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京经开区 南京经济开发区 南京开发区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沿革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位置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优势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所获荣誉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平台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荟萃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进驻企业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 南京市栖霞区西部,南依钟山、西接 南京长江二桥、北临新生圩外贸港和深水 龙潭港,坐拥长江黄金岸线。 是中国国家级开发区十强,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长三角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级光电显示产业基地和国家级长江航运物流枢纽。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为南京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享受市一级管理权限。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9月18日,1993年11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2年3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3月10日,国务院批准在开发区内设立国家级 南京出口加工区。2003年7月1日,开发区管委会顺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开发区划分新港、 栖霞、 龙潭、液晶谷四大片区,托管 龙潭街道、 栖霞街道、 西岗街道三个街道,发展面积200平方公里。截止2015年,累计引进各类企业3...
详情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 南京市栖霞区西部,南依钟山、西接 南京长江二桥、北临新生圩外贸港和深水 龙潭港,坐拥长江黄金岸线。 是中国国家级开发区十强,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长三角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级光电显示产业基地和国家级长江航运物流枢纽。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为南京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享受市一级管理权限。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9月18日,1993年11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2年3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3月10日,国务院批准在开发区内设立国家级 南京出口加工区。2003年7月1日,开发区管委会顺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开发区划分新港、 栖霞、 龙潭、液晶谷四大片区,托管 龙潭街道、 栖霞街道、 西岗街道三个街道,发展面积200平方公里。截止2015年,累计引进各类企业3500多家,总投资2080亿元,其中外资企业460家,总投资11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65家。2015年,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71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850.1亿元,进出口总额216.5亿美元。
2018年12月,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获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排名第11。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南京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9月18日,截至2017年底开发区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区内设有工业、保税仓储、金融贸易和综合服务等4个功能区域。 1993年11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2年3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3年3月10日,国务院批准在开发区内设立国家级 南京出口加工区。2003年7月1日, 开发区管委会顺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推行”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负责制”,实行“一次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扎口收费”的工作流程。
建区10年来,开发区各项建设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特色经济势头强劲。经济总量增长迅速。自1995年起,开发区一些主要经济指标都在以50%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技工贸总收入、利税和出口创汇三项指标已从1996年的30亿元、2.3亿元和1415万美元,上升至2001年的205亿元、19.2亿元和3.9亿美元。开发区已连续数年荣获省级开发区综合评比第一名,并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开发区"、"建设新南京有功单位"、"外向型经济工作优胜单位"。开发区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强化核心技术引进培育,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区内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60多个。“十一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产值比重达72.5%。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9月,位于南京市东北部,南依锦绣钟山,西接长江二桥,北临新生圩外贸港和龙潭深水港,坐拥长江黄金岸线。划新港、栖霞、龙潭、液晶谷四大片区。、
建区20年来,开发区已吸收国内外投资超过1800亿元,主导产业年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高新技术产值、重大研发机构、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均位居全市前列,综合投资环境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列。开发区正依托龙潭深水港作为长江流域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地位,以及仙林科学城的城市功能和科教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光电显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产业,加快向一流的国际化高科技产业新城转型。
开发区位于南京市东北郊,紧临亚洲内河第一大港—— 南京港新生圩外贸港区和 南京长江二桥,距市区5公里,规划面积13.37平方公里(含乌龙山风景区)。区内设有工业、保税仓储、金融贸易和综合服务4个功能区。开发区所依托的 栖霞区面积340平方公里,拥有沿江岸线84公里,是南京重要的石化、汽车、电子、建材工业区和企业、资金、人才、技术密集区,为开发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腹地。与开发区毗邻的仙林大学城面积47平方公里,由大学集中区、科技产业区和高档生活区组成,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拥有众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文化事业团体,是现代信息传播平台和国内最大的数码港之一,为开发区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开发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港口为依托,国际经贸为先导,以先进技术产业为基础,兴办出口创汇企业为重点,坚持科工贸相结合,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现代化、多功能、环境优美的工业港口新区和开放型的经济中心。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国内河最大外贸港——新生圩外贸港拥有散货、液体等各类万吨级泊位15个,辐射78个国家和地区的188个港口。
中国内河最大集装箱港——龙潭深水港拥有万吨级泊位3个,集装箱年吞吐能力100万标箱,建有B型保税物流中心。
南京城北铁路环线直通开发区,并通过华东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尧化门编组站,与津浦、沪宁、皖赣铁路干线相连。南京火车站距开发区约15分钟车程;亚洲最大铁路客运站南京高铁南站距开发区约25分钟车程;沪宁城际铁路在开发区旁设有仙林站,实行高密度、公交化运营。
开发区离中国第五大空港——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40km,驱车30分钟即可抵达,机场现已开通直达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条国内、国际客货航线。
南京长江二桥穿区而过,栖霞大道和二桥高速公路将开发区与南京绕城公路、机场高速以及南京市周围六条国道(宁沪、宁杭、宁马、宁合、宁连、宁通高速)连为一体,形成立体交叉的现代化陆路运输网络。
区内多条公交线路直达主城区。
地铁1号线在开发区周边设有站点,地铁2号线直达南京液晶谷。
2018年12月,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获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排名第11。
国家级南京出口加工区
2003年3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进行了规划建设,并于2003年9月通过了国务院八部委联合验收正式封关运作。南京出口加工区封关面积1.5平方公里,实行“境内关外”的特殊政策,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区内企业享有通关、税收、外汇管理等优惠政策,无需出区即可办好所有进出口手续。
南京新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
1997年1月经国家科委批准设立,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区内高新技术企业集聚,高新技术产品众多,各类研发机构齐全。
国家级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
1997年9月经国务院台办、国家科委批准设立,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区内台资企业主要从事电子元器件、平板显示器件的背光模组及相关零组件、液晶电视机(显示器)的生产和销售,石油化工产品的储运、加工、销售,生物医药产品、日化产品的生产、销售等。
国家(南京)显示器件产业园
2005年5月由国家信息产业部命名。区内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品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产业规模和骨干企业数量国内领先。
江苏省高校科技工业园
2001年9月经 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和计算机软件等新兴产业。 南京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5研究所、 江苏省化工研究所等1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区内建有产业基地,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
中国南京液晶谷
2009年8月设立,总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世代TFT-LCD面板及模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激光显示器件及整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产品。按照“依托龙头、系列化开发、集群化发展、高端化培育”的原则,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光电显示产业基地。
紫金(新港)科技创业特别社区
2011年9月成立,规划用地面积3.8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园区具有“特殊的制度创新、特别的政策支撑、特定的区域载体、特有的功能体系”, 重点面向光电技术、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创业、产学研合作平台、研发中心、企业总部项目,建设集孵化器、加速器、中试基地、总部基地、人才公寓、商业以及配套设施等于一体的科技创业创新载体。
南京龙潭物流基地
2002年由南京市政府批准设立,规划总面积10.5平方公里。为抢抓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机遇,2014年10月南京开发区依托龙潭物流基地设立了南京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中心,开展“一般出口”“一般进口”模式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目前,监管中心已经有多家电商、物流企业入区经营,成为南京及周边地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口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南京光电技术研究院
由开发区联合 东南大学、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组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采取“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型公司”模式,重点面向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光电装备、光电材料等产业链核心领域、关键环节,加快建设技术研发孵化、公共技术服务、人才引进培养三大平台。
拥有中电熊猫、乐金显示、LG新港、夏普电子、瀚宇彩欣等一批知名企业以及长青激光、第壹有机光电等成长型企业,涵盖了液晶显示、OLED、激光显示、太阳能光伏等产业领域。产业投资总额超过500亿元,年产值超1000亿元。在液晶显示方面,已形成包含液晶面板及模组、触控面板及模组、偏光板、背光模组、光学薄膜等关键零部件以及整机产品的完整产业链,TFT-LCD模组年出货量占全球12%左右,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年产量均超过600万台。
南京开发区是南京光电显示产业的主要阵地,2005年获批为国家首批“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2009年启动“中国南京液晶谷”建设,还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中国光电产业最佳投资园区”光电显示产业为主导产业,主要包括液晶显示、激光显示、新光源(LED、 OLED)及太阳能光伏等产业方向。围绕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瞄准行业巨头及高成长性企业,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扩大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努力抢占先机,全力拓展和延伸光电显示产业链。现有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构建了以新型显示为主导,包括LED、OLED、激光显示、太阳能光伏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其中液晶模组年出货量占全球12%以上。
近年来,依托“中国 南京液晶谷”平台,发挥相对成熟的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壮大半导体芯片产业。截至2015年底,南京开发区内有各类集成电路企业9家,产品涉及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半导体设备及材料等领域。开发区共有集成电路设计企业5家、晶圆制造企业2家,半导体设备及材料企业2家。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有明显优势。首先是集成电路设计业优势明显,在开发区集成电路三业(设计、制造、封测)结构中,设计业规模及数量最多。根据在手数据统计,开发区集成电路设计业企业5家,设计业从业人员约百余人,其中研发人员约50余人,具有较高的人员研发力量。设计企业中,已申请发明专利数20余件,体现了开发区设计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能力。第二,开发区集成电路企业在通信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以及相关设计工具等技术领域均取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第三,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德科码半导体产业园项目已经在上半年落户开发区,其集集成电路设计、晶圆生产、封装测试、产品销售于一体,开展自主品牌的图像传感器处理芯片设计和生产,填补中国产业空白,是继台积电之后南京集成电路产业又一里程碑式项目。
金陵药业、圣和药业、正大天晴、南星药业、长澳医药等企业在区内研发创制各类新药200多个,年产值占全市医药产值的50%以上,形成集研发、孵化、制造、物流、销售、医疗于一体的现代医药产业链,构建南京药谷的核心基地。
截至2015年底,南京开发区已集聚生命科技产业企业90多家,并且形成了南京生物医药科技工业园这一产业聚集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区域内医药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产品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认知度。区内重点医药生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对现有产品进行二次创新的同时,积极进行新药、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医药类高端人才队伍已经形成,开发区先后形成多个传统药物、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健康保健产业的领军人物为核心的创新集群。今年,南京开发区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整合运营两区生命科技产业的总体要求,结合开发区东区生命科技产业整体规划,以生物医药为主要方向,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小分子药物、基因工程药物、诊断试剂、新型疫苗、医疗器械等产业以及医药研发、服务外包、高端诊疗等服务业,并建设面向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全省一流的生物医药加速器。通过发展总部经济、构建产业联盟等发展模式,将园区的研发优势与生产优势有机地结合。本次金洽会签约项目中,生物医药类项目总投资达到4亿元。下一步,将结合开发区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及自身条件,根据各主导产业的相关政策导向以及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并充分考虑产业上下游关系,材料、工艺、技术、市场的相关性等因素,确定主导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产业组合。
涉及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机械工具、家用电器、精密仪器等门类,拥有日本NTN精密轴承、德国博世汽车零部件、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矿山机械、中国传动重型装备、中铁宝桥铁路装备等重点项目。
南京开发区依托优良的港口资源和广阔的发展腹地,以及博世汽车部件基地、LG化学动力电池产业园等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将港口枢纽优势转化为产业集聚及发展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产业,以关联度高、成长性好、带动力强产业项目为重点,大力促进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加快现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促进岸线资源利用与产业功能的高效融合,加快发展光电显示装备、工业自动化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特种车辆、汽车零部件、新型电力、激光设备等现代化高端装备制造业。
截至2015年底,南京开发区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产业,一是轨道交通产业,区内拥有康尼机电、中铁宝桥等一批轨道交通制造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轨道车辆内部装饰产品、轨道车辆电力和通讯连接器、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高速铁路道岔、轨道通信系统、自动检票系统等。二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目前开发区已经集聚了德国博世汽车零部件、德国博世汽车转向系统、德国威尔伯汽车转向系统、日本NTN精密轴承等数十家汽车零部件知名企业,同时聚集了一批先进制造企业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做配套,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比如中科煜晨拥有先进的激光切割焊接技术、上海光机所南京先进激光研究院拥有智能激光制造和激光精密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目标中高端汽车市场、辐射东南亚及中欧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三是机器人产业,目前区内主要熊猫电子和中科煜宸等企业从事机器人项目的研发。本次金洽会,开发区共推进4个高端装备项目签约,5个高端装备项目开工,其中弓箭高档乳白玻璃项目作为市重大项目参与集中签约。
引进普洛斯综合物流、中外运物流、乐彩商贸物流配送、美安电器物流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以打造龙潭综合保税区和“铁公水”联运物流中心为契机,构建集仓储、加工、贸易、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国家级龙潭物流基地。
引进夏普电子全球研发中心、西门子冰箱全球研发中心、LG电子全球显示研发中心、阿特拉斯科普柯矿山机械全球研发中心、艾欧史密斯全球工程中心等高端外资研发机构,大力开展技术转移、技术咨询、公共检测、产品认证等综合性科技服务。
近年来,随着南京开发区大力实施“二次创业”,建设国际化、创新型、生态型现代临港产业新城理念的提出,区内现代服务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发展势态良好。一是依托临港优势,打造了综合保税区、龙潭物流基地等平台,发展临港物流,打造长江航运物流枢纽,在海港枢纽经济区初步呈现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各类物流业态纷呈的局面。二是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对城市功能性产业做出整体规划和布局,引进了一批大型文化娱乐、大型商业综合体、优质房地产、大型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等高端服务项目。三是发挥高新园平台作用,大力引进创业服务、检验检测、研发创新等科技创新型服务业。按照开发区既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将进一步加大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以重大龙头项目为带动,规划建设一批综合研发孵化区、总部经济区、中央商务区、金融创新服务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养老医疗产业园区、会展物流园区、综合旅游度假区等各类特色园区,在集约用地的基础上,为促进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项目支撑。本次金洽会,4个现代服务业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高达240亿元。
近年来,南京开发区倾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充分发挥自身有利条件,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项目。一方面,开发区已经拥有LG、蔚来等龙头企业,具有示范效应,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另一方面,开发区具有基础配套优势,尤其是港口优势明显,开发区具有整车滚装码头,有利于整车企业落户。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在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零部件上拥有了支柱产业,LG的动力电池目前为长安、奇瑞等国内主流车厂供货,拥有锂电池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国际排名前三。蔚来汽车三电生产基地项目也于上半年落户。本次金洽会,开发区有4个项目签约落户,推动了4个项目开工。这些项目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台头显示、整车配套等方面,将对开发区进一步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挥积极作用。下一步,开发区将围绕蔚来汽车、LG等龙头企业,瞄准中国国内外整车企业,借电动企业产业投资黄金期,瞄准跨国公司,国内50强等企业,5年内争取积聚新能源汽车30家,形成具有特色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开发区面向科技前沿领域招揽人才,引进人才总量达3万人,拥有100多名海内外领军人才和3000多名的研发创新团队,具有博士学位的超过100人。国家“千人计划”、江苏省“双创计划”、南京市“紫金人才计划”、南京市“321人才计划”集聚的大批高层次人才带动形成特殊的团队效应。
● 徐寒梅博士,女,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4月创立南京安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获南京市科技创业家荣誉称号。徐教授长期从事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研究,先后研发了安替安吉肽,PEG-HM-3,AP25,EDSM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肽,其中1.1类新药安替安吉肽已经开始临床研究。
●邢飞博士,南京煜宸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科院上光所南京激光院副院长,毕业于中科院沈自所,师从王天然院士。曾任沈阳新松机器人激光事业部总经理,中科新松(杭州)光电有限公司副总裁,2012年6月调至中科院上光所负责激光产业化基地建设。入选2014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曾获南京五一劳动奖章、江苏“六大人才高峰”、南京“321”人才计划、南京科技创业家等荣誉。
●李辉,有长达12年的跨国公司工作经验,曾担任瑞典SKF中国公司总经理,在2008-2010年期间实现了业绩年平均80%的增长。2012年2月创建晶升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当年实现首台样机下线并交付客户使用。2013年李辉先生入选南京市科技创业家,2014年入选南京市“紫金创业先锋人才”荣誉称号和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王俊峰博士,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业内资深的通讯和芯片专家。曾任熵通公司的MoCA芯片架构师和博通公司的无线通讯首席工程师,是熵通主导的MoCA技术的技术奠基人之一,领导和参与多项媒介层和物理层关键技术规范的制订。王俊峰博士于2012年4月率领高层次海归团队来到南京,创立了南京宇都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同年入选市321引进计划;2013年入选市科技创业家;入选第十一批国家“千人计划”。
●徐长青,南京长青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加拿大籍,日本东京大学工程学院应用物理系博士,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工程物理系终身教授。2010年江苏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南京“紫金计划”领军人才。
●王锦山,南京第壹有机光电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美国籍,比利时列日大学博士。南京“紫金计划”领军人才。中国OLED产业联盟联合会主席。
●田元生,南京第壹有机光电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首席技术总监。美国籍,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材料学博士。原美国柯达公司能源项目部首席科学家,中国OLED产业联盟照明工作组组长,世界顶尖OLED照明专家。
●王勇,南京圣和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博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青年科技奖”。
●李战,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计划7项,4项国家一类新药项目均获“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支持。
●曹于平,南京海辰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博士、教授、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荣获“江苏省创业风云人物”、“南京市劳动模范”。主持研制多项国家一、二类新药,其中新一代抗艾滋病毒鸡尾酒序贯疗法最佳组合系列,填补国内外医药空白。
●施伟斌,南京英达公路养护车制造有限公司、南京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董事长。英国Warwick大学硕士,香港城市大学硕士。南京市科技功臣。研制的第三代英达大型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技术上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
●史翔,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江苏省“333工程”首批培养对象。研发的“无源螺旋门机锁闭机构”和“自适应变导程螺旋传动机构”实现了轨道车辆自动门核心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供电:开发区电力来源于 华东一级电网,并采用双回路供电,电力供应充足稳定,区内有三座35KV变电站,一座110KV电站。
供水:开发区每日可为区内企业提供5万吨清洁卫生的生产、生活用水。
通讯:区内程控电话量充足,建有两万门电信大楼和移动通讯机站。
排水: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道路:区内高级的道路纵横交错,并通过栖霞大道和尧新公路等快速干道直达市区。
燃气:区内建有液化气公司,可通过管道或罐装供应用户。
供热:开发区热电厂可提供充足稳定的热源,为区内企业集中供热。
建区以来,开发区各项建设事业迅猛发展。截止2008年底,已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外资企业入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韩国LG、日本夏普、德国博世西门子、美国A.O.史密斯、美国邦基等世界500强在区内投资企业36家。在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开发区还积极承接南京城区的工业转移,熊猫电子、紫金电子、长江电子、华东电子、江南光电、金陵药业、 凤凰传媒集团等国有大企业大集团以及圣和药业、佳通手机、大贺传媒、新华海等 民营科技企业纷纷在开发区投资建厂。
2008年开发区共实现业务总收入1565亿元,工业总产值150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206亿元,财政收入40亿元,进出口总额121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6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7亿美元,新批千万美元以上外商投资企业数17个。2008年度,在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评比中,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列第10位;在省外经贸厅统计的全省12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列第5位,高居全市第一。开发区已连续数年被省、市评为“先进开发区”、“建设新南京有功单位”和“外向型经济工作优胜单位”。
2009年初,南京市委、市政府对栖霞区园区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将栖霞 经济开发区、 三江口工业园、 龙潭 物流基地、仙林高科技产业园整体托管并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使开发区发展空间扩大到100平方公里,开发区站在了新一轮发展、“二次创业”的新起点上。
发展历程
1992年6月1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设立新港工业区。
1992年9月18日,新港工业区举行开区仪式。
1993年11月4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
1995年5月2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南京新港工业区”更名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7年5月6日,“南京新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现更名为“南京高科”(上证:600064)。
2002年3月15日 ,国务院正式批准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3年3月,国务院批准在开发区内设立国家级 南京出口加工区。
2009年1月,开发区托管 南京栖霞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潭物流园、三江口工业园和仙林高科技产业园4个省市级园区,组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
2011年12月,开发区被命名为南京首家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012年5月14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栖霞区 龙潭街道、 栖霞街道、 西岗街道整建制委托开发区管理。
周边门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南京人示范公寓-南门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开发区新南京人示范公寓南门
周边管委会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新港大道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