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溪街道

碧溪街道 碧溪镇 碧溪街道历史沿革 碧溪街道行政区划 碧溪街道人口 碧溪街道地理环境 碧溪街道自然资源 碧溪街道经济概述 碧溪街道社会事业 碧溪街道历史文化


碧溪街道隶属于江苏省常熟市,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典范之一“碧溪之路”的发祥地,上世纪80年代,就以“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亦工又亦农,集体同富裕”的“碧溪之路”享誉全国,实现了乡镇企业的繁荣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推进。截至2015年,碧溪街道区域总面积110.2平方公里,下辖24个村、5个社区,常住人口10.44万人(动迁居民6万人),登记外来人口5.55万人。碧溪之名始于宋代,因村南九潭十里、源头活水、淙淙细流、绿波粼粼、清冽澄碧、汇成一溪,谓之“碧溪”。 宋代高宗南渡,沿江经济日趋繁荣,四方邑民集贸成“市”,而谓之“碧溪市”。1950年称碧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86年改镇。1997年,面积26.5平方千米,辖凌巷、溪东、溪西、草庵、仪桥、牛角、福兴、西周、东街村、韩村、白岩、殷弄、胡长、河坝、周泾、干巷...

详情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碧溪街道介绍

碧溪街道隶属于江苏省常熟市,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典范之一“碧溪之路”的发祥地,上世纪80年代,就以“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亦工又亦农,集体同富裕”的“碧溪之路”享誉全国,实现了乡镇企业的繁荣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推进。

截至2015年,碧溪街道区域总面积110.2平方公里,下辖24个村、5个社区,常住人口10.44万人(动迁居民6万人),登记外来人口5.55万人。

碧溪之名始于宋代,因村南九潭十里、源头活水、淙淙细流、绿波粼粼、清冽澄碧、汇成一溪,谓之“碧溪”。 宋代高宗南渡,沿江经济日趋繁荣,四方邑民集贸成“市”,而谓之“碧溪市”。

1950年称碧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86年改镇。1997年,面积26.5平方千米,辖凌巷、溪东、溪西、草庵、仪桥、牛角、福兴、西周、东街村、韩村、白岩、殷弄、胡长、河坝、周泾、干巷、徐庄桥、徐村、熊家泾、陈家坝、李村、道院22个村委会和碧溪、西周、东街、熊家4个居委会。1999年6月, 碧溪镇、浒浦镇、 吴市镇合并为 新港镇。2003年4月,新港镇与 东张镇合并设立新港镇,镇政府驻碧溪。2004年8月,开始实行“一级政府、两级管理”的运作模式,组建碧溪、 浒浦、 吴市、东张四个管理区,下辖26个行政村、4个集镇 社区居委会。2005年7月,与 常熟经济开发区实行“区镇互动、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2008年6月,经 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碧溪镇。2010年撤销碧溪镇,设立 碧溪街道。

截至2015年11月碧溪街道,区域总面积110.2平方公里,下辖24个村、5个社区。

截至2015年,碧溪街道常住人口10.44万人(动迁居民6万人),登记外来人口5.55万人。

碧溪街道地处常熟市东北边缘,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东接吴市、徐市,南联梅李、珍门、徐市,西北靠浒浦、文村。中心集镇碧溪镇区南北长7500米,东西宽2500米,为不规则长方形。

碧溪街道地形东西狭,南北长,呈凸字状。境内地形平坦,地势较高。

碧溪街道位于中国北亚热带沿海地区,季风盛行,四季分明,一年中冬季盛行大陆来的偏北风,以寒冷少雨为主,夏季盛行沿海来的东南风,以炎热多雨为主,春秋两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常出现冷暖干湿多变的气候。气候要素系按日照时数为主,境内年平均总日照数2130.2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8%,太阳辐射总量为118.029千卡/平方厘米,热量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降水量为1054毫米,春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速24米/秒,年平均无霜期为242天。

野生植物

木本植物有∶柏树、楝树、榆树、榉树、紫穗槐、刺槐、桑树、乌浓树、檀树、乌臼树、葛树等。

草本植物分为∶

1.水生植物∶野菱、水藻、水花生、水葫芦、浮萍、水韭菜、野茭白、芦苇等。

2.陆生植物∶各种马攀草、小蓟头、三棱根(芹草)、野芹菜、马齿苋(猪酸酸)、野苋菜、刺苋、窃衣(臭姑娘)、落得打(落打)、野蕈、狗尾巴草、葛婆藤、水青头、灰蓼头、羊人参、瞿叮叮、蛇莓(蛇果果)、白茅草、杆棵、野茄棵、蕨、蟋蟀草、菊芋(洋生姜)、老红眼睛藤、羊咩咩草、棉絮胎草、猪泱泱草、馒头草及许多不知名的杂草等。

3.药用植物∶车前草(打官司草、阙团草)、益母草、苦蒿草、艾(蓬头)、菖蒲、野菊花、龙葵、金钱草、鱼腥草、野白头(滚葱)、牛膝、枸杞、大黄、接骨木(扞扞活)、瓜蒌(狗桔梨)、天麻芦、血见愁(野棉花)、马兰、青蒿、首乌、臭梧桐、苍术、半夏、泽漆、野葫萝卜等数十种。

野生动物

碧溪境域地处沿江平原,陆上无大型的野生动物,现有可分类为∶

1)鱼类∶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鳊鱼、鲫鱼、鳑鮍鱼、白鱼、泥鳅、黑鱼、鲥鱼、绵鱼、鲚鱼、毛鲚(鳑鲜鲜)、唇枪鱼、白吉鱼、鲈鱼、鲻鱼(乌鲻、黄鲻)等。

鸟类∶乌鸦、喜雀、麻雀、黄雀、雉(野鸡)、老鹰、斑鸠(鹁鸪)、大杜鹃(布谷鸟、家家咕咕)、啄木鸟、猫头鹰、家燕、白头翁、野鸭、鸬鹚(水老鸦)、麻夹夹等。

哺乳类∶狸(香狸猫)、猪獾、狗獾、黄鼬(黄鼠狼)、家鼠、田鼠、刺猬(偷瓜畜)、蝙蝠、江豚(江豚猪)、野兔等等。

2010年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碧溪街道)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38亿元,同比增长27.38%;工业总产值、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和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分别达590亿元、570亿元和545亿元,同比均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44.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1%和37.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04.7亿元,其中工业投入8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58%和86.37%。全年实现注册外资10亿美元,同比增长173.6%,净增民营经济注册资本36.67亿元,实现到账外资3.56亿美元。

2011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84亿元,增长28.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亿元,增长30.5%;完成工业产值357.27亿元、销售收入339.81亿元、开票销售收入330.32亿元,分别增长29.74%、28.88%和26.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64亿元,其中工业投入59.45亿元,分别增长84.83%和78.78%;实现进出口总额21亿美元,同比增长34.25%。

解放前,医疗卫生主赖中医。吴康候、庚宗显等是本地行医颇有名望和一定造诣的医生。吴康候医生不仅潜心于中医,对西医亦有研究。在1949年解放前后始用中、西医结合治病,深受群众欢迎。截止解放前夕,有中医10人,草医1人,及少数外来游乡“郎中”,为里人看病、治病,无任何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普遍缺医少药,群众患病治疗,十分困难。环境卫生更差,垃圾充塞街衢,露天粪坑散布四周,脏乱而不堪寓目。夏秋之际,蚊蝇肆虐,人民健康无保障。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关心人民健康,组织个体医生,从联合诊所发展到卫生院。环境卫生伴随新型集镇建设同步发展。以整治环境、除害灭病的爱国卫生群众运动,卫生面貌发生巨变,已基本上接近全国卫生先进单位浒浦镇水平。1986年后连续三年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卫生先进单位”;1989年度荣获“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称号,1992年度,被评为“省级卫生镇”;1990年获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全国村镇文明集镇”称号,并列入全国村镇名录。1993年11月19日,命名为“灭蟑螂先进镇区”。

农村卫生室∶1969年各生产大队(村)合作医疗站相继建立,后改称卫生室,现复为合作医疗站。境域22个大队,均建有卫生室,配1—2名受过专门培训的“赤脚医生”,负责一般常见病,妇幼保健等普通医疗业务,1993年,合作医疗站22个,医务人员37名。2.厂校保健室∶1980年后,随着工厂、企业的发展,工人群众的增加,各厂先后组建保健室。1993年羊毛衫厂、机械厂、电子厂、文化纸品厂、涤纶厂、拆船厂、农具厂、建材厂、精毛纺厂、中学、布厂、利巨有限公司等共设有13个医务保健室,一般配医生1名,村办厂则由所在村保健室负责。

1981年,碧溪文艺宣传队,创作排演越剧《凤仙》,公演后反响很大,不仅《新华日报》刊登剧本,介绍剧情,且受到省、地、县各级政府表扬,并获苏州地区农村文艺创作节目演出奖。

1985年创作的沪剧《双燕飞》,参加县、地、省文艺汇演受到表扬奖励。

1992年创作的舞蹈《阳澄春来早》,参加省文化工作会议现场演出,并于2月28日,参加南通电视台主办的“欢乐元宵”文娱晚会现场直播演出。文化站的文娱宣传队和中心创作组,自成立至1986年,共创作50多个剧目,巡回演出275场次,观众达16万人次。碧溪文化站在繁荣文化事业,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起了积极作用,屡获殊荣。

1982年,江苏省苏州地区行政公署授予“农村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授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大力开展农村文化事业”锦旗;1991年,苏州市文化局授予“一级文化站”锦旗以及常熟市人民政府、常熟市文化局授予的“先进单位”、“先进文化站”等锦旗。1993年获苏州市文化局授予的“先进文化站”。

2011年荣获苏州“姑苏人才”3人,市领军型人才创业创新计划10个,引进西北工大和人民大学研究院,累计达9家,大连理工、华东理工、南京理工研究院校企合作全面展开,初见成效。申报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高新产品10只,申报各类科技计划及资助项目59个。

解放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家吃麦粞为主,搭吃南瓜、山芋、玉米等杂粮,少数人家吃大米掺麦粞饭。咸菜、酱、萝卜干是常年菜肴。今百分之百吃大米,菜肴荤、素皆有,并注重营养。今筵席轻大菜,重海参、蹄筋等“细货”热炒,量少花样多,不过味多雷同。近年花色酒增多,汽酒、啤酒农村中普遍饮用。解放前多饮红茶,农村夏天则饮大麦茶、竹叶茶,今多数饮绿茶,青年人暑天喜欢吃冷饮,各色饮料。

二月二,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日家家要吃撑腰糕,并用小红纸写上“二月二,蜒蚰、蜈蚣、蟑螂都入地”之语,倒贴在诸虫出入的地方和各种生活用具的脚上,以诫虫类不许出来,俗称贴蜒蚰榜。并有“二月二,雁门开,吃了馄饨就发财”之俗语。所以是日,家家都吃兜财馄饨。解放后,贴蜒蚰榜已废,吃馄饨,吃撑腰糕仍沿袭至今。

三月三为上巳节。原定在三月上旬的“巳”日,以后固定在三月初三这一天。用红纸条写上“三月三不许蚂蚁上高山”,斜贴在灶上,认为可驱除蚂蚁。还有“大蒜炒马兰,吃了游南山”之说。

立夏是农历初夏的一个重要节令,有尝“三鲜”之说。地上三鲜为苋菜、蚕豆、蒜苗;河里三鲜为鲥鱼、白虾、海蛳;树上三鲜为樱桃、梅子、香椿头。民间一般以地上三鲜为主。是日午后称体重。

夏至,新麦登场,有吃馄饨的习惯。旧时有“夏至勿吃馄饨,死后没有坟墩”、“夏至不吃粥,死则无人哭”之说。六月六为天贶节,有“猫狗洗冷浴”之说。妇女晒藏冬衣。

七月七为“七巧节”,又名“女人节”。相传七夕有“牛郎织女鹊桥会”云云。这故事由来已久,在汉代之前就已产生。傍晚看天上云彩变幻,民间称“看七彩云”。

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传为释迦牟尼成佛日。各寺庙、庵堂取稻谷果实煮粥供佛。民间效学形成“吃腊八粥”的习俗。

十二月廿四为“送灶日”,家家户户置以酒、糕点、果品,焚香点烛供敬灶神,俗称“送灶家老爷上天”。

周边政府机关

常熟市碧溪新区碧溪办事处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碧溪镇碧溪中路163号

周边乡镇

碧溪街道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

浒浦街道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碧溪新区

周边村庄

葛针王庄 地址:苏州市常熟市体育场路
苏州市常熟市体育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