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户村
后户村 后户村基本信息 后户村历史遗址
后户村位于大名县城东南16公里处,是西付集乡最西部一个村庄。村西邻河南省南乐县西邵乡,北邻埝头乡魏任村,东临埝头乡大龙村,南邻西付集乡中户村。龙束公路从村西南傍村而过。全村265户,1265口人,分为六个村民 小组。现有耕地1336 亩,机井55眼,高压700余米,低压改造8000米,新增变压器5台,硬化街道3500米,修建广场一处,2009年至今自来水免费供应。村里有张、于、谭三大姓氏,张姓约占70%,于姓占25%。后户村原名户村北张拐。明朝初年,燕王朱棣扫北,华北一带连年战乱,加上瘟疫流行,居民无法生产,饿死,病死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使华北一带几乎断绝人烟。明朝迁都北京后,为了恢复华北,发展生产,在永乐年间下令向华北大迁民。据张姓始祖墓碑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张龙、张虎、张豹兄弟三人,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徙而来。张姓兄弟三人迁来后住在户村北端而与同迁而来的于姓同居一个村...
详情后户村位于大名县城东南16公里处,是西付集乡最西部一个村庄。村西邻河南省南乐县西邵乡,北邻埝头乡魏任村,东临埝头乡大龙村,南邻西付集乡中户村。龙束公路从村西南傍村而过。全村265户,1265口人,分为六个村民 小组。现有耕地1336 亩,机井55眼,高压700余米,低压改造8000米,新增变压器5台,硬化街道3500米,修建广场一处,2009年至今自来水免费供应。村里有张、于、谭三大姓氏,张姓约占70%,于姓占25%。
后户村原名户村北张拐。明朝初年,燕王朱棣扫北,华北一带连年战乱,加上瘟疫流行,居民无法生产,饿死,病死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使华北一带几乎断绝人烟。明朝迁都北京后,为了恢复华北,发展生产,在永乐年间下令向华北大迁民。据张姓始祖墓碑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张龙、张虎、张豹兄弟三人,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徙而来。张姓兄弟三人迁来后住在户村北端而与同迁而来的于姓同居一个村,于姓人多,占村主流,叫于家行。张姓人少,只占一个角,叫张家拐。后来张姓人繁衍较快,逐渐超过于姓人,居住地逐渐扩大,张家拐慢慢兴旺起来,取代了于家行。因张家拐在户村的北端,故名户村北张拐。1956年成立高级社——火星社时,户村北张拐才从户村分离出来,更名为后户村。
后户村人自古以来诚实、勤劳、节俭,民风淳朴,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终日辛劳,勤俭持家,男耕女织,代代相传。1945年解放时,全村400口人,有耕地2400多亩(人均耕地6亩),方圆几十里内,除后北峰外,是一个较富裕、殷实的一个村庄。
黄河古道。在后户村东北角约2公里,西南东北流向,宽约1000米,传说在宋朝黄河上游发大水决堤后,泛滥的洪水流过后,形成黄河故道。
山泽头遗址。位于后户村东北角,黄河故道西侧。历史上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村庄。因黄河决堤,村庄被淹没,现在仍有不少瓦砾,有村民曾挖出一个完整的灶台,里面还有灶灰。还挖出一个坛子。
九缸十八锅的传说。在山泽头东有一道沙岗子,沙岗子有一个洞,几十米深,阴气森森,无人敢下去一探究竟。传说洞中藏有九个缸十八个锅银子,但从来没人下洞取出来。村中流传有“九缸十八锅,当中坐着母代鹘”,什么意思至今无人破解。
黑风口。在山泽头一带,最早叫黑风口,传说是梁山好汉李逵的家乡。当时梁山女杰孙二娘占据鲍儿庄,专门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用人肉包包子,当时有“能过黑风口不过鲍儿庄”一说。
张家始祖墓碑。在后户村东北角,有一片古墓,古墓群北端有两棵柏树,立有一古碑。碑文记载:始祖张龙、张虎、张豹明朝由山西洪洞迁来。1958年古碑被毁。
古碑三通。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张德安及父亲在冀南、豫北一带行医,名声显赫,为褒扬张家家世代行医之功德,由南乐县会首组织,在后户村300米的地方,通往龙王庙的官道上,树立三通大石碑,高一丈二左右,宽三尺多。出门不远就能望到矗立的三座大石碑。1958年该石碑被毁。
周边政府机构
西付集乡户役惝升前退村军人服务站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周边厂矿
西付集乡大名县户村青刚服装加工厂
地址:邯郸市大名县束北线
周边村庄
后户村
地址:邯郸市大名县束北线
大名县户村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束北线
西付集村
地址:邯郸市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