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台镇
沈家台镇 沈家台镇行政区划 沈家台镇历史文化 沈家台镇城镇建设 沈家台镇农村建设 沈家台镇招商引资 沈家台镇农事企业 沈家台镇当地名人
沈家台镇地处辽宁省凌海市,锦州市西部山区,沈家台镇共有16个行政村,88个自然屯,19079人(2017),辖区总面积184.47平方公里。沈家台镇镇政府驻沈家台,人口19079人(2017),面积184.47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居委会:沈家台村;24个村委会:沈家台村、宋屯村、马家仗子村、大二道河村、张杠村、谷家沟村、唐家沟村、秋皮沟村、汤泉口村、龙千台村、汤池子村、邢家村、全心店村、上碾村、 古家子村、三家村、张家店村、 大雷村、黑曲沟村、边家村、哈什村、红石村、房申村、大碾村。上碾村是中国著名现代作家萧军的故乡,宋屯村即是东三省著名抗日英雄宋久龄旅长的出生地,又是锦州地区唯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锦赤公路1500米的张杠村南山坡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汉墓群,从镇政府出发,北行10公里,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天然温泉,一年四季细水长流。镇内海...
详情沈家台镇地处辽宁省凌海市,锦州市西部山区,沈家台镇共有16个行政村,88个自然屯,19079人(2017),辖区总面积184.47平方公里。
沈家台镇镇政府驻沈家台,人口19079人(2017),面积184.47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
居委会:沈家台村;24个村委会:沈家台村、宋屯村、马家仗子村、大二道河村、张杠村、谷家沟村、唐家沟村、秋皮沟村、汤泉口村、龙千台村、汤池子村、邢家村、全心店村、上碾村、 古家子村、三家村、张家店村、 大雷村、黑曲沟村、边家村、哈什村、红石村、房申村、大碾村。
上碾村是中国著名现代作家萧军的故乡,宋屯村即是东三省著名抗日英雄宋久龄旅长的出生地,又是锦州地区唯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锦赤公路1500米的张杠村南山坡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汉墓群,从镇政府出发,北行10公里,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天然温泉,一年四季细水长流。镇内海拔最高的歪脖山发现了大量的木化石。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沈家台镇投资500万元,新建龙千帽山希望小学校舍650平方米,新建大碾九年义务制学校教学楼3216平方米。投资1000多万元,新修了沈家台至上碾、 二道河至汤池子、边家至 红石等黑色路面23公里。投资100万元改造了沈家台集市,沈家台镇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增至1034人,从业户数达到510户。投资80万元,铺设管道10000多米,为王家、康家两个自然屯的214户农民免费安装了自来水。
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基础。沈家台镇共引资6808万元,新上矿泉水、回转窑等环保、技改项目22个,安排农村剩余劳力700多名,增加劳务收入500万元,增加产值11亿元。2007年,沈家台镇实现产值196474万元,出口创汇完成24000美元,实交税金8048万元,财政收入实现7800万元,人均收入实现3300元。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沈家台镇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资400万元,成立了锦州北方桑蚕养殖公司和锦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上栽桑养 蚕和“吨谷”两个农事项目。沈家台镇被确定为无公害小米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马杖子葡萄、大雷苹果、全心店大枣、龙千爱宕梨四个果品生产示范基地。桑蚕、“吨谷”、果品、外贸菜等四个农业特色项目已成为该镇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扎实有效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新农村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沈家台镇思路清晰,重点明确,采取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各村积极参与。镇政府为各村补贴资金30多万元,村集体投资30多万元,重点对村容村貌进行了集中整治。他们投资10万元新修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上碾村文化广场,新建了110平方米的张杠村村部,维修了14个村的村部,新修120延长米的文化墙2处,新修标准化村路16条。沈家台镇各村村部整洁、室内基础设施齐全、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挖掘优势资源
沈家台镇深度挖掘优势资源,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龙头企业加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喜人局面。沈家台镇借助沈宏公司的龙头牵动作用,共完成引进域外资金4628万元,引进外资35万美元。其中,2004年引进域外资金1000万元;2005年引进域外资金2023万元,外资10万美元;2006年引进域外资金1605万元,外资25万美元。2006年,沈家台镇工业总产值完成196,474万元,增加值完成51,666万元,出口交货值完成127,333万元,出口创汇完成24,000万元,上缴税金8048万元,实现利润28,577万元。沈宏公司5个系列12种产品热销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创产值18亿元,居锦州地区首位,是辽宁省百强乡镇企业之一。
依据独特优势
沈家台镇依据独特的地下水资源和山坡耕地多的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他们先后引资1200万元,新上了“ 还童”、“藏龙山”、“翠岩山泉”、“圣清”等4家矿泉水生产企业。新上了锦州北方桑蚕养殖公司和锦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家农事企业,初步形成了具有沈家台镇特色的农业产业模式。森禾”米业年产能可达5000吨,森禾”系列产品畅销 上海、 沈阳等大中城市,并被国家农业部、质监局确定为无公害小米生产基地。2005年,沈家台镇还成立了辽西小杂粮批发市场,成为辽西地区主要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在发展农事企业中,镇政府出台了有关优惠政策:农民每栽1亩桑树,镇政府补助300元,余下的投资政府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给予贷款,并贴息1年;凡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养殖业,镇政府在资金、技术、场地、防疫等方面都给予大力的扶持;政府每年4次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对养殖大户还组织技术员服务到户。“吨谷”种植面积达到了8000亩,栽桑面积达到了5000亩,新上了2个养牛基地,2个养鸡基地,全镇各类养殖户发展到350户。
萧军于1907年7月出生在辽宁省 凌海市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由于家境贫困他只上过小学。1925年他开始军旅生涯,担任过见习官、军事及武术助教等职务。他的写作生涯就是在军队中开始的。1932年,萧军在 哈尔滨化名“ 三郎”正式开始文学创作,并和中共地下党员、进步青年一起共同开展文学艺术活动。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萧军创作完成了表现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斗争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这部书得到进步文艺界和进步群众的一致赞扬,被誉为文学上一面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旗帜。鲁迅特意为该书作了序言,他写道:“我却见过几种讲述关于东三省被占的小说,这《八月的乡村》即是很好的一部”。
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军一直从事工人业余文艺教学工作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他到达延安,在延安的五年中,他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 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文艺日报》主编,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等职,还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全国解放以后,萧军继续从事文学艺术的研究和创作工作,京剧《武王伐纣》、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过去的时代》等都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文化大革命中,萧军受到迫害,曾被关押了整整8年。粉碎“四人帮”后,他重返文坛,整理了诗词旧作800余首,还注释了 萧红、鲁迅给他的信。1979年,萧军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4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8年6月22日,萧军不幸病逝,他在给家人的遗嘱中说:“自己是一个穷文人,没有留下什么财产。有一点菲薄的积蓄捐给家乡,自己的文物、书籍要捐献给辽宁锦县萧军资料馆和有关文化部门。”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凌海市沈家台镇委员会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唐家沟霍上线沈家台镇政府沈家台镇委
周边乡镇
沈家台镇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
周边村庄
大二道河子村
地址:锦州市凌海市
马蹄沟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
哈什村
地址:锦州市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