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街村
胜利街村 胜利街村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下辖村 胜利街村北京市延庆县延庆镇下辖村
胜利街村隶属 延庆县 延庆镇,位于县城旧城东北角,解放后将县城划分为三关四街,胜利街居其一,杨家胡同是延庆保存最好的古老街区。随着城市发展,村庄在城北建设新村,后又改造成格兰山水小区。胜利街现有538户,村民1572人,党员58名,村民代表51名,村“两委”班子4人,2009年集体收入26万元,人均纯收入10019元,全村以建筑业为主要产业。胜利街村隶属延庆县延庆镇,位于县城旧城东北角,解放后将县城划分为三关四街,胜利街居其一,是延庆保存最好的古老街区。随着城市发展,村庄在城北建设新村,后又改造成格兰山水小区。延庆城有着渊远的历史,其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近年来在延庆南菜地区连续发掘数百座古墓葬,其中尤以汉唐时期的砖室墓居多。从北京铝加工厂院内发掘的唐开元廿二年(734年)侯臣墓和延庆镇谷家营村东发掘的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云麾将军张乾曜...
详情胜利街村隶属 延庆县 延庆镇,位于县城旧城东北角,解放后将县城划分为三关四街,胜利街居其一,杨家胡同是延庆保存最好的古老街区。随着城市发展,村庄在城北建设新村,后又改造成格兰山水小区。
胜利街现有538户,村民1572人,党员58名,村民代表51名,村“两委”班子4人,2009年集体收入26万元,人均纯收入10019元,全村以建筑业为主要产业。
胜利街村隶属延庆县延庆镇,位于县城旧城东北角,解放后将县城划分为三关四街,胜利街居其一,是延庆保存最好的古老街区。随着城市发展,村庄在城北建设新村,后又改造成格兰山水小区。
延庆城有着渊远的历史,其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近年来在延庆南菜地区连续发掘数百座古墓葬,其中尤以汉唐时期的砖室墓居多。从北京铝加工厂院内发掘的唐开元廿二年(734年)侯臣墓和延庆镇谷家营村东发掘的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云麾将军张乾曜墓出土的墓志看,至少唐代在现在延庆城的位置就已建有军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在前代城址的基础上复建隆庆州(即今延庆城),宣德五年(1430年)阳武侯薛禄奉命补修,景泰二年(1451年)知州胡琏筑城二丈二尺,景泰七年(1456年)知州李鼐、千户刘政砌砖,但未竣。隆庆元年为避穆宗年号讳,改称延庆州。万历八年(1580年)展修北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添修南关。当时城设四门,周长达四里三百四十六步。其后,清康熙年间略有修葺。解放后,大部分城墙被拆毁,只留下西北角长约110米的一段。但城内却保留下了数以百计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
2003年2月12日开始,文物管理所对延庆旧城区内的古建民居进行实地踏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绘制了1∶2000的延庆城及其周边地区文物分布图。经调查旧城内尚保存明清时期古民居120余处,1190多间。其中以东岳庙街、殷子街、孟子街、三义庙街、小井街、药王庙街、小尹街、杨家胡同等街相对集中,计达68处,715间,占现存民居总数的67.8%。2003年3至4月份对苏子街、豆腐巷等街区进行拆迁改造,拆除古民居19处,136.5间,占旧城区古建民居总数的11.5%。在调查的古民居中大部分保留了四合院的格局,90%以上现有人居住,只有很少一部分损毁严重。
延庆旧城虽然面积不大,大大小小有近40条街巷。明清的地方志中记载了24条街巷的名字。延庆城街巷的名称最初是由明代重建延庆州的户部尚书赵羾规划的。赵羾(1364年—1436年),字云翰, 明山西夏县人(徙于河南祥符县)。官至礼部尚书、兵部尚书。洪武年间,赵羾由乡举入太学,授兵部职方司主事。永乐二年(1403年),出使交阯(今越南)。后升为刑部侍郎,后改工部侍郎,再改礼部侍郎。永乐五年(1407年)升礼部尚书。永乐九年(1411年)秋,朝鲜使臣将要归国,按照明朝惯例,通常有赏赐。但赵羾并未将赐予赏赐之事向皇帝奏明奏,明成祖怒斥他:“这样做不是让朕失去朝鲜人心吗?”将他下狱。后获释,命他督建隆庆、保安、永宁诸州县,抚慰新集之民,使民安居乐业。后改任兵部尚书,专理塞外兵事。
永乐十二年(1414年)50岁被贬官的赵羾与隆庆州首任知州陆震来到废弃了40多年的隆庆州城, 搭草棚建起了隆庆州治,开始规划延庆城街巷, 安排军民居住。这些街巷的名称经过600多年的演变,至今已大多不用了。仅从遗留下来的街巷名称就可以推想几百年前赵尚书的规划思想。而阜成街( 今南街) 、永安街( 今观音堂后)、咸宁街(今小十字街口,北名三义庙胡同)、景仰街(今小井街)、延寿街(今药王庙街)等名称,则体现了对当时对隆庆州的老百姓能够过上物阜民丰、安居乐业、长命富贵、远离战乱、永远安宁的美好生活的祝愿。
延庆四合院的门楼也很有特色。与北京的四合院门楼相比,一般门楼的屋面与倒座屋面同高,有的用屋脊分开,并饰以砖雕,而不是像北京四合院单独门楼要高出倒座屋面一截。门楼的宽度一般为一间或半间房宽,以半间房宽的门楼为多,门楼的墀头、雀替常饰以精美的砖雕和木雕。门楼的形式多样,如金柱大门、如意门、随墙门等形式均有发现, 而且以金柱门最为常见。另外,还有一些门楼在秉承传统上还有所创新。比如昌平街2号院的门楼是一座类似城门洞式的砖券“如意门”,形制十分独特,门楼外侧不用门簪、门楣等木构件,而是用砖砌成券洞,上部饰以竹节纹,然后在里边安装木质大门。此外,与山西四合院门楼相比,延庆城的四合院门楼要规矩得多,远没有山西四合院门楼那样砖雕、木雕繁缛,规制不拘一格,有的民居还使用了类似皇宫大门的八个门钉。比如孟子街3号、5号,杨家胡同29 号、30号院的砖雕跨山影壁,或雕人物故事情节,或刻福、禄、寿字,并配以词名幽雅的对联、家训等,做工精细,保存完整,是难得的佳品。
延庆耶稣教堂位于三义庙街西侧,现为居民住房。该教堂建于清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阴历五月二十七日被义和团烧毁,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用地方赔款重建。现存正院和西院,四合院布局,有房30多间,建筑面积535平方米,占地面积920平方米。教堂主体为中式二层楼阁式建筑,一层四面出廊, 面阔7间,二层无廊,面阔5间,硬山到顶,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
书院之名始于唐中叶,最早见于贞元年间官方设立的丽正书院和集贤殿书院,其职责为收集整理、校勘修订图书,供朝廷咨询,兼作皇帝侍读、侍讲,类似宫廷图书馆。唐末五代,读书士子多避乱隐居于山林,后发展为聚书授徒讲学,常以书院命名读书讲学之地,遂演化为一种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和学术研究机构。早期的书院为民办的学馆,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当时,最为盛名的四大书院为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与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京郊延庆地区的书院,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历史也较短,曾经兴办的冠山书院和缙山书院均发轫于清代中期,算起来至今也已有二百来年的历史了。
“冠山书院”柱廊上挂着清翰林院编修(后为山东巡抚)吴荫培撰写的古上联:“云开上古,山抱居庸,广野走古城,试看佳气葱茏,天然屏卫。”由于下联遗失,所以今人对了两柱下联,一是高长海先生撰写的下联:“奎曜杏坛,德昭庠序,群贤弘慧业,惟愿淳风绍续,化育英才。”另一个是王永川先生撰写的下联:“基肇泰元,经传绛帐,后人续薪火,乐见甘霖滋润,无限锦程。”新奇的三柱楹联,形成了一处独特的文化景观,让人浮想联翩。
清乾隆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754的冬天,芮泰元代理延庆知州,劝捐白银五百两,修缮学宫之后的十二间东西斋房,倡导修建了书院。第二年,芮泰元正式就任延庆知州,又通过乡绅贾商再次劝捐白银五百两,并将书院移到崇文街(现杨家胡同),因县城北边17里有座高耸入云、峭壁千仞的冠帽山,于是,书院遂取名“冠山书院”。此举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立即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与赞许。当时的宣化府(即今天的河北省宣化区)也紧随其后,建起“柳川书院”,所以说:“冠山者又为柳川之根荄。”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芮泰元调到昌平任知州,又在昌平建立“燕平书院”。
冠山书院属于延庆州设立的学校,当时各乡私塾学生只有经过考试合格,才能进书院继续读书,采用个别铭研、相互问答、集众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间或议论时政,乃为准备科举的场所。据史料记载,延庆历史上的许多举人、进士,大都是出自于冠山书院。后来,继任的几位知州相继修缮了书院,并给书院添置学田并出租,又劝捐了一些银两,借给商人,收取利息,所获租金与年息均作为维修书院、教师酬金、馆课奖赏以及各种杂用。诸如这些倡建与修缮事宜,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芮泰元撰《重修延庆州冠山书院碑》;道光八年(公元1828),周启瑶撰《重修冠山书院并原设经费记》;道光九年(公元1829),吴增嘉撰《冠山书院续立经费碑》;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李葆贞撰《重修延庆州冠山书院碑记》,这四块碑文当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时下,这四块碑文已经被移至一起并保护起来,在延庆一小东北角修建成了一个整体呈“L”形的碑林长廊。仔细揣摩古朴的石碑石刻,品读书院初建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兴衰变迁,欣赏反映妫川八景和闻鸡起舞、铁杵磨成针、精卫填海等传说故事的碑廊彩绘,以及至今一直沿用的院训“诚、敬、敏、毅”,真切感受到这一厚重的人文景观,仍然在不断昭示着冠山书院的历史文化气息,传承着冠山书院宏大的办学理念。二百六十多年来,冠山书院数易其名。1903年开始倡导新学,书院亦改为延庆州高等小学堂。学堂分为内外两院,内院讲堂可容六十人,外院讲堂可容三十人,共计十二间,教董(教师)住室、客厅、饭厅共十五间。当时,学堂常年进款纹银八百二十二两,制钱二千一百五十吊。光绪二十八年,州牧(即知州)周文藻委任永宁人池光宾主办学务,聘请精通古文、擅长数学的旧县举子袁华林为堂长(校长),共举善事,筹集巨款,不辞劳怨,前后七年之久。虽然六易州牧,学款却很充足,学务也得到更大的推广。后来,学堂陆续又改为延庆县第一高级初级两级学校、延庆县立城关完全小学、延庆镇工农兵小学、延庆小学。1998年,改称为延庆县第一小学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校园当中还有一棵枝繁叶茂、无法考证年代的大榆树,据说已经有上百年之久,需要好几人联手才能环抱过来。现在,大树居然不断冒出了新的枝叶,真是太平盛世人杰地灵,似乎书院的灵气正在佑护着新一代的学子们,也让我这个临近不惑之年、整日废寝忘食爬格子弄文字的苦行僧,顿时感受到了一缕缕青春气息、一簇簇活力激情,顷刻间感觉年轻了不少。环顾昔日的冠山书院,经几易翻建,已经悄然变成了今日气势宏伟的教学楼和办公楼,里面是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今,在百年书院历史文化的引领下,蓬勃向上的师生们,正尽情谱写着现代教育的新篇章。
周边中学
静海区独流中学
地址: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新开路1号
周边园区
独流镇工业园
地址:天津市静海区良王庄
周边乡镇
独流镇
地址:天津市静海区
周边村庄
胜利街村
地址:天津市静海区
王庄子村
地址: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