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集镇
刘集镇 刘集 刘集镇行政划分 刘集镇区位优势 刘集镇资源优势 刘集镇人居环境 刘集镇农业发展 刘集镇工业发展 刘集镇招商引资 刘集镇文教卫生 刘集镇镇村建设 刘集镇社会生活及事业
刘集镇位于徐州市西北郊八公里处,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全镇镇域总面积83.23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83个自然村,19457户,人口64279人,其中外来人口2012人 。下辖15个行政村,即刘集、冯王、车村、东梁、棉布、许楼、杨庄、李庄、东风、丁孟、欣兴、施楼、田园、郭桥、丁场。刘集镇距徐州市8公里,紧邻市区,与安徽河南相望。322省道(徐丰、徐沛路)纵贯全镇,徐张公路、汉何公路穿境而过,徐州绕城高速与连霍、京福、京沪等多条高速公路相互贯通,在镇区留有彭城出入口。拥有徐州北郊最大的火车站——刘集客站和铁路专用货场——田园货场,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40公里。疏港公路直通徐州市亿吨大港距我镇1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水路、陆路十分便捷。刘集镇刘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土地、劳动力、能源、电力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稳定、廉...
详情刘集镇位于徐州市西北郊八公里处,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全镇镇域总面积83.23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83个自然村,19457户,人口64279人,其中外来人口2012人 。
下辖15个行政村,即刘集、冯王、车村、东梁、棉布、许楼、杨庄、李庄、东风、丁孟、欣兴、施楼、田园、郭桥、丁场。
刘集镇距徐州市8公里,紧邻市区,与安徽河南相望。322省道(徐丰、徐沛路)纵贯全镇,徐张公路、汉何公路穿境而过,徐州绕城高速与连霍、京福、京沪等多条高速公路相互贯通,在镇区留有彭城出入口。拥有徐州北郊最大的火车站——刘集客站和铁路专用货场——田园货场,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40公里。疏港公路直通徐州市亿吨大港距我镇1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水路、陆路十分便捷。
刘集镇
刘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土地、劳动力、能源、电力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稳定、廉价、实用的劳动力,现有国有存量土地4000亩,11千伏线路和3.5万伏变电所一座(正在申请建设11万伏变电所),通信配套设施发达,可满足所有进驻企业的需要。
煤矿资源充沛,境内有徐州矿物集团所属的张集、夹河、庞庄三座年产百万吨煤炭的矿井。拥有各种规格的优质煤源及固定的运输队伍。
现有11千伏线路和3.5万伏变电所一座(正在申请建设11万伏变电所),供电设施配套齐全,电力供应十分充足。
境内有故黄河、桃园河、张湾大沟、棉布河等多条河流穿境而过,地下水资源丰富。
全镇已建成高标准厂房十余栋,面积50000多平方米,可以租赁也可以一次买断使用。
刘集镇棉布和冯王两个工业园区拥有土地1700亩,新规划的工业用地面积达2600亩,其中直接可用的国有存量建设用地达700亩。
煤矿开采造成的煤塌地1000余亩(已稳沉)可进一步调整为建设用地。
此外,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张集煤矿位于刘集镇境内,由于张集矿关停,主矿区及周边地块存在近1000亩的土地可以利用。
全镇劳动力资源充足,拥有大量稳定、廉价、实用的劳动力,劳动力价格较南方低百分之五十以上。
全镇现有劳动力3.5万人,其中经过技术培训的有一万余人,懂电焊、车工、裁剪、缝纫等技术的熟练工人3000多名。
刘集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生态刘集、幸福刘集、宜居刘集”的建设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铜山特点的“生态奠定基础,产业增加收入,居住提升文明,城乡一体推进”新路径。生态村创建覆盖率达100%,其中丁场村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示范村,冯王、棉布两个村荣获江苏省生态建设示范村,其他13个村荣获徐州市生态建设示范村,刘集镇被授予江苏省生态示范镇,并先后荣获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先进集体、江苏省新型农保管理示范乡镇、徐州市重点绿化工程建设先进镇、徐州市国土管理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刘集镇为传统的农业之乡,昔日由于技术文化落后等多种原因,1978年,粮食亩产仅300余斤,80年代,全镇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平田整地,特别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农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普遍选用良种,科学种田,现在小麦单产已达1000余斤。
2007年至2008年,全镇增加日光蔬菜大棚1000余亩,鼓励、扶持农户种植果树、蔬菜。
2010年刘集镇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198亩,新增高效设施面积2780亩,主要分布在东梁、冯王、施楼、田园、东风、郭桥、丁场等村。
设施农业目前已形成了五大基地:一是台湾优质果品示范基地。占地面积500亩,以台湾先进葡萄品种为主,产品销往国内外。其中台湾老张梨获得徐州市名牌产品。二是车村、东梁千亩葡萄基地。以维多利亚、夏黑等葡萄品种为主。三是棉布千亩连片辣椒制种出口创汇基地。四是汉何路千亩高效设施蔬菜基地。在原有面积的基础上,2010年汉何路两侧又新扩了300亩。五是冯王泥鳅养殖出口创汇基地,占地面积500余亩,产品主要出口韩国。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
完成了重点工程(成片造林)1435亩,植树14.7万株,农田林网6500亩,育苗200亩。镇、村新增绿地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9.9%,比2009年增长1.9%。完成水稻机插秧面积5500亩,并建成千亩机插秧示范方5个。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场3个,畜禽防疫免疫率和抗体保护率分别达到100%、85%以上,无动物疫情发生。
2010年度,在全区“三农”工作考核中,获得了三等奖。台湾老张优质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和东梁标准化葡萄生产示范基地获得了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王品农产品有限公司设施葡萄项目获得区“十佳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翠玉梨荣获全国十大优质名梨之一。
改革开放为刘集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983年起,镇里开始大办工业,乡、村、队、个体一起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工业种类包含建材、轻纺、机械铸造、加工业、卫生材料、冶金、保温材料、造纸、玻璃等十几个门类。1998年全镇有企业486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发展,原有的企业技术落后,管理守旧,资金不足,刘集镇着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工业经历了租赁承包、产权改制、股份制、拍卖等多种形式,原来辉煌一时的钼铁厂于2005年5月卖给了原厂长张言顺,这也标志着刘集镇企业全部转变为私营企业。
2003年起,镇政府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专门招商引资机构,仅2008年就新上项目17家,建成占地1000余亩的徐州表面处理科技园。同时商贸业也迅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刘集镇有个体工商户520家,私营企业66家,集体法人企业16家,集体非法人企业24家。至2010年底,全镇已初步形成了建筑、机械加工、钼铁、电镀、造纸、钢结构、玻璃制造、高强瓦楞纸等多个行业的产业格局。 拥有星光造纸厂、鑫宇混凝土有限公司、龙威包装厂、顺天钼业等知名企业,同时涌现出方兴液压、四方锅炉、仁智机械、海飞箱桥等新兴企业。
工业经济运行稳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幅迅速。2010年开工建设和已建成的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3个,千万元以上竣工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良好,201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35.89亿元,同比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完成35.17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利税5.4327亿元,同比增长15%。2010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17.44 亿元。2010年度,全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一直位于全区同类镇第一名,并获得了全区规模工业经济奖三等奖。
现有冯王工业园区和棉布电镀工业集聚区两大工业园区,企业98家,工业企业7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已形成建筑建材、机械制造、新材料、外向型经济等四大支柱产业。
冯王工业园位于刘集镇冯王村,毗邻322省道,金亚粉体有限公司、金甲化工二期、远大新型墙材有限公司、华控电器有限公司、王臣机械加工厂等一批入驻企业已经建成投产,同时很多有实力、有资金、有技术的企业也有入驻意向,正在洽谈。
棉布电镀工业集聚区是徐州市面向21世纪的新型工业集中区,其功能定位为以工业为主导,兼顾为工业服务的配套及生活设施的园林型工业集中地。专门容纳表面处理行业、电镀污水处理企业及配套服务行业,同时寻求海内外专业园区开发企业进行合作或整体开发。该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为73.1公顷,位于张集煤矿塌陷地(稳定区),其中布置有工业厂房用、住宅用地、公共服务中心、市政配套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等,设施齐全。同时选址于煤矿塌陷地,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为塌陷地的经济开发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镇政府领导长期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在镇党委领导下,我镇初步形成了以园区经济为目标,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发展思路。
1、创新理念,做好徐州表面处理科技产业园和冯王工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瞄准广东、无锡、苏州对口集中招商,力争入园企业达10家以上,投资额达5亿元。
2、创新机制,做好全市电镀企业的转移对接,争取上级支持,协调环保部门,使本市电镀企业能迅速入驻园区。
3、创新手段,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能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项目开发、策划、基建、竣工、投产的工作机制,形成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的发展格局。
4、创新方法,进一步完善镇村干部招商与服务考核奖励责任制,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兴镇长效机制。
土地方面,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强度的企业,镇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可享受每亩五万元最低保护低价优惠政策;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低价将更加优惠。
税收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自投产之日起,企业所得税地方财政保留部分,前两年全额奖励给企业,后三年减半奖励;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企业所得税地方财政保留部分,前三年全额奖励给企业,后三年减半奖励;固定资产投资在一亿元以上,对当地经济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的特大项目,政策更加优惠。
奖励方面,对引进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项目建成竣工投产之后,按实际投入有形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3%奖给项目引荐人。年上缴税费超百万元的企业,县政府、镇政府将分别给予奖励。
坚持“让投资者满意”的标准,项目所需办理的相关手续,由镇政府代办,对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挂牌服务,未经镇政府批准,任何单位不得随意对企业实行检查收费。
对所有优质企业实行联络包挂制度,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服务项目建设。
始终秉持亲商、安商、富商理念,恪守“宁可自己辛苦百遍,不让客商麻烦一次”的信条,全力打造优质服务的“金字招牌”。
刘集镇幼儿园始建于1978年8月,当时仅招收80名学生,教师只有5人,1985年刘集乡幼儿教育有校舍20余间,教职工20人,招收1280名学生,同时个行政村逐步办起了幼儿园。2008年镇政府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2600平方米高标准、现代化的中心幼儿园,并通过了省级幼儿园验收。另外,还有私人办的幼儿园5所,满足了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
文革后,刘集镇中小学教育恢复正常。1980年政府投入资金改建中小学校舍,使农村学校彻底告别了土墩子、门板、土墙屋的教学条件。1985-1991年,教育进入稳步、健康、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教育进入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时期。1997年,投资350万元,建成了高质量的中小学校舍,至2010年,全镇共新建、改建校舍10000余平方米,改建围墙8000余平方米,扩建操场15000余平方米,铺水泥路3000余平方米,改厕600余平方米,修建花坛12000余平方米,共投资600余万元。1978年刘集中学仅12个班的规模,至2010年,刘集镇中学共中心中学一所,下设四个教学点,占地面积72788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3093平方米,共有教职工300余人,60多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83人。与此同时,刘集镇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改革开放以来,刘集镇卫生事业迅速发展。1983年7月,刘集公社卫生院改名为刘集乡卫生院。1984年新建卫生院大楼,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1986年,卫生院卫生院拥用楼房38间,平房70间,医务及管理人员58人,病床18张。2004年刘集乡卫生院改为刘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所集基本医疗、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医疗机构。1993年被评为首批“一级甲级卫生院”。1995年被评为“爱婴医院”,1996年通过初级卫生保健达标验收。截至2010年底,刘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地18.3亩,建筑面积5719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4018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738.6万元,职工101人,设有全科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康复科以及放射、检验、心超等20个科室。现实际开放床位30张,年门诊量60732人次。
为加强对农村建房用地的管理,1984年,刘集乡成立农村建房办公室,1985年改名为刘集乡建设规划管理办公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农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的变化,建房开始多了起来,但无统一规划,布局也不合理,90年代初,农村规划提上了党委政府议事日程。1998年,刘集镇党委决定“以美化刘集一条街为重点,以中心村建设为契机”加快小城镇建设,2002年,小城镇和基础建设不断推进,新增城镇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15个行政村也从村庄环境治理入手,改变脏乱差现象。2004年,镇政府注重抓软硬两个环境,硬环境是高标准搞好小城镇建设和中心村建设,软环境是加强文明礼仪教育,营造和谐、文明的镇村环境。2007年确立了刘集镇小城镇发展规划,确立了“扩大空间、增加容量、完善功能、提升人居环境”的指导思想,构成了“三横五纵、外环内联、四通八达”的镇区框架,从治理街道脏乱差和市场经营管理秩序入手,从扩路开街做起,新开两条路,三条商业街。2008年,全镇紧紧围绕“优化镇域环境,美化镇容村貌”的目标,全力以赴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全年投资1747.36万元,完成计划投资额的240%,完成了4个村河塘清淤,清淤土方10.3万方,改厕2632户,修建花坛1320个,粉刷墙壁32万平方米,架设高低压线路800米,安装路灯326盏,疏通下水道2700米,修建下水道9960米。完成了丁孟—雁群、田园—沙塘公路约11.7公里,建设农村公益桥4座,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生活和出行环境。镇区整治标准创新高,三个统一(广告牌统一、绿化统一、路灯统一)美化了镇区环境,提高了镇区综合服务功能。在镇区主干街道两旁种植了女贞、垂柳等风景树4000余棵。完成了人民路镇区路段的维修工程。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荣获08年新农村建设优秀组织奖,丁场村荣获“徐州市十佳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施楼村荣获县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二等奖,刘集村荣获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示范村一等奖,冯王村荣获“五杯竞赛”活动家园杯奖。
2010年,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调研学习培训,制定了镇村两级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大投资力度,实施“绿化、净化、亮化、美化、硬化”等工程,全镇全年共投入3524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较好的完成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目前,已打造了冯王、丁场、施楼、刘集、棉布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其中,丁场村、施楼村为“江苏省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棉布村为“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村”,同时,丁场村还被评为“徐州市十佳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刘集镇还被江苏法制报等9家媒体单位联合授予“江苏省新农村建设优秀乡镇”称号。2010年度,施楼村获得铜山区“十佳小康示范村”称号。
1978年后,人民生活起了变化,农民由温饱向小康、富裕转变。70年代,农民挣工分吃饭,过年时才能吃上白面,80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饮食逐步由粗粮到细粮转变,荤素副食品也逐步丰富起来。90年代,白面、大米已经成为主食,鸡鱼肉蛋已成为人们的主要菜肴。进入21世纪,农民吃饭也讲究科学饮食,蔬菜要吃绿色的,粮食要吃当年的,粗粮回到了饭桌上。人们的穿着也从衣料、样式、颜色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居住的房子由土墙草房、土墙半草半瓦房、平房向楼房过渡。70年代,人们出行多是步行,80年代有了自行车,90年代轻骑、摩托车开始出现,进入21实际,电动车、私家小轿车越来越多。80年代中期,农村出现电视机,但数量很少,还是黑白的,90年代,电视机逐步普及,从黑白的向彩色的转变,从小尺寸的向大屏幕转变,进入21世纪,又出现等离子高清电视、液晶电视。手机也已普遍。2010年,刘集镇顺利通过小康验收,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上达到了小康,进一步向富裕迈进。
在医疗、养老、助贫等方面,政府更是加大了投入,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刘集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工作,围绕全面改善民生年,不断完善保障民生的各项措施。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为民办九件实事完成年度任务。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完成农资补贴379万元,良种补贴和水稻直补71.2万元,小麦良种补贴26.5万公斤,能繁母猪补贴36.25万元,农业保险理赔和政府救助54.2万元,基金会兑付36.56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80人,新增劳动力转移767人,其中培训后输出627人。积极做好低保和救灾救济工作,全年发放救济面粉24915公斤、油2305公斤、棉被140床,解决困难户580户1520人,发放优待金16380元,发放复退军人定补35万元,新建养老院一所。扎实有效的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了“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新的工作机制。全年计生率92.8%,人口出生率为7.97‰。积极开展少生快富奔小康活动,全镇共有1000多个独生子女户掌握1—2门致富技术,增加了计生政策的透明度,为73户办理了二胎准生手续,为125名独生子女办理了升学加分手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特色教育再显风采,珠心算又获全省第二名、市级幼儿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新建省级标准实验幼儿园一所。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新建计算机网络教室,两位教师配置一台电脑,实现了教师办公自动化。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新农合参保率达98%以上。文体事业建设力度加大,投资20余万元新建了518平米的综合文化楼,新建农民书屋8个。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自然村联网98%以上,用户发展到6200余户。广泛开展新一轮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全镇7个村被评为全县文明村。
2010年,完成农作物农资增资综合补贴15454户,补贴面积57500亩,补贴金额396万元,水稻直补3170户,补贴面积8210亩,补贴金额16.4万元,全面完成夏收夏种,小麦机械化收获面积达10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二是实施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先后举办技术培训46期,培训人员11800人次,科技入户3900余户次。三是加快全镇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以国家农机补贴优惠政策为契机,落实农机补贴,新增大型农业机械36台,农业机具62台,补贴金额达58万元,完成水稻机械化插秧7000亩,示范村2个,千亩示范方2个,全镇农业机械化的程度、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四是教育卫生工作卓有成效。完成了镇实验小学的整体搬迁工作,新校舍面积达33000多㎡,建筑面积达4438㎡,学校活动面积达22800㎡。2010年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53667人,参合率占农业人口的101%;截止到目前,累计补偿15万余人次,补偿金额815.7万元,其中门诊补偿14万余人次,补偿金额148.2万元,住院补偿3043人次,补偿金额667.5万元,转至上级医院1747人次,补偿金额495.1万元。五是民政社保工作有序推进。对各村2010年享受农村低保的对象进行了逐户调查核实,做到“应保尽保,不该保的坚决不保”,目前全镇共有低保户705户,1567人;在救灾、救济工作上,努力做好冬令、春夏荒救济,共问慰困难户680户,1820人,发放面粉28915公斤、油9305公斤、棉被60张、冬衣50件。六是农村道路、桥涵等建设快速推进。完成县、乡河道治理9条,工程总土方17.5万方。全镇改造危桥(王套桥)一座。完成李庄桥、后崔店桥、许楼桥、欣兴桥、杨庄桥等小公益桥建设,圆满完成了田园、刘集、冯王三个行政村村庄河塘整治任务,共计开挖土方7.5万方左右。全年拉煤矸石20余车,陪护路肩60余公里。
周边门
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卫生院-南门
地址:徐州市铜山区人民路北50米
周边乡镇
刘集镇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
周边教育培训
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中心中学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实验小学(汉何路北)
周边村庄
东风村
地址:徐州市铜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