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农场一分场
双辽农场, 双辽农场规模, 双辽农场沿革, 双辽农场学校
双辽农场 位于 吉林省 双辽市 东部,公主岭、梨树、双辽三县(市)交界点,场部距县城郑家屯45公里。 双辽农场建立于1949年11月15日,原名为辽西省 荣军农场 ,有荣军转业官兵500多人,场部设在卧虎屯。其经营方针是自给自足,实行供给制分配方式,生产组织实行军事化管理,直属东北荣军工作委员会和辽西省荣军管理处领导。1951年将场部、三分场和畜牧场迁到现址。1952年,经省批准,衙门屯县农场划双辽农场,并接收了三家子一部分农民带地入场及朝鲜族合营户入场,随之改为企业经营,变军事化生产组为生产队组,改供给制为工资制,隶属省农业厅领导,改史为辽西省人民政府农业厅荣军农场。1954年,因行政区划调整,双辽农场划归吉林省农业厅,并改为现名。1959年,山东省诸城支边青年来场,人口从500多人发展到3037人,其中职工867人,经1950年增长73.4%,特别是女职工人数增长15.8倍。...
详情双辽农场 位于 吉林省 双辽市 东部,公主岭、梨树、双辽三县(市)交界点,场部距县城郑家屯45公里。 双辽农场建立于1949年11月15日,原名为辽西省 荣军农场 ,有荣军转业官兵500多人,场部设在卧虎屯。其经营方针是自给自足,实行供给制分配方式,生产组织实行军事化管理,直属东北荣军工作委员会和辽西省荣军管理处领导。1951年将场部、三分场和畜牧场迁到现址。1952年,经省批准,衙门屯县农场划双辽农场,并接收了三家子一部分农民带地入场及朝鲜族合营户入场,随之改为企业经营,变军事化生产组为生产队组,改供给制为工资制,隶属省农业厅领导,改史为辽西省人民政府农业厅荣军农场。1954年,因行政区划调整,双辽农场划归吉林省农业厅,并改为现名。1959年,山东省诸城支边青年来场,人口从500多人发展到3037人,其中职工867人,经1950年增长73.4%,特别是女职工人数增长15.8倍。
规模
双辽农场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4.5公里,总幅员面积59平方公里。东北有大 哈拉巴 山,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东、西、北三面是天然的沙丘和人工防护林。全场总人口11726人(2010年) 。沿革
1958年,双辽农场成立党委会,规模逐渐扩大埋虹项,建起了办公室、 仓库 、职工家属宿舍、工厂和各催盼汗种畜禽酷精舍等,近3万平屑霉方米。 1946年,实行了定奖包奖制度,1965年制定了 大包干 方案。采取了“以生产队为承包单位,在‘四固定’基础上实行包商品粮、包利润、上死下活”的大包干办法,并改工资制为评工断尝背记分,试行工分制。 1975~1979年,双辽府祖兆欢农场先后投资我万元建成种鸭舍2840平方米,填鸭舍5000平方米,育雏舍3000平方米,孵化室300平方米,屠宰车间900平方米,冷冻库500平方米。成为省内最大规模的畜禽生产基地。 1980年,经上级批准,双辽农场养斩钉截铁请问发从农场划出,成立 双山鸭场 。1982年末,借鉴农村实行 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经验,开始兴办家庭农场,分田、分马、马农具到户。1983年办起家庭农场1000多个,当年粮食总产量5200吨。到1995年,全场粮食总产量达到1.5和照茅万吨。 双辽农场积极鼓励农工开发水田。1983年水田1133.3公顷,1989年增加到1333.3公顷。通过推广科学种田新技术,增加科技投入,引进新品种,使水稻单位面积祝主产量逐年上升。以前平均亩产仅300公斤,到1995年,亩产已达600公斤以上。全场水稻产量于1987年首次突破万吨大关,达10169吨。学校
全场现有中学1所、小学5所,在校中、小学生1700人,教学班51个,教职工137人。中学在双辽市统考中始终名列前茅。周边行政单位
双辽农场农机管理服务站
地址:105省道双辽农场三分场附近
双辽农场农机管理服务站
地址:105省道双辽农场三分场附近
周边农林园艺
双辽农场
地址:四平市双辽市
国营双辽农场
地址:四平市双辽市一零五省道
双辽农场
地址: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双辽农场
双辽农场
地址: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双辽农场
双山鸭场
地址:四平市双辽市S105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公安分局双山鸭场派出所
周边公司
四平市双辽农场大理石场
地址:四平市双辽市S105永兴幼儿园东北侧约50米
双山镇双山鸭场
地址:四平市双辽市双辽农场(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
周边村庄
双辽农场农业队
地址:四平市双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