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镇
元宝镇 元宝镇历史 元宝镇地理环境 元宝镇行政区划 元宝镇经济 元宝镇旅游资源
元宝镇隶属于黑龙江省尚志市,以镇内的北小山状似元宝而得名,是中国著名作家 周立波创作的小说《暴风骤雨》的文学故地,地处尚志市政府所在地以东30公里处,原绥满公路贯穿全镇29公里,行政区域总面积457.8平方千米(2017年) ,南靠大青顶子山,北邻延寿县。辖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元宝村,距市区30千米。地势南高北低,四面环山。301国道穿越境内。元宝镇,以境内北部似元宝状的小山得名。清末,隶属长寿县(今延寿县)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22年划归乌珠河设治局管辖。1927年5月,为珠河县第六区。东北沦陷后,仍属第六区,后称元宝镇,1938年设 元宝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置元宝区,1950年12月改为第八区。1953年11月,将延寿县二甲村、太平村划归尚志县第八区管辖。1956年5月,设置元宝乡。1958年9月,改称元宝人民公社。1964年8月,撤销杨店...
详情元宝镇隶属于黑龙江省尚志市,以镇内的北小山状似元宝而得名,是中国著名作家 周立波创作的小说《暴风骤雨》的文学故地,地处尚志市政府所在地以东30公里处,原绥满公路贯穿全镇29公里,行政区域总面积457.8平方千米(2017年) ,南靠大青顶子山,北邻延寿县。辖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元宝村,距市区30千米。地势南高北低,四面环山。301国道穿越境内。
元宝镇,以境内北部似元宝状的小山得名。清末,隶属长寿县(今延寿县)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22年划归乌珠河设治局管辖。1927年5月,为珠河县第六区。东北沦陷后,仍属第六区,后称元宝镇,1938年设 元宝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置元宝区,1950年12月改为第八区。1953年11月,将延寿县二甲村、太平村划归尚志县第八区管辖。1956年5月,设置元宝乡。1958年9月,改称元宝人民公社。1964年8月,撤销杨店公社,并入元宝公社。1984年初,改为元宝乡。1985年6月,改设元宝镇。
元宝镇全境 元宝镇 (4张) 地势南高北低,四面环山,西南部属山地丘陵,东北部为平川洼地。全镇总面积457.8平方千米(2017年) ,耕地面积7万亩,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和水稻,是尚志市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境内盛产山野菜,年销售量达210吨,一部分销往日本。镇办工业有农机修配厂、建材厂、食品加工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4040万元。
境内大王砬子山,奇形怪状,十分险峻。石砬中间有个天然古洞,洞分2层,上下串通,外有阳台,内有石桌、石凳,可容纳200余人。洞中滴水成泉,不出不溢,水清味甘,凉爽适口。
1946年为珠河县第八区,1958年设立元宝公社(由6个高级社组成),1984年改乡。1985年撤乡建镇。全镇共辖先锋、河东、杨树、民礼、杨家店、东明、民仁、前进、新发、东风、裕民、钢铁、安乐、洪福、元宝、忠信、二龙山、新农、东升、六甲、碾盘沟等21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37人;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镇政府驻地元宝村。
1996年,面积440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2000年五普人口23248人。
面积457.8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2.05万人(2017年) ,其中农业人口18807人,辖20个村,46个自然屯。 元宝镇 (5张)
元宝镇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异军突起。现有各类企业756家,以木制品和餐具产业为主,企业总计资产6,80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900万元,流动资产3,808万元。从业人员2,439人,2002年全镇企业总产值45,840万元,营业收入46,655万元,其中工业收入34,550万元,利润总额2,885万元,元宝镇现为全省百强镇之一,哈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
200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人均收入7730元,户均存款18万元。多年来,元宝村坚持走工业立村富民之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1986年靠村干部集资3.7万元,办起了第一个小木加工厂。抢抓机遇、扩大产业规模,1987年10月元宝村第一个木制卫生筷子厂如期开业,1991年成立了黑龙江元宝山木制品有限公司,1993年新上了铅笔板生产项目;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开辟第二战场,1995年仅两年时间就在大兴安岭办起了7家卫生筷加工企业,1996年在大连金洲开发区新建卫生筷精加工厂;实施“两头在外”、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2002年在俄罗斯建立了黑龙江远东木制品有限公司,主要加工卫生筷半成品,运回国内深加工后出口到日本、韩国,同年与日方达成联营开发环保型可降解苇浆餐具盒项目的协议,组建了黑龙江省元宝山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20年的艰苦创业,全村已发展各类企业28家,其中集体企业7家,并在大连、大兴安岭、俄罗斯等地建立了多家元宝山品牌的加工企业。村党总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实施“先锋工程”,深入开展“一创三当”和“创、联、帮”活动,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注重发挥党员在带头致富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积极为学员带头致富提供资金、信息等各方面的支持。全村有个体企业21家,年产值7000余万元,解决富余劳动力300余人。全村农民住房砖瓦率、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到100%。在坚持走兴工富民之路的同时,元宝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确立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新思路,努力挖掘土改底蕴,全力打造“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在投资40余万元建立《暴风骤雨》纪念馆的基础上,计划再投资百万余元建设《暴风骤雨》影视城,并将全村规划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八大园区,以旅游经济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元宝人的第二次创业。
元宝镇现为全省“百强镇”之一,尚志市“五强镇”之一。哈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尚志市发展乡企标兵镇,尚志市农村工作先进乡镇,财政实施目标考核标兵乡镇。200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收入56433.9万元,财政收入4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371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30万元。 全镇现有镇办、私营、个体企业756家,其中镇办集体所有制企业1家,私营企业11家,个体业户744家。主导产品23种。其中木制产品10种,分别是:胶合板、木锨板、滑板、桦木单板、空心门、实木门、 卫生筷、铅笔板、桌腿和钢琴弦轴板;轻工产品7种,分别是:可降解餐盒、 铅笔、纸箱、石棉瓦、 红砖、 铝合金门窗和石材;农副产品6种,分别是:精洁米、 豆油、 豆饼、 白酒、酱油和糕点。
2003年元宝镇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质效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2483亩,初步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一是“三麻”产业,其中亚麻种植面积3000亩,蓖麻种植面积500亩,山芝麻种植面积100亩。二是浆果产业,现已种植黑豆4500亩。三是食用菌产业,主要种植品种有 滑菇、 木耳、 鸡腿蘑等,已达200万袋。四是优质米产业,现有绿色 富硒米种植面积500亩,绿色无公害水稻1700亩。五是特色养殖产业,养殖金鹅3号品种大鹅17000只。六是白瓜籽产业全镇已发展白瓜籽4000亩,并与桦南白瓜籽集团签定了定单。
旅游业独具特色,元宝镇风光秀丽,文化底蕴丰富,境内有佛教旅游胜地—— 万佛山景区以及正在开发建设的包括暴风骤雨影视城、周立波纪念馆、万亩珍奇树种植物园林、现代高科技农业示范区、现代工业园区、土改文化博览区、旅游观光区等景点的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景区,使元宝镇的旅游业日见规模。境内旅游佛教胜地万佛山,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中外游客。正在开发建设中的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暴风骤雨影视城、周立波纪念馆、万亩珍奇树种植物园林、现代高科技农业示范区、现代工业园区、土改文化博览区、旅游观光区等景点将以崭新的面帽,接纳八方游客。
万佛山位于尚志市东24公里处,距一面坡镇16公里,是黑龙江省著名的佛教道场。这里山势雄奇峭拔,峰上奇树挺立,壑中霞飞雾涌,移步换景,令人疑入仙境。山里有 万佛洞、兜率洞、透笼洞、地藏洞、 二郎洞、 文殊洞、传良洞、清禅洞、法静洞、延寿洞等13处形状各异的洞穴,其中的万佛洞最大,且冬暖夏凉,是防暑避寒的好地方,当地流传的民谣“天上广寒宫,人间万佛洞,住上二十日,老翁变顽童。”是对它最好的赞美。总之,万佛山是集松、峰、石、泉、洞于一身,纳奇、雄、秀、野、幽于一体的世外桃源。万佛山面积约20平方公里,分佛教寺院、万佛洞(包括其它山洞)、腾龙峡、 卧佛山、透笼峰、 罗汉峰等六个游览区及餐饮服务区。交通:可从南岗公路客运站乘22、23、24、27、28、32路长途汽车前往;或者在道外公路客运站乘30、42路长途汽车到达万佛山;也可以乘开往牡丹江方向的列车到尚志市,再换乘景点专车直达景区。
周边门
元宝镇卫生院-南门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政府街53号附近
周边景区,山峰 山岳/山岭
万佛山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元宝镇万佛山
周边乡镇
元宝镇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
周边村庄
元宝村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帽儿山镇元宝村
元宝村
地址:哈尔滨市尚志市
元宝屯
地址:哈尔滨市尚志市
元宝山公园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元宝山公园(通达路东100米)
双鸭山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