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房头村
偏关县, 偏关县历史沿革, 偏关县行政区划, 偏关县地理位置, 偏关县自然资源, 偏关县人口, 偏关县政治, 偏关县经济, 偏关县教育概况, 偏关县交通运输, 偏关县特色美食, 偏关县风景名胜, 偏关县荣誉称号
偏关,为 山西省 忻州市 下辖县。偏关县古称林湖、始称偏头关、偏头寨,五代置偏头砦,元改偏头关,清改称偏关县。 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陲,处于 黄河 南流入晋的交汇处。北依 长城 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河曲、五寨两县相连,东于 神池 、 朔州 两县(市)毗邻。县境东西长60千米,南北宽58千米,全县总面积1685.4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偏关县常住人口为73382人。 2020年,偏关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9亿元,年均增长5.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亿元,年均增长5.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83元,年均增长5.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9元,年均增长9.85%。 偏头关 与 宁武关 、 雁门关 合称中华三关,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偏关为“三晋之屏藩”“晋...
详情偏关,为 山西省 忻州市 下辖县。偏关县古称林湖、始称偏头关、偏头寨,五代置偏头砦,元改偏头关,清改称偏关县。 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陲,处于 黄河 南流入晋的交汇处。北依 长城 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河曲、五寨两县相连,东于 神池 、 朔州 两县(市)毗邻。县境东西长60千米,南北宽58千米,全县总面积1685.4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偏关县常住人口为73382人。 2020年,偏关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9亿元,年均增长5.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亿元,年均增长5.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83元,年均增长5.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9元,年均增长9.85%。 偏头关 与 宁武关 、 雁门关 合称中华三关,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偏关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20年2月27日,经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偏关县退出贫困县。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偏关县的由来,据《天下郡国乐酷利病书》记载:“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通黄河,与套虏仅隔一水,其地东仰西伏,故名。”又据《偏关县志》,城临偏头关,以关名县。建制沿革
行政区划
偏关县属忻州市辖县。2019年辖5镇5乡,面积1685.4平方千米,人口10万,县政府驻 新关镇 。 新关镇 县政府驻地。1958年设城关镇,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镇。面积94.7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崞水公路、平万公路过境。辖38个行政村。隆岗寺、钟鼓楼、 文笔塔 为省级文物保护地。 马家埝乡 1958年属长城公社,1961年析置马家埝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5千米。面积84.9平方千米,人口0.3万人,辖9个行政村。2001年区划调整后,城关镇与马家埝乡合并为新关镇。 现辖25村。 老营镇 1959年属上游公社,1961年设置老营公社,1984年置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0千米。面积125.5平方千米,人口0.5万人,国家三级引黄公路平(鲁)万(家寨)线过境。辖12个行政村。 教儿墕乡 1959年属上游公社,1962年析置教儿墕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5千米。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0.2万人,辖9个行政村。2001年区划调整后,教儿墕乡并入 老营镇 。 天峰坪镇 1958年属城关镇,1961年设天峰坪公社,1984年置 天峰坪镇 。位于县境西部,黄河东岸,距县城10千米。面积65.3平方千米,人口0.9万人,偏河公路过境。关河口、黑豆墕、寺沟三处黄河渡口,水运通内蒙古自治区。辖16个行政村。古迹有寺沟大寺庙。 万家寨镇 1958年属黄河公社,1960年析置万家寨公社,1984年建万家寨乡,1994年置万家寨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5千米。面积87.7平方千米,人口0.3万人,平(鲁)万(家寨)公路过境。有老牛湾、万家寨黄河渡口两处,交通较便利。辖10个行政村。 黄龙池乡 1958年属黄河公社,1961年析置黄龙池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5千米。面积125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10个行政村。草垛山堡,为古代传递烽火的关口。2001年区划调整后,黄龙池乡并入 万家寨镇 。 水泉镇 1959年属长城公社,1961年析置水泉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0千米。面积129.5平方千米,人口0.5万人,偏(关)呼(和浩特)公路过境。辖水泉、南海子、弓家贝、麦老坡、七家坪、池家塔、高峁、刘家嘴、百草坪、张岭沟、达连庄窝11个行政村。明代长城红门口为当时的边关要隘。2019年,撤乡设 水泉镇 。 陈家营乡 1958年属五星公社,1961年析置陈家营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0千米。面积106.9平方千米,人口0.7万人,崞水公路、平万公路过境。辖陈家营、霸子山、常家窑、杨家山、天窊、刘家窑、张家山、西庄子、阴窝沟、新庄窝、杜家沟、八柳树、高家湾、石沟子、马站、杨家营、油房头、黑山、柳树庄窝、黄家营、阎家贝、曲家湾22个行政村。景点有骆驼山古佛洞。 楼沟乡 1958年属先锋公社,1961年析置楼沟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0千米。面积134平方千米,人口0.6万人,崞水公路过境。辖24个行政村。景点有迤西石溶洞、吴城新石器遗址。 曹家村乡 1958年属先锋公社,1961年析置曹家村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5千米。面积133.9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21个行政村。2001年区划调整后,曹家村乡并入楼沟乡。 南堡子乡 1959年设南堡子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5千米。面积136.7平方千米,人口0.5万人,辖17个行政村。 窑头乡 1961年建窑头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千米。面积70.6平方千米,人口0.9万人,崞水公路、平万公路过境。辖21个行政村。 大石窊乡 [Dashiwa] 1958年属先锋公社,1961年析置大石窊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5千米。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0.3万人,辖大石窊、沙墕、小石窊、韩昌沟、光明、抡风梁、闫家洼、高峁梁、天洼、黄树坪、霍家沟、长嘴12个行政村。2001年区划调整后,大石窊乡并入 窑头乡 。 尚峪乡 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析置尚峪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0千米。面积150平方千米,人口0.5万,辖17个行政村。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偏关县地处 晋西北 的晋蒙交界处,位于东经111°22′~11°01′,北纬39°12′~39°40′之间,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北依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东南部有平鲁、神池、五寨、河曲等4县毗邻,全县总面积为1685.4平方千米。 偏关县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偏关县属黄河水系,主要有黄河支流的关河、县川河、杨家川河,除黄河外,其它河流一般均呈东北—西南发育。偏关县大部隶属关河和县川河流域。 黄河 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从偏关万家寨镇老牛湾村入境至天峰坪镇寺沟村出境,境内长32千米,流经两镇,15个自然村。 关河 发源于平鲁县利民沟,由老营镇贾堡村入境,由东向西横贯老营镇、陈家营乡、窑头乡、新关镇,从天峰坪镇关河口村直接流入黄河,全长154千米,流域面积2040平方千米,年经流量5900万立方米,其中清水河流量0.3立方米/秒,汛期在7~9月份,最大洪峰流量214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输沙量1585万吨。境内长68千米,流域面积1151平方千米,河谷高程为1312-890米,河道比降5.1%,民国二十六年—1984年河流水量充足,从1985年陈家营乡高家湾村以上出现断流至今。 县川河 分为南、北两支,北县川河,发源于南堡子乡上井坪沟,流经尚峪、楼沟两乡,从楼沟乡磨老洼村进入河曲土沟而直接注入黄河,境内长39.3千米,流域面积2421.1平方千米,河谷高程145~1208米(尚峪至磨老洼段),沟道比降9.5%,为季节性河流。南县川河发源于 神池县 为过境河,流域面积165.3平方千米,河谷高程为1230~1207米(西峪—塔子会),属季节性河流。 杨家川河 发源于内蒙清水河县,流经万家寨镇的7个自然村,于老牛湾注入黄河,河谷高程998~973米(水门塔至河口段),其清水源于水门塔村,由泉水汇流而成,源头处清水流量为1728吨/日,至河口处达20000吨/日以上。现已断流。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偏关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煤炭、 硫磺 、铁矿、石灰石等。煤炭资源总储量约为9~12亿吨。硫磺资源也较为丰富,现已探明储量为4180万吨。水利资源
偏关县河川经流量0.441亿立米,地下水资源量0.554亿立米,水资源总量0.843亿立米。(重复计算资源量0.512亿立米)。总的来讲,偏关县水资源具有总量够用,但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由于受财力、物力的制约,水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现状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量95.3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72.7立方米(含泉水37.7立方米)。人口
截止2012年,偏关县总人口102085人,其中男性54572人,女性47513人,农业人口88995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偏关县常住人口为73382人。政治
县长:高跃龙 副县长:贾育新、郭秀红、李 靖、范彩琴、武培廷、常卫华经济
综述
2020年,偏关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9亿元,年均增长5.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亿元,年均增长5.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83元,年均增长5.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9元,年均增长9.85%。工业
工业以煤炭、化工为主,是偏关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工业产品有生铁、水泥、乳酸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享有盛誉。县内有4座现代化矿井、1座52501千瓦发电厂、1座年产合成氨11000多吨的化肥厂、1座年产10万吨的水泥厂,铁厂4座,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年产1万吨的乳酸厂1座。主要有电力、化肥、陶瓷、炼铁、水泥、橡胶制品、农机修配、机械铸造、地毯、服装、印刷、粮油加工等行业。 截止2002年底统计,偏关县兴建机电灌站105处,打井配套61眼,塘坝54座,自流渠道24.1千米、14处,人字闸3处,河道提防1.15千米,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78千公顷,兴建人畜饮水解困工程12800处眼,其中提水工程186处,蓄水工程12601处,(旱井水窑5365座),自流引水工程13处;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6千公顷,其中基本农田25.4千公顷,建骨干坝15座,淤地坝96座,谷坊36885座,户包小流域治理面积314154万亩,承包户发展到4437户;另国家重点工程 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 建于偏关县,山西省引黄工程东西横贯全县。农业
2012年该县共有耕地54.25万亩,农作物主要有谷、糜、豆类、山药、莜麦、胡麻等。经济作物除油料还有海红子、桃、沙果、杏、沙果、苹果、葡萄等。教育概况
交通运输
公路 偏关县交通以公路为主,平鲁至万家寨的引黄公路横穿县境中部, 原平 崞阳至内蒙川峁的干线公路途经县境,并以县城为中心有多条简易公路。全县公路总长249千米,其中省级公路66千米,县级公路129千米,乡镇公路44千米,全县15个乡镇全部通了汽车,交通闭塞的局面大为改观。 2012年偏关县共完成通村水泥路18条95.7千米,通村砂路29条152.5千米,县乡公路改建7条76.4千米。公路完成了窑河线城区路、老牛湾旅游路、上梨线等7项重点工程及方城、鸭子坪、楼沟、陈家营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推进村的街巷道路硬化工程。完成了“舍身崖到窄寨” 34.5千米国防战备公路的可研报告,并通过了省厅立项评审。保持文明路37千米,三星级养路队3个,共处理油路翻浆、坑槽5730m2,砂路面12546m2,处理水毁路基8600m2,增设桥护栏18米/1处,危桥标志8块/4处,减速带1处、防护墙487m。 渡口 偏关县的黄河沿岸尚有渡口多处,南至河曲、保德和军渡可行木船,沟通了与外地的物资交流。 停车站 2012年新增临时停车点80个,增设客运停车棚6个,村通客车率达90%以上;全县公路客运量达到21万人次;货运量达到175万吨。特色美食
酸饭 味如酸奶,黄亮坚韧,又能清热解渴,用心制成酸汤,将米放入,在15℃以上温度下浸泡4至8小时后澄出即做成酸粥。做成稀饭叫酸稀粥,从沸汤中捞而食饭粒者叫酸捞饭,它是以糜米为主食的人的创造,同时也是食用糜米的上好方法。 碗托 荞麦去皮成为糁子,将糁子于前一日用水泡软,上拳揣成糊状,筛滤后舀入碗内上笼蒸,蒸中途用筷子搅拌一次,出笼后即成碗托。置阴凉处冷却后,用醋、姜、芝麻、辣椒面、蒜泥、香油等配成汤浇入即可食。风景名胜
明长城荣誉称号
2020年6月30日,偏关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2年6月,被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拟认定为2022年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试点市 县。周边政府机关
偏关县窑头乡委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堡子湾湾子堡桥窑头乡政府
周边村庄
墕头村
地址:忻州市保德县
窑子头村
地址:忻州市代县
油房村
地址:忻州市繁峙县
垚头村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
窑子头村
地址:忻州市五寨县神保线
窑子头村
地址:忻州市代县
西坡头村
地址:忻州市繁峙县砂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