒秀乡海拔2400米,为全市最低点。市区海拔2936米。东北部为夷平面区,南部为低山峡谷区。

洮河和大夏河诸多支流流经合作市。洮河在勒秀、加茂贡两乡境内平均流量每秒56.6立方米,年径流量17.9亿立方米。

合作境内以牦牛和藏系绵羊30万头只,年末存栏近25万头只,闻名遐迩的 蕨麻猪主产于本地。主要乔木有冷杉、云杉、油松、华山松和杨、桦、柏、柳等;灌木繁多,主要有沙棘、 杜鹃类、黄柏、酸梅和楸类等。种植品种主要是青稞、春小麦和小油菜。在广阔的林间草地栖息着鹿、麝、狐、猞、 青羊、黄羊、 苏门羚、马鸡、雪鸡、红腹角雉;并生长着多种药用植物和食用菌类以及野生淀粉、油料植物与芳香、纤维植物。在沼泽、水域中有石花鱼、绵鱼、 小鲵等。

合作境内东北部已发现各种矿藏21处,已开发利用的优势矿种有金、铜、锑、花岗岩、粘土等。探明具有开发价值的黄金矿山主要有:早子沟金矿、大槐沟金矿、松香滩金矿、录斗金矿、砍木仓金矿等,其中,早子沟金矿黄金贮量最大。近年来发现的还有铅、钨、硫、铁、 砷、 铀等矿藏资源。

合作市已开发利用的水资源6000千瓦。 大夏河诸多支流和洮河流经本市在距市府55公里的 勒秀乡峡村的洮河干流上建有水电站一座,电站大坝以上流域面积7276平方公里, 设计水头14.55米,总装机容量3*2000千瓦,保证出力1816千瓦, 年平均发电量3900万千瓦时,现已并入西北大电网。

2010年全市总人口为8.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5万人,占总人口的43%;城镇人口4.6万人,占总人口的57%;藏族人口为4.4万人,占总人口的54%。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1万人,增加0.15万人。城镇化率55.4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9.58‰,比上年上升1.76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14.96‰,比上年上升2.1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38‰,比上年上升0.35个千分点。0—14岁人口1.88万人,占全部人口的20.02%;15—64岁人口6.80万人,占全部人口的72.42%;65岁及以上人口0.71万人,占全部人口的7.56%。

全市有藏族、汉族、回族、 撒拉族、 东乡族、 保安族、满族、 土族、蒙古族、 裕固族、朝鲜族等民族。

甘南州副州长、合作市委书记: 刘永革

市委副书记、市长: 周梅

市委副书记:文建斌

市委副书记:马庆平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周军平

合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清华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风云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陈吉阳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仇红

市委常委、副市长:王炜

2011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9亿元,年均增长18%,是2006年的2.8倍;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3亿元,年均增长24.9%,是2006年的3.1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34亿元,年均增长26%,是2006年的7.8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8亿元,年均增长27%,是2006年的2.9倍。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1万人,增加0.15万人。城镇化率55.4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9.58‰,比上年上升1.76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14.96‰,比上年上升2.1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38‰,比上年上升0.35个千分点。0—14岁人口1.88万人,占全部人口的20.02%;15—64岁人口6.80万人,占全部人口的72.42%;65岁及以上人口0.71万人,占全部人口的7.56%。

2017年,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1亿元,同比增长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7亿元,同比增长4%;完成工业增加值5.5亿元,同比增长18.5%;完成公共财政收入1.6亿元,同比下降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1亿元,同比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275元,同比增长8.3%;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27.56元,同比增长9.07%。

2011年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180元,年均增长15.4%,是2006年的1.9倍。

2009年实现农林牧业增加值1.08亿元,同比增长9.99%。投资4966.5万元在13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建立种草基地1.66万亩、半人工刈割草场4.09万亩,培育专业养殖户697户,建设联户牧场35个。全市年末存栏各类牲畜32.57万头(只),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28.44%、31.28%、28.73%。粮油生产喜获丰收,粮食和油料作物总产量分别达到9390吨、2367吨。

2011年合作市工业企业增加值3.16亿元,年均增长35.6%,是2006年的5.3倍。

2011年合作市筹资1.2亿元实施校园安全和校园建设工程,在各类学校设立了校医室、配备了校医校警。实行教师城乡交流、岗位培训、竟聘上岗、公开选拔、公开招考等制度。

2011年实施勒秀乡卫生院、市妇幼保健站住院部和4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楼建设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牧民参合率达到98.72%

2011年合作市建成乡镇文化站4个、农牧民书屋47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76%和73%。

2006年到2011年累计完成各类建设项目307个,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9.74亿元。实施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8个,引进资金18.43亿元。

合作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 中原和西蜀与 安多(甘、青、川藏区称谓)藏区连接的重要枢纽,历史上是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著名商贸集散地。据史料记载,远在 春秋战国时期,合作就是古西羌首领无弋爰剑建立的羌族政权的北塞重镇,而无弋爰剑则因最早将农、牧业生产技术自 秦地传入青藏高原东部而著称于世。中唐时期,西北游牧民族 吐谷浑在北距合作仅80余公里的枹罕地区建都立国,并开辟打通了历史上著名的西连西域、西藏和印度,南接中原和蜀的“丝绸南路”,合作开始成为这条繁华商贸线上的重要贸易集散地之一而沿袭至今。境内国道213线贯穿全市并与省道徐合公路交错相连,各级乡村公路四通八达,贯穿于每乡各村。

建设中的 兰合铁路在市区设有 合作站,届时将结束合作市不通铁路的历史。

合作市有传统的晒佛节、插箭节、香浪节、民族运动会、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等构成了合作市独特靓丽的民俗风情线。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有赛马、赛牦牛、大象拔河、乘马捡哈达、藏式摔跤、藏棋、拔腰、射箭、绳索套马、民间举重、火枪射击、骑术表演等。

合作市美景 (21张) 合作市地处拉卜楞、则岔石林、郎木寺及九寨沟旅游干线上,境内主要旅游景点有米拉日巴九层佛阁,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名刹之一,还有省级森林公园和当周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