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镇

馆陶镇 馆陶镇历史沿革 馆陶镇行政区划 馆陶镇地理位置 馆陶镇文化建设


馆陶镇(GuantaoZhen)位于 馆陶县南部偏东,地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42.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6450亩,现有人口32970人(2008)。辖3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姜沿村。地处 卫运河西岸,有“七一”卫运河大桥。 106国道、 309国道、 邯济铁路、 青红高速公路、馆武公路、馆广公路在境内通过。北馆陶历史悠久. 唐虞3代,属 九州之首 冀州之域。春秋时期(前841- 前476年),属 晋国冠氏邑。战国时期(前475-前 221年),属赵国,始定馆陶之名,城西北七里有 陶丘,赵置馆于其侧,故名馆陶。以冠氏邑为馆陶邑。秦(前221-前 206年)行 郡县制,境域均属东郡。汉(前206-220年)承秦制,西汉初曾封馆陶公主, 食邑馆陶。属 冀州部 魏郡。西 汉平帝2年设 馆陶县。东汉正式 定州、郡、县3级。属 ...

详情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馆陶镇介绍

馆陶镇(GuantaoZhen)位于 馆陶县南部偏东,地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42.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6450亩,现有人口32970人(2008)。辖3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姜沿村。地处 卫运河西岸,有“七一”卫运河大桥。 106国道、 309国道、 邯济铁路、 青红高速公路、馆武公路、馆广公路在境内通过。

北馆陶历史悠久. 唐虞3代,属 九州之首 冀州之域。

春秋时期(前841- 前476年),属 晋国冠氏邑。

战国时期(前475-前 221年),属赵国,始定馆陶之名,城西北七里有 陶丘,赵置馆于其侧,故名馆陶。以冠氏邑为馆陶邑。

秦(前221-前 206年)行 郡县制,境域均属东郡。汉(前206-220年)承秦制,西汉初曾封馆陶公主, 食邑馆陶。属 冀州部 魏郡。西 汉平帝2年设 馆陶县。东汉正式 定州、郡、县3级。属 司州部 阳平郡。

三国(220-265年)袭汉制,境域统属魏地,属司州部阳平郡。

晋朝(265-470年)仍为州、郡、县3级制,县属司州部阳平郡。

南北朝(420-581年)时期仍承晋制。后魏,属司州部阳平郡。

隋(581-618年)初废郡设 毛州,后又废州,大业二年( 公元606年)废州,治今冠县东古城镇,属 魏州 武阳郡。

唐朝(618-907年),州郡之上增设道,始分全国为10道, 622年置毛州, 627年废州为县,遂复置 馆陶县,至 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改为15道。是时,属 河北道魏州 魏郡。

宋初,废道设路,路辖府、州,府、州辖县。1072年,唐大历年间析临清南部而建永济县(治今冠县北馆陶镇)降为镇并入馆陶县。是时,属河北东路 大名府魏郡。一年后临清县复设,除一部分仍归属馆陶县,其他地域复归临清县(今临西县)。

辽、 金承宋制,分其所辖治的北方为19个路。属大名路大名府。

元代,全国设 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下设路、州、县。是时,属 濮州隶山东省。

明代(1368-1644年),改行省为 承宣布政使司(简称“ 布政司”),废路存府、州,全国分统于15个布政司,亦称15个省。是时,与邱县同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临清州。馆陶境内有邱县飞地。

清代(1644-1911年)通称为省,全国初为18个行省,后增至22个行省,省下为府、县两级。是时,隶山东省。清乾隆中期,脱离临清州,临清州升临清直隶州,直属济南府,馆陶县改直属东昌府

自1840年 鸦片战争至1919年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80年间,域境建置无大变化。

1912年,山东省废府设道,境域为济西道(治 聊城),1914年改为 东临道。1928年废道,直属山东省。

1937年,7月7日 芦沟桥事变发生至1938年,为沦陷区。 抗日战争爆发, 共产党领导下的馆陶县 抗日民主政权逐步建立。1939年10月,鲁西北行政委员会成立。1940年4月,成立鲁西北行政主任公署,下设泰西、运西、 鲁西北、运东4个专署。是时, 馆陶县属鲁西北专属。

1941年6月, 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鲁西行署和冀鲁豫行署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行署,辖7个专署,原鲁西行署的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为第一、二、三、四专署,原冀鲁豫行署的辖区为第五、六、七专署。是时,馆陶属冀南行署第三专署。

1943年,原冀鲁豫行署第三专署与冀南行署第七专署合并为冀鲁豫行署第七专署。是时,馆陶属之。

1944年5月,冀南行署、冀鲁豫行署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行署。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 北方局,建立晋冀鲁豫和 晋察冀两个中央分局,同时恢复冀鲁豫、冀南两区行署,冀鲁豫行署辖8个专署,冀南行署辖5个专署。是时,馆陶属冀南行署第一专署。

1947-1948年8月,馆陶属冀南行署第一专属。

1949年8月20日,馆陶属河北省邯郸专区。

1952年11月 平原省撤销,聊城专署改属山东省。

1952年10月划归山东省 德州专区,1953年又属 聊城专区。1955年3月县城由北馆陶迁至南馆陶,1958年12月随 馆陶县并入山东省 冠县,为北馆陶公社。1961年7月恢复馆陶建制,属河北馆陶县。1965年1月以 卫河为界,北馆陶随河东划给山东省冠县,为北馆陶区。河东岸的八岔路,潘庄两个大区,即今临清市烟店镇,潘庄镇,八岔路镇,唐元镇大部划给山东省临清市。

至此,馆陶县一份为三,卫运河以西随今馆陶县馆陶镇划入河北邯郸市,仍保留县置称馆陶县,河东岸被冠县与临清市分割。

辖陶南、陶北、陶西、社里堡、东宝村、车疃、北马固、吝村、许路疃、刘路疃、中马固、吕庄、南马固、安静、东苏村、谭庄、杨庄、后刘庄、后徐庄、赵沿村、西苏村、闫沿村、尚沿村、姜沿村、李沿村、鲍沿村、刘沿村、郑沿村、 李庄、孙庄、大刘庄31个村委会。

代码

130433100: 201姜沿村、202东苏村、203 谭庄村、204杨庄村、205后 刘庄村、206 陶北村、209后 徐庄村、210 陶南村、211南马固村、212车疃村、213闫沿村、214北马固村、215 吕庄村、216尚沿村、217刘沿村、218中 马固村、219鲍沿村、220李沿村、221孙庄村、222 蔺村、223 大刘庄村、224刘路疃村、225 李庄村、226郑沿村、227东宝村、228许路疃村、229社里堡村、230安静村、231赵沿村、232西苏村、233 陶西村。

馆陶镇位于 馆陶县境南部偏东, 卫运河西岸。面积47.4平方公里,人口4.7万。 106国道和 309国道交会过境。有“七一”卫运河大桥,是连接河北省、山东省的重要通道。

馆陶县辖镇,县府驻地。1952年建南馆陶镇,1958年改 公社,

1963年改名西陶公社,1984年改 城关镇,1987年更名馆陶镇。工业有建材业。农业主产 小麦、 玉米、 棉花、蔬菜。建有东龙酒厂。陶西村为 北洋军阀时两湖(湖南、湖北) 巡阅使 王占元出生地。

馆陶县馆陶镇(花会)被 文化部命名为“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长期以来,馆陶县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活动丰富多彩,先后组建了秧歌队、高跷队、舞狮队等30多支民间花会表演队,常年活跃在城乡,为广大群众送去“精神食量”。特别是馆陶县的 皮影、 四股弦、木偶剧、二人扳、张家坠书、 黑陶制作工艺等7项民间艺术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2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000年,在 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距今7000年以上的 仰韶 半坡彩陶艺术的衰落,中国文化历史上孕育出了“ 黑陶文化 ” 。1928年春,济南 龙山镇城子崖一处崖坡坍塌,使一处距今四千多年以磨光 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得以重见天日,也确凿证实了 龙山文化即黑陶文化的存在。馆陶黑陶文化博大精深,是 原始社会后期龙山文化的代表。

馆陶黑陶具有叩之有鸣玉之声、富墨玉之美、泛青铜之光的特点。做工细腻考究,形意丰富统一,古朴典雅,奇丽华贵。高则三米之巨,富贵豪华;微则火柴盒可容,精致考究。

周边中学

河北省馆陶县陶山中学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邯馆公路北100米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邯馆公路北100米

周边政府机关

馆陶县政府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金凤街
营业时间:08:00-12:00;14:00-17:00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金凤街

于田县委 地址:肥馆线中国石化西南侧210米附近

周边乡镇

馆陶镇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

魏僧寨镇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

寿山寺乡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

周边馆陶县

平阳县彩桥海艇滨虹丕幼儿园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建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