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庄三村

宁晋城, 宁晋城地理环境, 宁晋城交通, 宁晋城历史文化, 宁晋城历史沿革, 宁晋城旅游景点, 宁晋城历史传说, 宁晋城文物古迹, 宁晋城集市庙会


宁晋县 历史悠久,沐尧舜古风, 尧禅 位于舜在今尧台村,遗迹尚存。县城古称杨地,自春秋时建杨氏邑始,历经2800余年,唐天宝元年,取“安宁晋福”之意,改称宁晋。县城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1.6万,城镇化率46.5%。近年来先后投资60多亿元,建设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供水、供热、供电设施齐全,邮政、通讯方便快捷,娱乐、服务场所档次较高。先后获“全国生态宜居示范县”、“全省环境优美县城”、“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先进县”、“2008-2010年全省‘双三十’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地理环境 详情


纪昌庄三村地名网_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纪昌庄乡纪昌庄三村资料简介
  纪昌庄三村是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纪昌庄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13052820220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30528。纪昌庄三村与纪昌庄一村、纪昌庄二村、讲理村、清善桥村、清善头村、砖河村、百尺口村、桥河东村、桥河西村、东林子村、西林子村、东和睦村、西和睦村、郑家窑村相邻。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纪昌庄乡纪昌庄三村介绍

宁晋县 历史悠久,沐尧舜古风, 尧禅 位于舜在今尧台村,遗迹尚存。县城古称杨地,自春秋时建杨氏邑始,历经2800余年,唐天宝元年,取“安宁晋福”之意,改称宁晋。县城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1.6万,城镇化率46.5%。近年来先后投资60多亿元,建设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供水、供热、供电设施齐全,邮政、通讯方便快捷,娱乐、服务场所档次较高。先后获“全国生态宜居示范县”、“全省环境优美县城”、“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先进县”、“2008-2010年全省‘双三十’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地理环境

宁晋旧照 (7张) 宁晋县 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处滏阳河中游。东邻辛集、冀州,西连柏乡县,北靠赵县、晋州,南接隆尧、巨鹿、新河县。辖10个镇、4个乡364个行政村:凤凰镇、河渠镇、东汪镇、北河庄镇、讲设求耿庄桥镇、贾家口镇、四芝兰镇、大陆村镇、苏家庄镇、换马店镇、侯口乡、唐邱再杠桨乡、北鱼乡、纪昌庄乡。总面积10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4万亩,总人口73万,绝大部分属于农业人口。县城距省会石家庄64公里,距北京365公里。高速公路已修通,还没有通铁路,距京广铁路、石德铁路、京深高速公路30公里,东临京九铁路,距北京、天津均在单日往返里程之内。国道308线横贯全县,境内公路纵横,交通便利,县城功能完备,环境优越,是国家对外开放县(市)之乐几一。

地貌

宁晋系太行山东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茅钻厚,地形自西北向东南缓降。海拔最高整乘陵欠米家庄36.5米,最低乌应跨孟家庄24.4米,高差12.1米。

气候

宁晋属东部季风暖温带半干旱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高湿;秋季秋高气爽,温度宜人;冬季寒冷干担谜记燥,雨雪稀少。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2538.1小时,年平符少均气温为12.8摄氏度,年降水量平均为449.1毫米,初霜日平均在10月21日,终霜日平均在4月4日,无霜期天数平均198天。

交通

清代宁晋城 清代,县城主街有南北大街、东西大街,城区南部有小街四道,胡同五条;西北部有小街三道,胡同四条;东南部有小街三道,胡同三条;东北部有小街五道,胡同十条;西部有胡同五条。 民国年间,县城街道无大的变化,多为参差不齐,凹凸不平土路。 建国后,县城街道逐日增多,1978-1995年,县城相继开通环城西路、迎宾街、环城南路、环城北路、解放街、永安街、月城中路、九河大街、建设街、车站街、整修、加宽取直石坊南路,石坊北路、鼓楼东街、鼓楼西街,主街达14条。 2004年7月,通过了《宁晋县城区主要街路名称调整和命名方案》,对城区主要街道进行了更名和命名。

一级路

(宽度在30米以上,具有相当长度,为县城人流物流主干道) 1、天宝东(西)街:为县城主干道,因唐天宝元年,取“安宁晋福”之意,始称“宁晋”而得名。 2、新兴路:处于开发区,企业众多,有“兴盛、兴旺、发达”之寓意。 3、环城北路:县城最北端,为国道308的一部分。 4、凤凰路:传说宁晋城为凤凰城,由此得名。 5、状元路:纪念嘉靖年间的状元曹鼐,且实验一小在此,寓意状元的摇篮,取人才辈出之意。 6、平安路:是国道308和定魏线交汇处,车辆较多,取平平安安之意。 7、晶龙路:由世界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晶龙集团在此而得名。 8、兴宁街:兴宁寺旧址,故名。 9、九河大街:宁晋境内有著名的“宁晋泊”,九条河贯穿全境,由此得名。

二级路

(一般宽度在20米以上30米以下为次干道,承担分流主干道的作用) 1、吉祥路:取吉庆祥和之意。 2、石坊路:在这主要的纵横近五里的十字街上,有历代朝官所建的跨街石牌坊十三座,由此得名。 3、月城路:古城东城门旧址,拱形,状似月牙。由此得名。 4、东、西关街:古城有一城三关之说。 5、鼓楼东、西街:明朝曹鼐中状元后,在此建鼓楼,由此得名。 6、宁纺路:宁纺集团在此而得名。 7、田园路:临近郊区而得名。 8、古丁桥街:古丁桥旧址,由此得名。 9、西凤街:在凤凰路西而得名。 10、茂才街:临近县实验二小而得名。

三级道路

(为胡同、巷、宽度在20米以下,供居民出入家门的道路,死胡同通称为“里”) 1、新命名的三级道路(79) 以“东”字打头的:因是东城门旧址而得名。分别是:东华巷、东月巷、东兰巷、东玉巷、东阜巷、东阁巷、东义巷、东城巷、东元巷、东合巷、东文巷、东光巷。 以“富”字打头的:因临富强小区而取“富”字,分别是:富裕巷、富华巷、富安巷、富同巷、富晋巷、富成巷、富泰巷、富远巷、富强小区。 以“文”字组词的:此处是魁星阁旧址,分别是:文津巷、文朔巷、文宗巷、文渊巷、文昌巷、文翠巷、魁文巷、溢文巷、崇文巷、芳文巷、苑文巷。 以“恒”字打头的:恒山旧址在此,而取“恒”字分别是:恒文巷、恒信巷、恒立巷、恒康巷、恒祥巷、恒进巷、恒发巷。 以“广“字打头的:广阳巷、广元巷、广通巷、广武巷。 以“凤”字打头的:因临凤凰路而取“凤”字,分别是:凤翔胡同、凤悟胡同、凤西巷。 2、保留原名的三级道路有: 和睦巷、永茂巷、兴隆巷、建新巷、长虹胡同、康乐巷、利民巷、祥和巷、文明巷、泰安巷、光明巷、康宁巷等。

历史文化

古老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蕴藏着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故事,古往今来,宁晋几多德才兼备的仁人志士,谱写了宁晋一段又一段辉煌的时代壮歌,流传在当地的几句民谣,彰显了宁晋深厚的文化底蕴:神农尝百草,渔耕大陆泽;唐尧禅位舜,典礼尧台村;纪昌学射激励后人,之栋放粮恩惠乡里。状元曹鼐为官清正名闻乡里;御史蔡瑷创办书院育栋才;将军左车智谋超人成汉业;宰相德隆至孝至善声震九洲。 纪昌学射的故事是我国著名的 古代寓言故事 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飞卫高兴地拍拍他的肩头,说:你就要成功了!”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纪昌学射的地方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村庄,即宁晋县纪昌庄村,同时也将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的精神流传给了宁晋人民。 李左车是秦汉时大谋略家。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末,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县西南20余里小南里村即广武君封地)赵亡以后,韩信曾向他求计,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才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李左车给后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名言,他还著有《广武君》兵书一部。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高祖刘邦派大将韩信、张耳率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李左车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20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李左车认为,汉军千里匮粮,士卒饥疲,且井陉谷窄沟长,车马不能并行,宜守不宜攻。只要严守,就可以万无一失。于是,他向赵国主帅陈余陈述其利害,并自请带兵3万,从间道出其后,断绝汉军粮草。陈余不以为然,不严守井陉,坚决主战。 韩信迅速挑选2000轻骑,半夜从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隐伏待击。次晨,韩信和张耳率主力出井陉口,并在绵河东岸摆下“背水阵”,引诱赵军出击。果然,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汉军伏兵乘虚抢占了赵军营寨。赵军见此大乱。汉军乘势前后夹击,大败赵军。韩信斩陈余,擒赵王,灭亡了赵国。 赵亡后韩信悬赏千金捉拿李左车。不久,即有人将李左车绑送到韩信帐前。韩信立刻为他松绑,让他面朝东而坐,以师礼相待,并向他请教攻灭齐、燕方略。李左车认为,现在汉军士卒疲惫,战斗力大减,如果和齐、燕军队硬拼,胜负很难预料。不如按甲休兵,镇赵安民,派人以兵威说降,齐燕可定。韩信采用李左车计,燕果然不伐而降。李左车在民间很有声望,被尊为雹神。如今在小南里村还有一座小小的雹神庙,里面供奉着的就是雹神李左车,说也奇怪,自从这里有了雹神庙,周围一带就没有遭受过雹灾。 曹鼐 (1402-1449年)字万钟,号恒山,宁晋县东王里村人是我县唯一的一位状元公,而且是全国唯一一位牺牲疆场的文状元,他少年时就以孝道闻名乡里。两次中举,明宣德八年,考中状元,明正统五年入阁参政,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位至首辅。正统十四年(1449年)殉难于“土木之变”。朝廷感其功勋,于1449年在其故乡东王里为他建了衣冠冢。如今东王里村的曹鼐墓是省级文化保护单位。 他的一生集中体现了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并因考中状元而开宁晋风气之先,使得明清时期我县人才辈出。明代蔡叆御史感佩曹鼐精神,为曹鼐置祭田,重修墓地,并建洨滨书院等,宁晋的教育也由此名扬四方。 宁晋牌坊也是宁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因曹鼐高中状元后,宁晋人民崇尚教育,使得宁晋县明清两代人才辈出,先后考中80余名进士,200多名举人,功德性建筑就成为宁晋一景,旧城中在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城圈内就有大小牌坊30多座,县城外还有可查的牌坊120多座,牌坊林立,世所罕见,自古就有“北京看楼房,宁晋看牌坊”的美称。但是经历了1937年日军轰炸,1966年地震和十年文革,宁晋县的古牌坊消失殆尽,为宁晋人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创伤和遗憾。 “去城里头”和“上街里” 过去,同样是到南北街商店去买东西,现在的光复村、解放村、新宁村和繁荣村的人,那时说“上街里”,东西北关、月城村的人却说去城里头(城留)。更别说城外村里的人了。 说法上的区别,和宁晋城的布局有关。 宁晋城内城包括现在的光复、解放、新宁、繁荣四个村。现在的西环路路东的房子就是原来的西城墙。南城墙就在现在的兴宁街街北。城建局、防疫站就座落在原来南城墙上。南门口就在现在的防疫站与南厂之间。东城墙已经由光复村、繁荣村及社中盖了房。东城门原来在现在的鼓楼东街与月城路交叉的路口偏南约7米处。北城墙在戏院、商场以南,现在的繁荣村小吃店与新宁村的那条小街就是原来北城墙下的旧街。北门洞就在商场与广升堂药店之间。西城墙没有城门。据说:宁晋城建城时,经堪舆人看的风水是:西边不能有城门,有的话,笸箩大的蝎子往城里爬,于是就没有修西门。 这些城墙才是城墙,后来北三关那些城墙实际上是郭墙。 城里就是这四个村:解放、新宁、光复和繁荣。因此这些村的人本就在城里,他们买东西就说去到大街上去。而这四个村以外的地方人,到城里大街上买东西就得进城,他们就说去城里头。

再思处碑

现在的宁晋宾馆,原来是宁晋县衙。大门朝南,门两边有一对狮子。冲门是大堂,大堂上方有一横匾,上书“问心愧否”。 县衙门西有一块石碑,50年代还有上半截露在地面,碑上横刻“再思处”三个大字,下边竖刻几行字,到底几行我也想不起来了,好像是四行,每行都是“和了好”。据说,过去到衙门去告状,县太爷先让告状的跪在石碑前,读读石碑上的碑文,想想还告不告状,打不打官司。我想,那“和了好”下边一定还有内容,可惜的是那内容没有传流下来。有朝一日重修大街时,能把那块石碑挖出来,真是功德无量。 这再思碑有个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父母去世了,俩人也都成家立业。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弟兄总有分家另过的时候。就找来家族中的长辈,分割家产。老人一生勤谨省俭,给他们兄弟两人留下了不菲的家产。分家后,就老人留下的家产,也够他们过一辈子的。可是,分家后,老二的媳妇总觉得分家时长辈们偏袒老大一家,家产分的不公,就怂恿丈夫去县衙告状。老二也是个软耳根的人,架不住媳妇一天到晚的嘟囔,就一纸状子告了他的哥哥。说他分家时欺负弟弟,家产分割不公。要是老大听说弟弟告了自己,说是分家不公,找弟弟问问,不行就让他三分,这事也就结了。可是,老大媳妇也不是省油的灯,撺掇丈夫和老二打官司。两家人为了打赢官司,争着给县官送礼,雇请讼师。这官司从县里打到州里,从州里打到府里,几年折腾下来,弟兄俩原有的一点产业几乎用光了。这时才有些觉悟。官司也不打了,经族人调解,两兄弟重归于好。回想那几年打官司的事,觉得很后悔,就让人刻了一块石碑,立在衙门前,劝说那些为不大的事去打官司的人们。 这就是再思处碑的来历,虽为传说,却也值得深思。

楼鼓底下

宁晋有句俗话:南门口北门口,鼓楼底下寺前头。是说宁晋城里曾经热闹的地方。现在,虽然还有一点点痕迹,但就多数人来说,已不知道这些地方原有风貌和曾有的繁华。 今天,只说说鼓楼底下。 鼓楼底下,就是宁晋城里十字大街那地方。严格说应该是跨街的鼓楼下的门洞。现在说起鼓楼底下往往指十字街那一片地方。 现如今,十字大街那里,有新华书店,有生产门市,有邮电局的大楼,还有一个小水果摊,唯独鼓楼遗迹不存。 曾听老人们说,你看,附近那个县里有鼓楼,就咱宁晋有。那是咱县里出了个状元,曹状元!不出状元就不让盖跨街鼓楼。 鼓楼创建于何时,查县志没有记载。明代嘉靖时的一位老先生叫蔡叆,他有一篇文章,叫《宁晋县重建丽谯记》,其中说丽谯楼嘉靖中重建,这丽谯楼就是我们俗称的鼓楼。依据这篇文章所说,这座鼓楼当创建于嘉靖之前。由此也可知鼓楼的名称叫“丽谯”。 明代正德《直隶真定府赵州志》记载:宁晋有八景,其中之一是“谯楼暮鼓:楼居城之中,其势高耸,更漏在上,暮夜鼓声响震内外。” 鼓楼坐落在现在的邮电局与街东的水果摊之间,横跨南北大街。鼓楼下有门洞可以通行,西边有上鼓楼的台阶,很窄,仅能让一个人上下。楼上正中安放着大鼓,鼓很大,可以在上边睡四个人。楼上一边还有一间小屋,那是让敲鼓的人休息的地方。 鼓楼底下,门洞中东西两边有两家火烧铺,东边火烧铺掌柜的叫王黑旦,西边的曾是王老傻。鼓楼附近店肆一家挨着一家,其中,鼓楼东街路北紧挨鼓楼有一家饭铺,鼓楼西街路南有一家澡堂子。白天,买的、卖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即使平常日也如过集一般。夜晚,那报时的鼓声能让几里外的村庄都听得到。昏黑的油灯下,火烧铺里,师傅打着火烧,摔面的声音清脆的很,“啪、啪、啪,啪啪啪”,站在南门口都能听得见。刚打出的火烧,外脆里嫩,饼花焦黄。边上豁开个口子,再装进里边炸鱼,真是美味可口,让人馋涎欲滴。 很可惜,据说日寇占领宁晋后,鼓楼被拆掉了。但,鼓楼却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说到十字街那地方,总还是说鼓楼底下,虽然鼓楼不存在了。

洨滨书院

宁晋县城南环路以南、尊师路以西,有一个小小的村庄。这个小村叫书院村。村名来源于这里曾有过的一所书院———洨滨书院。书院建于明朝嘉靖年间,院主是人称洨滨先生的蔡叆。 一、建书院接引后进 嘉靖八年,三十四岁的蔡叆考中三甲六十五名进士,授行人司行人,继之升为浙江道监察御史。嘉靖十四年上书言事,触怒权贵,罢官回乡。嘉靖二十一年二次起用,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嘉靖二十二年受杨爵案牵连被捕入东厂狱,在狱中与杨爵、刘魁一别,回归故里。那还是嘉靖二十四年,蔡叆又一次被罢官。回归故里,回想先后十几年的官场生活,他,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那股锐气。朝中的倾轧打碎了他兼济天下的梦想。这次回乡,已届知天命之年,他再也无意仕途。还是家乡好,还是田园生活惬意,东篱采菊的陶潜,是心中的偶像。平时潜心读书,农忙时干干农活,闲暇时探亲访友、或到郊外一游,倒也觉得畅快。他甘心隐居林下,结庐读书,但毕竟蔡先生的道德风范、学识才华已名闻遐迩,这样的生活没过多久,慕名前来向他求学的纷至沓来,不下二三百人。学子的殷殷之情使他按捺不住了,他收留了他们,并开始了自己一种新打算:建书院接引后进。 为弘扬湛甘泉的“江门心学”,为发展家乡的教育,蔡先生要在洨河边上修建书院。他在自己《津桥二首》(《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九)诗中说:“自筑书堂洨水滨,风光常驻四时春。只因一水无船渡,多少徘徊问路人。” “多少徘徊问路人,园亭在望到无因。新成略彴(小木桥)堪来往,趁此春风好问津。” 二、设施齐全的书院 宁晋城东南城角有一座魁星楼,离魁星楼一百多步原来有一座小桥——文桥。文桥东边洨水北岸环境幽雅,远离城镇的喧嚣。书院就建在这里,故取名洨滨书院。 从嘉靖二十四年开始兴建,到嘉靖二十六年洨滨书院已初具规模。这一年他致函湛甘泉先生,信中写到“叆也,近依洨水阳岸也,傍有斋厨,与同志者三百余人日游其中。以夫子之教言与夫子之成书日相研穷,要在躬行,不尚言语。惟夫子垂仁,赐之教言,镌之贞石,与同志者持循焉。幸也。”(《洨滨蔡先生文集·卷十一·〈洨滨书院记〉》)湛若水应洨滨先生之请,给他寄来了《息存箴》《洨滨书院记》。嘉靖二十七年,洨滨书院基本修筑完善。书院面积10余亩,当时县学中生员也仅有200人,而洨滨书院中就有三百余人,真可谓规模可观。 为表彰蔡叆兴建书院,真定府知府在书院门口为之修建了一座石牌坊,牌坊横额匾书“洨滨书院”四字。书院门往西路北一字摆开还有五座牌坊,分别是“正谊明道”“敦义崇道”“有道之士”“德学耆儒”“清朝耆硕”坊。 书院大门口是瓦门楼,上覆青瓦。一副黑漆大门,门楣榜书四个大字“洨滨书院”。 大门走进去不远,又有一重门。这是书院的二门,平时二门紧闭,读书声从里边传出,才知道里边有学子学习。如果读书声停下来,便只听见风声、蝉声、鸟叫声。 进了二门,是景泉堂。从堂名就可看出,蔡先生对他的老师湛甘泉的景仰之心。 景泉堂后面是二堂,教规、名士题咏置于其中。这里也是书院议事讲学的地方。蔡先生会讲时就在这里。 二堂后面是息存堂。堂内有石刻,上边刻有湛甘泉送来的《息存箴》。 景泉堂、二堂、息存堂前,各有东西廊房。 息存堂后建一小亭,名“养真亭”。养真亭内矗立着一通石碑,碑首雕龙,碑上镌刻着湛甘泉先生应蔡先生之请写的《洨滨书院记》。 东边有庖厨斋舍几十间,诸生平时在这里读书生活。 西边有蔡先生住的西楼,这里既是洨滨先生的书斋又用来藏书。 西楼下,有一池塘名“云母池”,经由小渠与洨河、城壕连接起来,池塘里遍栽荷花,流动的水中鱼儿自由自在的游着。 西楼北有“三先生祠”,里面祭祀着蔡洨滨先生的三位恩师:湛甘泉、韩苑洛、张恒山。 三、环境幽雅四时春 清澈的洨水缓缓从书院前流过;微微南风吹来,挟带着潮润而温暖的气息;两岸垂柳在微风中轻拂;远处望去,大陆泽碧波荡漾,不见际岸; 驾一小舟,便可穿行在荷叶芦苇之中。书院周围田野上,禾苗铺满一地;小路上晚归的农夫、牧童,或轻哼着小调,或大大咧咧的呼喊着。西北不远处,东南城角上的魁星楼与书院里的西楼相映成趣。与这个大环境相配合的洨滨书院,一律青砖灰瓦,造型简洁庄重,较少雕饰彩绘,点缀素雅,显示出朴实自然之美。正像当时的知县陈文冈在《洨滨书院记》中说的“严以不华,俭以有度,名欲孚实”(《洨滨蔡先生文集·卷十一》)。 春季来临,残雪消融,“云母池开碧玉浆,小溪柳色染鹅黄。”(《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九·〈立春〉》)书院外,洨水岸边垂柳长出新叶,河水淙淙东流去;书院内,西楼一边的“云母池”已经解冻,院内春草萌生,“白玉团生菜,黄金拂柳丝,和风回春色,微雨润花枝。”(《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七·〈早春〉》) 阳春三月,池塘内,鱼儿自由自在的游着;柳絮飘飞,似雾似烟;牡丹等花卉,枝繁叶茂,万紫千红。 夏季到来,书院里池水盈盈,荷花盛开;花草繁盛,树木郁郁葱葱;小鸟婉转鸣叫,蝉声不断。虽是盛夏酷暑,院内却也清爽幽静。 秋天,黄菊满篱,桂树飘香,修竹茂密。尤其晚上,趁中天明月,斟两杯浊酒,弹一首琴曲,闲坐西楼,在清风吹拂下,心如止水,倒也自在。 三冬来临,万木凋零,似乎让人有一种寒意。可是,遇到下雪时,窗外雪花飞舞,窗内书桌上沏一杯清茶,或低吟浅唱,或精心思索,或邀客畅谈,自有一番情趣;晴日夜晚,帘外溶溶月色,帘内书童煮酒,火盆里暖暖炭火,弹一曲古筝,吟一首小诗,“心在红尘外”,“身疑在沧州(沧州:滨水之处,古称隐者所居)”(《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九·〈寄兴二首〉》) 幽雅的环境,不仅给学子们以幽静的学习条件,更能使这些学子精神上得到陶冶,还使洨滨先生内心满足。幽雅的环境,引来了瑞鸟仙鹤,洨滨先生喜不自胜,随即写下了一首小诗《书院来鹤》“物外陶情一弄琴,偶来玄鹤伫苔阴。癯形野态清如此,道骨仙风迥不群。老去得君为伴侣,兴来助我一闲吟。云林烟水浑相似,莫动西风万里心。”(《洨滨蔡先生文集·卷八》) 四、赡田三千济诸生 书院建起来了,要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学、校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需要必要经费。蔡先生很清楚这一点。 为筹措办书院的资金,蔡先生“日用服食必从俭素”,通过省吃俭用,最终不仅建筑了教学设施完整的书院,还为书院置备了3000亩赡田。在他的《书院赡田训》中说到:“书院先有田以给诸生,常苦不继,续置地三十顷为书院赡田。”(《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一》) 有赡田后,蔡叆把侄子、儿子、孙子叫在一起,嘱咐他们说:“汝知此赡田之置乎?非得给诸生,一以祀先和族;一以周给亲故;一以教诲后人;咸于此取足,故曰:赡田。” “本族子弟读书具令在书院,其延师之礼、饮食之类悉出所贮,务足其用;外族子弟来就书院者亦同一供给;门生及故旧子弟有家贫来就书院者,亦同一供给。常使此地英贤萃止,师友讲明,以淑后人,为益多矣。” “外此,书院之修葺,器物书籍之补置,悉出于此。”“若岁久积有赢余,益当增置赡田,田益增,则用亦充足矣。”(《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一·〈书院赡田训〉》) 赡田置备,几乎耗去了洨滨先生的全部积蓄。却也给书院的正常活动提供了经济保障。作为一所注重德育教育的学校,也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样本。 五、传承甘泉薪火 洨滨书院,在明代嘉靖时期,与县学并存,一方面为更多的田舍郎登入朝廷庙堂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或说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绍续当时私人讲学之风,弘扬江门心学。 明代晚期科举制度下,学子竞相以学求仕,不求自身修养。洨滨先生看到这种状况,如同当时的有识之士一样,把恢复儒学生命作为己任,极力倡导“正学”。他在《正学书院记》中明确指出:“君子之学一也。所谓正学者,对世俗之学言之也。缡章绘句竞为进取,顾于身心之学漫不加意;以儒为宗,以“六经”、“语”、“孟”为训,及仕而弃其所学若筌蹄。然,居家未闻孝友,出而用世,又安望其忠良直道有益于上下耶?诸生涵养于此,果能尊予所闻于甘泉师者,体认天理,无惑间断,使动静交养,内外相孚,体用合一,通天地万物于一体,是为有本之学。学斯正矣。”(《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一》) 他强调学习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维风范俗”,有益于地方精神风貌建设。其次才是科考求仕。既使出而用世,也以“体认天理,无惑间断,使动静交养,内外相孚,体用合一,通天地万物于一体,”为准则。他在《送张道隆赴辉县丞》一诗中写道“官无大小廉为贵,政到公平始谓明。莫负所学求尽职,归来方好见先生。”(《洨滨蔡先生文集·卷八》) 洨滨先生还把弘扬甘泉学说当作自己的一种追求,以传播、弘扬师说为己任。他继承并发展了湛先生的江门心学的学术主张和思想体系,他在给甘泉先生的信中说:“以夫子之教言与夫子之成书日相研穷,要在躬行,不尚言语。” 在书院中始终强调他的老师湛甘泉提出的“ 随处体认天理 ”的命题。主张动与静、心与事合一,随时随地去发现“本心”、践履“天理”。他在《书馆诲言》中说:“吾人之所谓道者,原于天命,具于人心,古今天下之所共由也。……夫圣人之教,本以淑世,君子学道,实资践履。……道必有本,学贵知要……心者,天地万物之本,能定其心,则万理皆应。身者,家国天下之本,能修其身,则万化皆顺。孝弟者仁道之本,一德言而万善从之,始于家邦,终于四海矣。是则理本诸心,化本诸身,仁道至大,本诸至近。此三者,匪诚弗固,匪敬弗存。盖诚者,圣躬之本,而敬,则圣学始终之要也。……昔受学于甘泉湛先生,先生教予体认天理,予以一心观万心,以一理观万事,处处体认,处处天理。合内外,彻人己,无大小,无远近,万殊一本,无不相通也。又曰二业合一,学以资乎仕,仕以行其学,穷养达施,岂有二道。……必二业合一,斯为君子儒矣。又曰知行并进,夫学以志道,知行者,体道之功。……学者必知行并进,斯内外合一,事理浑融,而无偏废之失矣。”(《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一》) 洨滨先生在教学中注重弟子人格的养成,注意培养学生的完善道德人格,把学习当做自我完善的过程。他在《答诸生问学》中写道:“为学在务本,孝弟为之先。敬立德不孤,义修行可全。”(《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七》)具体指出学习和自我完善的途径。为达到这一目的,诵温书籍主要以举业所需的“四书”、“五经”、“性理大全”、“史记”、“五伦书”为主,还有湛甘泉写的书籍,一般不准读仙、佛、庄、列的书,这也是湛先生的要求。只不过洨滨先生在《洨滨蔡先生语录·卷十五·诸子》中对各种学派的得失述说后,说道:“诸子立言行世,各成一家,后世观者在所择取。夫惟六经、语、孟、曾子、子思之言,帝王周孔传心之要,天下古今之常道也。诸子之言,称述道德,各出意见,其学有纯驳,富强权术刑名固其下矣。而谈道义述周孔者,其立言未免得失相杂。君子之学,当体认六经四子,先定其心,然后涉猎诸家,以广见闻。取其纯粹,戒其谬妄,庶几权度不差,知行合一,圣贤之学有可几矣。”显然,洨滨先生对学子所读书的要求上,与湛先生多少有所不同。 读书的顺序大体是先论语、次大学、次中庸、次孟子。读书不先看训释传注,以免拘泥成说。当读有所得或读有未通时,才看训释传注。 在教学方法上,首先,重视礼仪、礼节的训练。每天诸生起床,来到学舍,衣冠整齐,相互作揖,各自把上一天学习的疑问和体会谈一谈,接着自修;初一、十五洨滨先生还亲自带领诸生到三先生祠,谒见三位先生。每年春秋二祭,分别在二月、八月的上丁日。这一天丑前五刻蔡先生率领诸生,备置牛、羊、猪等祭品,到祠堂祭祀。祭祀时,前后行三跪九叩首礼,中间三献、读祭文。蔡洨滨先生亲自致祭文。其对湛甘泉的祭文是“于惟先生,道德之宗,教泽无穷,展也大成,牲醴既盈,童冠充庭,修此礼容,喁喁颂声,瞻之企之,惟其格斯”(《洨滨蔡先生文集·卷十》)。 对张先生的祭文是“于惟先生,道际文明,烺烺有声,畿辅化行,抗直在公,遁若冥鸿,陶冶诸生,位啬德丰,荐之仰之,惟其歆之”(《洨滨蔡先生文集·卷十》)。对韩先生的祭文是“于惟我师,道述孔姬,忠孝大儒,道范明时,云胡不思,俎豆斯宜,亦既慕只,亦既戒只,惟其飨只”(《洨滨蔡先生文集·卷十》)。每月初一、十五,蔡先生还率领诸生恭恭敬敬地去祠中行礼谒见。蔡叆在这里不仅仅是对先师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更多的是,通过实际行动,对学子进行道德规范的言传身教。通过具体过程养成学生的习惯。 其次,讲授与自修相结合而以自修为主。每日鸡鸣而起,以寅卯辰三时诵书,以已午时看书,以未时作文,申酉二时默坐思索,戍亥二时温书。” 每月先生讲授一次,在初一、十五,先生登堂讲书一章或二章,讲完之后,学生再轮流讲书一章,以考察每个人理解的情况,并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书院对学生的学习督导也很严格,每月考察一次,时在二十六日,考试采取命题作文的形式,对试卷只批点可否,要求学生自己去分析批点,并自行改正。考察不分等次,以避免引起学生的争强好胜之心。每次会讲的时候,都要仔细询问学生们自己学习的情况。一旦有学业不求长进的,他都严加督责。 书院的管理既严格又具人性化。清晨,有没有起来读书的,先生便率领诸生前往探望,如并非有病,则严加训斥。两廊各轮流一人觉察勤惰,人人要读到二更尽,有惰者戒饬之,甚至有鞭策者。 学习空隙、劳累时,学子们或在养真亭周围、云母池畔稍事休憩,或到野外、洨水边一游。有时洨滨先生还和学子们一起郊游。 跟随洨滨先生的学子能弄清楚的有:李和(驸马都尉),张道隆,张九衢,陈微,张九畴,刘聘(通许县训导),商科(曹州训导),张道行,黄汝登,李君珍,胡汝询,王子观,刘尚敬,王时顺,石文灿,张道显,韩汝登,乔子祯,商汝登,刘席珍,王嘉言(杞县人,举人),刘炎光(江都人),徐自得(杞县人,给事中)等。还有李登云(钧阳人,进士,工部左侍郎),吴三乐(洛阳人,山西左布政使),陆柬(大梁人,大理寺副),李迁(蟠峰,南昌新建人,巡抚都御史,工部右侍郎),温如璋(洛阳人,御史),冀国(辉县人,吏部主事),陈东光(平冈,钧州人,云南按察使),孟淮(祥符人,副都御史),周镐(汲县人,按察副史),李凌云(钧州人,参政)等。 这些人,有的成为明代重要官吏,政声很好。有的虽未考中,却能风范乡里。 蔡先生还邀请当时有名气的管复斋先生,郑松峰先生到书院讲学。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宁晋始称杨地,又称杨纡。《水经注》载:“杨纡, 大陆泽 地。古有杨城,泽流纡回城下,因曰杨纡”。唐尧时,分天下为九州。《尚书·尧典》载:尧时,杨地属冀州之域。舜时,分天下为十二州,冀州分为幽、并二州,杨地属并州。 夏商二代,幽州、并州合并,杨地属冀州。春秋时为晋文侯属邑,《太平寰宇记》有“春秋时晋杨氏邑”记载,属晋国地。战国时,属赵国之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推行郡县制,“废分封,设郡县”,全国分为三十六郡,杨氏邑属 邯郸 、钜鹿(治所今 平乡县 西南)二郡地。 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置杨氏县,杨氏城南14.5公里处置廮陶县,均属钜鹿郡。杨氏县东北部封置禾成侯国,文帝九年(前171)废。神爵四年(前58),城东25里置历乡候国,属钜鹿郡。新始建国元年(9),王莽新政,杨氏称功陆。 东汉(25),光武中兴,复将杨氏县、廮陶县归属冀州刺史部,(钜鹿郡并入前汉广平国)郡治廮陶。建安十七年(212),廮陶县更隶冀州魏郡(治所今临漳县西南)。 三国魏时,杨氏、廮陶两县仍属冀州钜鹿郡。黄初七年(226),废郡封国。太和六年(232)国徙为郡,郡治廮陶。 晋代,泰始元年(265),晋武帝司马炎“封诸王以郡为国”。咸宁六年(280),西晋统一天下,分全国为十九州,杨氏县、廮陶县属冀州。太康年间,杨氏并入廮陶县,属冀州钜鹿国治、领。 北魏,永安二年(529)州县“析置合并”,杨氏旧域置廮遥县、县治杨氏旧城,属南钜鹿郡。 北齐 ,(550—577)设州废郡,廮陶县并入廮遥县,属赵郡(今赵县)。 隋代 ,隋文帝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开皇三年(583),廮遥复名廮陶,治杨氏城,(廮遥县名使用54年废)改属栾州。开皇十六年(596)析广阿县(今 隆尧县 ),置大陆县,属栾州。大业三年(607),隋杨帝复将栾州改赵郡。廮陶属赵郡。 唐代,廮陶县先属赵州。武德五年(622),属栾州。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廮陶县属河北道赵州。天宝元年(742),唐王朝避“廮陶”谐音“应逃”不祥,取“安宁晋福”之意,改称宁晋,属河北道栾州(今栾城县)。史载,天宝元年,唐王朝直辖州321,边疆羁縻州800,海内晏安富庶,行者万里,不恃兵器,为唐王朝极盛时期。这一年玄宗李隆基因避讳更改州县名17个,宁晋为其中之一。 五代,(1000—1070)宁晋属赵州。 宋代,宁晋属赵州。大观三年(1109),赵州改称庆源节度,宁晋属之。宣和元年(1119),庆源节度改为河北西路庆源府,宁晋属之。 金代,天会七年(1129),庆源府复称赵州。天德三年(1151),庆源府改称沃州,宁晋属之。 元代,太宗六年(1234),属真定路永安州,太宗七年(1235)废永安州,属真定路赵州。 明代,洪武二年(1369),属直隶中书省真定路赵州。后改中书省为京师,改路为府,宁晋属京师真定府(今正定)。清初,仍属赵州。雍正二年(1724)升赵州为直隶州,宁晋属之。嘉庆二十五年(1820)为避宣宗名讳旻宁,改宁为“寗”(音同)。 民国二年(1913),废州设道,属 直隶省 冀南道,“寗”字复宁。民国3年(1914)属大名道。民国17年废道,宁晋直属河北省。 民国25年属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区。民国26年(1937)7月,日军入侵,处无政府状态。民国27年(1938)9月,宁晋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南区四专署。 民国29年(1940)4月,宁晋县南部(县城南关以南)析出,置宁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十一专署。宁晋县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七专署。 民国30年(1941)7月,宁晋西部与赵县接壤区同赵县、元氏县部分村庄,组建赵元宁联合县,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七专署。 民国34年(1945)6月,废赵元宁县,复原辖区划。宁晋县改属冀中区六专署。宁晋县改属冀南区四专署。民国35年(1946)7月,宁晋县改属冀中区十一专署。 民国37年(1948)9月, 华北人民政府 成立,宁晋、宁南属之。 民国38年(1949)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宁南县并入宁晋县,属河北省邢台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宁晋县属邢台专区。 1958年4月,改属石家庄专区,11月,新河、赵县并入宁晋县。 1960年5月,改属石家庄市。 1961年5月,新河、赵县析出,复属邢台专区。 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宁晋属之。 1993年7月,邢台地区并入 邢台市 ,宁晋县改属邢台市。

旅游景点

云台寺

云台寺又名云台庵,古人称蝎子山,位于宁晋县柏房村南。 公元24年, 刘秀 来到此处,为了观星拜天完成统一天下目的,奠基了这座云台,古人称之云台庵。第二年六月,刘秀在鄗(今柏乡县北郝村)称帝,后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云台庵上建立了寺庙,住上了僧人。唐朝开元年间,云台庵进行了重修和扩建,从而云台庵被云台寺取代。那时寺里拥有逾百亩地,数十间庄园。“云台寺,蝎子山,松柏树,万万千,两边楼房七十二间”的歌谣广为流传。元朝末年,爆发了红巾军起义,云台寺被毁。明永乐年间再次重修。清康熙七年宁晋县发生强烈地震,云台寺全部倒塌。 1998年2月18日,经省市主管部门批准,云台寺被宁晋县政府定为佛教合法活动场所。2003年从山东德州请来郭秀萍居士,在宁晋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经过宗教局、佛协及十方居士大德的努力,云台寺大雄宝殿、天王殿先后于2005年和2007年11月8日落成并开放。

福寿寺

位于东魏家庄。

普润寺

位于宁晋县四芝兰镇南迁善。

正觉寺

位于宁晋县北鱼乡,于家台村,寺邻公路,交通方便。正修道场。

玉佛寺

位于四芝兰村南市场,宁辛路南,玉佛是用一块重八吨的缅甸玉历时半年雕刻而成,佛高三米,高贵庄严。

上元醮会

营台古镇上元醮会 位于宁晋县营台村,是集佛道儒三教的宗教场所,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历史上和营台村村南的大庙极为兴盛。每年正月初九开始过五天都会有戏班或歌舞团助兴。

历史传说

寻史溯源,宁晋历史上有“凤凰城”之美誉。相传公元前25世纪,在宁晋古大陆泽之滨有一棵高千丈的桑树,叶红椹紫,一万年才结一次果实。凤凰吃到成熟的果实后,引颈高歌,声音悠远,招得百鸟前去朝拜。看到如此情景,黄帝后代少昊就在这棵桑树下居住下来,发展生产,后称“穷桑帝”。凤凰飞走后,人们依照凤凰伏卧的形状,修建了一座城邑,取名凤凰城。即宁晋城的根基。据说,县城南关是凤头,街南口有对圆口井,是凤凰的两只眼,南门口到南关是凤凰的脖子,南门到北门是凤凰的身子,东、西、北三点成品字形,是凤凰的尾巴。后来又在城东修了一个月城(形如半月),是凤凰展开的左翅。少昊称帝后,迁移到了山东,在曲阜建都。从此,宁晋凤凰城成为福地,名人贤士纷纷前往,像舜、禹、汤、姜尚、重耳等均在宁晋建业立功,成就大器。 因此,《诗经·大雅》中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高歌凤凰啼鸣,灵音招贤引才,秉承佳时兴盛的祥瑞之情。历史长河悠远,凤凰故事不断。民间传说,凤凰在宁晋每投下一个凤凰蛋,宁晋就会出一个官员。凤凰投下了九十九个蛋,宁晋也就出了九十九个官。到明朝时,宁晋除了皇帝和狱官外,满朝的官都出全了,上至名相,下至知县一堂。如今,宁晋人杰地灵,兴天盛地,大业鹏程,不断书写历史宏篇。

文物古迹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底村 塔底村古墓 古墓葬 1982年7月23日东王里村 曹鼐墓 明 古墓葬 1993年7月15日 邢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仙观遗址 明 耿庄桥镇孟家庄村 尧台遗址 贾家口镇尧台村 云台寺遗址 明 北河庄镇柏房村 古丁桥 明 凤凰镇南关村 宁晋碑廊 唐—民国 宁纺集团 院内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工尺谱 、 泥坑酒 酿造工艺、 招子鼓 、 八仙七巧灯 、宁晋民歌

集市庙会

集市

集市 日期 尧台 一、四、七 固下 三、九 雷家庄 五、十 翟村 五、十
县城 三、六、九 小刘村 三、八 褚家庄 一、四、八 伍烈霍 四、九 辛寨 三、八
白侯 五、十 纪昌庄 二,四、七,九 鱼滩头 一、六 北鱼 一、六 前浊南 三、九
河渠 二、七 百尺口 二、七 宋家庄 三、六、九 南丁曹 四、七、十 北及桥 二、八
东陈 四、八 四芝兰 五、十 大南里 一、六 双井 一、六 砖河 一,六
李家营 五、十 大陆村 二、七 北陈 三、九 边村 一、七 西林子 一,六
徐家河 四、七、十 唐邱 四、八 南苏 四、八 小枣村 二、七 邸亮庄 三,八
素邱 二、七 大杨庄 一、六 曹伍疃 四、八 郝庄 五、十 北圈里 二,七
耿庄桥 二、五、八 司马 一,三、六,八 荆里庄 一、六 贾家庄 四、九 北孟庄 一,六
大曹庄 一、四、八 换马店 五、十 西沙良 三、六、九 东魏家庄 一、六 盐场前 三、六,九
长路 四、七、十 北河庄 五、十 刘路 五、十 张家庄 五、十 东曹固 四、九
孟家庄 一、四、六、九 小河庄 二、七 孟村 二、八 佃户营 四、九 辛寨 三、八
艾辛庄 三、七、十 米家庄 二、七 高庄 二、七 黄儿营 四、九 荆邱 四、九
东汪 二、五、八 北近 四、八 小马 五、十 孔小营 一、六 -
侯口 五、十 苏家庄 四、九 南鱼台 五、十 西丁村 一、六
营台 一、六 清善头 三、八 冯家台 三、七、十 乔家寨 一、六
贾家口 五、十 大北苏 一、六 高庄窠 三、八 油房 五、十

庙会

庙会 日期 长路 初四 毕家庄 廿四 小河庄 廿四
双井 正月十五 东曹庄 十六 北鱼 十一月十五 黄儿营 廿四
浊南 初六 固下 初八 唐邱 廿五 漳北 七月初七
尧台 初七 侯口 初十 铺头 廿八 中孟 十三
柏房 初八 东汪、河渠、崔官庄 十五 东陈 廿九 河渠 九月十二
内章 初九 小马 十六 西及桥、张家庄 四月初一 换马店 二十
中近、东陈、乔家寨 十二 刘丰头、北河庄 十九 榆树庄 初七 东陈 廿四
马庄、西沙良、八里庄 十五 荆里庄、侯家庄 十九 小刘村、柏房、赵村 初八 四芝兰 廿五
北陈、东庞庄、鱼滩头 十六 薛家营 廿五 白侯、鱼滩头 初十 县城、小刘村 十月初三
西南汪、孙家庄 十八 城北 廿八 孟家庄、塔底、秦邱 十五 长路、苏家庄 初四
油房、贾家庄 十九 北官庄、大北苏、尧台 三月初三 东汪、大曹庄 十八 榆树庄 初七
大召 二十 西村、小河口 三月初三 南苏、北河庄 立夏 北河庄 十五
素邱、孙家口、贾家口、东南汪 廿五 大南里 三月初六 大杨庄、贾家口 立夏 大北苏 十六
- 侯口、南鱼台 初十 北河庄 五月初五 盐场前 正月十五
翟村、中曹 廿六 艾辛庄 十一 秦邱 十三 -
唐邱 廿七 宋家庄 十二 孟家庄 六月初一
北董 二月初一 褚家庄、周家庄、邱头 十五 小南里 十五
高庄、荆邱 初二 长路 十八 大陆村 十七

周边政府机关

宁晋县纪昌庄乡人大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纪昌庄乡政府纪昌庄乡委

周边中学

纪昌庄乡中学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纪昌庄中学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纪昌庄中学

周边医疗

纪昌庄乡中心卫生院 地址:邢台市宁晋县纪昌庄乡纪昌庄村409乡道
邢台市宁晋县纪昌庄乡纪昌庄村409乡道

周边超市

沃尔玛购物广场(太康路分店) 地址:邢台市宁晋县
邢台市宁晋县

周边乡镇

纪昌庄乡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

周边村庄

纪昌庄三村 地址:邢台市宁晋县

纪昌庄一村 地址:邢台市宁晋县

纪昌庄二村 地址:邢台市宁晋县

清善头村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纪昌庄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