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村

刘东村 刘东村村情概况 刘东村历史文化资源


山西省 晋城市 阳城县芹池镇下辖村, 芹池镇刘东村位于 阳城县城西北,八芹公路旁,芦苇河北岸。 全村共240户,800人,共有耕地1900亩,人均2.4亩,分布在8个自然庄。该村党支部、村委会针对于村自然庄多,群众居住分散,交通长期不便,就医难、上学难、吃水难、 找对象难,多数自然庄 人口外迁严重,有的庄甚至只剩下几位孤寡老人的现状,大力进行了村容村貌的整治。该村通过制定了通过土地置换进行拆点并村,解决农户建房指标的方案,即复垦老凹、苇沟等3个自然庄的农宅占地47亩,在中心村刘东村规划用地20亩进行新村建设。通过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农宅用地问题,还规划出敬老院、幼儿园、学校等公益事业设施用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刘东村位于芹池镇东2公里处,这里解放初期,曾为阳城县阳北县政府所在地,阳城县五区区政府所在地,日军侵华期间,曾驻扎某军团总部,过去这里作...

详情

刘东村地名网_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芹池镇刘东村资料简介
  刘东村是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芹池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5221042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0522。刘东村与刘西村、槐树腰村、南上村、芹池村、川河村、游仙村、候甲村、吕河村、大峪沟村、武甲村、阳陵村、宜壁村、吕庄村、北宜固村、南宜固村、马庄村、大壑村、羊泉村、庙坡村、油坊头村、贾寨村、原庄村、柴庄村、伯附村、大西沟村、小西沟村、大永固村相邻。 还有14个地名与刘东村同名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芹池镇刘东村介绍

山西省 晋城市 阳城县芹池镇下辖村, 芹池镇刘东村位于 阳城县城西北,八芹公路旁,芦苇河北岸。 全村共240户,800人,共有耕地1900亩,人均2.4亩,分布在8个自然庄。

该村党支部、村委会针对于村自然庄多,群众居住分散,交通长期不便,就医难、上学难、吃水难、 找对象难,多数自然庄 人口外迁严重,有的庄甚至只剩下几位孤寡老人的现状,大力进行了村容村貌的整治。该村通过制定了通过土地置换进行拆点并村,解决农户建房指标的方案,即复垦老凹、苇沟等3个自然庄的农宅占地47亩,在中心村刘东村规划用地20亩进行新村建设。通过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农宅用地问题,还规划出敬老院、幼儿园、学校等公益事业设施用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刘东村位于芹池镇东2公里处,这里解放初期,曾为阳城县阳北县政府所在地,阳城县五区区政府所在地,日军侵华期间,曾驻扎某军团总部,过去这里作为交通要道、商贾云集,一度成为县城北、芦苇河一带居民贸易活动的中心,为阳城县四大古镇之一,与本县董封、东冶、润城古镇齐名。村中的一条古街道,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古店铺、古作坊数座,关帝殿一座,日军驻扎期间的“红部”、“华裔房”遗迹剩存,还有黑虎庙、古石桥、烈士碑等遗迹。

刘东石拱桥位于阳城县芹池镇刘东村村中。东西走向,建筑面积为56平方米,修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清建筑。石拱桥为砂石结构拱券式,长14米,宽4米,石拱跨径12米,高6米。桥面用砂石铺墁,桥护栏用缸砖砌成。

刘东玄坛庙位于阳城县芹池镇刘东村村中。坐北朝南。据碑文记载,创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清同治四年(1865)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中轴线分布山门、舞楼、拜亭、正殿,两侧有耳殿、配殿、厢房、妆楼。山门居庙宇南侧,设歇山顶,柱头斗拱五踩。正殿砂石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隔扇门窗,屋顶覆灰筒瓦。拜亭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五踩,平身科每间出一攒,花鸟纹雀替。厢房单檐硬山顶,檐下设墀头。庙内存2通碑。革命战争年代,该庙曾为五区分委旧址。

刘东烈士纪念碑位于阳城县芹池镇刘东村村中。坐西朝东。据碑文记载,创建于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纪念碑由碑1、碑2组成。碑刻均为青石圆首碑,高1、85米,宽0、8米;砖石碑楼高2、65米,门匾书:精神不死、流芳百世。碑1为阳城五区野战民兵宜阳殉难烈士纪念碑,记述着五区武委会主任卢零等13位野战民兵在河南宜阳殉难的经过。碑2为爱国自卫战争二年来阳城五区远征民工、民兵殉难烈士纪念碑。碑额篆体书:福缘善□。

刘东关帝庙位于阳城县芹池镇刘东村村东。坐东朝西,创建年代不详,重修年代为大明万历年间,现存为明、清建筑。正殿单檐悬山顶。拜亭砂石台基高1、3米,面宽一间,单檐歇山顶,山花向前,柱头斗拱三踩,转角出四十五度斜拱,正脊、垂脊饰黄、绿、蓝釉花卉纹琉璃脊饰,屋顶覆黄釉琉璃筒瓦。

刘东日军据点旧址俗称红部,位于阳城县芹池镇刘东村村东。194O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这块土地之后,由于这里是进入阳城的交通要道。因此,日军在刘东村东面的寨上扎下了据点“红部”。坐西朝东,创建年代不详。遗址为砖石结构,由北向南分布北城门、东城门、城墙、炮楼。北城门拱券式,宽2、1米,长5、2米。旧址至高点约高11米。

刘东日军据点旧址西部塌落严重,仅存夯土,炮楼有塌落,杂草丛生,荒落严重。

相传,崦山白龙爷为刘村外甥,祈雨几经波折,落居崦山,主司天雨,润泽民间百姓五谷丰登。每逢大旱之年,周围数百里村村都去崦山向白龙爷祈雨,祈雨均由各村具有成望的社长组织,我村相传真名真姓的组织人,现槐树村老者刘正温(已故),出发地点:点名圪洞,现刘东、刘西村交界处。祈雨队伍从点名圪洞点名出发,头戴柳帽,身穿白布衣,手拄柳棍,鸣锣开道,24响礼炮紧随其后,每走数步,弯腰合手,口喊佛语“阿弥陀佛”,途径马寨、义城歇脚。进入崦山,数村排居门外,巨蟒悬挂门前,不得入内,唯独刘村队伍一到,24响礼炮朝天鸣放,巨蟒退内,刘村先进,各村紧跟其后,抽签祈雨。唯独刘村任意抽签数回,直到抽得清风细雨为止。其余各村只准抽签一次,否则将被罚猪、羊各一,唱戏一台。据传,某天某村不服刘村,强行入内,倾时乌云翻滚,飞沙走石,风掀轿顶,冰雹直打其祈雨队伍人头,此后再无人违此规矩。其祈雨过程结果非常灵验,历经数百年相传至今。另传,白龙爷威风显甚,某年夏天,和尚们轿抬着白龙爷塑像下河南某地收取道粮,因每年都去,该地社长抱怨不予配合,冷落该地,被一善良单身农夫收留歇脚,晚上老和尚告诉农妇,你先去买几张色纸,回来我给你剪成纸旗,你去插入你的地中。次日,太阳悬空,忽然天气大变,狂风大作,冰雹急至,唯独农妇插纸旗的小麦地完好无损,其余均被冰雹打却一空,白龙爷威风显灵,此后,各地收道粮均按齐交上,无敢不敬。

周边村庄

刘东村 地址:晋城市阳城县八芹线

东村 地址:晋城市阳城县

刘西村 地址:晋城市阳城县八芹线

刘村 地址:晋城市阳城县

刘村 地址:晋城市泽州县

刘庄村 地址:晋城市阳城县阳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