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街道

长桥街道 长桥镇 长桥街道建制沿革 长桥街道人口民族 长桥街道地理环境 长桥街道自然资源 长桥街道交通 长桥街道社会事业 长桥街道历史文化


长桥街道隶属于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区,位于 苏州古城南部,是吴中区区政府所在地,也是吴中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长桥街道区域面积15.3平方公里,下辖31个社区,人口62875人(2010年)。长桥街道历史悠久,车水马龙,境内的蠡墅古镇,相传为越国大夫范蠡隐居地。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的五十三孔宝带桥横跨京杭大运河之上,西濒山夷水旷的石湖风景区,环境优美,风景宜人。长桥先后获得了“江苏省群众文化和群众体育先进乡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乡镇”、“江苏省卫生镇”及“江苏省百强乡镇”等荣誉称号。产业园 (3张) 长桥镇原驻地蠡墅,商末属“勾吴”国。蠡墅,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于此居住,故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设署、郡、县建制,长桥镇行政区境域(以下简称长桥境域)隶属吴县。...

详情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街道所有乡中心区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街道介绍

长桥街道隶属于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区,位于 苏州古城南部,是吴中区区政府所在地,也是吴中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

长桥街道区域面积15.3平方公里,下辖31个社区,人口62875人(2010年)。

长桥街道历史悠久,车水马龙,境内的蠡墅古镇,相传为越国大夫范蠡隐居地。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的五十三孔宝带桥横跨京杭大运河之上,西濒山夷水旷的石湖风景区,环境优美,风景宜人。

长桥先后获得了“江苏省群众文化和群众体育先进乡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乡镇”、“江苏省卫生镇”及“江苏省百强乡镇”等荣誉称号。

产业园 (3张) 长桥镇原驻地蠡墅,商末属“勾吴”国。蠡墅,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于此居住,故名。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设署、郡、县建制,长桥镇行政区境域(以下简称长桥境域)隶属吴县。

唐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析吴县东部地置长洲县,长桥境域东部(面杖港以东)地划归长洲县。

五代十国时的开平三年(909年),再析吴县南部地置吴江县,长桥境域南部(澹台湖南、面杖港西、鲇鱼口东及邵昂港南)地划归吴江县。时,长桥境域为吴县、长洲县、吴江县三县分治,经宋、元、明三朝未变。

明弘治元年(1488年),县以下设乡,长桥境域分别隶属吴县灵岩乡、长洲县尹山乡和吴江县范隅上乡。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县,又析长洲县东南地置元和县,境内东部区域改隶元和县尹山乡。清中期始建蠡墅镇,为吴县11个建制镇之一。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将清代苏州府吴县、长洲县、元和县三县合并为吴县。时,长桥境域为吴县、吴江县分治。同年11月,按《江苏省暂行地方制》,5万人以上为市,不足5万人设乡。境内原属吴县的西部地建蠡墅乡,乡公所驻地在蠡墅镇上塘街,辖2都35图(含现苏州郊区横塘镇),面积为58.25平方公里;原隶属元和县的东部地建尹山乡;原隶属吴江县的南部地建湖东西乡。时,长桥境域分别隶属吴县蠡墅乡、尹山乡和吴江县湖东西乡。

民国15年(1926年),建蠡墅公益事务所;民国16年(1927年)改为蠡墅办事处。

民国18年(1929年)8月,根据江苏省政府训令,实施区、乡(镇)制,建吴县第十六(蠡墅)区,区公所驻地在蠡墅镇下塘街,辖5个集镇、26个乡和180闾、888邻,为原蠡墅乡区域。时,长桥境域分别隶属吴县第十六(蠡墅)区、第十四(尹山)区和吴江县第一(城厢)区。

民国23年(1934年),吴县第十六(蠡墅)区并入第二(木渎)区,建蠡墅镇,镇公所驻地在蠡墅镇下塘街栈郎浜,辖3保、12甲、233户。吴县第十四(尹山)区并入第八(郭巷)区,改称第八(尹郭)区。时,长桥境域分别隶属吴县第二(木渎)区、第八(尹郭)区和吴江县第一(城厢)区。

民国26年(1937年),蠡墅沦陷。

民国28年(1939年)3月,伪吴县知事公署设蠡墅乡公所,驻地在蠡墅镇下塘街栈郎浜。

民国30年(1941年)7月并编区,伪吴县第二(木渎)区改称第七(木渎)区,伪吴县第八(尹郭)区并入第十一(车坊)区。时,长桥境域分别隶属伪吴县第七(木渎)区、第十一(车坊)区和伪吴江县第一(城厢)区。

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各区、乡(镇)名称与界限仍恢复至民国26年(1937年)前的状况。

民国35年(1946年),吴江县第一(城厢)区改称城区,长桥境域南部地隶属吴江县城区湖东乡、湖西乡。同年10月,吴江县城区的湖西乡改称越西乡。长桥境域南部地分别隶属吴江县城区湖东乡、越西乡。

民国36年(1947年)2月,吴县将原第二(木渎)区、第三(光福)区合并为吴西区,第十一(车坊)区、第十(甪直)区部分合并为淞北区。长桥境域分别隶属吴县吴西区、淞北区和吴江县城区。

民国37年(1948年)初,蠡墅镇改称石湖镇。

民国37年(1948年)2月,吴江县城区的湖东乡、越西乡合并为越溪乡。长桥境域南部地隶属吴江县城区越溪乡。

1949年4月23日,蠡墅解放。5月1日,重新设区、乡(镇),长桥境域设蠡墅镇和石湖乡、尹山乡,另有西南地属越溪乡;蠡墅镇和石湖乡隶属吴县木渎区,尹山乡隶属吴县淞北区,越溪乡隶属吴江县城厢区。

1950年1月,吴江县拆编乡(镇),越溪乡拆分为湖东乡、湖西乡。长桥境域南部地隶属吴江县城厢区湖东乡、湖西乡。

1950年3月,吴县拆编乡(镇),石湖乡拆分为蠡墅镇和蠡墅乡、安全乡、新郭乡、双桥乡、横塘乡、龙桥乡;尹山乡拆分为长桥乡、宝带乡、尹山乡、青树乡。时,蠡墅镇和蠡墅乡、安全乡、新郭乡、杨凤乡、长桥乡、龙桥乡隶属吴县枫桥区,横塘乡划归苏州市郊区,宝带乡、尹山乡、青树乡隶属吴县车坊区,湖东乡、湖西乡隶属吴江县城厢区。

1950年4月15日,宝带乡并入长桥乡;青树乡并入尹山乡,改名尹西乡,划归吴县枫桥区。

1950年8月8日,原吴江县湖东乡的北半部和湖西乡划归吴县,原吴县尹西乡的南半部划归吴江县。长桥境域东南部地隶属吴县枫桥区尹西乡。

1953年5月1日,蠡墅镇并入蠡墅乡。

1954年4月,蠡墅乡、安全乡、新郭乡、龙桥乡划归苏州市郊区,长桥乡、尹西乡复归吴县车坊区。

1956年1月,蠡墅乡、安全乡合并为蠡墅乡,龙桥乡、新郭乡合并为龙桥乡,长桥乡、尹西乡合并为长桥乡。

1957年3月,撤区并乡,长桥乡并入郭巷乡,隶属吴县。

1957年9月,蠡墅乡、龙桥乡合并为蠡墅乡,隶属苏州市郊区。

1958年10月,成立蠡墅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驻地在蠡墅镇。

1959年8月,蠡墅人民公社复隶吴县。

1965年12月,原属郭巷人民公社的长桥、新华(现宝南村)、新建(现新江村)、金星(现宝尹村)、红庄、卫星(现东湖村)、钢铁(现尹西村、双桥村)7个大队划归蠡墅人民公社,并改称为长桥人民公社,形成现长桥镇境域,总面积达34.22平方公里。

1983年7月政社分设,恢复乡建制,长桥人民公社改称长桥乡。

1986年12月,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体制,设长桥镇建制。同月,镇北部区域设团结桥街道办事处(乡镇级),1989年8月更名为吴县新区办事处,隶属长桥镇人民政府。

1990年6月,于境域东北部地建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2年3月,撤销吴县新区办事处,建吴县城区管理局,系吴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1993年12月,吴县城区管理局更名为吴县长桥镇城区管理局(乡镇级),仍隶属长桥镇人民政府。

1997年6月,城区建苏苑、月浜、龙西街道办事处,隶属长桥镇人民政府。

1998年12月,撤销吴县长桥镇城区管理局,苏苑、月浜、龙西街道办事处升格为一级局,系吴县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2001年2月28日撤销吴县市,分设苏州市 吴中区、 相城区,长桥隶属于吴中区。

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群在越城等地生息、劳动和繁衍。由于长桥地域范围的多次变更,造成长期存在着户口隐匿及统计口径不一的现象。民国时期,长桥人口呈稳定缓慢增长之势。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增长极为迅速,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人的素质有较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起境内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长桥人口发展进入有控制的平缓增长阶段。2000年末,全镇常住总人口为30510人。其中,长桥镇21361人,属长桥境域的吴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9149人。

1953年7月1日零时,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蠡墅乡总户数为1134户,总人口为4808人,其中男性2447人、女性2361人。男女比例为103.64:100。

1964年7月1日零时,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蠡墅人民公社(不含原属郭巷人民公社的7个大队)总户数为3684户,总人口为15236人,其中男性7577人、女性7659人,非农业人口2140人。男女比例为98.93:100。

1982年7月1日零时,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长桥人民公社总人口为29793人,其中男性14830人,女性14963人。男女比例为99.11:100。

1990年7月1日零时,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长桥镇总人口为32633人,其中男性16439人、女性16194人。男女比例为101.5:100。

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长桥镇总户数为11272户,总人口为34816人(其中外来人员13455人),其中男性17607人、女性17209人。男女比例为102.3:100。境内有12个少数民族,共105人。

吴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2558户、9129人,其中男性4440人、女性4689人。男女比例为94.69:100。有汉族9127人、壮族2人。

 

长桥镇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上海经济区大都市圈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0°56′~33°33′、东经120°54′,是苏州古城南大门。它东依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与 郭巷镇相望;南接浩瀚的东太湖和 吴江区;西倚七子山和石湖风景区;北连 苏州古城区和 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

长桥镇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下扬子——钱塘褶皱带东部,断层错综叠加,地质块间接近很多,受力点不易集中,故境内地质构造不易积累巨大能量,地震都为中小型,属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区。全境处地质断裂带东侧,是由寒武系、奥陶系等下古生界地层组成的复式背斜,侧为第四系冲湖积平原。镇域地质构造比较简单,基底地层断层很少,土质情况良好,地耐力一般在14.75吨/平方米,镇南部的太湖电动工具厂处为20吨/平方米、西部的丰昌电子有限公司处为20吨/平方米、东部的碧波二村处为8.5~14吨/平方米、北部的新百盛大酒店处为10~16吨/平方米,基底地层稳定,对地面建筑无影响,均为良好的建筑基地。长桥镇地处北亚热带区域,处于滨湖水网平原,境内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微倾,地面由平田向圩田过渡。海拔平均为3米左右(西北部3米,东南部1.7米)。平原水网西疏东密,河道纵横交错、弯曲浅窄,水面占陆地面积的15.39%。地面组成为湖积相物质,先后由东太湖淤积成陆,部分地面成陆仅数百年,沉积物为湖沼相,由灰黄色粘土夹粉砂组成,土壤肥沃,肥力较高,适宜农作物生长。水资源极为丰富,能充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长桥镇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受太湖水体调节,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有利水稻、三麦生长,是苏南农业的高产地区之一。长桥镇历年平均气温为15.7℃~16℃,温差较小。平均年较差为25.2℃。1月份平均气温为2.9℃~3.3℃,为最冷月;该月中旬又为最冷旬,日平均气温为3.1℃。极端最低气温平均为—6.6℃~5.6℃,年平均为2~4天。1977年曾出现过—12℃的极端气温记录。7月份平均气温为28.1℃~28.4℃,为最热月;7月下旬又为最热旬,日平均气温为28.2℃。极端最高气温平均为36.5℃~36.8℃,年平均为8~13天,最长为25天(1971年),最短为2天(1975年)。极值为38.80℃(1978年)。

【日照】 境内平均日照时数为2005~2179小时,日照率为45%~49%。夏季日照时数最多,为658~726小时,占全年的32.8%~33.4%,日照率为52%~58%。冬季日照时数最少,仅为404~435小时,占全年的19.9%~20.1%,日照率为43%~46%。日照时数最多的是8月,为225~279小时,日照率为62%~68%;日照时数最少的是2月,仅为123小时。日照率最低的是5月,仅37%~41%。

【雨量】 境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025~1081毫米,降水量最大的是1960年,达1467.2毫米,最小的是1978年,仅为604.2毫米。降水一般集中在4~9月,平均每月在100毫米左右,最大日降水量达343毫米(1960年9月)。10月份起降水骤减,10月至次年1月的降水量都在50毫米以下。2月起降水量逐渐增多,4月里有桃花雨,常见连续阴雨天气。一般春季是雨日最多的季节,6月中旬到7月上旬是梅子黄熟季节,俗称梅季,平均梅雨期降水量为200~250毫米。有些年份梅雨量较大,如1954年、1974年,其中1954年的梅雨量最大,是年5~7月降水为768毫米,雨日达55天;也有一些年份是空梅,如1978年。秋季,多数年份降水不多,常有秋旱发生;也有三分之一的年份阴雨较多,影响秋种。冬季降水最少,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4%。全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3.9天。降水最多的是1977年,为154天;降水最少的是1971年,为104天。最长连续降雨日为16天,自1969年7月1日~16日,雨量达182毫米;最长连续无降水期为44天,自1971年11月10日~12月23日。

【无霜期】 境内无霜期平均为244天(3月23日~11月21日)。80%保证率的无霜期为230天(4月2日~11月19日)。最长无霜期为279天(1980年2月29日~12月3日),最短无霜期为213天(1958年3月30日~10月28日)。最早初霜日是1958年10月27日,最迟初霜日是1980年12月4日;最早终霜日是1977年2月22日,最迟终霜日是1961年4月16日。

【气压】 境内年均气压为1014.3毫巴。一年中,冬季最高,夏季最低。1月、12月为全年最高,达1024.1毫巴;7月为全年最低,仅为1001.9毫巴。

【湿度】 境内年相对湿度为79%。5~9月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80%;6、9两个月都是83%,为最高;1月为74%,属最低;12月次之,为75%。

【云量】 境内年平均总云量为6.5成。1956年、1957年最多,为7.2成;1986年最少,为5.7成。一年中,6月云量最多,达8.0成;其次是5月,为7.8成;11、12两个月最少,均为5.4成。正常天气条件下,大致是日出前后云量较少,10时左右增多,15时左右最多,日落前渐消。

【风向、风速】 长桥地处东海沿海,季风明显,秋、冬季及初春时节多北风或西北风,晚春及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速为24.7米/秒(1963年9月12日);瞬间最大风速为27.2米/秒,出现在1973年8月2日。年平均风速为3.7米/秒~3.9米/秒。超过17米/秒(八级风)的大风天数,年平均为11.9天,最多为21天(1972年),最少为3天(1978年)。影响全镇的台风常集中在7月中旬到9月下旬(90%),强台风带来狂风暴雨,风力最大时可达9至10级。每年影响全镇的台风约有3次,多的年份可达4次以上(如1963年、1977年、1990年),也有无台风的年份(如1967年、1968年、1978年);受灾严重的有3次(分别是1962年的14号台风、1977年的8号台风和1990年的15号台风带来的影响)。例如,1962年的14号台风带来暴雨,两天共降雨414毫米,使农田和房屋受损。境内属少龙卷风地区,解放以来,只有1990年8月31日自郭巷南港袭来的龙卷风造成龙西、龙桥两村严重受损。

【雷暴】 境内年均雷暴为41.9天;1963年最多,达68天;1978年最少,为21天。98%的雷暴集中在3~9月,7、8两月发生的雷暴次数占全年的52.0%。常年3月11日左右始雷鸣,最早是1月29日(1959年),最迟是4月10日(1978年);终雷日期一般在10月2日左右,最早是9月3日(1971年)后无雷声,最迟是12月7日(1968年)还有雷鸣。雷鸣初、终间隔平均为206.7天,最长的是290天(1969年),最短的是155天(1963年)。

【雪日】 境内年均积雪为6天,最多的是1977年1~2月的21天。1964年、1970年、1974年和1975年,冬季至来年春季均无积雪天。平均初雪日是1月17日,最早是12月16日(1965年);平均终雪日是2月14日,最迟是3月14日(1957年)。

长桥镇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34条,总长度141.08公里。骨干河道有南北纵向的京杭大运河、西塘河(又名大龙港)和太湖梢(又名改道河、大寨河、东湖、鲇鱼口)3条;有东西横向的跃进河、新开大运河2条;此外,还有1000米以上河道25条,2000米以上河道17条,3000米以上河道8条;1000米以下的生产河道共有84条。全镇有自然河道107条,1975年至1976年间,人工新开河道27条。这些河流是千百年来自然演变和人工开挖治理的综合产物,它们纵横交错、贯穿四乡,起着引调蓄纳和排灌吞吐的作用,形成了与京杭大运河、太湖相沟通的河网系统,构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土地资源

根据土地资源普查显示,1980年长桥镇境域面积为34.22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为36524.9亩。其中,粮田31013.92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4.41%;湖田4110.1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25%;旱地187亩,占耕地总面积的0.51%;桑地4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0.11%;烂田725.7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99%;杂地448.18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23%。乡村工业兴起以后,尤其是90年代,北部地区成为吴县市城区,东部地区8个行政村成为吴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以及镇村工业、民营工业、房地产业、道路交通和民房改扩建等兴起后,造成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至2000年底,全镇实有耕地为6887亩(粮田6152亩,旱地735亩)。

植物资源

长桥镇境域为滨湖水网平原,水域面积大,荒地少,野生植物不多,植物种类有200余种,主要是:籼稻、糯稻、粳稻、大麦、元麦、小麦、玉米、山芋、高粱、油菜、芝麻、花生、向日葵、蓖麻、大豆、黄豆、蚕豆、赤豆、绿豆、豇豆、豌豆、四季豆、青菜、白菜、刀豆、芥菜、菠菜、花菜、苋菜、长豇豆、芹菜、雪菜、甜菜、荠菜、榨菜、香菜、蕹菜、卷心菜、黄芽菜、大头菜、韭菜、胡葱、香葱、洋葱头、大蒜、马兰头、紫角叶、枸杞头、马铃薯、胡萝卜、白萝卜、红萝卜、蕃茄、茄子、芋艿、慈姑、辣椒、茭白、莴苣、蘑菇、香菇、生姜、荸荠、葫芦、扁蒲、莲藕、莼菜、雪里蕻、金花菜、花菜、红菱、乌菱、木耳、金针菇、西瓜、南瓜、冬瓜、生瓜、黄瓜、丝瓜、桃子、梅子、桔子、甘蔗、葡萄、金桔、柿子、橙子、枇杷、黄杨、白杨、枫杨、水柳、旱柳、银杏、梧桐、泡桐、冬青、香樟、玉兰、水杉、雪松、五针松、罗汉松、侧柏、刺柏、龙柏、榆树、桑树、槐树、楝树、桧柏、桃树、桔树、梅树、朴树、刺槐、榉树、枣树、柿树、梅花、牡丹、山茶、月季、荷花、兰花、棕竹、杜鹃、桂花、菊花、海棠、迎春、吊兰、米兰、君子兰、文竹、龟背竹、万年青、美人蕉、鸡冠花、凤仙花、仙人球、仙人掌、一串红、芍药、紫薇、长青藤、金桔、石榴、木芙蓉、六月雪、蔷薇、玫瑰、茉莉、夹竹桃、蟹爪兰、苏铁、爬山虎、紫穗槐、紫红英、田菁、酢浆草、红花草、稗草、青草、夏枯草、狗舌草、鸡眼草、蛇含草、蛇莓、水花生、水葫芦、鹅儿不食草、车前草、灯心草、女贞子、半边莲、车前子、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半枝莲、马齿苋、仙鹤草、艾叶、地丁、金钱草、凤尾草、臭梧桐、狗脊草、苍耳子、益母草、菖蒲、浮萍、鸭舌草、芦苇、天门冬、荞麦、土茯苓、石蒜、百部等。

动物资源

鲫鱼、鲤鱼、鳊鱼、鳗鱼、鲢鱼、青鱼、黑鱼、白鱼、黄鳝、鳜鱼、鲶鱼、䱗鲦鱼、甲鱼、乌龟、虾、蟹、蚌、蚬、螺蛳、泥鳅、鳑鮍鱼、田螺、花䱻鱼、昂刺鱼、黄状鱼。

镇区内,东吴北路、东吴南路、十苏王公路、苏蠡公路和京杭大运河、太湖梢、西塘河纵贯南北;吴中路、宝带路、太湖东路、太湖西路、石湖路和京杭新开运河、跃进河横穿东西,陆路便捷、水路畅通。

长桥地处吴中区政府所在地,按照做美做靓中心城区的总体要求,街道全面优化片区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街道共有保洁人员295名,垃圾箱232只,垃圾桶1957只,水冲式公厕11座,村级垃圾中转站13座,镇级垃圾压缩式中转站1座,所辖7个社区全部被命名为江苏省卫生村,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农村改厕率达100%。街道为加快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施以三横两纵为重点的片区道路硬化工程,强化垃圾的收集、清运和管理,扎实推进片区净化工程。搞好城区主干道及城市重要部位的亮化绿化工程,更换安装主要道路路灯、景观灯,提高绿化种养水平,努力加快与苏州主城区无缝对接的步伐。街道将通过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全力配合运河风光带、三横二纵道路网架、片区污水管网等重点工程。推进生态环境优化工程,有效改善片区环境。着力改善水环境,加大河道疏浚力度,进一步沟通水系;落实绿化管养责任,切实提高绿化管养水平;加强工业三废综合治理力度,经常对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进行监测,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洁净家园、美化环境活动,促进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巩固环境整治的成果,努力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力求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协调发展。

旧时,长桥的教育以私塾形式出现。辛亥革命时新学兴起,创办学堂。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乡共有4所小学。1950年起,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境内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各村先后创办起小学。到1956年,境内已有13所初级小学和完全小学。1968年建长桥中学,1975年建长桥中心幼儿园,1984年成立了乡成人教育中心校,1996年建吴中小学。1998年长桥镇通过了省级验收,成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到2000年7月,全镇共有2所中心小学、1所完中、1所成教中心校、2所幼儿园,教师近240人,学生达3298人。

解放前,境内工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产量很低,工业产品极少,无科技可言。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注意搞好科技队伍建设,积极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大搞技术革新,进行科普宣传,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镇自上而下建立了科技组织,形成了较完善的科技网络。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逐年增多,农业产量成倍增长,镇、村工业迅猛发展。镇政府还制定了科技兴镇规划和科技人员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到科技工作有计划、科技人员有责任和科研培训有基地。至2000年末,全镇已拥有一支711人的具有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队伍,其中有高级技术职称的8人,初、中级技术职称的554人,未定职称的149人。1978年至2000年,全镇共获得科技成果奖37项,其中国际级3项、国家级5项、苏州市级7项、吴县市级16项。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全镇经济的持续发展。

自唐、宋以来,长桥凭借紧靠苏州城的地理优势,医疗事业一向比较发达。至明、清时期,境内中医学已发展到全盛阶段,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吴门医派。据统计,民国时期在蠡墅镇上开设个人诊所的医生前后共有20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医疗卫生工作,境内医疗事业进一步发展。1958年,蠡墅人民公社医院建立。1966年起,各大队相继建立了卫生室。至2000年,全镇已有医院1家、预防保健所1家、门诊所16家,各村及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卫生室,形成了防治结合的医疗保健网络,群众医疗得到保障,健康水平普遍提高。

民国初年,在境内开业的中、西医生共有5名。民国16年(1927年),经登记的中医有5名,西医有1名。民国37年(1948年),参加吴县中医分会的中医有11名,参加吴县西医分会的西医有1名,共12名。其中,中医外科医生7名、中医内科医生4名。1949年4月解放后,境内部分开业医生转入苏州市医院就业。1950年,境内有开业医生7名,其中中医内、外科6名,西医1名。同年10月,个体开业医生进入吴县卫生工作者协会,成为协会会员。1953年,境内有开业医生6名,其中5名联合组成了蠡墅乡联合诊所,1名仍私人开业。1957年冬,境内医务人员发展到10名。1958年10月建立蠡墅人民公社医院时,共有11名医务人员。1962年,境内医务人员增至38名,其中卫技人员30名。1970年,受极左思潮影响,市、县医疗机构先后有7名医生被下放到长桥卫生队,长桥卫生队大批卫技人员则被下放到生产大队合作医疗站或参加农业劳动,境内医务人员一度减至32名。1973年始,下放的医务人员先后回原医院和卫生队工作。1980年,境内有医务人员43名,其中卫技人员5名。2000年末,全镇有医务人员91名,其中卫技人员56名。

一、古桥【宝带桥】 位于镇东部古运河畔,横跨澹台湖东口,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年)。与赵州安济桥等同列全国四大古桥之一。

【尹山桥】 位于长桥镇尹西村东侧,跨运河,东堍属郭巷镇。原为梁式石桥,后废。明天顺六年(1462年)秋七月,重建为单孔石拱桥,共用金山石4550块。桥长72米、高14米、宽4.7米。道光年间又重修。1981年建公路桥后被拆除。

【五龙桥】 又名五泓桥,位于龙桥镇西,跨献塘(亦名西塘河、大龙港),为五孔石拱桥。长42米,宽6米,桥面离河面12米。宋淳熙年间薛元鼎建。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傅潮重建。清崇祯六年(1633年)桥圮;崇祯十五年,牛若麟修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两次重建。1979年桥面改铺水泥。

【须茂桥】 位于蠡墅港西首,系单孔石拱桥,花岗石质,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桥长19.3米,拱高3.64米,拱宽5.25米,西侧有“一镇生新虹焕彩,八方占瑞月重轮”桥联。

【蠡墅桥】 位于蠡墅港中段,系单孔石拱桥,始建年代无考,现存桥梁系清代重建,是连接蠡墅镇上塘、下塘的主要通道。桥长12.5米,桥面宽2.45米,高3.25米。

【永兴桥】 原名马良桥,位于蠡墅镇栈郎浜。花岗石质,梁式,全长11.6米,桥面宽1.9米。始建年代无考。桥南侧横梁上刻有“重建永兴桥”字样。桥堍立有《重修永兴桥记》青石碑刻一方,记载着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由百姓捐款维修的情况。

【太平桥】 位于蠡墅镇上塘西街。横跨中港,花岗石质,梁式,全长13米。桥面由4块花岗石石条并列铺成,宽4.3米。始建年代较早,清代重修,是蠡墅镇上重要的桥梁之一。须茂桥、蠡墅桥、永兴桥、太平桥分布在蠡墅镇蠡墅港两侧,均具有江南水乡小桥之特色,现大多保存完好。1997年7月被列为吴县市文物保护单位。【邵昂桥】 跨邵昂港。单孔石拱桥,位于邵昂港中段。

夏麦登场后农民大都吃面制品,秋谷登场后才吃米饭和米制品。一日三餐,午餐吃饭,早餐、晚餐吃粥。农闲时兼吃芋头、山芋、蚕豆、黄豆等合煮的咸粥或糊粥。农忙时,下午3点左右吃小点心,一般为面糊、面衣、面疙瘩、炒麦粉、山芋等。80年代以来,主食大米饭,讲究营养。咸粥、咸饭已成希罕之物。

周边中学

长桥中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澄湖路185号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澄湖路185号

周边政府机关

吴中区政府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东路288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09:00-17:3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东路288号

周边商圈

长桥 地址:吴中区

周边乡镇

长桥街道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