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地乡
新开地乡 新开地乡简介 新开地乡生态保护 新开地乡特色种植 新开地乡生态保护机制 新开地乡保证种植 新开地乡肉羊养殖 新开地乡土豆产业 新开地乡就业指导
新开地乡地处克什克腾旗东南部,与克旗土城子镇、书声乡、南店镇和翁旗接壤,乡人民政府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155公里。全乡总土地面积34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8.8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0.8万亩)。林地面积7.1万亩,宜林地9.2万亩,村庄占地5.54万亩,荒地19.46万亩。全乡乡级公路74.5公里,村级公路120公里。有苇塘河和东都坤顿河流经该乡境内。新开地乡地处 克什克腾旗东南部,与克旗土 城子镇、书声乡、 南店镇和翁旗接壤,乡人民政府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155公里。新开地乡辖7个行政村,73个村民组,3847户,12704人(2017),全部为农业人口,乡村劳动力资源11167人,从事农生产5350人,从事工业人员83人,建筑业从业人员69人,2005年,外出劳动力4600余人次。全乡总土地面积34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7.9万亩(水浇地面...
详情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有1个社区
新开地乡地处克什克腾旗东南部,与克旗土城子镇、书声乡、南店镇和翁旗接壤,乡人民政府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155公里。全乡总土地面积34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8.8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0.8万亩)。林地面积7.1万亩,宜林地9.2万亩,村庄占地5.54万亩,荒地19.46万亩。全乡乡级公路74.5公里,村级公路120公里。有苇塘河和东都坤顿河流经该乡境内。
新开地乡地处 克什克腾旗东南部,与克旗土 城子镇、书声乡、 南店镇和翁旗接壤,乡人民政府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155公里。
新开地乡辖7个行政村,73个村民组,3847户,12704人(2017),全部为农业人口,乡村劳动力资源11167人,从事农生产5350人,从事工业人员83人,建筑业从业人员69人,2005年,外出劳动力4600余人次。
全乡总土地面积34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7.9万亩(水浇地面积0.86万亩)。2006年全乡农作物种植 土豆3.57万亩、 小麦1.13万亩、 莜麦0.56万亩、 荞麦0.69万亩、 玉米0.5万亩及豆类0.11万亩,油料0.21万亩。牧业用地1.9万亩,截止2006年6月末,牲畜存栏294478头(只)。其中,大畜6440头,小畜17259只。林业用地面积193874亩,宜林地9.2万亩,村庄占地5.54万亩,荒地19.46万亩。截止2006年6月末,全乡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项目治理面积5808亩,其中农田 草场 防护林4580亩,形成300M×400M和200M×300M的网格169个。控制面积30500亩;水土保持林建设面积6380亩;封山育林16000亩, 退耕还林35700亩,全乡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75%以上,封育区内林草覆盖度明显恢复,初步显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截止2006年6月末,全乡共打深井81眼,小土井43眼,小管井15眼,修建渠首1处,修建防渗渠3万米,管灌1.76万米,人畜饮水19处,渡槽1处,滚水坝1处,小塘坝1处。全乡乡级公路74.5公里,村级公路120公里。有苇塘河和东都坤兑河流经该乡境内。
为了加大舍饲禁牧力度,保护和巩固全村风沙源、退耕还林等人工造林工程,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镇党委班子于2 007年12月4日,组织召开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大会,专题讨论了如何对人畜毁林,破坏生态现象的遏制问题。
会上,大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最后,经过讨论通过,由全乡现有的3名 护林员增加到4名,把护林员工资提高到和村干部一样多。对在全乡范围内发生的人畜毁林和破坏生态现象,无论是被护林员还是群众发现举报,严重者要上报林业 公安部门,轻者除了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外要视情节给予经济制裁,对蛮横无理者要对其发出由村统一印制的“破坏生态通知单”, 该通知上只要有2人以上证人证实签字即生效,此罚款由村委会统一从退耕还林补助款或粮食补助款中扣回,由乡里专项保存作为奖励基金,奖励那些在保护生态上做出突出成绩的护林员和部分党员群众。同时还制定了,凡是有过破坏生态现象的户村委会要对其进行记载,以后在 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活动评比中不予评比,是困难户的不予给予低保等优抚待遇救助。会后,村委会印制了保护生态宣传单270张,在全乡5个村民组的显著位置进行张贴,并向各户进行发放。通过这些措施,有力的保护了该乡的生态资源,为实现山川秀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打下了基础。
为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新开地乡党委、政府外出跑市场,搞订单,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马铃薯,并逐年增加种植面积,2007年达到了5万亩,全乡马铃薯产量达到5万吨,实现产值2800万元,仅此一项就实现人均增收1350元的目标,成 为远近闻名的“马铃薯之乡”。在努力调整 种植结构的同时,近几年这个乡党委、政府还联系动员全乡70%的剩余劳动力奔赴全国各地外出打工,在外打工的村民不但挣到了大钱,接受到了新鲜事物,而且还学到了一些实用技术。如今这里的农民早已脱贫致富,穷山沟变成了金窝窝,家家户户盖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 三轮车、 摩托车、 冰箱、 电视、 洗衣机等一些家电也悄然进入寻常百姓家,普及率达到90%以上,富裕的家庭还购置了 电脑和 家庭轿车。
08年10月6日,新开地乡大片马铃薯地里,机声隆隆,人欢马叫。村民们正开着 马铃薯收获机兴高采烈地忙着收 获马铃薯,一些来自 山东、 河南、 河北和 沈阳等地的客 商把一辆辆大货车停在路旁,抢收马铃薯,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据了解,2008年赤峰克旗新开地乡4.4万亩马铃薯,在大旱的情况下并未减少收成,仍然实现亩收入650元,全乡总收入2860万元,人均收入1350元,比去年每亩增收56元的目标。
新开地乡地处克旗东南部,属高寒曼甸地区。由于该地区旱地较多,加之无霜期短,农作物生长单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收入较低,未能脱离贫困。随着马铃薯在国内外市场不断走俏,该地村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使马铃薯种植成了这里的支柱产业,全乡由去年的3.6万亩,增加到今年的4.4万亩。新开地乡党委、政府为了增加马铃薯种植的 科技含量,提高产量 ,促进增收,在2008年开春种地前,积极筹措资金40万元,从河北围场等地引进淀粉含量高且高 产的“围薯一号”、“大西洋”、“台湾红”、“克新一号”等马铃薯种子96万斤,赊到农户手中;同时聘请马铃薯专家,到村组户进行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讲座;从旗财政争取补贴资金30万元,给予马铃薯种植户补贴;在乡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5万元,成立了“马铃薯合作社”;在互连网上,面向全国开通了全旗唯一的“马铃薯信息 网站”;从资金上扶持了36处有加工能力的小型淀粉加工厂,3处大型淀粉烘干厂。通过为马铃薯种植户提供的这些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给农户吃上了“定心丸”。
为了加大舍饲禁牧力度,保护和巩固全村风沙源、退耕还林等人工造林工程, 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苇塘河村两委班子于去年12月4日,组织召开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大会,专题讨论了如何对人畜毁林,破坏生态现象的遏制问题。会上,大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最后, 经过讨论通过,由全村现有的3名 护林员增加到4名,把护林员工资提高到和村干部一样多。对在全村范围内发生的人畜毁林和破坏生态现象,无论是被护林员还是群众发现举报,严重者要上报林业公安部门,轻者除了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外要视情节给予经济制裁,对蛮横无理者要对其发出由村统一印制的“破坏生态通知单”,该通知上只要有2人以上证人证实签字即生效,此罚款由村委会统一从退耕还林补助款或粮食补助款中扣回,由村里专项保存作为 奖励基金,奖励那些在保护生态上做出突出成绩的护林员和部分党员群众。同时还制定了,凡是有过破坏生态现象的户村委会要对其进行记载,以后在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活动评比中不予评比,是困难户的不予给予 低保等优抚待遇救助。会后, 村委会印制了保护生态宣传单270张,在全村5个村民组的显著位置进行张贴,并向各户进行发放。通过这些措施,有力的保护了该村的生态资源,为实现山川秀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打下了基础。
春耕期间,为确保农民增收受益,克旗新开地乡党委、 政府积极采取六项措施,为农民春耕备耕服务。 一是继续开展干部下乡活动。每一个村派一名科级领导干部率领工作队驻村召开会议,宣传党和国家在“ 三农”问题上的优惠政策,强化农民群众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以及粮食补贴政策的了解。
二是落实好包扶村、组、户措施。即科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组,科级干部、一般干部和生活较富裕的党员包户的长效包扶机制。包扶干部和党员深入实际,帮助农民群众制定增收计划和增收措施,确保今年人均增收500元目标的实现。
三是积极推进 科技兴农战略。针对该乡种植 土豆面积较大这一特点,从旗外聘请土豆种植专家来乡对农户进行科技培训,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
四是积极协调信用资金,发放支农贷款200余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农民购买农资资金不足的困难。
五是全力组织农民修渠春汇,充分利用冰、 雪、河水等地表水资源,开动一切可以开动的水利设施春汇土地面积1万余亩,为农民增收夯实了基础。
六是协调工商、地税等部门,加大对本乡内农资市场的检查力度,防止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007年以来,新开地乡结合乡镇实际情况,多措并举,齐抓共 管,加大工作力度,使肉 羊产业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到3月末,全乡抗灾保畜及接羔保育生产成绩喜人,全乡大小畜产仔50多万头只,其中小畜产仔48万多只,纯良和改良仔畜占95%,仔畜成活率达98%以上。
加强领导,继续实行肉羊产业专项推进
乡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肉羊产业专项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内部各成员单位明确分工,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织,由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乡政府签定了工作责任状,把各项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基层,并将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目标,严格考核。今年全乡继续贯彻执行《 克什克腾旗2006—2010年肉羊产业开发实施方案》。农牧业局与各乡对分解的任务指标进行对接,把任务落实到了各个改良点。各乡镇指派专人负责,增强了抓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专项推进工作中,新开地乡政府分管领导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实施。
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肉羊产业开发工作中,全乡注重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肉羊产业专项资金的投入。通过建设育肥羊棚舍、青贮窖、购进饲草料加工机械等,提高了农牧户舍饲育肥的能力和水平。到2006年末,全乡新发展肉羊养殖专业村20个,新建肉羊养殖小区10个,购进优质种公羊270只,基础母羊8万只。绵羊 人工授精组群上站302处,完成绵羊人工授精55.6万只。通过项目扶持,新建绵羊人工授精站90处,其中永久性站点20处,移动式站点70处。肉羊产业开发累计投入资金1.25亿元,其中贷款和项目资金投入3800万元,农牧民自筹投资7116万元。
保重点,抓典型,推动全面工作在肉羊产业开发工作中,全乡继续采取了抓大户、带小户,抓典型、促全面,抓培训、提素质,抓改良、增效益,抓防疫、保安全的综合配套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抓重点:乡镇抓重点村,发展绵羊人工授精专业户,推行“四位一体”模式,达到标准的专业户,在肉用种羊的购置中给予30%的补贴。在农区发展流动站点。全旗发展30个专业户。
二是抓短期育肥:以 经棚镇永胜村农牧业合作社为基础,发展肉羊养殖专业村。以新开地乡高地村、新道梁村为基础,发展短期育肥专业村,引进羔羊搞专业育肥,发展 羔羊育肥专业村。
三是抓难点:选择牧区重点嗄查开展绵羊人工授精和冬羔生产,扩大牧区冬羔生产规模,推动牧区的绵羊人工授精工作。
开展技术培训和综合配套服务为确保肉羊产业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新开地乡2007年将继续加大技术培训和服务力度。一是举办绵羊人工授精培训班,培训人工授精技术员,实现技术人员持证上网。二是乡家畜改良技术人员包乡镇、包点,实行改良、饲养管理、舍饲育肥出栏综合配套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一包一年,把各乡镇的工作情况与技术员的工作业绩挂钩,严格考核。同时,为调动人工授精技术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家畜改良工作由政府推动向专业户带动过渡,对配种专业户实行政策扶持,优先安排专业户的配套建设项目,对专业户所购置的种公羊进行补贴。
抓好种畜繁育基地建设现有喜鹊沟家畜 胚胎移植中心、好鲁库德美羊业公司、金峰公司三个种畜繁育企业,为确保肉羊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现有品种的优势和潜能,确定在细毛羊生产区以澳美羊为主,对高代杂种羊以德美羊为主,对低代改良羊、 蒙古羊和 小尾寒羊以肉羊改良为主的杂交改良方案,在全乡区别不同类型重点发展。以三个种羊企业与农牧户挂钩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种羊企业与农牧户的双赢。对种羊企业实行政策扶持,加快种羊企业发展。2004年政府协调资金1200万元从澳大利亚引进肉羊1200只,使胚胎移植中心具备了建设肉羊繁育基地的雏型。支持金峰公司“养羊联合体”的发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全乡肉用种公羊实现了自给有余,为建设全区牧业大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大畜群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良种化进程
全乡以肉羊产业开发为依托,加大改良工作力度,鼓励发展家畜改良专业户,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推动肉羊改良工作由政府主导向改良专业户自主 经营方式转变,建立了农牧户与改良专业户在合同约定下的有偿服务合作关系。同时,注重发展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农牧民到典型户参观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利用典型户辐射和带动周边农牧户统一畜种和品种,扩大养殖规模,降低养殖 成本,实施舍饲育肥、当年出栏,实现规模效益。
为了做大做强土豆产业,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从培育良种入手,加大土豆种植的科技含量,今年首次培植的50亩土豆良种田长势喜人。新开地乡是克什克腾旗有名的土豆大乡,年种植马铃薯4万多亩,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多年来,年种植的120万斤种薯有4万斤是农民自己选留,80万斤靠从外地调运,不仅成本高,而且品种杂,产量低。为了提高土豆产业的科技含量,降低种植成本,今年新开地乡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协调旗农牧业局良种推广站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以便利的水利条件,采用现代大垄双行覆膜技术,在广华村培植水地马铃薯良种试验田50亩。春播以来,从 种植、 选种、选肥、 灌溉等方面旗农牧业局良种推广站先后5次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现在50亩试验田长势喜人,每株马铃薯繁育能力10余个左右,看现在的长势,到秋天每个种薯都在2两以上,预计每亩可产种薯1万斤以上,亩收入可在2800元左右。
新开地乡位于克什克腾旗东南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肥沃的沙质土壤,最适宜土豆的种植。2003年全乡种植土豆2万亩,每亩纯收入达500元,尝到甜头的农民种植土豆的热情空前高涨。2005年全乡种植土豆3万亩,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引导,认真做好产前、产后服务,培育生态 洋芋,打造绿色食品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空间把土豆的质和量在网上公布,使得 北京、 天津、 山东、 河北等地的客商纷至沓来。在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大营子村马铃薯种植地里,喜不自禁的农民朋友或在挥锄为马铃薯培土,或在为马铃薯施肥,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们纷纷预测今年马铃薯的收购价要比往年好,由于乡政府实行订单农业,外地客商现场收购,现收现付,为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2006年全乡马铃薯种植户3000余户,种植面积4万亩,每亩产出1500至2000公斤,农户亩产收入600至800元。以往用来养猪的 山药蛋,成为新开地乡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元宝”。新开地乡马铃薯的起步得益于金融机构鼎力相助,在该乡马铃薯产业,从农民零散种植到政府引导科学栽培,再到产业初具规模的发展历程中,当地的金融机构给予了大力支持,人民银行以扶贫贴息贷款方式,配合土豆种植的推广和品种更新,此项贷款遍及家家户户,解决了农户种植土豆生产资料的不足。自2005年以来克什克腾旗人行小额信贷投放达2930万元,涉及农户2000余户,贷款满足率达90%。小额信贷的发放有效地缓解了贫困农户土豆种植所用 种子、 化肥之急。
土豆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土豆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壮大,仅新开地乡就有大大小小的淀粉加工企业34家,其中资产百万元以上的2家, 外资企业1家,资产达600万元,这无疑是当地金融机构扶持的结果。2006年克什克腾旗人行共向34家淀粉加工企业累积放贷300万元,接受采访的杨文杉、徐立云两位 企业家说,没有人行的支持,就没有他们淀粉厂的今天。小土豆为新开地农业发展撬开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在人行的带动下,新开地乡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在脱毒马铃薯种植和加工上狠下工夫,把小土豆做成了大文章,形成了新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2007年全乡种植面积达4万亩,种植户3000余户,总产量达6000万公斤,销往外埠的近3000万公斤,有3000万公斤就地加工成淀粉出售。仅马铃薯一项人均收入达1500元。
增收问题说到底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民就业难是农民增收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面对新开地乡人均土地面积少、剩余劳力资源丰富这一特点,新开地乡依托人力资源优势,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使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劳务输出工作成为了新开地乡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亮点。新开地乡总人口16000余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9400余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已不适合当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业内部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这就要求部分剩余劳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寻找其他就业增收空间,针对农业增收的 压力,新开地乡结合全乡实际,成立了新开地乡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建为富余劳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依托劳动力市场,新开地乡劳务输出工作实现了二个结合。
一是岗前培训与实地指导相结合。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就业方式以劳动型人才为主转向了以技术型人才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支庞大的技术人才队伍,为此新开地乡以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为依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我乡进行科技讲座,加大对种类专业技术人才的 岗前培训力度,同时长年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技术指导。近几年来,新开地乡年均集中组织培训达3次,培训人员达1500人次,逐步把农民增收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的轨道上来。
二是内部消化与外向输出相结合。新开地乡党委、政府把劳动力转化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切入点,依托现有的劳动力市场,先后在河北北辰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舶制造重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企业公司建立 劳务输出基地2处,年有组织输出劳力1000余人,同时,依靠当地的铅锌矿业开发、 淀粉加工企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劳动力就地转化,年实现劳动力转化500余人次,实现了个人增收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周边乡镇
新开地乡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
周边村庄
新开地村
地址:赤峰市克什克腾旗
高地村
地址:赤峰市克什克腾旗
广华村
地址:赤峰市克什克腾旗
红石砬村
地址:赤峰市克什克腾旗
双山子村
地址:赤峰市克什克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