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荫河镇

背荫河镇 背荫河镇简介 背荫河镇概况 背荫河镇沿革 背荫河镇经济发展 背荫河镇2010年代码


背荫河镇隶属 五常市管辖。位于市境西北部, 牤牛河北岸,拉滨线铁路从镇内通过设站。镇政府驻地距城区35公里。背荫河镇名源于驻地背荫河屯名。背荫河一带,开发较早,从1742年(清 乾隆七年)开始,清廷移拨在京旗人到拉林一带屯垦,在今背荫河镇白旗村建立“ 镶白旗头屯”。1882年(清光绪八年)添设民官,隶属双城厅拉林分防巡检管辖,清末隶属双城府第八区。 中华民国成立后,隶属 双城县第八区。东北沦陷后,1939年隶属爱友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双城县双东区。1947年1月,设置拉林县后,隶属拉林县第七区。1956年3月,撤销拉林县并入五常县,撤区划乡后,设置背荫河乡。1958年秋,将背荫河、南土、营城子3个乡合并成立背荫河人民公社。1971年1月,将营城子地区划出成立营城子公社。1984年2月,将背荫河公社改为背荫河乡。1985年5月,改为背荫河镇。...

详情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背荫河镇所有乡中心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背荫河镇介绍

背荫河镇隶属 五常市管辖。位于市境西北部, 牤牛河北岸,拉滨线铁路从镇内通过设站。镇政府驻地距城区35公里。

背荫河镇名源于驻地背荫河屯名。背荫河一带,开发较早,从1742年(清 乾隆七年)开始,清廷移拨在京旗人到拉林一带屯垦,在今背荫河镇白旗村建立“ 镶白旗头屯”。1882年(清光绪八年)添设民官,隶属双城厅拉林分防巡检管辖,清末隶属双城府第八区。 中华民国成立后,隶属 双城县第八区。东北沦陷后,1939年隶属爱友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双城县双东区。1947年1月,设置拉林县后,隶属拉林县第七区。1956年3月,撤销拉林县并入五常县,撤区划乡后,设置背荫河乡。1958年秋,将背荫河、南土、营城子3个乡合并成立背荫河人民公社。1971年1月,将营城子地区划出成立营城子公社。1984年2月,将背荫河公社改为背荫河乡。1985年5月,改为背荫河镇。

背荫河镇位于 五常市西北部,北纬45°10′、东经127°00′。辖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背荫河村,距市区35千米。镇域东部为丘陵区,东南为半山区,西部和北部为平原区。颐大户山主峰海拔607.8米。牤牛河从山下由东向西流去。拉滨铁路、222省道公路过境。
  

因驻地背荫河屯而得名。清乾隆九年(1744)建屯。解放后属于拉林县第七区。1956年合县后,改名营城子区。同年撤区,分为背荫河、茶棚、南土、营城子4个乡,营城子为中心乡。1958年秋,背荫河、南土、营城子4个乡合并为背荫河公社。1971年1月分为营城子、背荫河2个公社。1984年改为背荫河乡,1985年改为背荫河镇。
  1985年末,东南与二河乡隔山相望,南与安家镇一河之隔,西靠营城子满族乡,西北与拉林镇搭界,东北与八家子乡为邻,面积135平方千米,人口5302户、24992人,其中汉族占88%、满族占11%,有48个自然屯,划为12个村。1996年,面积136平方千米,人口2.1万人,辖背荫河、于礼、兰旗、白旗、大荒、蛤蚂塘、郑家、袁家、赵戏、富有、杨胡、关家12个行政村。2000年五普人口25141人。

背荫河镇辖境地形东部为丘陵半山区,西北部为平原区。全镇总面积130.99平方公里,有耕地7.1万亩,以种植玉米、大豆、水稻、小麦为主,兼种甜菜、白瓜籽等经济作物,胡家屯的香瓜久负盛名。本镇驻有省和哈尔滨市所属松江电机厂等6个单位,县属事企业单位18家。镇办企业十余处。全镇共辖背荫河、蓝旗、蛤蟆塘、大荒、富有、白旗、杨胡、赵西(戏)、袁家、郑家、关家、于礼等12个村。常住人口 17927人(2017年) ;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2%。镇政府驻地背荫河村。

境内蓝旗屯西,有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立贞节牌坊1座,是五常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0184107:
  ~200 220关家村
  ~201 220富有村
  ~202 121背荫河村
  ~203 220兰旗村
  ~204 220赵戏村
  ~205 220郑家村
  ~206 220大合村

周边政府机关

五常市背荫河镇委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背荫河大街背荫河镇政府背荫河镇委

周边火车站

背荫河站 地址:五常市背荫河镇铁路街
五常市背荫河镇铁路街

周边乡镇

背荫河镇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

周边教育培训

背荫河镇中心学校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S22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S222

周边村庄

背荫河村 地址:哈尔滨市五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