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堰镇

宝堰镇 宝堰 江苏省镇江市宝堰镇 宝堰镇历史沿革 宝堰镇经济 宝堰镇双创工作 宝堰镇法制工作 宝堰镇项目建设 宝堰镇信访工作 宝堰镇污水处理 宝堰镇古镇商业 宝堰镇文化遗存 宝堰镇古镇古迹 宝堰镇地理位置


宝堰镇位于 江苏省 镇江市南端,由原宝堰镇和 荣炳镇合并而成,东与 丹阳市 九里镇接壤,南与 金坛区 直溪镇接壤,西与 句容市 春城镇接壤,是 丹徒区、丹阳市、金坛区和句容市四个区市的交汇点。2005年12月,由原宝堰镇和原荣炳镇合并设立新的宝堰镇。宝堰镇原名堰坝,是丹徒区闻名的古镇之一。宝堰镇西南的磨盘山1976年出土红陶、灰陶、印纹陶残片,可以认定远在商周时期,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明末清初,遭洪水之患,人们筑堰坝拦洪,方得安居乐业。因而视堰坝为宝,遂改村名堰坝为宝堰。清乾隆年间,兴起于南宋的丁角镇,因河道枯竭,水路只通宝堰而逐渐衰落;宝堰则日益兴盛,成为丹徒区八大集镇之一。1949年4月23日,宝堰解放,成立宝堰区人民政府和宝堰镇人民政府。宝堰镇为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同年6月,宝堰镇并入宝堰区,改为区属镇。1957年8月,撤区并乡,成立宝堰乡人民委员...

详情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所有主城区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介绍

宝堰镇位于 江苏省 镇江市南端,由原宝堰镇和 荣炳镇合并而成,东与 丹阳市 九里镇接壤,南与 金坛区 直溪镇接壤,西与 句容市 春城镇接壤,是 丹徒区、丹阳市、金坛区和句容市四个区市的交汇点。2005年12月,由原宝堰镇和原荣炳镇合并设立新的宝堰镇。

宝堰镇原名堰坝,是丹徒区闻名的古镇之一。宝堰镇西南的磨盘山1976年出土红陶、灰陶、印纹陶残片,可以认定远在商周时期,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明末清初,遭洪水之患,人们筑堰坝拦洪,方得安居乐业。因而视堰坝为宝,遂改村名堰坝为宝堰。清乾隆年间,兴起于南宋的丁角镇,因河道枯竭,水路只通宝堰而逐渐衰落;宝堰则日益兴盛,成为丹徒区八大集镇之一。

1949年4月23日,宝堰解放,成立宝堰区人民政府和宝堰镇人民政府。宝堰镇为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同年6月,宝堰镇并入宝堰区,改为区属镇。1957年8月,撤区并乡,成立宝堰乡人民委员会,驻宝堰镇。1958年7月,县市合并;9月26日成立政社合一的镇江市宝堰人民公社,办公驻地宝堰镇。1959年4月,宝堰人民公社划分为宝堰、荣炳、盘荣3个公社。1962年5月,市、县分设,宝堰人民公社仍属丹徒县管辖。1963年4月,设区划小公社,成立宝堰区政府。1969年5月,撤区建大公社,成立丹徒县宝堰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4月,宝堰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宝堰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7月,实行农村体制改革。政社分设,分别成立宝堰乡人民政府、宝堰公社经济联合委员会。1987年4月,乡改镇,成立宝堰镇人民政府。

宝堰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紧紧抓住自身发展农业的独特优势,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走现代高效农业之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推进这个镇发展高效农业基地,宝堰镇

宝堰镇党委、政府特别制定了《扶持发展高效农业的政策意见》,围绕《万亩高效农业总体规划》和“五个基地”(应时鲜果基地、青虾养殖基地、特种水产基地、蔬菜基地和苗木花卉基地)的专业规划,多措并举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在全力配套建设好沟、渠、路、涵、闸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为了吸引广大农户到基地来发展,宝堰镇加大了政策的扶持力度,对新进农业基地或连片经营100亩以上,在创业信贷、生产用地、用电等方面予以扶持、补助。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广大农户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

宝堰镇把培育养殖大户、推进股份合作社、发展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作为推进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抓手,以点带面,促进发展。为转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先后3次组织各村干部和部分种养大户,赴外地考察学习。结合宝堰镇的高效农业实际情况,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用鲜活的事实,来提高群众的感知度。宝堰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个,成员156人,带动农户2000户,户年均增收达300元。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3家,入股土地面积2623亩,入股农户达739户。

吸引有技术、有资金、有市场、带动强的企业到宝堰投资,是宝堰镇2008年加快高效农业建设又一重点举措。该镇引进了上海企业投资160万元,注册了镇江宝龙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新建 龙虾基地500余亩;引进了苏州企业投资500万元,成立中灵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发展苗木生产。这些工商资本的引进,既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同时又拉动农业基地规模的提升。

宝堰镇已与镇江农科所签订协议,建立了镇江万山红遍科技园(宝堰园区),通过加大技术支持,更好服务农户,进一步调动起群众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2008年,宝堰镇共流转土地1000余亩,新带动80余农户发展高效农业。

全力推进“双创”工作。一是加速启动污水处理工程。完成管理室、配电房的建设,沉淀池即将进行混凝土浇筑,提升泵站已完成地基建设。污水管网建设同时从南北两个方向施工,已完成70%的工程量。二是加强提高集镇形象建设。先后投入2425万元,建成镇村水泥路9.5公里、新架设了48盏路灯、新建35面广告灯箱、新增建商住和社会事业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成公共绿地面积33万多平方米、对镇荣公路两侧及岔口节点进行生态美化。三是加快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在保障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行的同时,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合理实施环卫设施配套工程,对集镇垃圾房和公厕实行局部改造,专人管理,集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8%,定点设置果皮箱360个。四是加紧实施绿化造林工程。镇区人均绿化面积达11平方米。新建生态景点主要有5处,其中镇北公园、法制广场和长寿公园占地约80亩,已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宝堰镇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加强法治建设。一是镇政府与各村、各有关单位签定责任状,切实做好“防控”文章,重点落实好每月24日召开的稳定例会制度和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截至目前,宝堰镇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就地处置率占98%以上。二是制定并健全《行政许可听政制度》、《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制度,强化政务工作,充分发挥便民中心及村便民服务室的作用,公开办事审批程序、收费标准、政策性规定和规范性文件等。三是采取区、镇、村三级筹资的办法,在团结、南宫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试点,出台激励政策,对年内建成的技防村,根据优秀和达标两个等级分别给予5万元和3万元的奖励。

宝堰镇一是狠推在手项目。对宝润光电、杭州高档面料、山水湾生态农业等项目,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加快项目的报批工作,促使其尽快开工建设。二是积极改造老企业。对县机械厂、锁厂、天威机械等一批有闲置土地、厂房的老企业,帮助嫁接项目,技改升级,扶持做大、做强,使老企业实现新提升,进一步增加贡献份额。三是加紧储备项目。着力围绕五金、机械、电子产业招商,吸引有科技含量、有高附加值、有规模的环保型项目落户园区,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发展后劲。重点跟踪宝达锁业与欧洲公司合作的投资500万美元的车锁项目,宝润光电与香港得邦公司合作的投资2000万美元的节能灯项目,促使早签约、早落户。

宝堰镇严格落实区信访目标考核标准,紧紧围绕“加强教育、预防为主、履行职能、突破创新”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信访察民情,以信访正党风,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宝堰的发展创造和谐环境。一是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注重针对性。通过走村入户、摆摊设点等形式,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宣传《信访条例》、《控申条例》、《举报办法》等法规条例,让群众进一步了解信访举报的程序,教育党员干部依法解决问题,先后举办了7次专场宣传,发放宣传单7200多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700余人次。二是与案件查处相结合,注重实效性。除注重加强组织财务审计、执法监察等方法排查案源外,将办理信访融合到案件查处之中,该镇从群众反映的问题中收集、寻找案源线索。共查处群众电话举报19件,回复率94%,群众满意率达85%,提供案件线索3条,转立案2件。三是与专项治理相结合,注重规范性。对群众反映涉及面广、影响大或是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该镇及时开展专项治理。相继开展对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学校收费、企业排污、企业改制、自来水污染、部门公务接待等10多项专项治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协调化解不稳定因素30多起。

丹徒区宝堰镇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这也标志着该区污水处理工程的全面开工,工程包括两个污水处理厂和相关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建设,总投资达1.5亿元,预计到2009年年底该区太湖流域将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另外,宝堰镇污水处理厂也是我市太湖流域25个建制镇中首家开工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宝堰镇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达3000多万元,远期规划年处理能力达2万吨。项目建成后可服务包括丹徒区宝堰、荣炳、上会及句容市白兔等集镇大部分地区生产、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丹徒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也将随后开工建设,规划年处理污水能力达6万吨,与开发区内原有工业污水处理厂进行整合互补,服务半径将大大拓展,除高资镇外,谷阳、上党等乡镇生活生产污水都将通过管网送至该厂进行处理。

丹徒区积极从全区范围谋划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从2008年8月起就联合市给排水公司、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展开前期调研工作,确定全区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模和总体规划,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并最终与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协议。除2家污水处理厂外,该区还将建设长达100余公里污水收集主干管网和6座泵站,各地管网规划设计、土地报批等各项手续都已经完成,即将全面开工建设。根据工期安排,整个工程将在200年年底投入运营,届时该区太湖流域所有集镇、工业园区及沿线村庄的生产、生活污水都将得到有效的收集处理,收集率可达80%左右。

宝堰镇位于句容、丹阳、金坛等地交界处,地理条件优越,通济河穿越古镇而过。从宝堰镇西南磨盘山1976年出土文物印证,商周时先民就已在此生息。乾隆年间,兴盛于南宋的丁角镇因河道枯竭而衰落,宝堰开始兴盛,成为旧时丹徒的八大集镇之一。

因通济河漕运便利,旧时宝堰成了稻米、黄豆、白酒及鱼、肉、禽、蛋等农副食品集散地,四地乡民需要的日用品也来宝堰采购。太平桥附近有大小码头四处,每日进出船只多达百艘,宝堰镇时有“小无锡”之称。其中太平桥南北两岸,是大码头,当年车船如潮,驴马成群,往来商船,卸下洋布杂货,装上大米、黄豆,完成市场交易。清末与民国时期,宝堰商业较为兴旺,全镇共有商店272爿,其中粮行36爿,酒行14爿,棉布店17爿,杂货店17爿,百货店13爿,面饭店15爿等。发达的商业,形成宝堰集镇建筑的独特性:集镇依水而建,商家沿街而设。

铭记酒行、万源酱园、大生堂国药店等都曾是宝堰历史上有名的商号。民国十年(1921)建立商会,商会内部以行业性质成立了棉布业、粮食业、五洋业、百货业、酒行业、木行业、饮食业、鱼行业等26个同业公会。

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宝堰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春节时期的荡湖船、舞龙灯、跳马灯、舞狮子、送麒麟、双推车、打莲湘、叠罗汉、踩高跷等文艺活动;劳动生产中的对唱和唱、劳动号子,如打麦号子、车水号子、推耥号子等;1964年,诗人闻捷与会参加在宝堰召开的县新民歌创作座谈会,创作新民歌130首,搜集传统民歌谣100首……这些是丹徒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宝堰还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资源:“水八鲜”,包括荤四鲜,即螃蟹、甲鱼、白鱼、长鱼;素四鲜,即白芹、茭白、白藕、慈姑,现在广为人知的宝堰名菜“宝堰甲鱼”就是其中一鲜,其他几鲜尤其是素四鲜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干拌阳春面,俗称“宝堰面”,现在也是家喻户晓,很多人在休息日会特意驱车去吃宝堰面……另外根据调研,宝堰还有万源香干、米酒、红烧麻辣豆腐、红火焖牛肉、锅贴、油灼豆腐干、芝麻烧饼等名吃。

古镇上的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太平桥、史家老宅,老街上保存尚好的石板路以及沿街建筑,也在默默地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繁荣和岁月的沧桑。

宝堰老街有4条石板路面街道,下有排水沟。沿街商住房屋,多为平房,木架结构,青砖墙、瓦屋面。大户宅有二进或三进,两侧厢房、庭前天井,部分正屋为二层楼房,砖地木楼板,较讲究建筑有梁柱及墙板雕饰,建筑形式多为普通江南民居形式,少有精细装饰。

古镇上现保存完整的古建筑为当年的“怡和酒行”,后作为“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坐落在宝堰镇通济河南岸,原为宝堰工商界名人张浩明商居处,占地2480平方米,建筑面积1637平方米,分东西两院,东院为住宅区,西院为经商区,两院之间是一条3米多宽的弄堂,使两院既分又合,两院功能分区有别。整体建筑为民居风格,二层木结构,砖墙蝴蝶瓦,清水墙或白灰粉面,铸铁花式走廊栏杆,屋脊、窗楣砖饰或瓦饰。

通济河为古镇主要河流,现两岸成U形,已经看不出昔日V形。旧时大码头有脚踏台阶。当年沿河两岸商店鳞次栉比繁华景象现已不存。虽有古桥一座,桥体大块石可见,但是桥栏杆、桥面为水泥。

抗日期间,宝堰镇遭日寇纵火。新中国成立后,一条公路穿镇而过,老街遭部分拆除。上世纪90年代后,宝堰镇老街随着镇的发展,古街虽未遭破坏,但是建筑缺乏维修,部分住户在维修过程中失去原有风貌,与古街、古风、古貌不相融合。

镇江市宝堰镇位置

周边中学

宝堰中学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宝中路56号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宝中路56号

周边政府机关

六枝特区新窑镇新河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镇阳路1号
营业时间:09:00-12:00;14:00-18:00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镇阳路1号

镇江市宝堰镇委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镇阳路1号

周边乡镇

宝堰镇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