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巷街道

郭巷街道 郭巷镇 郭巷街道建制沿革 郭巷街道行政区划 郭巷街道地理环境 郭巷街道自然资源 郭巷街道交通 郭巷街道经济概述 郭巷街道社会事业 郭巷街道历史文化


郭巷街道隶属于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区,位于吴中区南部,处于经济繁荣的 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南接 吴江区、北连 苏州工业园区、东临 独墅湖、西衔 京杭大运河,素有“姑苏南大门”的美誉。2010年人口99014人(2010年)。截至2015年底,郭巷街道办事处下辖14个社区,辖区总面积5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5万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 吴县,今郭巷镇行政区域(以下简称郭巷境域或境内)为 吴县属地。唐 武周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析吴县东部地置 长洲县,郭巷境域属 长洲县。北宋元丰年间,境内设尹山、东吴下乡都保(即乡都)。明 洪武十四年(1381年)后,境内置东吴下乡(下颜安里)、尹山乡(堵城里)。明 正德年间(1506~1521年),境内仍置东吴下乡(下颜安里)、尹山乡(堵城里),其时尹山集镇...

详情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街道介绍

郭巷街道隶属于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区,位于吴中区南部,处于经济繁荣的 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南接 吴江区、北连 苏州工业园区、东临 独墅湖、西衔 京杭大运河,素有“姑苏南大门”的美誉。

2010年人口99014人(2010年)。截至2015年底,郭巷街道办事处下辖14个社区,辖区总面积5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5万人。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 吴县,今郭巷镇行政区域(以下简称郭巷境域或境内)为 吴县属地。唐 武周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析吴县东部地置 长洲县,郭巷境域属 长洲县。

北宋元丰年间,境内设尹山、东吴下乡都保(即乡都)。

明 洪武十四年(1381年)后,境内置东吴下乡(下颜安里)、尹山乡(堵城里)。

明 正德年间(1506~1521年),境内仍置东吴下乡(下颜安里)、尹山乡(堵城里),其时尹山集镇为长洲县五市之一。

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长洲县东南地置元和县,郭巷境域为元和县属地。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裁苏州府及吴县、长洲县、元和县,设苏州民政长署,郭巷境域属苏州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1月,苏州改称吴县,郭巷境域为吴县属地。同年11月,吴县实行市乡制,郭巷境域设郭巷、尹山两乡。

民国18年8月,吴县实行区、乡镇制。尹山、郭巷两乡合并成尹郭区(即第十四区),区署驻郭巷镇,下辖尹山、官浦、郭巷3镇及华奠、义乌、金钱、黄裔、庞庄、师古、刘齐、夹浦、竹田、塘东、善浦、戈汇、汇里、徐村、陆浦、渡桥、袁村、马巷、韩武、赭墩、新溇、香桥、和盛、浮桥、高垫、杜仓、蔡垣、葛庄、北皋、寺庄、潢泾、陈王、安基、禄丰、花泾、汤堡、陆厍、西溇、马村、西浜、姜庄、南村、王田、长浜、荡东、荡西、荡北、杨枝、小桥、荡南等50乡。区域面积360方里(合90平方公里)。其中一部分为现今车坊、长桥镇之地域。属于郭巷境域的有尹山、郭巷、竹田、塘东、善浦、戈汇、汇里、徐村、陆浦、渡桥、潢泾、陈王、安基、禄丰、花泾、汤堡、陆厍、西溇、马村、西浜、姜庄、南村等镇、乡。

民国23年6月,第十四区和第十五区之一部分合并成吴县第八区,区公所驻郭巷镇。区域面积444方里(合111平方公里)。区内设郭巷、车坊两镇及尹山、官浦、大通、双庙、大荡、芦絮、青树、宝带、南港、独墅、陈华、横江、上清13乡。其中涉及郭巷境域的有郭巷、尹山、大通(部分)、独墅等镇、乡。民国26年11月,郭巷沦陷。

民国28年3月,伪吴县知事公署于境内建尹山、郭巷乡公所,乡公所分别驻尹山和郭巷集镇。

民国30年7月,区划调整,郭巷境域属伪吴县第十一区,区公所驻车坊镇。

民国34年9月,国民党吴县政府接收伪吴县政权,建置恢复至民国26年前之状况,郭巷境域仍属吴县第八区。

民国36年6月,境内置郭巷镇、大桥乡、尹山乡,隶属吴县淞北区(区署设斜塘,后迁车坊)。

民国37年7月,区属乡镇作部分调整。郭巷镇属吴县苏州区管辖,尹山乡属吴淞区(淞北、淞南区并成)管辖。

1949年5月1日,吴县人民政府成立。境内郭巷镇、尹山乡属吴县淞北区管辖。1950年3月,淞北区改称车坊区。境内有郭巷、戈湾、荡湖、围湖、新浦(部分)等乡。

1956年3月,区乡划并。境内涉及的是:新浦乡的横港、六浦两村及围湖乡的徐浜村并入戈湾乡;荡湖乡除四新、中山两村外的其余部分并入郭巷乡;荡湖乡的四新村、中山村并入围湖乡。时境内有郭巷、戈湾、围湖(部分)等乡建置,属车坊区管辖。

1957年9月撤区并乡后,原郭巷、戈湾、长桥3乡及围湖乡的一部分合并为郭巷乡,隶属吴县。

1958年10月,郭巷乡改建为郭巷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公社驻地郭巷集镇。郭巷乡所属的江南村划归吴江县湖滨公社。

1966年10月,郭巷公社所属长桥、新华、新建、金星、红庄、卫星、钢铁等7个大队划归蠡墅公社(不久改称长桥公社)。至此,郭巷境域面积为38.33平方公里。

1983年7月,政社分设,恢复郭巷乡建置,郭巷集镇为乡人民政府驻地。

1994年6月,郭巷乡改建为郭巷镇,实行镇管村体制。郭巷集镇为镇人民政府驻地。1995年6月,吴县撤县设市,郭巷镇属吴县市管辖。

1995年9月28日,塘北村大龙口港幸福大桥北部土地划归苏州工业园区,自此形成现今境域面积37.47平方公里。

明正德间(1506~1521年),长洲县设东吴下乡(下颜安里)管2都(28、29都,其中29都为附郭)、尹山乡(堵城里)管1都(30都)。其间,郭巷境域分别受东吴下乡和尹山乡管辖。

清雍正二年(1724年),元和县仍设东吴下乡(下颜安里)管2都(28、29都)28个图、尹山乡(堵城里)管3都(南、中、北31都)46个图。其时,涉及郭巷境域的共有32个图。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境内尹山乡辖4都39图,郭巷乡辖3都23图。

民国36年,境内郭巷镇辖14个保,大桥乡辖12个保,尹山乡辖11个保。

1949年5月1日,吴县人民政府成立。同年冬,废除保甲、改建新乡。

1950年3月,境内郭巷乡辖郭巷街、双浜村(东浜、西浜)、马村(马村、林家潭)、四联村(姜庄、官溇里、歇鸟村、九盛里)、四兴村(鸟字圩、邵塔里、蔡家浜、西九盛)、东西村(和尚巨、西村)、长浜村、姜家村、南村(含小湾里)9个行政街、村。境内戈湾乡辖戈湾村、塘东村、善浦村、六丰村、尹桥村、尹湖村6个行政村。境内荡湖乡辖四新村(西泾湾、花泾、东濠里、西濠里)、中三村(大浮桥、小浮桥、横淡里)、汤堡村、曹村、盛溇村(盛头、东溇里、西溇里、官沟上)、塘南村(南浜、曹家浜、巷门里)、前厍村、后厍村等8个行政村。围湖乡辖境内徐浜村、长港村、三浜村、南桥村、北桥村等5个行政村。新浦乡辖境内六浦、横港2个行政村。

1956年3月区乡划并。境内郭巷乡辖郭巷街、双浜村、马村、中山村、四联村、四兴村、东西村、长浜村、姜家村、南村、汤堡村、曹村、盛溇村、塘南村、前厍村、后厍村等行政村。境内戈湾乡辖戈湾村、塘东村、善浦村、尹桥村、尹湖村、横港村、六浦村、徐浜村等行政村。围湖乡辖境内长港村、三浜村、南桥村、北桥村、四新村等行政村。

1958年10月,郭巷人民公社辖9个营。1959年4月,郭巷人民公社9个营划成南桥、战斗、长丰、英雄、中山、郭巷、东风、红卫、塘南、塘北、红旗、南港、尹山、六丰、善浦、塘东、戈湾、横港、六浦、跃进、渔业及长桥、新华、新建、金星、红庄、卫星、钢铁等28个生产大队。

1983年8月,郭巷乡辖黄潦村、潦泾村、长丰村、湾里村、浮桥村、郭渔村、塘东村、戈湾村、五浦村、六浦村、徐浜村、姜庄村、尹山村、六丰村、善浦村、双浜村、汤堡村、曹村、塘南村、姜家村、塘北村等21个行政村(含287个村民小组)及郭巷集镇居民委员会。

2000年,郭巷镇仍辖21个行政村(含279个村民小组)及1个居民委员会。

郭巷街道位于吴中区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8′~120°42′、北纬31°13′~31°17′,东连 车坊镇,西隔 京杭运河与 吴中经济开发区相望,南容 吴淞江而毗 吴江区,北傍独墅湖接 苏州工业园区。镇域踞长江三角洲苏、锡、常经济开发区和上海经济区大都市圈内,东距上海虹桥机场70公里、西离光福机场20公里,紧靠 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和十苏王公路(205)省道,建设中的苏嘉杭高速公路在镇内纵贯南北。全镇东西最大距离7.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2.6公里,总面积37.47平方公里。郭巷镇属四季分明的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境域为地势平坦、河道纵横、土地肥沃的江河冲积平原。 郭巷街道地理位置

一、地质古生代泥盆纪前,境内广为浅海,泥盆纪时因地壳上升而成为陆地。石炭纪早期,境内海陆更替,沉积了海陆交互相的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等,厚度大于72米。二叠纪时境内地壳强烈震荡,时为滨海时为陆地。至中生代三叠纪早、中期,境内再次遭受海侵,沉积了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厚度大于700米。三叠纪晚期,受印支造山运动影响,海水大规模东退,境内再次成陆,结束了海洋环境历史,开始了长达两亿年的陆区地质历程。侏罗纪至白垩纪时受燕山运动影响,已形成的地层在地应力作用下产生了多期次、多种形式的褶皱和断裂。白垩纪晚期,甪直一吴江(含郭巷)一南浔一带形成断陷盆地,沉积了内陆湖泊相砂岩。新生代第三纪早期,上述断陷盆地的沉积中心移至南北两侧,胜浦一斜塘一郭巷一带沉积了湖盆相或三角洲相棕红色含砾粗砂岩和杂色粉砂岩。第四纪至更新世中期,境内经历多次海清、海退,沉积物有砾石、钙质粘土、粘土,海相亚砂土、亚粘土,湖相亚粘土、粘土、亚砂土、粉细砂及泥炭、腐植土等。在大地构造上郭巷镇域属湖苏断裂层。湖苏断裂由浙江湖州东侧沿北东30°~40°方向经苏州、阳澄湖过崇明入黄海,全长136公里。该断裂带东侧为第四系冲湖积平原。境内地下岩体受挤压、剪扭,破碎甚烈。由于断层错综叠加,岩石整体性受破坏,刚性强度降低,不易积累巨大能量,地震均为外地波及的微小型。

二、地貌郭巷的地貌类型为平原,是太湖水网平原区的一部分。境内地势低平,海拔在3~4米间,处于正常水位与洪水水位之问,自西向东微微倾斜。平原上水网稠密,湖泊众多,河、湖将地面分割成许多小块,水面占陆地面积的39%。吴淞江、斜港是太湖水的主要走廊和出水河道,西侧的运河对水流起着调节作用。独墅湖、澹台湖、赭墩湖、尹山湖、白洋湖、镬底湖等湖泊对蓄洪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地面组成以河流冲积一湖积相为主,土壤以 重壤土为主。

郭巷镇域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类型,加上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和 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点。

郭巷镇年平均气温为16℃,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3℃~4℃,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8.7℃,年平均最高温度为16.9℃(1961年),年平均最低温度为15.2℃(1980年),历史最高温度38.8℃(1978年7月7日),历史最低温度—8.7℃(1969年2月6日)。

当地1951年至1983年三十三年中,6月份平均雨量为165毫米,7月为122毫米。6月份雨量最多为290毫米(1975年),是年7月份雨量173毫米。在1921年至1983年的63年中,1941年6月雨量达308毫米,7月雨量为252毫米。降水量最大的是1960年达1467.2毫米。全年降水日数最多的是1977年,为154天;最少的是1971年,为104天。境内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9天。全年暴雨(日降水量≥50毫米)最多是1999年,为14天,1984年无暴雨。暴雨都发生在5~9月。全年有3个较明显的雨季,即4~5月的春雨,6~7月的梅雨和9月的秋雨。

【日照】 按1956~2000年资料统计,当地历年平均日照数为1996.3小时,平均日照率为45%。年最高日照数为2357.6小时,日照率为53%;年最低日照数为1473.0小时,日照率为33%。日照时数最多的是8月,为243.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日照时数最少的是2月,仅123小时;日照百分率最低的是3月与5月,仅38%。

【无霜期】 据1971~2000年资料统计,全镇历年平均无霜日为245天。当地一般初霜日在11月下旬,终霜日在3月份,最早初霜日是1984年10月21日,最迟初霜日是1978年11月28日,最长无霜期270天左右,最短为200~220天。当地常年初霜在11月22日,终霜在3月20日,年有霜日44天。

【气压】 全镇历年(1971~2000年)平均气压为1013.0百帕,冬季大,夏季小。1月、12月为全年最大,达1024.1百帕;7月最小,为1001.9百帕。最高气压为1039.4百帕(1972年12月12日),最低气压为990.4百帕(1973年7月9日)。

【湿度】 据1971~2000年资料统计,当地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5~9月大于等于80%,6月、9月均83%为最高,1月为74%属最低。

【风向、风速】 秋、冬季及初春,当地多北风或西北风,晚春及夏季多东南风。据1961~2000年资料统计,当地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为17.0米/秒,超过17米/秒(八级风)的大风天数每年平均为10.6天,最多为27天(1965年),最少为3天(1978年)。

【地温】 全镇历年平均地温值为8.0℃,10厘米处地下温度在0℃以上,最大冻土层为7~8厘米,对地下管线工程无影响。

【雪日】 当地历年(1971~2000年)平均下雪1~4次,最大积雪厚度为26厘米(1984年1月19日),最早雪日为1976年11月17日,最迟雪日为1980年4月24日。年均积雪1~3天,1964年、1970年、1974年、1975年冬季至来年春季均无积雪天。

【雷暴】 据1971~2000年统计,当地年均雷暴28.4天,雷暴集中在3~10月。当地雷暴亦常年不断(如1997年1月1日即有雷暴),只不过1~2月、11~12月较少而已。

【雾】 1971~2000年30年中,当地年均雾日24.5天,最多47天(1980年),最少8天。一年中,12月月均雾日3天为最多,8月无雾为最少。

郭巷的主要植被为平原沼泽植被和 水生植被,另有少量竹和落叶、常绿阔叶树木。

平原沼泽植被有芦苇群落和 菰群落。芦苇群落分布于湖泊、池塘、溪沟边缘(由于渔业的发展,现已少见)。菰群落零星分布于各地水边、河湾内,现野生的已不多见,主要为栽培群落,镇域内普遍种植。

水生植被由沉水、浮水及挺水型植物组成。 沉水植物群落主要是各种藻类,时有浮水植物伴生,分布于各地沿岸浅水处、池塘水域内。 浮水植物群落主要包括 浮萍群落、 紫萍群落、 野菱群落以及 水葫芦群落和 水浮莲群落。此种植物群落生长快,覆盖度相当高,最大时可不见水面。其中浮萍、水葫芦和水浮莲等可供饲料或绿肥用。 挺水植物群落有 慈姑群落,主要为栽培群落,偶有小块野生,各地水边有零星分布。 节节草群落,为水稻田的杂草群落,分布十分普遍。

常见的常绿树种有松柏、 杉木、 冬青等, 落叶乔木有杨柳、 梧桐、 榉、 槐、朴、 栎等,各种 灌木、 灌丛常散见于村前屋后、河边路旁。竹林有刚竹林、淡竹林和阔叶苦竹林等,见于村民家屋前屋后,近年呈减少趋势。因荒坟荒地的日趋减少,水域面积相对较大,故野生植物资源以水生植物为主。

蕨类植物有 华水韭、 水蕨、 槐叶萍和 满江红等。

种子植物有裸子植物如各种柏树、松树、杉木和银杏等。

被子植物有 双子叶植物,如各种柳树、杨柳、槐树、栎树、 榆树、 桑树、桃树、月季、蔷薇、玫瑰、 紫云英、扁豆、大豆、 苜蓿、绿豆、豌豆、四季豆、豇豆、蓖麻、冬青、黄杨、枫树、凤仙花、爬山虎、向日葵、二角菱、野菱、胡萝卜、水芹、满山红、芝麻、茄子、番茄、马铃薯、车前草、栀子花、冬瓜、西瓜、甜瓜、黄瓜、南瓜、葫芦、丝瓜、青蒿、菊花、莴笋、蒲公英等。

单子叶植物有眼子菜、杉叶藻、慈姑、水葱、席草、芦苇、万年青、石竹、毛竹、刚竹、小麦、大麦、水稻、玉米等。

菌类植物有木耳、香菇、蘑菇等。

姑苏东南,雾霭迷朦之中,座落着历史悠久的水乡古镇郭巷。每天,升起在这片烟霭之中的第一缕阳光,最先照耀在这里。身处改革开放大潮之中的郭巷,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她北连中新合作的工业园区,西临吴中区城区,与吴中经济开发区隔河相望,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近在咫尺。这里的人民勤恳、热诚、努力。

地处沪宁经济走廊,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
  距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70公里

距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10公里

距 苏州光福机场20公里
  距 上海港100公里
  距 张家港港96公里
  距 苏州火车站、沪宁高速公路8公里

境内尹山,南北朝时经济渐趋繁荣,北宋元丰间即为长洲县下辖乡都。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处 元和县境之尹山乡(堵城里)管有3都(南、中、北31都)46图。明末清初,郭巷仅是村落,至嘉庆、道光年间渐成集镇。新中国建立前,境内经济基本以农业经济为主。新中国建立初期,除几家手工作坊和一些店铺外并无工商企业。20世纪70年代,郭巷出现社队企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当地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第三产业也不断增长,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经济结构逐步完善,比例关系日趋合理。1989年,郭巷乡社会总产值1430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497万元,占59.4%;农业产值3053万元,占21.3%;第三产业产值2755万元,占19.3%。2000年,郭巷镇社会总产值8731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9739万元,占57%;农业产值16158万元,占18.5%;第三产业产值21421万元,占24.5%。

农业经济主要为粮食、油料等种植经济,粮食、油料等种植产值在当地农、牧、副、渔业的总产值中一直占有重要比例。进入80年代,推行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推广农户适当规模经营,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1990年,全乡粮食、油料等种植产值为2072万元,占全乡农、牧、副、渔总产值的53.9%。以后,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粮食、油料等种植业产值于农、牧、副、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在日趋减小。1992年,全乡粮、油等种植业产值为2866万元,占全乡农、牧、副、渔业总产值的43.9%。1995年,全镇粮、油等种植业产值为4933万元,占全镇农、牧、副、渔业总产值的35.8%。2000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调整减少为1062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则从原来的1300亩发展到7271亩,鱼塘发展到5782.5亩,牧草种植了2000亩。经过调整,牧、副、渔业比重逐渐增大,种植业的比重不断缩小。是年,全镇农、牧、副、渔业的产值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例已从1997年的8.5∶1.5调整到5∶5。2000年,全镇农、牧、副、渔业总产值16158万元,农业粮、油种植业产值为4240万元,仅占农、牧、副、渔业总产值的26.2%(是年,全镇种植水稻21375亩,总产11949吨,单产559公斤;种植三麦10013亩,总产2349吨,单产235公斤;种植油菜9911亩,总产1090吨,单产110公斤),而牧、副、渔业的产值却为11918万元,占据了农、牧、副、渔业总产值的73.8%。

历来文人雅士好为卜居郭巷地区,春秋时已有先贤至境讲学,宋、元、明、清时期境内建有书院、义塾。清末民初兴办新学之前,私塾在相关村落盛行。民国2年(1913年),郭巷乡创办乡立第一初等小学,尹山乡创办戈湾、尹山、潢潦泾小学。1958年,创办郭巷初级中学。20世纪60~70年代,境内教育事业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80年代,境内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进入90年代,当地不断更新教育设施、加速建造教育用房,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内部管理。1999年11月,镇内中心小学(含中心幼儿园)、中学、成人教育中心校先后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达标验收。11月23日,郭巷镇被列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镇。

旧时境内少有文化、体育设施,民间基本文化活动为听唱“小热错”(专犁膏粮)、听人宣卷和观看庙会春台戏,1958年,郭巷公社建立广播站,境内有线文播事业逐步发展。1991年,郭巷广播站改为郭巷广播电视站。1997年5月,境内开通有线电视。2000年,境内有线电视用户发展量1000余户。

1958年10月,境内成立人民公社后开始设文化站。时郭巷文化站地址在老街东首,编制1人,民办性质(1978年迁至原公社机关前楼)。1997年10月,郭巷文化站移至镇办企业日用化工厂3楼办公,编制1人,公办性质。1960年,当地文化站被撤销,1965年恢复。“文化大革命”开始,当地文化站再次被撤销,1969年10月又恢复。1972年,公社建立电影放映队(后归属文化站)。1981年,文化系统提出“以商养文”后,郭巷文化站开办电器修理工场,1995年,开设文苑商店,经营音像出租和电子游戏业务(1995年终止)。1987年10月,文化站有工作人员10人,正式编制1人、电影队5人、图书室和文化阵地管理员4人。1991年,借用乡水泥预制场5间厂房兴办文化印刷厂(1996年转制)。1996年11月筹建文化中心并开出艺苑舞厅(1997年7月至1999年1月)。2000年,文化站有工作人员3人,含电影放映员1人。郭巷文化站图书室藏书11300册,1985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图书室。1994年,文化站建起图书阅览室、棋牌活动室(活动场地830平方米)。是年,郭巷镇被评为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1997年,郭巷文化站被评为苏州市优秀文化站。先后担任郭巷文化站负责人的有张元熙、沈茂松、邹根金、陆炳良、陆多生、顾金根、李水大。

民国时期,境内时来民问艺人唱“小热昏”(卖梨膏糖),民间亦有喜事叫人宣卷、庙会请草台班演戏的习惯。新中国建立初期,当地扭秧歌、打腰鼓、打连厢盛行。50年代至“文化大革命”开始,郭巷集镇曾开出两爿书场演唱苏州评弹,县电影放映队时来当地组织放映露天电影,市、县剧团亦下乡至当地演出锡剧、越剧、沪剧传统剧目。1963~1965年,郭巷公社成立业余文工团排演锡剧《珍珠塔》和《三月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生产大队均组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演出文艺节目开展政治宣传。1971年开始,尹山大队、六浦大队、戈湾大队、红旗大队纷纷排演“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和《红灯记》。1978年3月,郭巷公社业余文艺宣传队编排节目深入全社农村、工厂广泛宣传中共中央提出的新时期总任务。1988年4月,郭巷乡建立的云河小乐队(由15人组成,乐器有爵士鼓、电吉他、电子琴、小号等)曾与兄弟单位多次开展文艺联欢,参加县、市级文艺演出。是年,郭巷乡2名青年歌手获得“吴县十佳农民歌手”称号。1989年,在吴县国庆分片群众文艺会演中,郭巷乡参赛节目大合唱《四渡赤水》获演出一等奖。1998年,郭巷镇舞蹈《柳韵》在吴县市群众文艺会演中获优秀创作奖、优秀演出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纪念日(1999年10月1日),由郭巷文化站牵头组织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社区文艺会演。参加会演的有江南社会学院、吴县市聋哑学校、苏州市宝带中学(尹山湖工读学校)、苏州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苏州市武警轮训队及郭巷文化站等7个单位,共演出舞蹈、歌咏、武术、演唱等21个节目。郭巷文化站于每年春节期间亦举办文艺联欢活动。

体育活动也仅有民间自发进行的武术、拳术、石担、石锁等零星锻炼项目。新中国建立后,境内体育活动逐步扩展。20世纪60~70年代,境内业余篮球队、乒乓球队、象棋队亦经常开展比赛活动。1982年9月起,境内中、小学开展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活动,普遍建立体育测定和档案制度,年年举办校运动会,学生体育达标率获得逐年提高。

【郭巷农业技术推广站】 1965年12月,郭巷公社成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当年无站址,3名农技人员在相关生产大队蹲点。1966年,郭巷公社各大队、小队均配备一名兼职农技员,由公社农技推广站领导和管理。1975年,公社农技推广站迁入尹山湖农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有6间平房,30亩水稻示范田,8名农技员。1978年,公社农技推广站示范基地面积扩展至70亩,建成楼房6间,农技人员增加到12人。1983年,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并入乡农业服务公司成为全民事业单位,隶属乡政府领导,业务上受县农林局指导。1994年,镇农技站农技人员经过考核定编为8人。1999年,郭巷镇农业服务公司和多种经营服务公司合并为镇农副办公室。是时,隶属于镇农副办公室的农技站有在职农技员9名。

其主要科技成果为:1983年、1984年,乡(镇)农业研究会会员顾伟芳“水稻N、P、K化肥配比”试验、“经济绿肥——浙江早蚕豆”引进试种分别获吴县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

镇文教卫生研究会会员郭巷中学何益民制作的教具“地形模型”获江苏省普教局、江苏省地理学会二等奖(1990年),教具“水力发电机模型”获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处三等奖(1991年),教具“电磁铁演示仪”获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一等奖(1994年),教具“直线电流磁场模型”获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二等奖(1994年)。

镇工业研究会林通公司韩菊泉“锦屏矿沉积变质磷灰岩高效浮洗药剂1339与改进工艺的研究”,1990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三等奖。镇工业研究会的“2—羟基—6—萘甲酸”,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高新技术产品、1999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国家级新产品。镇工业研究会苏晨化工塑料有限公司“快结晶型增强阻燃PET塑料”,2000年获吴县市科技一等奖,亦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同时,在吴中经济开发区的规划下,建设科技经济新载体,于郭巷街道尹山湖片区建设尹山国际汽车城,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汽车城将结合东环路沿线改造,着力引进国内外高端品牌,将打造成为苏州最具影响力的、汽车销售、文化、休闲为一体的集聚区。目前,尹山国际汽车城正在加快实施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已有一批知名高端品牌入驻。

文物遗迹

古桥

【尹山桥】 位于尹山村西,东西跨京杭运河,始建年月无考。早期为梁式石桥,后废,以后架木为梁,既高且危。明天顺六年(1462年)秋至冬,长洲县重建为单孔石拱桥,松江钱溥作《重建尹山桥记》。清道光间重修。同治九年(1870年)里人又重修。桥长72米,宽4.7米,高14米,共用金山花岗石4550块,南北均有桥联,西堍有桥碑。1981年秋拓宽河道时被拆,桥石编号后置宝带桥北堍,以后逐年散失。

【夹浦桥】 花岗石单孔拱桥,东西跨京杭运河,位于塘东村分水墩南(东堍属吴江市)。宋绍兴初建为石桥。其地“众流所经,水势迅疾”(明沈焘《重修夹浦桥记》)。“明宣德间一夕风雨倾圮,遂不能复。巡抚侍郎周忱创造船十六艘,以铁绳架为浮桥。弘治间,水利郎中傅潮又为增置。沈焘记嘉靖间重建石桥寻圮。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重建。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同治十三年(1874年)工程局重建。”(民国《吴县志》卷二十五)。1949年4月,国民党军队撤退时该桥被炸毁。

【贵子桥】 花岗石梁式桥,位于浮桥村染料浜南口,东北、西南走向。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六月众姓公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一月郡人张某重造。桥长16.4米,宽1.7米,孔宽4.3米。桥面置3块完整条石,枕石两端外伸,东堍西南侧嵌有青石刻碑1块。桥西南百米处原有张姓祖坟1座(占地2亩,有坟堂屋)。该桥现存。

【瓜泾桥】 花岗石5孔拱桥,南北走向,位于塘东村西瓜泾港与京杭运河相接处。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工程局重建。50年代后期废。

【同兴桥】 又名姜庄桥,位于郭新河与姜庄浜交接处北侧。花岗石3节梁式桥,东西走向,清同治年间募捐重建。桥中间两墩均以竖石3块构成,中孔桥面置3块完整条石,边侧2孔面石间横搁石板,桥面一侧原设木栏。1974年拓宽河道时被拆。

【泰安桥】 跨郭巷老街西首河道,南接苏家弄,早先为一侧有栏的3节木桥,清光绪二年(1876年)五月里人捐资重建成花岗石单孔拱桥。桥呈南北走向,偏西南10度,长16.75米,拱券高4.25米,跨径5.80米。北堍长6.73米,宽3.80米,台阶13级;南堍长7.20米,宽4.15米,台阶11级。桥面宽2.43米,长2.58米。桥两侧有桥耳4对,桥边栏板齐整。该桥拱券采用“分节并列砌置法”,南堍西侧嵌有《重建泰安桥碑记》青石刻碑,东、西柱石各镌桥联1副,桥面中心方石刻有佛教“轮回”图案。1997年7月28日被立为吴县市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桥】 花岗石梁式桥,位于郭巷老街河道与尹山湖相接处。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六月重建。该桥呈东西走向,3块桥面石板长、宽、厚均为4.5米,1.58米,0.27米,面南柱石镌有桥联1副。1975年拓宽河道时该桥被拆除,今尚存桥面石板3块。

【大浮桥】 位于浮桥村前村港与独墅湖交接处,南北走向,为花岗石3截梁式桥。桥长32米,宽2.4米,中孔宽5.1米、边孔宽4.6米。桥两侧各有外伸0.8米桥耳4只,每节桥面均搁4块完整条石,两边所置石板桥栏高0.4米,厚0.2米,中间均嵌6只栏柱,南北台阶都为12级。该桥所在处早先设渡口,后曾造起多节木桥,清乾隆年前里人朱国梁在该处建大牛桥(乾隆二十六年刻本《元和县志》卷二载:牛桥里人朱国梁建)。现存大浮桥为民国3年(1914年)募资重建,民国5年(1916年)农历五月落成。桥东、西两侧各有桥联一副。现该桥完好。

【郭新河遗址】 在尹山村郭新河两岸,东濒尹山湖。文化遗存分布在郭新河沿岸东西长400米、南北宽400米范围内(位于东经120°40′19″~120°40′40″,北纬31°14′14″~30°13′35″区域)。1974年,开挖郭新河时,遗址被分为东西两部分(部分文化遗存遭到破坏)。1987年,太湖沿岸考古调查时发现,郭新河两岸暴露的文化层堆积厚度超过1.5米。调查中征集到石器数件,采集到石器、陶器200余件、片,石器有斧、凿,陶器有鼎、壶、罐、钵、盘、盆、杯、豆把、器把、鬲足及原始瓷器盖、碗等。根据采集到陶器的质地、纹饰、器形分析,该遗址文化层堆积的时代分别为 崧泽文化、 马桥文化、周至汉代。新石器时代郭新河遗址为进一步探索太湖地区古文化的内涵及分布情况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郭新河遗址于1997年7月28日被立为吴县市文物保护单位。


  

周边行政单位

苏州市吴中区郭巷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新东路97号

周边住宅区 小区 房地产

齐鲁通力五金机电大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姜家新村北区(常台高速公路西)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姜家新村北区(常台高速公路西)

周边商圈

郭巷 地址:吴中区

周边乡镇

郭巷街道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