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头镇

浦头镇 浦头镇概述 浦头镇行政区划 浦头镇工业发展 浦头镇载体建设 浦头镇招商引资 浦头镇历史文化


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郊,南濒长江,东临泰州市,近靠江苏省江都经济(沿江)开发区。镇域面积43.15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44857人(2017年),下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委员会。浦头建镇已有1500多年,清康雍乾时期,曾出过“一府两总兵”、“三代七进士”,集镇老街至今保留着雍容华贵的侍卫府和古韵古香的进士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现代集镇环境优美,生态怡人,是苏中较为富庶的“鱼米之乡”和“银杏之乡”。在引江二河、龙耳河、古银杏观光园的自然风光中,街区商业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浦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业初步形成花卉林木、大棚蔬菜、特畜特禽、优质稻米产业特色,其中银杏林木面积1万多亩,挂果30余万株。工业形成了江苏长青农化“一柱擎天”,服装辅料、消防器材、教学教具、五金汽配“四龙齐舞”的产业格局。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的“长青...

详情

浦头镇地名网_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资料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介绍

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郊,南濒长江,东临泰州市,近靠江苏省江都经济(沿江)开发区。镇域面积43.15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44857人(2017年),下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委员会。

浦头建镇已有1500多年,清康雍乾时期,曾出过“一府两总兵”、“三代七进士”,集镇老街至今保留着雍容华贵的侍卫府和古韵古香的进士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现代集镇环境优美,生态怡人,是苏中较为富庶的“鱼米之乡”和“银杏之乡”。在引江二河、龙耳河、古银杏观光园的自然风光中,街区商业繁荣,社会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浦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业初步形成花卉林木、大棚蔬菜、特畜特禽、优质稻米产业特色,其中银杏林木面积1万多亩,挂果30余万株。工业形成了江苏长青农化“一柱擎天”,服装辅料、消防器材、教学教具、五金汽配“四龙齐舞”的产业格局。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的“长青”商标2006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各类企业发展环境优良,成长型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工业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

2000年,撤销高汉乡并入浦头镇。2003年,辖浦头社区和浦东、袁滩、万庄、承仪、王庄、双丰、巷口、吉孔、东元、引江新村、联桥、高汉、汉中、西元、汉东15个行政村。

[原高汉乡]位于江都区东南部,距市区25千米。1956年建高汉乡,1958年并入昌松公社,1962年析置高汉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18.5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辖东野、桑园、颜塔、东颜、潘桥、高汉、汉中、七河、石桥、韩桥、蔡洼、刘元12个行政村。

[原浦头镇]位于江都区东南部,距市区27千米。1912年建浦头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5年建镇。1996年,面积23.4平方千米,人口2.9万人,辖浦头、周于、胡坝、元滩、万庄、承仪、王庄、官庄、野庄、巷口、吉孔、曹家12个行政村和兴浦1个居委会。

浦头社区

浦东村

袁滩村

承仪村

王庄村

双丰村

巷口村

吉孔村

引江新村

东元村

汉东村

高汉村

西元村

联桥村

坚持工业兴镇第一方略,狠抓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全镇初步形成了农药化工、服装辅料、消防器材、教学教具、汽车配件五大特色产业。2007年,预计实现工业产值22亿元,销售19亿元,利润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32%和38%,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172%、166%和210%。五年来,浦头镇坚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打造发展平台,于2003年启动工业集中区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12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道路4公里,建成标准化厂房2.2万平方米。2005年在东元村新建了扬州服装辅料城,为做出服装辅料特色和承接泰州项目,提供了载体和空间。至年底,累计入园企业达63家。全民创业工作深入开展,东元村全民创业典型在全市得到推广。1996年长青农化在全市率先移师沿江,实现了企业快速扩张,年产值超5亿元,长青商标、长青吡虫啉分别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并建成江都首家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全国农药行业排头兵企业。浦头镇共有列统企业16家,其中超5000万元企业3家。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工作提速发展的起步之年。新的一年,我们将牢牢抓住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在创业创新中寻求突破,用发展的目标凝聚力量,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困难,用发展的成果惠及百姓。2008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确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理念,认真落实市全委(扩大)会议的各项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工业立镇,建设兴镇,创业富民,生态宜居”战略,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产业支柱;更加注重招商引资、集中区开发、项目推进、全民创业;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集镇建设、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统筹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新浦头。2008年全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计划实现社会总产值40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工业产值28亿元,销售26亿元,利税2亿元,利润1.5亿元,技改投入4亿元。

加快新型工业化。围绕新型工业化,做大支柱产业,做强规模企业,做响产品品牌,扩大总量,提升层次,培育内生增长动力,推动全镇工业经济新跨越。2008年要突出农药化工、服装辅料、汽车配件、消防器材、教学教具五大产业的培大育强。引导、支持长青农化加大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明年投入1.2亿元,实现产值8亿元、销售6亿元、利税6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3%、31%、41%,力争成为全市上市“第一企”。加快市场开拓,重点拓展殴美、 非洲等海外市场,打响长青国际品牌,全年外贸销售力争突破2亿元。同时,在全镇开展“外学杭集、内学长青”活动,着力培育“专、精、特、新”的企业群体,引导、扶持钱江 混凝土、银杏织造、东方砂轮、扬子消防、兴浦色织等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企业成长梯队。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企业6家,全镇形成8亿元企业1家,亿元企业2家,5000万元企业5家,1000万元企业12家,规模企业占全部工业比重70%以上。加强品牌建设,注重在培育品牌商标上取得突破,全年力争申请扬州市知名商标3-5个,江苏省著名商标1个。

二轮区划调整后,浦头镇在全市总量不大、区位不优,如何在新一轮大发展、强竞争中找准位置、扬长避短,创造优势、推动跨越?是浦头镇需要用实践来破解的现实课题。我们将着眼未来,谋划长远,积极融入沿江开发,主动接受泰州辐射,对接主板块,跻身核心区,配套创优势修编完善规划。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要求,高起点做好集镇建设总体规划的修编,明确功能分区和布局,编制和完善集镇、工业集中区、集中居住区详规,用全新的规划指导项目开发和建设,引领提升集镇的建筑风格和形象。

强化载体建设。2008年重中之重是要积极主动上争交通和电力设施项目,千方百计为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供配套资金支持,着力在开发和经营城镇上做文章。要全力配合实施嘶华路拓宽改造,筹建镇区与嘶华路连接的迎宾大道,拉近与沿江开发区的空间距离。投入300万元,抓好环镇路西延和支干道建设,进一步拉开集镇框架。加大和规范房地产开发,引导农民居住向集镇集中。启动11万伏变电所建设。搞好集镇亮化、绿化、净化,不断提升集镇品位。加强村镇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村民建房行为。继续加大工业集中区和服装辅料城的基础设施投入,实施集中区西扩和辅料城北延工程,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力,力争把东元服装辅料城打造成苏中最大的服装辅料生产基地。全年计划再新建标准化厂房2万平方米,新吸纳入园企业15家,新建集中区道路1500米,新扩集中区可供熟地300亩,并严格企业入园标准,切实把好环保关、产业准入关和投资强度关,坚持高规格设计,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

强势推进招商引资。打破区位局限,创新招商思路,突出 企业主体,以商引商;主攻本地能人,亲情招商;对接沿江开发,错位招商;延伸产业链条,配套招商。重点选择 浙江、 上海、 苏南等投资商密集区,组织小分队阶段性驻外招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广交朋友,寻找信息,洽谈投资合作,努力形成月月有信息、月月有签约、月月有开工的态势。要加强对外来企业的全方位服务,鼓励企业增资扩股。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分线挂钩、分层推进的项目落实机制,对在手项目进一步强化跟踪、协调服务、定期督查,确保意向项目早落户、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投产。要进一步强化招商考核。继续实行招商目标责任考核,健全奖惩制度和交流制度。全年力争新增双资项目20个,其中亿元项目1个,5千万元项目3个,新开工千万元项目15个。民资利用4亿元以上,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外资利用争取历史性突破,跻身先进镇行列。

浦头镇东与泰县为邻,南隔嘶马即为 扬子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一代风流的白浦江也早已沧海桑田,湮没无闻了。据传古时长江下游入海口除了和长江干道外,尚有两条支流,一是现在上海的黄浦江,一是浦头的白浦江。白浦江当时也是长江北岸江流归海的一条大河。询问当地老人,他们听说在他们爷爷小时候,前辈老人向他们讲过白浦江的故事,还带领他们去辨认过那古老依稀的白浦江的河床走向,当时尚有一鳞半爪的残迹,在以后的所代,特别是土方整化后就荡然无存了。现在仅存下白浦江边的一个小小码头,一直保留至今,这就是今天的浦头。浦头者白浦江之码头也。

浦头至今还有一个叫麻布桥的地方,位于现承仪村万庄界内,据传这就是当年架在白浦江上一座桥梁,为两岸人民的生产、作息、不定期信提供便利条件,它像一个历尽风霜的老人一样,在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后,早退居林下安度晚年了。

提起麻布桥还有一段美好动人的故事。当时白浦江两岸人为江所隔,交通很不方便,大家早想造桥,无奈经费无着。这事被北岸村子里一位姓范的寡妇知道。范氏丧夫后专靠绩麻纺纱织布为生。她纺的麻纱又细又匀,织同来的夏布光洁漂亮。村里人看她为人心善,手艺又好,都愿意请她纺纱只布,所以生意兴隆,一年下来自给有余。当她听说造桥经费有困难,就主动将家里积余的六丈二尺夏布献出来造桥。此举感动乡邻,在家纷纷出钱出力,聚沙成塔,桥终于修好了,人们为了表示对这位勤劳善良寡妇的感激,就把这座桥定名“麻布桥”。

说起浦头,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清朝出过一位进士,还有一个“侍卫府”。 广西巡抚张联桂就出生在浦头侍卫府内。张联桂字丹叔,1838年生,他的高祖都做过清朝侍一,祖父当过千总,父亲任过帐房。 张联桂从小聪明好学,以贡生入仕,在广西六任县官、州官,在广东二任知府和粮道,深得清迁大臣 彭玉麟和 张之洞的器生,逐步升迁按察使、布政使到广西巡抚。广西地处边疆,

当时为外国殖民主义者所觊觎。中法战争后,两国会勘的广西与越南边界图经过御览,由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派员与法使议立界牌。时任广西封疆大吏的张联桂,仔细查阅法制图约后,发现图约条款中“仅具大略、兼有舛错。”遂派员驰赴瘴疠之地,披立荆棘之中,实地勘察后,掌握了丹桂山金龙洞等地第一手资料,在与法国代表谈判时,据理力争,终使《中法桂越条约》在 广西龙州签订,为祖国挽回了大片国土。从此,金龙洞投入祖国怀抱,丹桂山挺起坚实的胸膛,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谱写了一曲保卫边疆国土的正气歌。

中日战争爆发后,李鸿章等人和日本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他力陈利害不为清廷采纳。遂忧心忡忡,触发肝疾,辞职返归故里。虽在家养病,仍关心国事,在以诗书自娱中还不时流露出爱国之情。从当时他所作的“闻道蛮天烽火红,有人血战耻和戎”;“书生自愧奋空拳,感事忧时夜不眠”的诗句中可见一斑。他著作有《向心斋治学杂录》、《延秋吟馆诗抄》等,光绪廿三年(1897)四月病逝扬州,终年60岁。 浦头镇

康熙、乾隆年间,浦头是四海之内习武者的“埠头”。长江支流北固江流经此地,江湖人扯帆南行,习惯在此打尖,不单单为了这里商贾云集,物丰色炫,而是因为此间有着良好的习武氛围,镇上一户张姓人家,三代出了七个进士——武进士。

今日之浦头,属江都东乡一普通镇子,镇子上逛逛,除了觉着农民楼房较别的乡镇多些外,再没有别的区别。镇文化站老张领我们往南边走,50米一隔即指出一条河流的隐踪,300米之内原有四条平行的河流。老张因此猜测,昨日小镇因是繁华去处,滋事与侵略在所难免,所以就有这种历史遗迹,四道护镇河。

镇上一条主要街道,叫进士街。进士街因侍卫府而得名。那姓张的人家,三代出了七个武进士,上两代人中又有三人官至御前侍卫。走上这样的老街,叫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那可是御前带刀侍卫。”浦头人很注意突出“带刀”二字,就像后来的许世友去见毛泽东被允许佩枪一样,“带刀”二字体现了浦头张家与皇族的亲近!

今日进士街上数百户人家,几乎也全部是张姓。

周边中学

江都区浦头中学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环镇西路1号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环镇西路1号

周边乡镇

浦头镇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塘头镇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