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回族自治县

焉耆回族自治县 Yanqi Hui Autonomous County 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 焉耆县 焉耆回族自治县历史沿革 焉耆回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焉耆回族自治县地理环境 焉耆回族自治县自然资源 焉耆回族自治县人口民族 焉耆回族自治县交通运输 焉耆回族自治县政治体制 焉耆回族自治县经济概况 焉耆回族自治县社会事业 焉耆回族自治县风俗民情 焉耆回族自治县旅游


焉耆回族自治县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腹心,地处南北疆交通要道,东南与博湖县接壤,北与和静、和硕县相连,南与库尔勒市相依,西南与库尔勒市、轮台县毗邻。全县行政总面积2570.88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场。焉耆是南北疆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之一,是相邻的和静、和硕、博湖等县和兵团农二师八个团场的商贸中心。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为34.2亿元。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焉耆地名写法在 刘正埮等诸先生编著的《汉语外来词词典》中,把散见于卷帙浩繁典籍之中的"焉支"一语的汉语音译10种写法收录如下:焉支、 燕支、烟支、胭脂、胭支、燕脂、烟肢、燃支、焉耆、焉提。焉耆的名称在中国古籍上,汉唐时基本上有三种写法:《两汉书》、《晋书》、《魏书》、《周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高 僧传》、《续高僧传》、《悟空行记》都写作焉耆,...

详情

焉耆回族自治县地名网_新疆维吾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资料简介

新疆维吾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介绍

焉耆回族自治县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腹心,地处南北疆交通要道,东南与博湖县接壤,北与和静、和硕县相连,南与库尔勒市相依,西南与库尔勒市、轮台县毗邻。全县行政总面积2570.88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场。

焉耆是南北疆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之一,是相邻的和静、和硕、博湖等县和兵团农二师八个团场的商贸中心。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为34.2亿元。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焉耆地名写法在 刘正埮等诸先生编著的《汉语外来词词典》中,把散见于卷帙浩繁典籍之中的"焉支"一语的汉语音译10种写法收录如下:焉支、 燕支、烟支、胭脂、胭支、燕脂、烟肢、燃支、焉耆、焉提。焉耆的名称在中国古籍上,汉唐时基本上有三种写法:《两汉书》、《晋书》、《魏书》、《周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高 僧传》、《续高僧传》、《悟空行记》都写作焉耆,《佛国记》和《水经注》及《释氏西域记》写作乌彝,《大唐西域记》叫阿焉尼。后来的各派学者议论 纷杂,相持不下。据日本 松田寿南先生说,阿耆尼是古代焉耆僧侣所使用的雅称,把焉耆一词梵语化了。梵语阿耆尼即火神之意。中国一些学者提出乌彝、阿耆尼,都是"焉耆"的同音异译。

"焉耆"一词的语义上列10种写法所包含的意,历代解释家众说不一,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种:(1)指山名一一 焉支山(此山坐落甘肃省河西走廊山丹县与 永昌县之间,今名 大黄山)。"焉支"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书称"汉使 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 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2)指一种叫作红蓝的植物,北方人揉取其花上最鲜艳部分,作胭脂。(3 )指红蓝做成的一种染料。史册上讲,焉支山下出产一种叫红蓝的植物, 匈奴人的妇女,有摘新鲜的红蓝花制作抹脸的焉脂,以至于到后来被汉将 霍去病攻占之后,匈奴有歌曰"亡我 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唐朝大诗人李白,也在诗中反映"焉支落汉家,妇女无花色。"从以上记载中可以肯定,被汉语释成"焉支"的这个词,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中表示"颜色"一词是无疑的。

"焉耆"一词的语源,在《汉语外来词词典》"烟支"词条下注明"源匈奴"。但学者们认为,在霍去病攻打河西地区之前,河西地区是由匈奴占据着,在匈奴以前则是则月氏( 张掖以东)和乌孙(张掖以西)占据着,“焉支山”是在匈奴进入该地前,居住在该地的月氏命名的。大月氏在汉文史册上被称为塞人,在古代波斯文献中被称作萨加人。研究匈奴史的学者曾这样记述:匈奴与大月氏(塞种人)争雄之久,至公元前2个世纪,大月氏始为匈奴所逼,转徙西去。而塞人的语言,确认是属东伊朗语(又称称东伊兰语)。结论是汉语史籍中“焉支”一语是由东伊兰语一月氏语一波斯语音译过来的,它是匈奴语言中的借词。

清康熙、 乾隆年间,朝廷派兵屯驻巴里坤、哈密、吐鲁番,多次出兵讨伐准噶尔。当时除随军来的有部分陕甘回族兵丁外,还有随军差役及赶车吆驴运输器械、粮袜的陕甘回民,以及随军作生意的回民小商贩。

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廷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清政府在 "屯兵戌边"的同时,实行"移民实边"方略,自嘉庆至咸丰的60余年中,从陕、甘一带迁至 北疆不少民户,这些人中有些以后流落到焉耆。由于开都河水源充足,河两岸土地肥沃,牧草遍地,牛羊成群,是个适于生存的好地方,人们便定居了下来。

道光二十三年(1843),经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全庆奏请清廷撤回屯兵丁口302人,改招西宁、临夏、固原、平凉一带来此的回民商贩眷属近百户耕种屯兵田。以后不断有退伍的兵丁留下来,在这里务农、放牧、经商、营工谋求生存发展。世代相传繁衍不绝,逐渐变成当地的土著,自称口外人。

光绪三年(1877),陕西渭南回民起义领袖之一白彦虎(后投靠阿古柏侵略者)与清军对抗15年,终遭失败,在清兵追击下,通过焉耆西撤。清军把浩罕侵略者阿古柏从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各城裹胁的回族、蒙古族群众及白彦虎余部安置在焉营。左宗棠请示清廷设立抚揖善后局,资助这些人在此地定居生活,主持抚揖善后工作的费道周,还从关内招募回民数百户,资助耕牛、农具、种子及生活物资,让其定居。仅此两项共安置回民男2200余丁、女1600余口。这是迁入焉营的最大的一批陕西回民,这些人初到焉耆经营农牧业和商业。

光绪二十年(1894),青海回民领袖马琳、韩文秀、马骥、刘同春(又称刘四、刘四伏)、冶诸麻等率数万群众,反对清政府的民族压迫和苛捐杂税在河湟起义,在清军追剿堵击下,转战于循化、河州、狄道、西宁,后出水峡,取道青海柴达木,受尽饥寒之苦,辗转到新疆罗布泊,在和尔昂(地名),刘四等战败被俘,义军失败,清政府收抚数千人。这批人员先被安置在尉犁蒲昌一带,后转移铁干里克。因该地当时沙荒遍地,人烟稀少,年年欠收,人们生 活困苦,不多几年,部分人逃走。

光绪二十九年(1903),焉耆知府刘嘉德将他们迁到开都河南岸水草肥美的马场台(原是官办养马草场),并将此地命名为抚回庄。现住城南郊的西宁回民,就是这部分人的后裔。

民国九年(1920),甘肃固原海原发生大地震( 海原地震),有不少固原回民来焉耆寻亲落户。

民国十七年(1928),甘肃 固原地区回族新老教派掀起争战,不少人流离失所,有些人流入焉耆定居。

民国二十二年(1933),随 马仲英入疆的回族兵,部分留居在焉营。

国民党军队入疆后,有不少开小差和被裁减的回民官兵也在焉耆落户。

新中国成立后,更有不少甘肃、青海和宁夏的回民寻亲访友,来此落户。

焉耆国在《 汉书·西域传》、《 晋书》等多部史料中都有记载,秦汉时期为 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公元前53年西汉在 焉耆屯田,北魏时在焉耆设镇。唐代在焉耆设立都督府,清代在焉耆设立厅、府,管辖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所属各县市。新中国成立初期,焉耆曾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 1954年3月成立焉耆回族自治县。

2013年,焉耆县下辖4个镇( 焉耆镇、 七个星镇、 永宁镇、 四十里城子镇),4个乡( 北大渠乡、 五号渠乡、 查汗采开乡、 包尔海乡)。辖区内有王家庄牧场、苏海良种场、兵团二十七团。

焉耆回族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南麓盆地——焉耆盆地的腹心。介于东经85°13′19″-86°44′00",北纬41°45′31"-42°20′45"之间。东南部与博湖县毗邻,北部与和静县接壤,南部与库尔勒市塔什店镇相连,西南部以霍拉山东南沿南北走向的山脊与库尔勒市,轮台县为界。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直线距离214公里。全县东西跨度1°26′40",长131.13公里,南北跨度35'14",宽64.83公里,总面积2570.88平方公里。

焉耆回族自治县

焉耆回族自治县地处北半球中纬度温带地区,是较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但又具有盆地气候特征,夏季聚热、冬季冷。因受博斯湖水域的调节,冷热变化不十分剧烈。由于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天山山脉的阻隔,来自海洋的水汽稀少,因而形成干燥的气候特点,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热量较为丰富。冬季寒冷漫长,微风少雪,是一年中温度最低的季节, 极端最低气温-35.2℃。春季气候多变,春风频繁,干冷的西北风和干热的西南风交替出现,使空气变得干燥,最小相对湿度有时甚至为0%。夏季不长,为一年中温度高的季节, 极端最高温度38℃ 。初夏少雨;仲夏边续高温天气;夏季多雨,又使气候变得凉爽,但有阵性大风暴雨过程。秋季最短,为一年中秋高气爽的大好时光,但气温下降迅速。极端高温38度,极端低温-35度,最多风向为西北风。

焉耆全年可照时数4440.1小时,太阳总辐射的年总量为156.8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太阳直接辐射78.4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太阳散射辐射78.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温度7.9℃, 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焉耆县年平均降水量为64.7毫米,春季降水量为11.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8%;夏季降水39.5毫米, 占全年降水量的60%;秋季降水9.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6%;冬季降水3.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月平均降水量39.4毫米(1965年7月7日),月最大降水量为61.6毫米(7月),月最小降水量为0。日最大降水量39.4毫米(1965年7月7日),连续降水最长7天(1970年1月6日—12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198天(1968年10月18日—1969年5月2日)。降水日数不多,大于0.1毫米的日数, 全年平均32.9天。自然降水不稳定,降水变率大,年平均为30%,11月最大为120%,6月最小为62%。降水变率的季节特点:秋季最大为116%,冬季次之为114%,春季较小为111%,夏季最小为70%。焉耆县蒸发量和降水量不平衡,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为年平均降水量的18.5倍。

焉耆降雪日和积雪日不多,全年平均降雪日8.7天, 最多的1月份只有3.3天, 最少的10月0.1天;积雪日年平均23.3天, 最多的1月为11.1天, 有的年份连一天降雪也没有。平均降雪初日12月2日,平均降雪终日2月23日,降雪和积雪的年际变化很不稳定。无霜期焉耆盆地平均无霜期为175天,最长可达198天,最短132天。

焉耆回族自治县城位于 焉耆盆地腹心地带,地形平坦。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52.36%,平原占总面积的47.64%。

焉耆盆地是以华力西皱褶为基础盆地内部有很厚的中生代及新生代陆相沉积层,地层为第四纪沉积物覆盖。平原上主要是砾石风化产物。

焉耆回族自治县成土母质按地形特点分为开都河冲积物、霍拉山山麓洪积物及扇间洼地、扇缘洪积一冲积物。县内平原土壤共分潮土、灌耕土、草甸土、沼泽土、盐土、风沙土等七个类型,16个亚类,21个土属,27个土种。

开都河系新疆的八大河流之一,也是焉耆境内的主要河流。开都河发源于海拔5000米天山山系阿尔明山的哈尔尕特和扎克斯太沟,流经180公里到小珠勒都斯盆地,西流60公里,越过巴音布鲁克高山草原折向南流,期间又会集数十条泉沟溪水,总积水面积2.7万平方公里。流径5个县市后注入丰饶浩淼的博斯腾湖。开都河流经焉耆盆地的地段为110公里,流经焉耆县地段为62公里。开都河流域面积22260平方公里,其中焉耆县境面积1224平方公里。开都河是焉耆的主要水源,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横贯县境,系天上冰雪融化和泉水补给型内陆河流。

黄水河是县境除开都河外唯一的一条河,位于县城以北偏东20公里处。黄水河发源于 和静县天山查汗努尔地区,全长171公里,在焉耆县境内长30多公里,经焉耆县注入博斯腾湖,河宽5米,深2米,系间歇性河流。从六十户乡以下形成宽2公里,长30公里的芦苇湖。境内还有霍拉山沟及另外有大小泉沟两处。

焉耆回族自治县盛产闻名遐迩的 焉耆马,被自治区权威部门命名为“焉耆甘草”的优质野生甘草遍布境内。截至2012年,县内野生药用植物有甘草、紫草、党参等100多种。

截至2012年,焉耆回族自治县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 水晶、 云母、铜、红柱石、 绿柱石、稀土等几十种。

焉耆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开都河全长530公里, 年径流量33.8亿立方米;黄水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66亿立方米;霍拉山沟年径流量0.113亿立方米,主要是暴雨产生的短时间洪水。另外有大小泉沟两处,年径流量142万立方米。

2010年末,焉耆回族自治县总人口为152172人,增长9.7%。其中:少数民族86142人,占总人口56.6%。出生率为1.503%;死亡率为0.438%;自然增长率为1.065%。(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焉耆县有回族人口9112人。到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县回族人口达24209人)

2012年,焉耆回族自治县有回族、汉族、 维吾尔族、蒙古族等23个民族聚居。

焉耆回族自治县距 库尔勒机场50余公里,是南北疆的交通咽喉,境内有 218国道、 314国道、 南疆铁路横穿而 焉耆回族自治县 (4张) 过。 焉耆火车站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县迎宾路,建于1983年,占地7亩,工作人员有200余人,隶属乌鲁木齐铁路局库尔勒车务段管辖,该站中心里程位于南疆线自吐鲁番站起400公里114米处,离喀什火车站1046公里。该站按工作量为四等站,按技术性质为中间站,按业务性质为客货运站。2012年,经往焉耆站的列车公16趟,其中两趟内地线,阿克苏-焉耆-宝鸡;库尔勒-焉耆-西安;14趟疆内列车。

县委书记:徐卫东

县委副书记:苏晓莉、刘洪涛

县委常委:尤益民、杨新川、冉彬、肖晓东、买买提·吾斯曼、杨莉、巴音孟克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实现生产总值34.2亿元(含兵团,下同),比2009年增长13.0%,比2005年增长84.5%,年均增长13%(比2009年,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35亿元,比2009年增长8.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04亿元,比2009年增长15.1%;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8.35亿元,增长10.6%,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69亿元,增长27.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81亿元,比2009年增长16.7%。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32.1:37.1:30.8和2009年的28.5:34.2:37.3调整为27.3:35.2:37.5。

焉耆回族自治县地方财政收入“十一五”累计完成6.3亿元,比“十五”期间累计完成额2.9亿元增加了3.4亿元,增长了117.2%;财政支出“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21.9亿元,比“十五”期间累计完成额7.2亿元,增加了14.7亿元,增长了3倍。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027万元,比2009年增长12.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233万元,增长8.7%;基金收入2794万元,增长39.7%。地方财政支出完成68263万元,增长25.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64700万元,增长25.3%;基金预算支出3197万元,增长32.4%;上解支出366万元,增长8.0%。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4.7亿元(不含兵团,下同),比2009年增长12.18%,其中:种植业完成总产值9.66亿元,增长18.3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5.71%;林业完成总产值0.13亿元,增长22.9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88%;畜牧业完成总产值3.39亿元,下降2.4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06%;渔业完成总产值0.05亿元,增长1.33%,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34%;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总产值0.58亿元,增长18.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9%。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焉耆回族自治县耕地面积37.17万亩,总播种面积(含复播,下同)50.1万亩,比2009年减少5.06万亩,下降9.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88万亩,增加1.07万亩,增长6.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4.22万亩,减少1.05万亩,下降4.2%,其中:棉花播种面积1.12万亩,增加0.18万亩,增长18.9%;油料播种面积2.51万亩,减少0.9万亩,下降26.3%;甜菜播种面积3.78万亩,增加0.37万亩,增长10.8%;蔬菜播种面积9.65万亩,减少0.9万亩,下降8.6%;园林水果种植面积9.24万亩,增加2.82万亩,增长43.9%。饲草饲料面积6.01万亩,减少5.25万亩,下降46.6%。粮经草比例由2009年的1.7:2.3:1调整为3.3:4:1。

焉耆回族自治县经济作物以工业西红柿、色素辣椒、棉花、小茴香等为主播种面积也有不同幅度增长,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增加就减少了复播青饲料的种植面积,饲草作物播种面积由2005年“十五”末的15.2万亩调整到2009年的11.3万亩,2010年更是减少到6.0万亩。

2010年末,焉耆回族自治县牲畜存栏头数为24.86万头(只),比2009年下降3.8%;牲畜出栏28.22万头(只),下降4.6%;肉类总产量0.98万吨,增长7.7%;羊毛产量0.04万吨,与2009年持平;牛奶产量3.38万吨,比2009年增长3.0%;禽蛋产量0.51万吨,比2009年增长2.0%。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造林面积(不包括水果林)0.37万亩,下降37.3%,全年水产品产量380吨,与2009年持平。

2010年末,焉耆回族自治县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4.54万千瓦,比2009年增长11.2%。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053台,增长20.5%;小型拖拉机3697台,增长2.0%;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40台,增长11.8%;联合收割机达52台,增长62.5%。农村用电量(地方)0.297亿千瓦小时,增长44.9%。化肥施用量(折纯)1.11万吨,增长13.3%。有效灌溉面积37.45万亩,增长3.1%。自来水受益村数29个,占全县村委会个数的59%;通电话村数49个,通电村数49个,通车村数49个,均占全县村委会个数的100%。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24亿元(不含兵团,下同),按可比价计算,比2009年增长4.7%;完成工业增加值7.79亿元,增长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2亿元,增长5.2%;完成增加值7.29亿元,增长7.8%。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18亿元,比2009年增长29.9%;产品销售率达到83.5%。其中轻工业产品销售率91.9%,增长27.5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品销售率78.07%,下降18.8个百分点。库存积压有所增长,年末工业产成品库存2.1亿元,下降4.97%。企业效益有所增强,实现利税0.9亿元,实现利润0.64亿元,工业企业亏损面下降、亏损额下降。企业亏损面达30%,与2009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亏损额0.04亿元,下降24.98%。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23万元,下降45.9%,实现利税总额39万元。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公路运输完成 货物周转量19825万吨公里,比2009年增长8.5%;完成旅客周转量9506万人公里,比2009年增长7.8%。邮政业完成业务总量1437万元,比2009年增长16.3%。全县共有邮政所10处,邮路总长度115公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度489公里。

2010年末,焉耆回族自治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21亿元,比2009年增长10.0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06亿元,比2009年增长25.16%。全县各项贷款余额10.02亿元,比2009年增长15%。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各类学校为15所学校,其中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1所,小学2所,乡镇中心学校5所,幼儿园3所,职业中学1所。全县共有在校生18806人,其中:高中生1980人,初中生4228人,小学生8714人,幼儿教育3270人,职业高中592人,特殊教育22人。适龄小学生入学率为100%,初中生入学率99.19%,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65%。全县共有教职工1677人,其中:少数民族教职工999人,占教职工总人数的59.6%。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有各类技术推广中心3个,科学技术支出933万元,组织实施重点科研项目16项,投入882万元。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物保护管理所1个,藏书13000册。全县广播覆盖率98%;电视覆盖率98%,有线电视用户15000户,比2009年增长15.4%。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共有卫生机构14个,其中医院1个、乡镇(场)卫生院(所)10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全县拥有病床505张,实际开放病床52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05人;乡村医生46人。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有少儿业余体校1个,体育总会1个,共有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101人,其中:指导师1人,国家一级8人,二级28人,三级64人。全县单项体育协会10个。

2010年末,焉耆回族自治县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9330人,比2009年增长1.15%。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7412人,下降0.2%。据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县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20人,城镇失业率为3.9%。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焉耆回族自治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55元,比2009年增加1817元;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30121元,比2009年增加291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007元,比2009年增加1737元。

2010年末,焉耆回族自治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394人,新增1045人,征收养老保险基金5221万元。其中:各类企业参保人数2472人,征收养老保险基金1373万元,为3680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保险金5492万元,丧葬抚恤金支出116万元;国营农牧企业参保人数234人,征收养老保险基金78万元;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3579人,征收养老保险基金1349万元;全县157个机关事业单位的合同制工人参加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09人,征收养老保险基金479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429人,收缴失业保险基金254万元,全年为209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6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进一步规范。

2010年末,焉耆回族自治县参加医疗保险12393人,比2009年新增422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费2257万元,收缴大额互助金137万元,支出医疗保险费2965万元。全县有8个定点医疗机构和13个定点零售药店。

2010年末,焉耆回族自治县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361人,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396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67人,全县有各类社会福利院3个。全年累计接受社会捐赠41.3万元。

2010年末,焉耆回族自治县市场物价比2009年小幅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9年上涨4.7%。其中:食品上涨11.5%,烟酒及其用品上涨1.2%,衣着下降0.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2.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1.1%,交通和通信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3%,居住上涨1.7%。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7.6%,油脂上涨9.8%,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2.0%,蛋类上涨8.1%,水产品上涨5.3%,鲜菜上涨20.6%,干鲜瓜果上涨19.5%。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7%。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完成人工造林总面积为31730亩。按林种分,防护林面积3663亩,经济林面积28067亩。全县完成人工更新造林182.4亩。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二氧化硫排放量934吨,比2009年减少14.0吨。化学需氧量1758.7吨,比2009年减少27.3吨。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共发生各类事故162起,死亡18人,受伤94人,直接经济损失58.3万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分别上升3.18%、5.88%、1.1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04起,死亡15人,受伤92人,直接经济损失13.6万元。

食品

焉耆回族群众主食为面食,其种类繁多,如馍类就有花卷、塔锅盔、糖酥馍、油酥馍、烘馍、蒸饼、各种花样的蒸馍、油香(油炸饼)、各种油果子、傲子、麻花等。面条类有干拌吃的醒面、把子面、拉条子、片片揪面、韭叶切面、拨刀子面、炒面、蘸片子;带汤吃的有烩面、揪片子、寸寸子、炮丈子、疙瘩片面、擀面、面条、面旗子、臊子面、拌汤;此外还有搅团、凉粉、粉汤、凉皮子、面精、饺子、粉汤饺、包子、油塔子、肉龙、油炸糕、火烧、水煎包子、切糕。肉食有腊牛羊肉、酱牛羊肉、煮牛羊肉、羊杂碎、凉拌牛舌、全牛汤等。

饮料

焉耆回民喜喝茶,一般用获砖茶,有的老年人用熏茶,还添加糖、红枣、沙枣、葡萄干、杏仁、核桃仁、蜂蜜、果干、杏干、枸杞、桂圆等辅料。一般老人在晨礼之后先喝茶。各家各户都有 盖碗茶具,茶具由茶碗、掌盘、盖子配套。给客人一般泡糖茶,糖茶又分红糖砖茶、白糖清 茶、冰糖窝窝茶,尊贵的客人要放八宝茶或三香茶。沏茶讲究用牡丹花水(沸水),要当着客 人的面,将碗盖揭开,放入茶料,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递。喝茶时,边刮边喝边添水。除喝 清茶外,还饮用一种不用茶叶的茶,叫"油条",即将牛、羊油炒熟,加面粉炒至微黄,加葱 花、盐末等,三者拌均,饮用时用沸水冲泡或煮沸用,这是回族人外出时食饮兼用的一种方便饮食。

服饰

焉耆回族讲求"服饰净,居处净"。服饰偏爱白色,婴儿用白布包,长大戴白帽,归真(死亡)后用白布裹尸。因白色不藏污垢,发现不洁之处便于及时清洗。焉耆回族妇女都精于针线活,特别擅长绣花,绣工精细,枕头、马甲、鞋、婴儿的裤子、帽子甚至男人的袜跟上都绣上花、昆虫。

建筑

焉耆回民的住房一般以中国传统古典四合院建筑为模式,融合回民生活起居的特点,形成一种本民族的建筑模式。四合院的正心是二层木结构框架式的阁楼,楼前为木结构 "勾连搭式"卷棚,所有外露的木构件都有精细的雕刻,两侧厢房也是雕梁画栋,每一根椽 头都刻有花纹,过道对厅都是用木结构花格扇门组装而成。这种住宅要求门窗大、房屋开间大采光好、所有的雕梁画栋雕刻以花卉图案。

日常礼俗

回民对长者均尊敬有礼,晚辈见长辈要道"色兰"问好,宴席上长辈要坐上席;吃饭,要先让长辈;行路,要让长辈先走。禁止背后诽谤别人和议论别人的短处,反对骄傲、怠惰、欺 骗和恶语伤人,禁止在人面前袒胸露臂。

忌讳

在孕妇面前忌谈难产、怪胎,以防止孕妇忧虑,情绪不稳。妇女怀孕期间忌食兔子、骆驼肉,怕生"豁唇子"。孕妇不能坐门槛,怕难产。在月婆子的房门上挂条红布,以示产房, 外人不得擅入。禁忌产妇在坐月于期间动冷水,出门外。

节日

回族有三个重大节日: 开斋节、 古尔邦节、 圣纪节。

201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主要旅游景区(点)29处,其中:地文景观类一处、水域风光类3处生物景观类2 焉耆风景 (5张) 处、古迹与建筑类型1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休闲求知健身类5处、购物类2处、旅游资源类型全县有16个基本类型,占全国74个基本类型的21.62%,占全疆56个基本类型的28.57%。 主要景点有相思湖生态旅游景区、乡都酒堡生态旅游景区、红帆生物高科技工业园、开都河、霍拉山等。

相思湖 生态旅游景区: 相思湖生态旅游景区位于三面环山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县四十里城子镇,整个景区总面积15800亩,距离库尔勒市30公里。 314国道及和库高速公路从湖中通过。相思湖日照充足,资源纯净,气候宜人,集沙滩、水域、芦苇为一体,湖岸相连,沿湖周围的浅滩细沙层层,湖面碧波万顷,天水一色,芦苇郁郁葱葱。2008年12月相思湖生态旅游景区被评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乡都酒堡生态旅游景区:乡都酒堡生态旅游景区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 乡都酒业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位于焉耆县七个星镇西戈壁葡萄基地,坐落在霍拉山脚下,毗邻314、218国道,距库尔勒市近30公里,距焉耆县城28公里。全欧式古朴的乡都酒堡, 28平方公里的葡萄园林三面环绕,7公里的葡萄长廊,是以鲜食葡萄为主的生态观光园。

红帆生物高科技工业园:红帆生物高科技工业园是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 新疆红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科技工业园位于古城焉耆开都河畔,距古城焉耆3公里,距库尔勒50公里。该旅游园区是以工业番茄果皮为主要原料生产生物抗氧化剂番茄红素为主的工业基地,并形成了以红帆文化、休闲观光、旅游纪念品等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园。

开都河: 开都河是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博斯腾湖风景名胜区景区点之一。位于焉耆城区开都河上游南侧,距县城3.5公里,铁路、325省道、和---库高速公路跨河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自然风景旅游区。焉耆回族自治县的开都河(唐朝称 流沙河)历史有名,唐代高僧 玄奘西天取经曾渡开都河,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

霍拉山自然生态旅游景区: 霍拉山自然生态旅游景区位于新疆焉耆县七个星的霍拉山村,距延期县城53公里,距库尔勒市55公里,毗邻 218国道、325省道。霍拉山通过第三纪和第四季运动形成并有零星出露的侏罗系地层,东西宽83.5公里,南北长165公里,面积177.12万亩,海拨1122-3647米,山区有许多高山峡谷组成,沟内泉水四季长流,7月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景区内有大泉沟、小泉沟、高山峡谷、天然森林、野生动植物、牧场以及唐宋历史古迹等多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