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风景区

湘湖旅游度假区, 湘湖旅游度假区发展历史, 湘湖旅游度假区湘湖概况, 湘湖旅游度假区主要景点, 湘湖旅游度假区实用信息, 湘湖旅游度假区交通概况, 湘湖旅游度假区所获荣誉


浙江湘湖 旅游度假区 是首批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位于 杭州 市 萧山区 城西 ,距杭州市中心约20公里,隔 钱塘江 与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相对,与西湖、钱塘江构成杭州旅游风景的金三角;度假区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以历史文化湘湖、 自然生态 湘湖、 休闲度假 湘湖为基础,以杭州国际 风景旅游城市 为依托,将建设成为 长三角 较具竞争力和活力的大型休闲旅游度假区。发展历史在萧山城的西侧,黛色的群山中,荡漾着一片浩渺的碧水,多和陵拘犹如天宫遗落人间的一面宝镜,清澈而明净,清代诗人周起莘称之为“涵虚天镜落灵湖”,这就是湘湖。 详情


湘湖风景区地名网_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街道湘湖风景区资料简介
  湘湖风景区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10901240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109。湘湖风景区与三江社区、闻江社区、南岸社区、湘湖人家社区、闻家堰社区、湘湖南苑社区、相墅社区、江澜社区、郁金香社区、老虎洞村、黄山村、闻兴村、长安村、山河村、三江口村相邻。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街道湘湖风景区介绍

浙江湘湖 旅游度假区 是首批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位于 杭州 市 萧山区 城西 ,距杭州市中心约20公里,隔 钱塘江 与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相对,与西湖、钱塘江构成杭州旅游风景的金三角;度假区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以历史文化湘湖、 自然生态 湘湖、 休闲度假 湘湖为基础,以杭州国际 风景旅游城市 为依托,将建设成为 长三角 较具竞争力和活力的大型休闲旅游度假区。

发展历史

在萧山城的西侧,黛色的群山中,荡漾着一片浩渺的碧水,多和陵拘犹如天宫遗落人间的一面宝镜,清澈而明净,清代诗人周起莘称之为“涵虚天镜落灵湖”,这就是湘湖。 主要景观 (11张) 湘湖的前身,是由古海湾演变而成的一个 潟湖 。具体地说,大约在四千年前,也即地质史上的全新世卷转虫海退之初,湘湖一带不是一个湖,而是一个浅海湾。因上承山洪,下纳海潮,海湾口逐渐淤积起大量的泥沙,于是海湾出现 沙嘴 ,并不断地扩大延伸,终于海湾和外海的通道被堵塞,沙嘴之内成为一个潟湖。随后,湖水淡化,成为 淡水湖 。这个自然形成的淡水湖,称作“西城湖”,最早始载于 北魏 郦道元 的《 水经注 》。 西城湖的 湖盆 浅平,岸坡平缓,不仅自然淤积的速度较快,也成为人们开垦的对象。到 北宋 ,西城湖终于湮废殆尽,成为一片低洼、土硗之地。当时, 浦阳江 经流 西小江 入海,西城湖四周农田排灌困难, 洪涝灾害 频繁,“雨则暴涨,稍干曝则渠、巷皆坼。”北宋 熙宁 (1068~1077)、 大观 (1107~1110)间,均有县民奏请废田还湖、筑湖蓄水,但因湖畔豪绅的反对,都没有结果。直至政和二年(1112),新任萧山县令 杨时 “视山可依, 度地 可圩,以山为界,筑土为塘”,才在西城湖原址筑起了一个 人工湖 ,实现了人民的夙愿。因其“山秀而疏,水澄而深,邑人谓景之胜若潇湘①然”,遂称之为“湘湖”。 杭州湘湖旅游度假区 (12张) 湘湖呈东北至西南的走向,东北部狭长,西南部宽阔,其形状宛若一个长颈 葫芦 。西南至现 闻堰镇 东汪村,东北至城西1公里的湫口,长约9.5公里, 湖宽 0.5~3公里不等,周长约40公里,湖面37002亩(合2467公顷),相当于现今杭州西湖面积的4.5倍。湖水灌溉周围崇化、昭明、 来苏 嚷企腿、 安养 、许贤、长兴、新义、夏孝、由化九乡农田146868亩(合9791公顷),被誉为九乡的 水仓 。湖的四周筑有18个穴口,按时启闭,以便防洪和灌溉。 水能蓄潦容千涧, 旱足分流达九乡。 ——《咏达讲乎湘湖》 旄□随处欢声洽, 禾黍从今生意回。 ——《戊寅夏久旱得宋龟山杨公所创湘湖以济》 明 吏部尚书 、萧山人 魏骥 的这些诗句,歌颂了杨时兴修水利的功业,写出了湘湖之水在当时解救农田干旱的作用。 湘湖建成之后的第七年,即北宋宣和元年(1119),部分湖豪提出废湖还田的倡议。从此,对湘湖的保湖和废湖之争,延续不断,冲突时起。据《萧山湘湖志》记载,从北宋成湖起至民国16年的800多年中,规模较大的保湖和废湖之争就在20次以上。保湖派常占上风,废湖派屡屡败北。因此,虽然侵占湖利之事常常发生,但是湘湖未遭大规模的破坏。 那时,湘湖能保持较大面积的水域,主要是因为湘湖的排灌功能为农业所需。明萧山县令张懋在立于县门的勒石碑文《萧山湘湖志略》中指出:“(湘湖)实赖潴水,以救旱荒及民之利,与天地齐休。”其次,为防止侵占湖利,以免湘湖湮废,历代禁令甚严,违者重罚,有效地保护了湘湖。如宋淳熙十一年(1184),湘湖定例放水, 凡不 按时刻而先自开闸放水者,以“断臂”处分;若私设 水闸 ,夜间盗水者,以“断趾”治罪。宋嘉定六年(1213),萧山县令郭渊明鉴于有人在湘湖私自建屋,因湖水涨落,边界难定,决定以湖边的土色作辨别,“黄者山土,青黎者湖土”,规定湖身范围以这条“金线”为界,凡侵占湖身者,“治罪充军,其地还官”。明正统五年(1440)定例,凡在湖上种花、养鱼、筑堤、栽笋、盖屋等,全部拆除,土地还官,并按情节轻重治罪。违抗不归还,过期两月,“犯人正身,牢固枷钉,连当房妻小,差人解赴北京、 辽东 卫,永远充军。” 第三,湘湖以它一湖碧水滋润了万顷良田,受益的九乡人民以及官吏为保存湘湖所作的斗争,有效地阻遏了湘湖的衰亡。清末, 埭上 (石岩一带)举人黄元寿禀请垦湖,消息传出后,农民、乡绅联合上书请愿,坚决反对,官方只得以禁垦了结。历代挺身保护湘湖的官吏也很多,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明朝中期的魏骥及弟子 何舜宾 为捍卫湘湖所作的贡献。 尽管如此,湘湖仍然经历了成湖、缩小、乃至湮废的过程。明代以后,是湘湖演变最迅速的时期,其中 人为因素 起着主要作用。正如清於士达在《湘湖考略》中所说:“ 沿湖 居民,每於山麓沙滩度其可以为住基者,先行插柳,日渐填砌,数年后便可种植,又数年便可筑室,比比皆然,有傍岩依污而种荷者,有缘堤截汇而蓄鱼者。”湖泊渐被蚕食。洪武末年(1397),湖民苏原九因所种之官田坍入江内,借口弥补官田,将上湘湖近江的湖地开垦为田; 永乐 初年(1403),湖民韩望等也将湖中高地开垦为田,直至景泰四年(1453),才由县丞李孟淳将其全部复湖,罚谷1600石,并晓示禁垦湖中高地。天顺年间(1457~1464),湖畔巨族孙全等占湖为田,退居萧山的吏部尚书魏骥主动承担其清占复湖的重任,共清退 湖田 7318亩,对 孙氏 末退完的湖田,授意其门人何舜宾办理。何舜宾遇赦回乡后,对侵占湖利情况一一查明,向上告发,孙氏重贿萧山知县邹鲁,何舜宾被迫害致死。后来何舜宾之子 何竞 复仇伸冤,邹鲁被处“斩”,孙全被判“劈”,湘湖得以复清。 清道光至 同治 年间,湘湖西南岸堤塘两次决口,江涂淤入湖内,自定山至青山张一带,逐渐隆起,高出水面,成为绿洲。这片土地约有5华里长,面积达4600余亩(300余公顷)。于是,禁、垦两派就此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禁派坚持“高平去处听从抛荒,低洼去处听从水浸”的原则,反对垦殖沙洲,他们认为湘湖原灌溉九乡农团,沙洲出现以后,蓄水量已经减少,如再垦殖,则势必与原灌溉之田争水。为了3000多亩沙洲而危害九乡 农田水利 ,这是得不偿失。主垦者则认为,自明代开通碛堰山,浦阳江由此而流,再加 三江闸 等 水利设施 的建成,依靠湘湖之水灌溉的田亩比宋、元时期已减少一半以上,因此这块绿洲完全可以开垦,况且它土质肥沃,若种植粮食,可以缓解萧山地少人多、米价昂贵的矛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月,黄元寿拟集资3万 银元 组织“厚正公司”,以“缴价领地”的办法开垦湘湖荒地,但因主禁者反对而未能实现。7年后,黄元寿认为形势有所变化,再次呈文抚宪,提出了“沧桑改变,明明于古有害而今无害,古宜止而今宜行”的理由,拟集九乡代表合资组织“厚正公司”开垦湘湖荒地,被核准,但随之掀起了轩然大波:先是部分绅士、农民两次上书,阐述开垦之害;继则650余名绅士、农民联合上书40多件,请求禁垦。抚宪怕生事端,批文缓垦。 民国 以后,要求驰禁垦湖的舆论大作,尽管传统的主禁派力加干涉,毕竟大势所趋。自然的淤浅和人为的开垦,使湘湖面积日益缩小。据1915年实测,湘湖周长52里有奇,面积22042亩。1927年秋测量,湘湖周长56里162丈,面积约24000余亩。当年,湘湖收归国有,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 劳动学院等单位垦湖种植,于是垦湖迅速扩展。到1931年,上湘湖定山一带巳开垦农田3000~5000亩。到1947年,湘湖面积缩小至1万余亩。 1949年以来,湘湖演变最为激烈,使湖泊型的湘湖转变成了河流型的湘湖。上世纪50年代初,面积万亩左右的湘湖,湖底高程多数在吴淞5米以上,已失去了 蓄洪 和对附近农田的灌溉作用,这是导致其被整个围垦的主要原因。1965年以前,垦殖是小规模和零星分散的,传统的以湘湖粘土为原料的砖瓦业普遍发展。1965年起,由国家投资,地方政府统一组织,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垦殖。1966年,湘湖面积3040亩,比1949年缩小三分之二以上;一般水深2~2.5米。此后,湖岸又陆续兴建起多处砖瓦厂,挖泥围湖1000余亩,同时自然的淤涨和人为的垦植又使湘湖丧失部分水域,湖面仅存1400余亩,实际上已成为西起小砾山 排灌站 ,东至萧山城西,并连接南沙平原的一条河道, 钱塘江 上游的淡水由此而输送到萧山北部平原的围垦区,以洗去其土壤的盐分。在整个湘湖区域中,尚存几个面积较大的水域,成为浙江省 淡水养殖 场和萧山湘湖渔场。 由于众多砖瓦厂的挖土取泥,湘湖区域出现了千疮百孔的泥荡。上世纪90年代,不仅许多厂家因粘土资源穷尽而难以为继,而且国家下达了粘土制砖的禁令,砖瓦厂随之纷纷关闭。于是,湘湖的众多泥荡又放水还湖。现今的湘湖 旅游开发 度假区首期工程,就是这种条件规划建设的。 跨湖桥 文化遗址位于湘湖中心地段的跨湖桥附近。从1990年、2001年与2002年的数次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器、木器、陶器、 骨器 、玉器、 编织物 ,以及极为丰富的 野生动物 遗骨 和人工栽培的水稻等植物,并且发现了许多灰坑与 柱洞 。尤其令人惊喜的,是发现了一条用整段 马尾松 挖凿而成的独木舟,以及相关的作坊。 几处遗址标本经 碳十四 年代数据测定,均为距今8000~7000年。出土的陶器以釜、甑、豆等炊器为多,装饰手法多样,有彩绘、 镂孔 、 戳印 、 拍印 、刻划、泥点等,大多器壁匀薄、造型规正,部分双腹豆的内外壁、钵盆的内壁漆黑光亮,作工之精,令人惊叹。骨器有耜、镖、镞、哨、针、匕、簪、双尖叉形器及一些功能不明的复合工具,骨耜用大型 哺乳动物 的 肩胛骨 制作,端部有圆型插孔用以装柄。骨耜与 稻谷 颗粒的出土,说明耜耕农业已经诞生。发掘的独木舟,测定为8000年前的遗物,这是世上最早的独木舟,比 南非 发现的独木舟要早2000年。 据地质 水文资料 载,全新世初期开始,我国 东部地区 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 海侵 。距今约1.2万年前,上升到了-60米的位置;到了8000年前,海面更上升到-5米的高度。这次海侵在7000~6000年前达到高峰,海浪直拍 会稽山 麓,湘湖一带与 宁绍平原 一起成了一片海洋。这在 跨湖桥文化 遗址中,也得到了证明。从跨湖桥文化遗址的 地层剖面 来看,覆盖遗址的首先是由淡水形成的一层 湖相沉积 ,在湖相沉积层上又覆盖着厚度近1米的 海相沉积 。这足以说明海侵之时,生活于湘湖一带的先民们不得不退居高地或迁徙他乡,跨湖桥文化则随之衰落与迁移。 跨湖桥遗址 发现于1990年夏季。是年5月30日, 萧山市 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接到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萧山 分校 教师巫灵霄打来的电话,说是有位叫郑苗的学生在湘湖检到了文物。第二天,萧山文管会 施加农 、倪秉章在郑苗的领导下赶赴城厢砖瓦厂的取土现场,遗址被发现。几天后,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芮国耀、 杨楠 再次考察现场,确认为 新石器时代遗址 。由于遗址 已经历 了近20年的取土蚕食,破坏殆尽。在取得砖瓦厂的支持、配合后,当即决定进行 抢救性发掘 。 当年10~12月之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市文管委办公室对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在33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出土了130余件石器、木器、陶器、骨器、玉器等,还发现了橡子窖藏一处及建筑遗迹。发掘结果表明,跨湖桥遗址的文化面貌在很多方非常独特。考古队将遗址中采集的4个木质标本送往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作了碳十四年代数据测定。结果表明,遗址距今达8000多年。这一结果是突破性的,如果成立,跨湖桥遗址就成为我国东南 沿海地区 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比著名的 河姆渡文化遗址 要早1000年。一时间,考古界对遗址的年代问题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人怀疑碳十四年代测定的 准确性 。因此,遗址的首次发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考古工作没有持续进行,客观上造成遗址长达10年的沉寂。 2000年底,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 萧山博物馆 经过调查又在跨湖桥区域发现了遗址的 文化层 。于是次年5~7月,进行了第二次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近4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木器、骨器等文物,还有许多野生动物遗骨和人工栽培的水稻以及 菱角 、橡子、 毛桃 、茶子、 杏 子、 葫芦科 等植物。其中决定性成果是一大批可复原的陶器,跨湖桥遗址的特殊文化更有说服力地呈现了出来。为再次验证遗址的年代,考古队特请国内考古界最为权 威的 北京大学 文博院对标本进行碳十四年代数据测定,结果再次证明遗址距今约8000~7000年。2002年3月, 浙江省文物局 、萧山区人民政府召开了“跨湖桥考古 学术研讨会 ”,与会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一致肯定跨湖桥遗址的 学术价值 。 遗址的第三次发掘是在2003年10~12月之间进行的,这是继2001年发掘后在其东南侧探测到遗址存在的范围而进行的一次扩大性的发掘。大大出乎考古人员意料的是,在发掘过程中不仅又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木器、骨器以及水稻、茶子等 植物标本 ,而且还发现了一条独木舟,以及相关的作坊。独木舟残长5.6米,宽0.53米,厚2.5~3厘米,是用整根马尾松挖凿而成。独木舟停放在当时的湖泊边上,两侧插着数根木桩,外围散落着几片 木桨 和若干木材。 考古工作者认为,跨湖桥遗址与周边的余姚 河姆渡遗址 、 嘉兴 马家浜文化遗址 和 余杭 良渚古城遗址 的面貌决然不同,这是一个具有独特 文化类型 的遗址,即“ 跨湖桥文化 ”。但是,按考古学惯例,一个遗址要冠以“文化”的命名需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定的分布空间,二是在不同的分布点中有相同特征的器物。 跨湖桥遗址要冠名为“ 文化遗址 ”,至少要有两个与其同时代、同类型的遗址。为此,2002年暑期开始,萧山博物馆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萧山境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大规模 考古调查 。2003年5月,经市民倪航祥提供线索,终于在湘湖区域的下孙村发现了同类型的遗址—— 下孙遗址 。下孙遗址600平方米范围内的发掘中,发现了60多个灰坑与柱洞遗迹。灰坑,是当时人们用来储存物品所挖的坑洞。灰坑积物中有较多的 鱼类 、 贝壳 类生物残骸,并发现了稻米遗存。遗址表层堆有厚薄不均的沙层,沙层中混杂着大量的海生贝壳类碎末和陶片、石器等人类文化遗物。出土的陶器在形态和种类上与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相似。下孙遗址出土的标本经碳十四年代数据测定,距今8000年左右。于是,“跨湖桥文化”的命名得以成立。 跨湖桥文化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其意义不同凡响。它是浙江省迄今命名的5个 新石器时代 文化遗址中年代最早的一个,将浙江文明史追溯到了8000年之前,同时又以独特的文化类型打破了浙江省新石器时代以 河姆渡文化 、马家浜文化为纲领的传统格局,因而历史教科书也需重新书写。 跨湖桥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使人们认识到,浙江境内乃至整个 长江流域 新石器时代文化 的情况绝非以前认识的那么简单,而是由多个源流谱系所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了今后史前考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对整体上推进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考古与研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吴越 相争的 古战场 句践祠前 日欲晡, 扪萝曲蹬问雄图; 身栖绝峤偏存越, 道浆计就孤臣欲沼吴; 一枣档自乌鸢①辞浙水, 遂令 麋鹿 入姑苏; 怜今散作花台雨, 西望迷离暗五湖。 ——清·张远《城山怀古》 春秋战国末期,湘湖一带属于 越国 疆域,是吴越相争的主战场之一。 越国的始祖,相传是大禹五世孙夏后帝 少康 的庶子无余。 夏朝 中兴后,恐会稽禹陵之祭断绝,乃封无余于越,始称“越”或“于越”。传20余世, 允常 即位,拓展疆土而称王。允常去世,子句践继位。其时,越国的疆域,大致以浙江为轴心,南至句无,今 诸暨 与 义乌 交界处;北至 槜李 ,今嘉兴城南;东至于鄞,今 鄞县 ;西至 姑蔑 ,今 衢州 、 金华 等地。 吴国 ,又称“句吴”、“攻吴”,其始祖相传是 周文王 的兄长吴太伯。因他三 让王 位于周文王,奔赴 荆蛮 之地,断发文身,以示不可用,被 周武王 追封为“吴伯”。传19世, 寿梦 即位,句吴渐趋强大。到寿梦之孙阖闾时,已成东南一霸。 当时,吴国势力虽强于越国,但新兴的越国对吴国威胁很大,成为吴国的心腹之患。按照吴国宰相 伍子胥 的说法是:“吴越为邻,同俗并土;西州大江,东绝大海;两邦同城,相亚门户;忧在于斯,必将为咎。”春秋时期,强国用兵,常胁迫附近小国出人。 阖闾 五年(前510),吴国既为显示自己的强大,也为试探越国对自己的尊重程度,要求越国出兵伐楚,却遭到越国的拒绝, 吴王 便出兵伐越,破槜李,败越军,这是吴越两国的首次战争。自此之后,战事频繁。公元前496年,阖闾闻讯越王 句践 即位,乘机伐越。越王句践迎战于槜李,并使死士挑战。他们前进到吴阵前面,大喊一声,然而一齐用剑自杀。吴军看得目瞪口呆。正在此时,越军一齐猛攻,大败吴师。吴王阖闾被越大夫 灵姑浮 以戈击中手指,创伤发作,卒于离槜李7里之陉。临终之前,立太子 夫差 为王。夫差发誓要报仇雪耻,两国仇恨更深。 句践三年(前494),越王闻吴王 夫差 日夜练兵将以报越,便不听 上将军 范蠡 的劝告,先兴师数万往伐。吴王夫差任伍子胥为大将,悉发精兵迎战。两国水军鏖战于太湖之上。结果,越国水军几乎全军覆没。吴王夫差顺势攻破越都平阳(今绍兴县 平水镇 平阳村 ),句践只剩五千甲士,保栖会稽之山。当时,萧山湘湖一带地处浙江(钱塘江)要津,是越国的重要防线和军事要塞,在 越王城山 筑有固陵城,在北侧的江边筑有铁岭关等,在吴军的节节进攻下,这里便成了越军“保栖”的重要据点。现代学者 张宗祥 认为:“吴、越之争,首在嘉兴,次则萧山。萧山城山,即以越人立城以守得名。” 越王城山,属天目山余脉,由杭州转塘浮山潜渡钱塘江而入萧山境内,海拔140米。山顶中间低、四面高,宛如城堞。《 越绝书 》载:“ 浙江南路 西城者,范蠡敦兵城也。其陵固可守,故谓之固陵。其所以然者,以其大船军所置也。”从越王城山现存的遗址看,越军沿山脊的自然走向, 夯土 筑城,周长1091.2米。城垣底部宽10余米,高4米余,下宽上窄。里面2万平方米的小盆地,便是句践调兵遣将的前沿指挥部,称“越王台”。据传,吴军进攻时,将固陵城围困了几天几夜。吴军以为山上乏水,派使者送上 咸鱼 以讥之。越王明白其用意,即以两条 鲜鱼 回赠。吴军方知山上有粮有水,易守难攻,遂撤兵。这就是“立马馈鱼”的典故。宋代诗人 华镇 《城山》诗:“兵家制胜旧多门,赠答雍容亦解纷;缓报一双文 锦鲤 ,坐归十万 水犀军 ”,即咏此。如今,山顶盆地中尚存一方“洗马池”,长约20米,宽10余米,池水清洌。假如立马馈鱼确有其事,那么那一双鲜鱼,应该取于此池。 吴越两国濒江临海,军队均以 舟师 著称。越军“大船军”的 军港 ,就设在越王城山的西北侧,今白马湖一带。据《百位名人与萧山》一书所述,这里“是越国的水军基地,称固陵军港,由范蠡主持建造。此处进可出钱塘江,并可入太湖水系与吴国争战;退可凭浙江天堑进行防守。军港建成不久,句践于 周敬王 二十四年起兵拒吴,周敬王二十六年再次出兵拒吴,三十六年出兵助吴攻齐,周敬王三十八兴兵伐吴,而后10年又3次兴兵伐吴,上述7次大规模的军事活动,都是从 固陵港 出发的。公元前482年,越国在固陵港集中了水手2000人,水师官兵4.7万人,战船数百艘,一路出海入长江,一路经钱塘江直趋苏州,灭掉了吴。以后,越国北上争霸,攻占琅琊,从固陵港出发的戈船(海船)就有300艘。以水军军事活动为建港目的的固陵港,在春秋末期得到迅速发展。它建港之早,规模之大,在我国古代海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与此相关的,是湘湖东北20公里处的 航坞山 ,这里也是越国的军事要塞之一(当时钱塘江流经航坞山与 赭山 之间入海,航坞山濒临钱塘江)。航坞山,海拔299米,东西宽3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群峰起伏,山坞幽深。据《 越绝书 》载,越军在这里的设施有“石塘”、“防坞、“杭坞”等处。“石塘者,越所害 军船 也,塘广六十五步, 长三 百五十五步,去县四十里②”;“防坞者,越所以遏吴军也,去县四十里”;“杭坞者,句践航也,二百石长、买卒七士人,度之会夷,去县四十里”。由于句践在航坞山的活动频繁,故航坞山又名“ 王步山 ”,民间仍如此称呼。此外,在北岸河庄山东麓的“越王浦”,建有“百尺楼”祝拒榜,越军用以观察吴军的动向。 湘湖外围波涛汹涌的钱塘江,既是两军对峙的河界,更是两军厮杀的战场。《 越绝书 》载:“句践与吴战于浙江之上,石买为将。耆老、壮长进谏曰:‘夫石买,人与为怨,家与为仇,贪而好利,细人也,无长策。王而用之,国必不遂。’王不听,遂遣之。石买发行至浙江上,斩杀无罪,欲专威服军中,动摇将率,独专其权。士众恐惧,人不自聊。兵法曰:‘视民如婴儿,故可与赴深溪。’士众鱼烂而买不知,尚犹峻法隆刑。子胥独见可夺之证,变为奇谋,或北或南,夜举火击鼓,画陈诈兵,越师溃坠,政令不行,背叛乖离,还报其王,王杀买,谢其师。”这是句践军队继太湖败绩之后的又一次大败仗。 长驱直入吴军,不仅围困了越王城山,还追击越军至湘湖东南10多公里的浦阳江口(当时浦阳江流经西小江入海),而越军则退栖到了附近的 越王峥 上。据晚清陈德明《 绍兴 县天乐乡富家墩村志》记载,吴国水师进犯此山时,范蠡率士兵在山顶用巨石将其击退。越王峥,主峰海拔354米,现东属绍兴,西归萧山。山顶曾有“ 走马岗 ”、“伏兵路”、“支 更楼 ”、“逍遥天”等故址,据传为越军保栖此山的遗迹,故此山又名“越王山”、“栖山”。明来宏振《春日登越王峥》诗云: 青山滚滚树层层, 句践当年此困兵; 山色隐含倾国恨, 溪流似带请成声; 西施古土犹延庙, 范蠡扁舟尚著名; 徒依竹堂祝凝犁伤往事, 花枝好鸟向人鸣。 综观湘湖一带吴越相争的古战场史料和遗迹, 战略地位 最为显著,且遗址也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当推现称越王城山的“固陵城”或“西城”。1990年8月,参加杭州国际 百越文化 学术研讨会的120多位中外代表,曾对越王城山作过 实地考察 ,一致认为越王城山是发现和保存得最完整的春秋末期越国御敌的城堡遗址。1989年12月, 浙江省人民政府 公布越王城山为第三批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 ① 乌鸢,指《乌鸢之歌》。据《吴越春秋·句践入臣外传》载:“越王句践五年五月,与大夫种、范蠡入臣于吴,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临水阻道,军陈固陵。越王夫人乃据船哭,顾乌鹊啄江渚之虾,飞去复来,因哭而歌之曰:‘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兮翩翩。集洲渚兮悠恣,啄虾矫翮兮云间,任阙性兮往还。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遣天。颿颿独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心惙惙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又哀吟曰:‘彼飞鸟兮鸢乌,已回翔兮翕苏。心在专兮素虾,何居食兮江湖。回复翔兮游扬,去复返兮于乎。始事君兮去家,终我命兮君都。终来迈兮何辜,离我国兮去吴。妾衣褐兮为婢,夫去冕兮为奴。岁遥遥兮难极,冤悲痛兮心恻。肠千结兮服膺,于乎哀兮忘食。愿我身兮如马,身翱翔兮矫翼。去我国兮心摇,情愤惋兮谁识。’” ② 去县四十里,距 山阴县 治(今 绍兴 城)四腊趋十里。

湘湖概况

湘湖旅游度假区风光 (62张) 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西,距杭州市中心20公里,集湖光山色为一体,历史积淀深厚, 人文景观 丰富,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其中湘湖景区是 AAAA级景区 、中国百强 旅游景区 、中国休闲 旅游目的地 。 度假区于1995年经 浙江省人民政府 批准成立,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度假区总体定位为以历史文化湘湖、自然生态湘湖、休闲度假湘湖为基础,以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为依托的长三角较具竞争力和活力的大型休闲旅游度假区。自2006年开放以来景区已接待游客逾3000万人次。 度假区内的核心——湘湖,以风景秀丽而被誉为杭州西湖的“姊妹湖”。是浙江文明的发祥地,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 独木舟 ,这里发掘的 跨湖桥文化遗址 ,是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湘湖城山之颠的 越王城遗址 ,为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古城墙遗址,见证了“卧薪尝胆”的历史风云;湘湖是唐代大诗人 贺知章 的故里, 李白 、 陆游 、 文天祥 、刘基等历代名人在此留有不朽诗文。 湘湖景区已新恢复的1.2平方公里湖面及其湖畔、堤岸为主体空间,五大景区三十余个景点串联其间,形成“一桥跨湖两岸美景,二堤交辉绿岛掬星,三寺朝晖古村窑烟,四园齐欢五店宴饮”的 盛景 。2008年10月,景区建成并开放了 杭州极地海洋公园 (萧山少儿公园), 总投资 10亿元,由 极地海洋世界 、少儿游乐区、鸟语林、配套 服务区 组成,是一个集休闲、娱乐、科普于一体新颖的 海洋主题公园 。新近建成的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下孙文化村、燕尔婚庆园、荷花庄又为湘湖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一汪碧水延续了八千年先民的文脉精神,涵养了萧山逸趣娱乐的休闲气质,是一片远离喧嚣、宁静致远的都市净土。 “两岸好山青嶂列,一泓新水绿罗铺”,八千年湘湖正以她迷人的风姿欢迎您的到来。 联系单位: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单位地址:中国 浙江 省杭州市萧山区湘湖路132号

主要景点

湘湖旅游度假区 (5张) 湘堤卧波、湘浦 观鱼 、忆杨思贤、绿岛掬星、湖心云影、城山怀古、 湖桥 拾梦、越堤夕照、纤道古风、越楼品茗、跨湖问史等二十个景点。

实用信息

门票信息

少儿公园:20元/人; 湘湖景区环湖游船:船票60元/人

开放时间

湘湖景区 开放时间 :全天 湘湖游船 运行时间 :9:00-16:30(日常)18:30-20:30(6月1日—10月7日, 夜游 ) 杭州极地海洋公园(萧山少儿公园)开放时间:夏令时 9:00-17:00(16:30停止售票); 冬令时 9:00-16:30(16:00停止售票) 湘湖水景秀( 湘湖音乐喷泉 ):20:00-20:20(6月1日—10月7日 每天晚上);19:30-19:50(其他时间,每周五、六、日晚)

交通概况

航空

萧山国际机场 :萧山国际机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东部,距市中心27公里,是浙江省第一空中门户。 1号路/机场公路(路口)

地铁

乘地铁是从杭州进入萧山最快捷的方式,地铁1号线可直达萧山湘湖景区。 地铁1号线 ——票价:¥2-8元, 湘湖站 始发首班6:10,末班22:32。

公交

杭州可乘坐公交车315、327、515区间、352、178至萧山,乘坐K405萧山公交 旅游专线 ,可到湘湖、极地海洋公园、 东方文化园 等景点。 K405萧山旅游公交专线:城北停车场7:00-18:00,东方文化园8:00-19:00。

自驾

省内游客自驾路线: (1)杭州→ 钱塘江大桥 (一桥)→东信大道→浦沿路→万达路→ 时代大道 →湘湖路→按 指示牌 至各景区; (2)杭州→ 复兴大桥 (四桥)→时代大道高架→时代大道→湘湖路→按指示牌至各景区; (3)杭州→ 西兴大桥 (三桥)→风情大道→按指示牌至各景区; (4)杭甬高速、杭金衢高速走杭州绕城南线高速, 义桥 出口下,北行4公里左转过湘湖路至湘湖景区(老虎洞游客中心)。 省外游客自驾路线: 沪杭高速、杭宁高速走杭州绕城南线高速,义桥出口下。

所获荣誉

湘湖旅游度假区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省级 现代服务业 集聚示范区

周边高档型

杭州娃哈哈湘湖度假酒店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闻堰街道湘湖路567号
杭州市萧山区闻堰街道湘湖路567号

周边住宅区 小区 房地产

月半湾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桥砾线与时代大道交叉路口东南侧
杭州市萧山区桥砾线与时代大道交叉路口东南侧

孙家堡子街道民强社区 地址:亚太路1399号
亚太路1399号

周边门

湘湖旅游度假区-西门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湘湖路132号湘湖旅游度假区内

周边杭州

湘湖壹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湖路3001号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湖路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