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村

文昌村 文昌村地理位置 文昌村文人辈出 文昌村村名由来 文昌村文化景观 文昌村民风民俗 文昌村经济 文昌村经济发展 文昌村人口 文昌村文化教育


文昌村为浙江省淳安县文昌镇下辖,位于 淳安县东北部的杭淳公路边。距 县城25公里,琅洞、小源二溪流经此地汇合注入千岛湖。文昌村别名十五都何家。宋、元时为安乐区文昌里;明、清时为安乐乡十五都。1922年改为安乐区文昌村。1933年属文昌乡,1946年属小源乡, 1949年属文昌乡, 1958年改为文昌人民公社文昌大队,1983年又改为文昌乡文昌村,历为乡(镇)政府所在地。辖高垅、茶山、落蒲山、石园里、翁家后5个 自然村。村委会驻地石园里。有365户,1250人。文昌村文人辈出。据统计,自南宋开庆元年(1259)至清顺治六年(1649),历朝科举考试中,共考取探花1人,进士11人,经魁2人,举人2人,贡生29人。这在淳安历史上实为罕见。何梦桂(1229~1303),字岩叟,号潜斋,自幼从乡先生游,所得良深。咸淳元年廷试第三(探花),授台州军判官,...

详情

文昌村地名网_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文昌镇文昌村资料简介
  文昌村是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文昌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3012710123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127。文昌村与浪洞村、文屏村、小酉坞村、下潘村、潭头村、西河村、东树坑村、富山村、光昌边村、市畈村、丰茂村、卢家庄村、栅源村、西阳村、王家源村相邻。 还有68个地名与文昌村同名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文昌镇文昌村介绍

文昌村为浙江省淳安县文昌镇下辖,位于 淳安县东北部的杭淳公路边。距 县城25公里,琅洞、小源二溪流经此地汇合注入千岛湖。

文昌村别名十五都何家。宋、元时为安乐区文昌里;明、清时为安乐乡十五都。1922年改为安乐区文昌村。1933年属文昌乡,1946年属小源乡, 1949年属文昌乡, 1958年改为文昌人民公社文昌大队,1983年又改为文昌乡文昌村,历为乡(镇)政府所在地。辖高垅、茶山、落蒲山、石园里、翁家后5个 自然村。村委会驻地石园里。有365户,1250人。

文昌村文人辈出。据统计,自南宋开庆元年(1259)至清顺治六年(1649),历朝科举考试中,共考取探花1人,进士11人,经魁2人,举人2人,贡生29人。这在淳安历史上实为罕见。

何梦桂(1229~1303),字岩叟,号潜斋,自幼从乡先生游,所得良深。咸淳元年廷试第三(探花),授台州军判官,改太学录、迁博士,除太常博士、监察御史。因抗疏言守备之计不果乃归,筑室隐居小酉坞,从事《易经》注解,著书自娱。着有《铁牛翁集》、《易衍》、《中庸致用》,其《潜斋文集》11卷,收入清《四库全书》。梦桂虽属不得志而归故里,但却给整个文昌村带来福音。他率领村中父老成就四项流传百世的事业,至今仍为文昌村人颂扬。

根据《何氏家谱》载:"何之先盖出自周,周之后有食邑韩因以为氏。传之安王子,允易姓避秦之乱,而韩始为何,其子孙仕汉历显爵。谱有可稽者曰牧亭侯。腾再传至东晋吏部侍郎,文健公太康中罢官由于潜(今临安县于潜镇)徙居今之淳安之文昌,子孙遂定家焉",当时名富昌。至宋咸淳元年(1265),何梦桂以《易经》廷试第三名赐探花及第,与侄景文同榜,御赐彩联云:"一门登两第,百里足三元(指方逢辰状元、黄蜕榜眼、何梦桂探花,三先贤属同邑同肄业于石峡书院)"。又云:"子拜丹墀亲未老,叔登金榜侄同年。"遂赐名富昌为文昌。系"文人辈出,氏族蕃昌"之义,自南宋始,沿用至今。

村四周的自然景观,取最有特色八处加以描述,分别为塔坞清风、青山拱翠、何畈春耕、龙田夜读、晡峰夕照、澄水回澜、鼓陇樵歌、小桥鱼钓,以此借墨抒情,激发子孙后代对故乡的热爱。四是编著何姓百字行歌。为使何姓后代不论到哪一代都能知晓自己的辈份,便于称呼和寻根,每隔一代一个字,逐个轮续下去,历经八百余年,已排到第60辈"劳"字行。

文昌村何姓百字行歌为:天地君亲德,山河日月遥。生身枝与叶,谱牒识根苗。韩何允易姓,庐江郡望高。氏族由敕定,海内鲜同曹。于潜腾启迹,裂土牧亭侯。诸睦锳胥宇,来淳建祖劳。侍郎显东晋,庙封逮宋朝。文昌绵福祉,儇派续编饶。庆衍殊居徙,家乘会本标。周流循百字,万世永轮交。

浙江江淳安县文昌村,每年正月十五都要舞龙灯,正月十五是纪念何氏祖宗何文建公生日,文建公在东晋时被封为牧亭侯,为了祭祀何氏祖先,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何氏宗祠门前要举行灯会,灯会期间有十三个会,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可用“热闹”两字来概括, 龙灯会、銮驾会、敕印会、祭献会、大乐会、十蕃会、标枪会等,这些会有序地交集在一起,其热闹场景叹为观止,村民在大街上任意雀跃高呼,打闹追逐,俨然一派西方国家的狂欢节场景。迎灯会在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不过文昌的龙灯其特点为九龙,人少,舞起来动作灵活多变,嬉耍自如,让人赏心悦目。

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有些风俗习惯被革除,有的已兴利除弊保留了精华,并赋予了时代意义,文昌村把崇文重教的好传统继承并发扬光大,重修了“何氏宗祠”和“何公祠”,重塑何氏先贤座像。据史书载,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文昌村何梦桂殿试第三,御赐“探花”,其侄何景文亦为同榜进士,为此,皇帝亲书楹联:“百里足三元,一门甲两第”。今日文昌,为了彰显何氏先贤之功名,镌刻碑文于“何公祠”以彪炳千秋,今天的文昌村已是市级“ 文明村”、“小康村”,每年正月十五,村民都举行舞龙灯、唱大戏等文艺活动,并在“何公祠”举办祭奠仪式。

农民收入以种殖业和养殖业为主。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94.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46.14万元,占总收入的8.56%;畜牧业收入731.38万元,占总收入的9.93%(出栏肉猪3939头,肉牛238头,肉羊473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收入1632万元,占总收入的80.61%;工资性收入69.8万元,占总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77人(占劳动力的13.19%),在省内务工647人,到省外务工30人,外出务工收入62.99万元。

清末民初,文昌村已成为淳安县的东大门户,是商品经济贸易集散地,有"小小苏杭"之美称。所产 珍眉茶、木材、 桐油等特产,不断运往沪、杭、苏、鲁等大城市或出口海外。同时工业品、日用品和海货等也被贩回文昌。村中建有油坊、茶庄、糕饼店、杂货店、药店、烟店、肉店、馆子店、铁店等20余爿。有些物资,县城缺乏,这里则可买到。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赴浙西天目山指导抗日工作,曾二度经此歇息。第二次是在1944年夏,文昌小学全体师生和乡亲夹道欢迎。晚上聚会时,周恩来亲手送何绍曾乡长名片一张,正面"周恩来"三个字,背面手书"团结御侮、前途光明"八字。后何绍曾作有缅怀周恩来总理诗二首,其中一首为:"卡片长相忆,留言永不忘;谕教虽数字,语短意义长。" 周恩来的教诲,激励着文昌人为国舍家作奉献。

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 1958年沿村筑通公路。1952年,因国家兴建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的需要,新安江水库淹没了近千年建设的繁荣村庄,但勤劳勇敢、具有奉献精神的文昌村人,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全村沿库区后靠重建时析分成5个自然村,拥有耕地447亩、山10580亩。60年代起,村里先后办起了粮食加工厂、茶厂、电器厂、针织厂、工艺品厂等企业。坐落在村中的还有县办造纸厂、乡办林化厂、农机厂、榨油厂、丝绸厂、火柴厂、福利厂等企业,其中 工艺品厂生产的衣帽架以品种多、质量好畅销欧美各地。1992年粮食总产量450吨;立木蓄积量2.80万立方米;茶叶33吨;松脂21吨;生猪饲养量750头。工农业总产值达547万元,年人均收入1447元。

地图

截止2008年,该村有农户1345户,乡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农业人口5164人,劳动力3576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34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该村建有小学 1 所,校舍建筑面积 4802.4 平方米,拥有教师 30人,在校学生1195人,距离厂口乡中学2 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485 人,其中小学生1195人,中学生290人。

全村建有文化站10个、业余文娱宣传队 9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周边诊所

文昌镇卫生院 地址:淳安县文昌镇文昌村173号

周边乡镇

文昌镇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

周边村庄

文昌村 地址:杭州市淳安县

文屏村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文昌镇

塘章 地址:杭州市淳安县

浪洞村 地址:杭州市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