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园村
王家园村 王家园村历史沿革 王家园村自然环境 王家园村经济发展 王家园村村政建设 王家园村村史荣誉
王家园村位于 流村镇镇政府西500米处,南面是北禾路,北面是北庄村,东邻公路,西为农田。村域面积33350平方米,总人口236人,其中男119人,女117人,总户数是90户,其中农户73户,非农户17户,均为汉族。主要姓氏有赵、张、谷、芦四大姓,其它姓氏由外地搬迁而来。成村于清代,当时共64户,210口人,地处白羊沟入口7公里处有一处开阔的沙滩,南侧山上有缓坡和平台,北侧山沟口窄谷宽,名曰河峪沟山,原为复兴庄刘氏财主的山场,雇一王姓伙计在河滩南侧搭一房和牲口棚,在此处放牧有牛、羊、骡、马,王氏伙计开垦一片菜园种菜,供自己生活,故此取名王家园。十九世纪初,阳坊北五里处的四家庄人赵春因哥们多,土地少,不能养家糊口,寻找山场开荒种地,来到王家园。此后附近村穷人谷氏、张氏、芦氏、陈氏陆续来王家园开荒,后来谷氏定居黄土岭,张氏定居窑湾和西沟,卢氏定居白羊沟外的南坡台...
详情王家园村位于 流村镇镇政府西500米处,南面是北禾路,北面是北庄村,东邻公路,西为农田。村域面积33350平方米,总人口236人,其中男119人,女117人,总户数是90户,其中农户73户,非农户17户,均为汉族。主要姓氏有赵、张、谷、芦四大姓,其它姓氏由外地搬迁而来。
成村于清代,当时共64户,210口人,地处白羊沟入口7公里处有一处开阔的沙滩,南侧山上有缓坡和平台,北侧山沟口窄谷宽,名曰河峪沟山,原为复兴庄刘氏财主的山场,雇一王姓伙计在河滩南侧搭一房和牲口棚,在此处放牧有牛、羊、骡、马,王氏伙计开垦一片菜园种菜,供自己生活,故此取名王家园。
十九世纪初,阳坊北五里处的四家庄人赵春因哥们多,土地少,不能养家糊口,寻找山场开荒种地,来到王家园。此后附近村穷人谷氏、张氏、芦氏、陈氏陆续来王家园开荒,后来谷氏定居黄土岭,张氏定居窑湾和西沟,卢氏定居白羊沟外的南坡台,赵氏家族发展最快,定居最早。解放前以上定居点归白羊城行政村,解放后为了方便管理,把以上定居点确定为王家园村,村党政办公地设在王家园居民点。
1987年,四个自然村集体搬至现址,村名仍沿用在白羊沟时老村名。
地处太行山前丘陵东侧一公里处,属山地至平原过渡地段,是石灰岩沙石地,土薄砂石厚,农田收获不丰,地貌平缓,坡度小于20%,属于昌平西山山前暖带气候,冬暖夏凉的宜居区。地下水源丰富,属沙性土壤,适合种植枣、杏、苹果、李子、樱桃等。地下水位在200米以下,300米下可打出优质水井。
自由白羊沟搬迁至此,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出行方便,外出务工人多,现有外出务工人员60余人,距本镇企业近,在本镇企业上班的有30余人,人均收入逐年提高,截至2006年底,年人均收入达到5022元。
1987年建村,当年通电,1990年打井饮用自来水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1992年建果园50亩,1999年接通有线电视,2007年搞绿化3500平方米。
村加快公益事业的发展,2005年10月投资10万元将原饮用水网改造更新,2006年5月至2007年6月投资68万元将全村所有街道、胡同硬化,硬化面积15000平方米,投资2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42盏,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投资84000元硬化田间路2500平方米。并为村民搭建吊炕,改造了厕所。每位60岁以上老人每年享受100元的生活补贴,投资3200元为全村农业人员办理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减轻了村民医药费用负担。
建设了100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健身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投资12万元建起了综合活动室,购进科技、文学等方面图书2000册;组建了秧歌队。
1949年建立党支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姚敬存。现任党支部书记李富增,全村共有党员18名,预备党员3名。抗美援朝期间,先后有两位村民应征入伍,即赵玉山、赵玉满。市级劳模有原籍村民谷永发。
周边诊所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王家园村卫生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王家园村1号
周边乡镇
流村镇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
周边村庄
北湾口
地址:昌平区
北流村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北流村村委会
漆园村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漆园村村委会
水泉沟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零一八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