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洪村

儒洪村 儒洪村一、儒洪村简介 儒洪村二、历史文化篇 儒洪村三、山水风景篇 儒洪村四、古迹遗迹 儒洪村五、古村之殇


儒洪村,始建于公元949年,历经五代、宋、元、明、清五朝历史变迁。古诗句“儒水钟灵,洪峦有象,八景钟奇,义有取尔”,浓缩描绘了儒洪山水风貌 ,村名亦源于此。儒洪村作为千年古村,中国传统文化浓厚,村落内及附近山水多以“儒”、“道”为主题命名,如“儒水“、“道峰“、“道源”、“道源凹”、“尚儒”等。儒洪村,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大墅镇,距离县城(千岛湖镇40公里,车程40min),距离杭州主城区200公里。儒洪村位处千岛湖大峡谷景区附近,村内古巷、余玉琼将军故居、茶岩飞瀑、油菜花海、千亩白茶摄影点,及周边配套:千岛湖环湖绿道骑行、垂钓、公山尖登山、生态果园采摘等。儒洪村,始建于公元949年,历经五代、宋、元、明、清五朝历史变迁。古诗句“儒水钟灵,洪峦有象,八景钟奇,义有取尔”,浓缩描绘了儒洪山水风貌 ,村名亦源于此。儒洪村作为千年古村,中...

详情

儒洪村地名网_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大墅镇儒洪村资料简介
  儒洪村是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大墅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12711024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127。儒洪村与凤林社区、大墅村、孙家畈村、大坞村、西园村、殊塘村、桃源凌家村、凤山村、高山村、下坑村、洞坞村、上坊村、寺林村、老岭村、桃林村、岭干村、栗月坪村、洞溪村相邻。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大墅镇儒洪村介绍

儒洪村,始建于公元949年,历经五代、宋、元、明、清五朝历史变迁。古诗句“儒水钟灵,洪峦有象,八景钟奇,义有取尔”,浓缩描绘了儒洪山水风貌 ,村名亦源于此。

儒洪村作为千年古村,中国传统文化浓厚,村落内及附近山水多以“儒”、“道”为主题命名,如“儒水“、“道峰“、“道源”、“道源凹”、“尚儒”等。

儒洪村,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大墅镇,距离县城(千岛湖镇40公里,车程40min),距离杭州主城区200公里。儒洪村位处千岛湖大峡谷景区附近,村内古巷、余玉琼将军故居、茶岩飞瀑、油菜花海、千亩白茶摄影点,及周边配套:千岛湖环湖绿道骑行、垂钓、公山尖登山、生态果园采摘等。

儒洪村,始建于公元949年,历经五代、宋、元、明、清五朝历史变迁。古诗句“儒水钟灵,洪峦有象,八景钟奇,义有取尔”,浓缩描绘了儒洪山水风貌 ,村名亦源于此。

儒洪村作为千年古村,中国传统文化浓厚,村落内及附近山水多以“儒”、“道”为主题命名,如“儒水“、“道峰“、“道源”、“道源凹”、“尚儒”等。

儒洪村属浙江省淳安县大墅镇,距离县城(千岛湖镇40公里,车程40min),距离杭州主城区200公里。儒洪村位处千岛湖大峡谷景区东入口,村内古巷、余玉琼将军故居、茶岩飞瀑、油菜花海、千亩白茶摄影点,及周边配套:千岛湖环湖绿道骑行、垂钓、公山尖登山、生态果园采摘等。

儒洪村,以余姓为主,占比95%以上,为反应浙江淳安地区余姓宗族迁徙代表性村落,所属大墅镇附近村落余姓皆源于儒洪。余氏先祖最早可追溯于东越王 余善(汉武帝时期,见史记《 东越列传》),余善卒后,宗族迁徙至江苏,唐安史之乱后又迁至遂安(今属淳安)萝蔓塘(据《遂安县志》,“唐天宝十四年,余大康避安史之乱,迁徙睦州遂安萝蔓塘定居”)。 公元949年,余以礼携次子余万顷从萝蔓塘迁至儒洪定居,至今已逾千年。

在迁徙儒洪村之前,祖上为官者众,为当地望族,因居住萝蔓塘,故称“萝蔓世家”。部分分支迁居儒洪后,延续门风,据家谱统计,儒洪村宋元明请时代有文人学士共194人,其中六部官吏10人,州府官吏12人,县邑官吏24人。进士5人,解元1人,亚元2人,举人2人,贡生22人。民国时期有陆军少将军1人,黄埔军校毕业生8人等。

历史人物梳理: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余万顷,字九畴,行二白,仕吴越为武林检校,统领禁卫亲军。军纪严整,左右亲军莫不敬惮。吴越归顺宋朝后,迁任侍御史时,奏事无所忌惮,簪笔上殿,百官莫敢仰视,目为“殿上虎”,仕至户部尚书,兼荣禄大夫(从一品)。(参见《 十国春秋》,清·吴任臣著)

宋代(960年—1279年)

余华,字仲舜,号竹斋。北宋大中祥符八年乙卯(1015),登蔡齐榜进士第八十七名,授翰林检阅,提调史馆事,进中奉大夫(文散官名,正四品),年四十一卒于官。

余舜琪,字士奇,竹斋公之孙。后登北宋神宗熙宁三年庚戌(1070)叶祖洽榜进士。授国子学录,从九品,掌执行学规,考校训导,其在任七年,以疾病告终,居茶山之麓,乐道安贫,徜徉林间,年八十以寿终。

余武子,字廷文,行仲三,系田浦派太善公支下。登南宋绍定二年(1229)黄朴榜进士,授主簿。

明代(1368年―1644年)

余复,字存美,登明正统十三年(1448)彭时榜进士,三甲第二十七名。授监察御史,时赣州洞贼朱绍纲叛,公督并兵讨之,计捣其巢,擒绍纲等七十余人,贼平。历官江左布政使,公先后在江西久务崇宽大,一心爱民,不立威干,誉操履洁白,始终一致。

余国祯,字瑞人,号劬庵。少敏好学,熟习经、史、子、集,年十一补弟子员,受易于汪乔年之门,尽得其秘去教授生徙,邑中执经求教者户外常满。明崇祯十三年(1640)登魏藻德榜进士,授四川省富顺县知县。杜门著述,年逾八十,嗜古弥笃,庭训诸子皆以明经,著有《劬(qú)庵类稿》行世(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以下一篇《余劬庵传》、一篇《文林郎富顺知县余公墓志铭》对其生平做了介绍。

《余劬庵传》劬庵余先生,讳国桢,字瑞人,浙之遂安人也。少聪警,异恒儿,六岁能属对,就外传日诵千余言。年十一,补弟子员。受《易》于汪岁星先生之门,尽得其祕去。教授生徒,邑中诸名士执经问字者,户外之履常满。以历试高等贡入南雍。癸酉,举应天乡试。庚辰成进士释褐,得蜀之富顺宰。时当明之末造,闯献交讧,中原鼎沸。蜀道茀不可行,先生单骑之官,募兵措饷,羽檄纷错中,时刻无误。邑有夫马户为民累,而豪党猾胥盘踞作奸,持县令短长,莫敢谁何。先生廉其弊,悉加厘剔,豪强敛迹,民遂以安。听讼,绝苞苴,案无留牍。质成者恒越境里粮至,皆曰惟我余包公民始不自冤云。壬午,分校得人尤盛,三年绩最。抚军及督师交列荐剡。当是时,李自成既陷中州。汪岁星先生总督秦中,殉难襄城。张献忠窥蜀益急。先生知事不可为,乃投劾而归。蜀人扳辕不获至,绘图以祀先生去。而蜀遭贼斩,艾无孑遗,明遂以亡。先生归,躬耕奉父,杜门不出,已而居忧读礼,事继母尤孝谨。冡宰高公尔俨,闻先生名,以书相招,先生婉辞谢不往。乙未甲寅,两遭寇变,家破尽身,几不免。卒仗忠信以涉风波,居常慨息,谓少撄多难,家无长物,惟积图书数卷以遗子孙,屡经兵燹,散佚无存,良可悼叹。因益纵情搜考手录五经古文辞,积百余卷。旁及制义,品评得失,丝丝不爽。每酒后耳熟,辄对诸子掀髯笑曰:使吾得再应童子试,与时髦相角逐,正恐老婆子犹当独胜。同里毛公际可,章公振蕚,皆总草时即决其为异器,以女妻,章公称快婿焉。先生操行醇谨,衾影无惭,淡泊樽节,不尚浮华,常为祖父行营葬地,篮舆不戒,曰我缓步以当车。晚年置报天录一册,日书所行以自省。其学尤邃于《易》,所著有《点易支言》、《田研斋》诸集,藏于家。卒年八十有四。子四人,皆世其业。季中慎,最有声。

《文林郎富顺知县余公墓志铭》(清)方象瑛撰

里中劬庵余公,举进士宰一邑。明末归里,杜门者三十五年。康熙丁已春,余来京师,过公为别,公年八十余,饮啖笑谈若五十许人。去秋驰书通问,则公捐馆舍数月矣。公子中恬辈与儿子引祦同笔砚,属予墓志,予弗文诚不敢任。顾老成凋谢,吾党所伤,乃为公志其大端焉。按状:公姓余氏,讳国祯,字瑞人,号劬庵,邑西南儒洪里人。祖志宠,父登瀛,皆隐德不仕。公生而岐嶷,六岁能属对,年十一补博士弟子。时故总侍郎汪公乔年,倡明易学,公负笈往从,独得其秘,久之文名藉甚,试辄冠多士,执经受易者户常满。自是兀坐点易,自经史子集外,旁及诗古文词,皆手自抄录,丹黄甲乙,莫不各有师承。至崇祯改元,诏郡国举明经,公以贡人南雍。癸酉举应天府乡试,受知于故相国蒋公德璟。庚辰成进士,复出蒲州李学士绍贤之门。两公皆当时人望,士类荣之。明年授四川富顺县知县。富,故盐邑。豪强积胥相倚为奸利。公至,抑豪猾,清积逋,招集流移,吏不得上下其手。壬午,分校得知名士七人。时张献忠将窥蜀。征兵措饷,民不得休息,而夫马户累民尤甚。公多方轸恤。郡守丁汝骧贻书曰:爱惜贫民一念,天地鬼神将怜之,况人乎?盖公之治县如此。然寇丛于疆,民困日甚。汪公殉难襄城。公知时不可为,益无心仕进矣。癸未入觐,便道还里,自后遂不复仕,家居着书自适。顺治初,县大夫延公乡饮宾,公投牒谢曰:某民也,得安耕凿于圣世足矣,其敢干大礼。绝迹公庭。岁时一投刺而已。今天子命儒臣纂修明史,博采山林文学之士,与前代遗献,备史馆,诚得公数辈必能网罗故典,以裨信史。予方拟就公访之,而惜乎公已亡也。生平淡泊勤苦,茹蔬食粝,冠履敝尽不弃,裋褐屡澣未尝更,跋涉道途间,以一童自随,或以从大夫后讽者,公笑而谢之。性嗜学,既老犹执卷向日影中,日拈制义课诸子,掀髯笑曰:使吾复应童子试,宁不当拾青紫耶。乙未冬,盗起常山、开化,躝邑境。公为所掠,羁絷两月余得脱。适届六表,自是益斋心却世事,喜称人善。毛祥府际可方垂髫,亟为延誉。子壻章进士振萼,孙壻家明经,侄儒林,皆童年自择,人服其鉴,诸子负才好学,令遍交诸文士,常以文谒余。余逊谢公曰:君方引掖后进奚辞焉。辛亥秋,予以邑秕政厉民,集同志条列利病,得请岁省脂膏二万金。公时年七十六矣,与议亡倦容,或劝之稍休,公执予手曰:吾老矣,得君辈嘉惠闾里,心乐之不疲也。盖相引重如此。而今已矣。公享年八十有四,里人歌思其德,不忘请之当事,祀泽宫乡贤。公子中恬等将以年月日葬公某所。

铭曰:繄谁幽宫,曰前进士。少为文人,壮为循吏。及其老也,潜德不仕。克俭克勤,以明厥志。考卜于斯,山川所萃。宜尔子孙,式承弗坠。

余濯,名文濯,字士廉,号肃斋,明永乐甲午科第六十四名举人,任监察御史,明正统年间崇祀乡贤,在凝址堂下有“桂史坊”, 以嘉彰其功绩。

余致中,字大本。明正统戊午科中第十四名举人,担任南京承德郎,工部屯田请吏司主事,因患重听,请告乐隐林泉。晚年读书自娱,年九十余以寿终。其赞词有云:“何父文而子不慧,择婿得贤,稍慰其心。所能者人,不能者天,孰云五世而斩其泽,感慨悲咽,公灵有识,可以慰于地下矣。”

余如温,字叔良,后更名纯。永乐五年丁亥,擢吏部考功司主事永乐七年己丑三月,有豫章邬(wū)赠公之任序有云:“伏睹主事,公竭忠输诚,恪公乃事,声誉彰彰,故朋友咸乐道其善也。”公守法廉谨,不受请托,权贵某忌之。年仅五十,不获大用,人咸惜之。

民国(1912年——1949年)

余玉琼,字昆阳,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生。1911年,肄业于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投笔从戎,1912年,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骑兵科。旋在北京总统府,任内卫骑兵队少尉排长。1917年,保送赴日本留学,入骑兵实施学校。1918年回国后,任陆军部军马调教所中尉调教员。后历任上尉营附、少校副官、中校副官、上校参谋、上校团长。1928年,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军务司军牧科上校科长。1934年,任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临时马政教授。1936年10月5日,晋任陆军少将。1937年6月14日,任军政部马政司司长。1941年,任军政部少将部附;同年6月,辞职回乡。1944年,任浙江军管区少将参议。1947年5月,任中美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经理署技术委员会少将委员;11月回乡。1951年1月19日卒。年59岁。 详见《 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

“赶十八”为儒洪村传统年俗,源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正月十八过元宵,每逢正月十八,附近村落亲友均会前来参加,看大戏、百家宴流水席等为主要特色活动。

儒洪村地理整体呈船型(又说元宝型),村头村尾小中间大,山水景致别具一格。道峰东列,儒水西流,“八景”取象,世代吟诵:

儒水春浪、芭沟夜月、梧峰夏云、梅阜晴雪、枫林返照、茶岩飞瀑、牧坪牧唱、乌石渔歌

儒水春浪:“暮春修锲对洪流,犹是当年曲水游;王谢遗徽今尚在,后贤何必逊前涛”

芭沟夜月:“芭沟何处种芭蕉,维见溪流一线摇;夜青谭空吐月,遥闻隔岸有清箫”

梧峰夏云:“云峰夏日古诗评,况有朝阳梧树名;自是深山绕瑞霭,油然五色放光明”

梅阜晴雪:“岂有山同五出花,多因腾六靓光华;林翁岩下留清影,梅福炉中煮碧沙”

枫林返照:“深秋枫叶尽题红,数点寒鸦枯树中;但看夕阳回照处,东溪一带似长虹”

茶岩飞瀑:“危岩千尺蔽青宵,中有惊涛出半腰;疑是天凤吹玉宵,或从碧汉架银桥”

牧坪牧唱:“平沙漠漠草萋萋,樵子归来日影西;更有牧童吹短笛,呜呜声里杂黄鹂”

乌石渔歌:“屹立洪波路不通,渔舟停泊卷舫蓬;提瓶沽得前村酒,野曲无腔信口中”

经堂 县南儒洪,远挹山光,近闻水濑,四时风景,颇供游人清赏。(自民国《遂安县志》)

古经堂位处儒洪西边入口处,始建年份尚待考证,最近年份的修缮记录为1884年(《重修经堂志》余允清)、1944年(余玉琼主持修缮)。建筑由六部分组成,一是经堂,供奉释迦摩尼及关云长,余玉琼将军信奉西藏密教,曾改名为密教道场又名大寿佛寺;二是文昌阁,供奉文昌菩萨;三是喜财殿,供财神菩萨;四是观音殿,供观音菩萨;五是赤心楼,供王灵宫菩萨,镇进出村子鬼怪;六是福德殿祠,供土地菩萨。

解放后,经堂一众菩萨在“破四旧”的文化运动中摧毁,1975年在农业学大寨的高潮时期被彻底摧毁。

全桥三个门洞,桥长30余米,高10余米,全桥以条石构成,始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春,落成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冬(公元1762-1765年)。(参见《麟振桥记》)

《麟振桥记 》

邹锡畴(清)

韩子曰:博爱之谓仁。子曰:立爱自亲始。其理同欤?否欤?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斯言尽之矣。夫天地者,万物之父母。生我者,一人之父母。乃人日戴天而绝不生其毛里之感。至生我者,虽日詈之挞也,而孺慕之诚终身不改。何也?实在是也。道峰余子士万,字萃一,诚悫士也。厥考彦招,字廷旗,邑诸生,秉心恻隐,凡济人利物之事,知无不为。道峰下临万仞之溪,怪石森立,春夏水涨,滩声如雷,流迅而波激。经其地者,一失足性命且不测。冬结为坚冰,凿之褰裳以涉,凌利于刃冷彻骨。担荷者,力不支辄颠仆。行李之往来,器皿赀货,乘流直下,触石纷碎。役夫即倾囊以偿,犹惧不给。廷旗目击而心伤之,默念跨溪为梁,乃可免斯厄。惜力绵,即尽出其家之藏,事无由集。郁于中者十余载,病革,诚妻子曰:吾乡七都南隅,势据上游,上通衢郡常邑,直达闽豫,下由凤林港入新安,跋涉者日以益繁,灭顶殒身之患恒惴惴焉。吾有志筑为梁而未逮也,汝其识之。抑重有念者,吾宗食指不下数千,而吾仅一子一孙,宗系不绝如线,岂吾德薄无以利我后嗣耶?斯二者,吾之遗憾也。言讫而卒。萃一哀毁骨立,服阕,母勖之曰:而忘而父易箦之命乎?萃一长跽,潜然出涕,曰:不敢忘。退而自维,吾父之亟欲构斯桥也,非敢缓也,盖有待也。吾无以继先人之志,何以为人?且负不孝名,奈何?繇是,岁终会计其出入,于明年始节俭,逾于平日有贫士所不堪者,而母氏甘旨不缺,宗族戚友乡党遇疾病死丧问遗则加厚焉。如是者数年,少有余赀,奋然曰:吾今乃可继先人之志矣。禀命于母,随它材鸠工,量程聚粟,经理条密,小大不遗,经始于二十七年之春,落成于三十年之冬季,首尾四载,乃告竣焉。方其初创也,萃一躬为督率,复命子若弟襄厥事,历数月,告其母曰:儿金工之费若干,石工之费若干,佣力工作之费若干,计一日百数十人或百余人。则孺人色喜,或祈寒暑。雨,佣力工作之人减于旧,亦必以诚告孺人。不语若有不豫者然。萃一悚然而退。明日增其佣,号召远近工师毕集视旧有加。孺人闻之,为之加一餐。萃一每旬日具酒食以劳群工,出好言慰之,以故群工趋事踊跃,无日以怠,然犹迟之。四载乃底于成焉,名之曰麟振桥,以体前人子孙绳绳之遗意也。越期年,萃一复举一子,咸应之理固然乎。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明征矣。今年夏六月朔,萃一以读法入城,请序于余。余承乏兹宰间,以公事过道峰,去幰远眺,见斯桥之横亘数十丈也,若长虹之饮于溪,石栏之星罗碁布也,若珉玉之生于山,两亭岿然在望,则行者之所憇息,坐而啜清茗,卧而领皓月,则贩夫担竖之众且稠也。喟然曰:萃一之易危而为安,出险而就夷,皆克承乃父之志也。孺人寿历斯颐,抱幼孙而亲阅其终始,寖昌寖炽之兆见于斯矣。余方以孝教吾民,而有如萃一者作之,则凡有血气之伦,爱亲之心,可油然而生矣。于其请,爰载笔记之,所以表萃一之孝也,抑以广吾民之共勉于孝也。若其规模之宏远,树筑之坚固,费金钱七十余万,有目者所共睹,余可毋赘云。

儒洪为农村发展的缩印,自文革以来,文化及生态破坏极度,对文化及生态保护及投入不足,古村在生态保护、文化修复等方面面临较大挑战,重新恢复景致盎然的历史画面有待努力。

周边政府机构

淳安县大墅镇儒洪村鸫娄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

周边村庄

儒洪村 地址:杭州市淳安县儒上线

洪家村 地址:杭州市淳安县淳开线

七连 地址:杭州市临安区洪高线

余洪村 地址:杭州市建德市
杭州市建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