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县

乌鲁木齐县 乌鲁木齐 Urumqi County 乌鲁木齐县建置沿革 乌鲁木齐县行政区划 乌鲁木齐县地理环境 乌鲁木齐县自然资源 乌鲁木齐县人口 乌鲁木齐县交通运输 乌鲁木齐县经济 乌鲁木齐县社会事业 乌鲁木齐县风景名胜 乌鲁木齐县历史文化


乌鲁木齐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介于北纬43°01’08"~44°06′11″、东经86°37′56″~88°58′22″之间,全县总面积4141平方公里。 乌鲁木齐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日照时数长,热量充足。截至2018年,乌鲁木齐县辖3个镇3个乡以及2个片区, 县政府驻乌鲁木齐县板房沟镇南华路99号。 截至2017年,乌鲁木齐县总人口60697人。汉宣帝 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降汉,汉统一西域,在 乌垒设 西域都护府,1959年12月,乌鲁木齐县从昌吉回族自治州划出,隶属乌鲁木齐市。 “ 十三五 ” 期间,乌鲁木齐县规划建设以 “ 两环(环中山带公路、环前山带公路)、两横(王家沟—托里乡道路、国际机场—南旅基地道路)、两桥(南山大桥、甘河子大桥)” 为骨架的乌鲁木齐南部旅游公路及农...

详情

乌鲁木齐县地名网_新疆维吾尔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资料简介

新疆维吾尔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介绍

乌鲁木齐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介于北纬43°01’08"~44°06′11″、东经86°37′56″~88°58′22″之间,全县总面积4141平方公里。 乌鲁木齐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日照时数长,热量充足。截至2018年,乌鲁木齐县辖3个镇3个乡以及2个片区, 县政府驻乌鲁木齐县板房沟镇南华路99号。 截至2017年,乌鲁木齐县总人口60697人。

汉宣帝 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降汉,汉统一西域,在 乌垒设 西域都护府,1959年12月,乌鲁木齐县从昌吉回族自治州划出,隶属乌鲁木齐市。 “ 十三五 ” 期间,乌鲁木齐县规划建设以 “ 两环(环中山带公路、环前山带公路)、两横(王家沟—托里乡道路、国际机场—南旅基地道路)、两桥(南山大桥、甘河子大桥)” 为骨架的乌鲁木齐南部旅游公路及农村公路路网建设。 乌鲁木齐县有 天山大峡谷、 西白杨沟景区、 东白杨沟景区、乌拉斯台、 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 菊花台等著名景点。

2017年,乌鲁木齐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11亿元,增速5.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61亿元,增速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1亿元,增速9.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8亿元,增速5.3%。

乌鲁木齐县境,在 西汉初期,隶于 车师国。 汉宣帝 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降汉,汉统一西域,在 乌垒设 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各国,县境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历经 东汉、 三国、 晋至 南北朝时,曾一度属于 蠕蠕部(也称“ 柔然”部),后复归 高车。

隋朝,属 西突厥铁勒部。 唐 贞观十四年(640年),在县境设 轮台县,隶于庭州。唐 开元十五年(727年),唐设 北庭节度使,县境归其节制。

宋代,属 西辽国地。蒙古 太祖四年(1209年), 西州回鹘向蒙古称臣,乌鲁木齐归属蒙古。蒙古 宪宗元年(1251年),蒙古在西域设别失八里行尚书省,乌鲁木齐归其管辖。 元世祖 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廷又设置 北庭都护府,乌鲁木齐属其管辖。

明代,属蒙古 厄鲁特(又译为 卫拉特)四部之一的 和硕特部。明末,和硕特东迁,易属准噶尔部。

清初,为准噶尔部库木诺雅特部(垂木伯尔)游牧地。清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叛,在明瓦刺国故城废墟上(今西九家湾地方)筑土垒。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乌鲁木齐河东岸筑土垒,次年设乌鲁木齐副都统,管理乌鲁木齐屯田及贸易事务。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置乌鲁木齐厅,设同知1员,隶于安西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于旧城(土垒)之北筑新城,清政府定名为“迪化”(俗称“汉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冬,设参赞大臣。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筑巩宁城(俗称“老满城”),增设理事通判1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改参赞大臣为都统,置镇迪道;改乌鲁木齐厅为迪化直隶州,道、州署官均驻巩宁,隶于甘肃省管辖。清 光绪十二年(1886年),迪化直隶州升为迪化府,并设迪化县,为附郭首县。原迪化直隶州所管迪化城乡之户籍、田赋、驿刑、考试及地方一切事宜,概由迪化县经理。

民国二年(1913年),撤迪化府,迪化县隶于迪化道。

民国二十年(1931年),迪化道改称迪化区行政长公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改称迪化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称迪化区专员公署。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和新疆省人民政府,抽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28人到迪化县接管旧政权,并建立迪化县人民政府,归迪化区专员公署领导。

1954年2月,迪化县改名为乌鲁木齐县。同年7月,乌鲁木齐县从乌鲁木齐区专员公署领属内析出,划归昌吉回族自治州。

1959年12月,乌鲁木齐县从昌吉回族自治州划出,隶属乌鲁木齐市。

乌鲁木齐县境行政区划始于清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乌鲁木齐厅在县境内先后设置5个村,管理屯田事宜。后逐步发展为99个自然村庄。清 光绪十二年(1886年),建迪化县后,设置农官、乡约管理村庄。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全县设置5个区,下辖83个庄,其中中区下辖13个庄,东南区下辖8个庄,南区下辖12个庄,西区下辖27个庄,北区下辖23个庄。

民国初期,区划沿袭清制。民国十七年(1928年),迪化县北区(又称北乡)23个村分出,成立乾德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5月,新疆省政府在迪化城关设立迪化市,从迪化县析出,但因人口不足3万,南京国民政府没有批准;后延至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撤销,改设为迪化市政委员会。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废弃农官乡约旧制,代之以区、镇、保、甲制,乌鲁木齐县共设8区、2镇、49保、163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改区为乡,将原设区按顺序改称东乡、西北乡、西乡、附城乡、河西乡、河东乡、达坂城镇、六道湾镇、东山游牧乡、南山游牧乡。乌鲁木齐县共有74保、680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县境的迪化城近郊的六道湾镇、大湾和头工地区的13保、100甲划归迪化市区管辖。

1950年2月,迪化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1955年,乌鲁木齐县逐步分设为11个区、44个乡。

1955年~1958年4月,撤区并乡。1955年11月~1956年11月,7个农业区撤销,行政区划设置为15个大乡。各大乡以乡政府驻地为名。

1958年4月,3个牧业区撤销,行政区划设置为甘沟、小渠子、萨尔达坂、松树头、托里、阿克苏、柴窝堡7个大乡。

1958年5月,安宁渠乡、芦草沟乡农区、四工乡四十户地区、七道湾乡的联丰农业社划给米泉县;头屯乡、六十户乡划给昌吉县;八道湾镇、地窝堡乡、三坪乡、七道湾乡、四工乡的二工和三工地区、太平乡的仓房沟地区划给乌鲁木齐市。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取代原乡村建制。乌鲁木齐县设3个人民公社、4个公私合营牧场。

1959年底,乌鲁木齐市郊区与乌鲁木齐县合并。

1958年划给米泉县、昌吉县的地区又复归乌鲁木齐县。

1983~1984年,乌鲁木齐县实行政、企分开和改社为乡,设置县派出区2个,国营牧场2个。

1984年底,乌鲁木齐县行政区划为2个区、1个镇、20个乡、2个牧场、132个行政村。

1987年11月,芦草沟乡划属乌鲁木齐市东山区。

1993年底,乌鲁木齐县行政区划为2个区、1个镇、19个乡、2个牧场、108个行政村。

1996年,乌鲁木齐县辖1个镇、19个乡。

1998年初,乌鲁木齐县政府驻地由建国路迁至南湖。

2002年3月9日,乌鲁木齐县的达坂城镇、东沟乡、西沟乡、阿克苏乡、柴窝堡乡划归乌鲁木齐市南泉区(更名为达坂城区)管辖。调整后,乌鲁木齐县辖2个镇、14个乡,2个国营牧场,80个行政村。

2003年末,乌鲁木齐县辖2个镇、8个乡,共有59个行政村。

2006年初,撤销四十户乡,并入安宁渠镇。同年,乌鲁木齐县机关迁至板房沟乡办公。

2011年3月,将乌鲁木齐县青格达湖乡、六十户乡和安宁渠镇成建制移交新市区管理。调整后,乌鲁木齐县辖1个镇、5个乡、40个村。

2016年2月26日,乌鲁木齐县板房沟撤乡建镇揭牌仪式举行,自此板房沟乡行政体制成为了历史。乌鲁木齐县由原来的一镇五乡变为现在的两镇四乡。

截至2018年,乌鲁木齐县辖3个镇,3个乡,以及2个片区管委会, 县政府驻板房沟镇。

水西沟镇 板房沟镇 永丰镇 萨尔达坂乡
甘沟乡 托里乡 清水泉片区管委会(托里乡) 谢家沟片区管委会(甘沟乡)

鸟鲁木齐县位于北纬43°01’08"~44°06′11″、东经86°37′56″~88°58′22″之间,地处中天山北麓,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与 达坂城区接壤,南以 天山吐格塔格达坂为界与 吐鲁番市 托克逊县、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和静县相依,西与 头屯河区为邻,北和 天山区、 沙依巴克区毗连, 县辖区面积4141平方千米。

乌鲁木齐县

乌鲁木齐县东、南、西三面环山,北、中开阔而平坦。从地表形态看,可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地貌单元。城区和农区分布在平原,林区、牧区分在山区,矿区分布在低山一丘陵区。县境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走势,自然坡降12%~15%。县境内最低点为青格达湖水面,海拔504米;最高点是东部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为乌鲁木齐县与阜康市的界山,也是白杨河和三工河等河流的分水岭。

乌鲁木齐县地处 亚欧大陆腹地,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日照时数长,热量充足。平原、低山农区年平均气温5℃~7℃,南山前山带为2℃~5℃。平原、低山农区最热月7月极端最高气温36℃最冷月1月极端最低气温-41.5℃,年均降水量208.4毫米,年均蒸发量2616.9毫米,年均无霜期179天,年均日照时数2813.5小时。

乌鲁木齐县境内的河流均系内陆河,河道短而分散,源于山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大,散失于绿洲或平原水库中。境内有 乌鲁木齐河、 头屯河两大水系。

乌鲁木齐河水系(大西沟河水系)

乌鲁木齐河水系发源于天山天格尔峰北侧的一号冰川,由南向北流出山口后与南山一条河流汇合,经山前洪积一冲积平原,流向乌拉泊洼地,穿过市区、红山嘴垭口及北郊平原进入 米泉市境内的猛进水库,全长210公里,年平均径流量2.3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5128.04平方公里,其中冰川面积38平方公里。乌鲁木齐河水系的主要河流有板房沟河和水磨河。

头屯河水系

头屯河水系的干流头屯河发源于天格尔峰北部的乌鲁特达坂一带。头屯河是 乌鲁木齐市与 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界河,下游在猛进水库附近与乌鲁木齐河汇合后注入东道海子。头屯河年平均径流量2.33亿立方米,全长190公里,流域面积2885平方公里,在乌鲁木齐县境内长130公里、流域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

乌鲁木齐县境内地下矿藏富饶,已查明的矿种有8种,主要有 煤、 石灰石、 耐火粘土、 熔剂灰岩等。有煤类矿山26个,砂石粉土等非煤类矿山40个。

乌鲁木齐县药用野生植物有雪莲、 贝母、 党参、 麻黄、 甘草、 红花、 锁阳、 大黄、 益母草、 当归、 大蓟、 小蓟等200余种。野生动物有数10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雪豹、 北山羊、 黑鹳、 大鸨等4种,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棕熊、 猞猁、 雪鸡等20种。

截至2016年末,乌鲁木齐县居民由28个少数民族组成,其中:男性30592人、占总人口的49.07%,女性31741人、占总人口的50.93%;汉族人口21830人、占总人口35.03%,少数民族人口40503人、占总人口64.98%。少数民族人口中,哈萨克族人口24405人,占总人口39.15%,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0.25%;回族人口14687人,占总人口的23.5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6.26%;维吾尔族人口956人,占总人口的1.53%,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3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455人,占总人口的0.73%,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12%。乌鲁木齐县全年出生904人,死亡262人,人口出生率12.13‰,出生政策符合率为97.5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8‰。非农业人口12958人。

截至2017年末,乌鲁木齐县居民总户数24441户,总人口60697人。

“ 十三五 ” 期间,乌鲁木齐县规划建设以 “ 两环(环中山带公路、环前山带公路)、两横(王家沟—托里乡道路、国际机场—南旅基地道路)、两桥(南山大桥、甘河子大桥)” 为骨架的乌鲁木齐南部旅游公路及农村公路路网建设。

开斋节 (16张)

2017年,乌鲁木齐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11亿元,增速5.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61亿元,增速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1亿元,增速9.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8亿元,增速5.3%。

2017年,乌鲁木齐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44亿元,比2016年同期51.03亿元增长24.3%。

2017年,乌鲁木齐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21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9.35亿元。

2017年,乌鲁木齐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6.57亿元,同比增长3%,净增485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9361元,同比增长11.25%,净增19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45元。

2017年,乌鲁木齐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0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农业总产值4.65亿元;林业产值331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7.97亿元;渔业总产值192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00万元。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6.04万亩),同比下降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01(万亩),小麦1(万亩),油料0.54(万亩),蔬菜播种面积4.79(万亩),小麦3751吨。牲畜出栏540904头(只),存栏313845头(只)。肉类总产18019吨,同比增长17%。奶产量12912吨,同比增长8%。禽蛋产量1143吨,同比增长8.7%。蔬菜总产(不含薯类)114806吨,同比下降5%。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83(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453台,小型拖拉机1897台,总计3350台。.

2017年,乌鲁木齐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0.77亿元,较2016年同期的6.32亿元增加44507万元,增长70.4%;全县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0.67亿元,产销率98%;已实现工业增加值4.68亿元,与2016年同期的3.05亿元相比增加1.62亿元,增长53.1%;主要产品产量:风力发电222245万千瓦时、炸药20507吨、天然气1426立方米、商品混凝土2万立方米、石料9万立方米、食用油165吨。

2017年,乌鲁木齐县建筑业总产值4403万元,同比下降34.5%,施工面积1.03万平方米。

2017年,乌鲁木齐县接待游客550万人次,比2016年同期减少191.6万人次,同比下降26%,实现旅游收入7.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减少0.85亿元,下降10%。

2017年,乌鲁木齐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78.2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44亿元。2017年,乌鲁木齐县金融机构各项货款余额52.62亿元。

2017年,乌鲁木齐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8亿元,同比增长8.17%。

2016年,乌鲁木齐县制定并下发《创建科技进步先进乡镇实施方案》,推荐上报科技进步先进乡镇3个(水西沟镇、板房沟镇、萨尔达坂乡),并获得自治区科技厅批准。配套160万元县科技“三项”费用于实施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引进蔬菜和花卉品种17个,申请有机蔬菜标志1个,带动就业130人,培训农牧民300人次,项目带动农牧民人均增收700元。申报自治区特派员项目3个,申请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个,已获自治区科技厅立项公示。申请自治区重要研发计划项目1个,争取资金30万元。举办“科技之冬”培训班143期,培训8159人次,其中培训党员干部975人次,劳动力3505人次,社区居民3202人次,发放科普宣传品1.7万份,有18名种养殖能手获得自治区中级农牧民技师称号。

2016年,乌鲁木齐县41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落成,总投资2010万元,总建设面积10050平方米。其中:新建39个,面积9550平方米;改扩建2个,面积500平方米。“东风工程”村级图书室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为41个农家书屋配发图书及光碟82万元。为各村农家书屋配送图书1500册,光碟100张,报纸6种,期刊6类。各村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专职图书管理员,全天开放。永丰镇永新村、永盛村,水西沟镇东湾村、闸滩村,板房沟镇七工村、八家户村实现了数字化书屋,其中水西沟镇东湾村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优秀农家书屋。投入300万元支持广播电视大喇叭工程、“户户通”和“村村通”工程、新建电视塔机房改造及村文化服务中心等项目。完成全县6个乡镇41个行政村的8000户新农村定居点卫星接收器的安装调试工作,实现了全县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全覆盖。在县文化馆举办迎冬运农民画美术作品展,展出17名农牧民美术爱好者65幅作品。县文工团演出队采取专业团队与民间演出队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多场丰富多彩的惠民演出活动,全年在6个乡镇演出12场。

2017年,乌鲁木齐县普通中学在校高中学生498人,,初中在校学生1653人,小学在校学生4305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14人,小学专任教师355人

2017年,乌鲁木齐县共有卫生机构8个乡镇卫生院,53个村卫生室,病床125床;卫生技术人员170人,其中医生91人,注册护士51人,其他技术人员28人。

2016年,乌鲁木齐县应参保城乡居民25993人,已参保25527人,参保率98.2%;年度参保居民续保缴费率96.25%。全县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城乡居民6081人。审核发放一户多残、居家托养残疾人补助2033人次,金额37万元。完成审核发放残疾人燃油补贴626人,金额16276元。发放残疾人大病一次性救助补助2000元。全年农村低保对象1332户1732人,发放农村低保金508.52万元;城镇低保对象263户402人,发放低保金182.2万元。为全县101名五保老人发放五保补助金112.4万元,为6名五保户发放陪护费1.07万元。为全县492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29. 96万元。为县内6名孤儿拨付生活费2.16万元。实施大病救助,发放城乡大病救助金72.49万元,救助74人次。实施教育救助,救助困难学生47人,发放教育专项救助金10.35万元。实施困难群众冬季取暖救助。为2041户低保户、五保户、“四老”人员、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发放取暖救助费用270万元。拨付农村困难人群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216万元,农村五保供养131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15万元,促进就业创业资金205万元。

天山大峡谷 乌鲁木齐天山大峡谷景区距乌鲁木齐市约32公里,平均海拔2020米,规划面积为1038平方公里。景区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天格尔峰脚下,景区内有八大独特景点,即天山坝休闲区、照壁山度假游乐区、加斯达坂观光区、天鹅湖自然风景区、牛牦湖林海松涛观光区、哈萨克民族风情园区、高山草原生态区、雪山冰川观光区, 天山大峡谷 (6张)
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 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坐落于天山山脉,距乌鲁木齐城南38公里的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水西沟镇平西梁景区,滑雪场地处天山北坡逆温带生态谷地,海拔1800米至2500米,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占地12平方公里、是中国国内三大滑雪场之一,可同时容纳一万人滑雪,建有初、中、高级雪道8条,专用滑雪及观光缆车3条,配有2条舒适魔毯的儿童和成人滑雪教学区,1100米的四人滑雪观光缆车直达海拔2280米的山顶。
苜蓿台生态公园 苜蓿台生态公园位于乌鲁木齐县托里乡境内,距乌鲁木齐市55公里,海拔2020米,面积3平方公里,是一个由起伏和缓山地组成的森林草原与溪流相间的生态旅游区。景区主要由三峰叠影、神龙通幽、吟香醉月、林鸣春晓、天山奇珍五个功能区组成。 苜蓿台生态公园 (3张)
东白杨沟 东白杨沟位于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境内,距乌鲁木齐市56公里,海拔2252公尺,占地面积334.4公顷,景区内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会议、培训为一体, 东白杨沟 (2张)
西白杨沟 西白杨沟景区位于乌鲁木齐县甘沟乡,距市区60公里,地处中山与低山区过渡带,海拔2100米,面积612.52公顷,200万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次大断裂,经过后来200万年的冲刷侵蚀,形成了现在的白杨河谷,该沟壑内因白杨密布而得名。
菊花台 菊花台位于乌鲁木齐县甘沟乡境内,距市区60公里,海拔2000-2400米,面积约500公顷,为典型的中山带森林草原。这是一处以生长大片金黄色菊花为特色的哈萨克草原牧区景观旅游区。 菊花台 (2张)
乌拉斯台 “乌拉斯台”是蒙古语,意思是“生长杨树的地方”。距离乌鲁木齐约60公里左右,在甘沟乡境内,位于菊花台和西白杨沟中间的一片空中草原,属自然景观,为天山北坡草原带。 乌拉斯台 (2张)

古尔邦节是中国回、维吾尔、 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 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也称“尔德.艾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献牲”之意。因此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即宰牲献祭的节日。在中国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将其音译为“库尔班节”。古尔邦节的时间定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过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新疆的维吾尔族在古尔邦节时,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盛大的 麦西来甫歌舞集会。广场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缤纷的伞棚、布棚、布账、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备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在新疆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节日期间还举行 叼羊、赛马、 摔跤等比赛活动。

开斋节是中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也是中国回族人民的年节。时间伊斯教历的十月初。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

巴罗提节,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许多民族节日皆与宗教有关,传统的“巴罗提”节即是其中之一。

是新疆锡伯族的传统盛大节日,这天家家都要把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准备丰盛的食品,人们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奏起 穆尔那琴,跳起欢快的舞,唱起古老的征途歌,开展庆祝活动。此外,还举行摔跤、射箭、赛马等传统体育活动,纪念“四·一八”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