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浦村

半浦村 半浦村历史文化 半浦村历代名人 半浦村主要景点 半浦村古村评析


半浦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姚江之滨,三面环水,南有“灌浦古渡”,北有慈城古镇,据交通要冲,距离宁波市区18公里。是代表性的渡口古村。为宁波市十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半浦古时称鹳浦,亦称灌浦、官浦,谓取灌溉农田之意,清代定名为半浦。因地处姚江之北,东为鄞西与慈溪两县相半之界,江以南九里有浦,北有灌浦古渡,两地均为渡而名,渡因浦而名。半浦村共有村民600余户,1320人。年村经济收入5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000余元,村中有村办企业和私营企业。目前正在编制古村保护规划。古村虽只是一个 江南小村,但经过 长期的文化积淀,古村 历史底蕴已经非常丰厚。目前该村被公布的区级文保点就有24个。村落大族历世聚居,行文重教,村中有多处代表性的优秀建筑,曾有浙东学派著名人物郑氏家族的“二老阁”藏书楼及现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兴建的西洋建筑“半浦小学”,除了这些,村中还遗...

详情

半浦村地名网_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半浦村资料简介
  半浦村是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20510323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205。半浦村与古巷社区、浮碧社区、望京社区、景明社区、慈湖人家社区、宝峰社区、慈东、维拉小镇社区、云鹭湾社区、塘家湾社区、官山社区、枫湾社区、北门村、勤丰村、东镇村、东门村、南门村、慈湖村、东山村、白米湾村、观庄村、湖心村、上岙村、毛力村、毛岙村、国庆村、浦丰村、民丰村、向上村、三联村、妙山村、五湖村、八字村、五星村、金沙村、公有村、五联村、南联村、杨陈村、洪陈村、双顶山村、三勤村、王家坝村、黄山村、龚冯村、虹星村、新华村、前洋村相邻。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半浦村介绍

半浦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姚江之滨,三面环水,南有“灌浦古渡”,北有慈城古镇,据交通要冲,距离宁波市区18公里。是代表性的渡口古村。为宁波市十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半浦古时称鹳浦,亦称灌浦、官浦,谓取灌溉农田之意,清代定名为半浦。因地处姚江之北,东为鄞西与慈溪两县相半之界,江以南九里有浦,北有灌浦古渡,两地均为渡而名,渡因浦而名。

半浦村共有村民600余户,1320人。年村经济收入5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000余元,村中有村办企业和私营企业。目前正在编制古村保护规划。

古村虽只是一个 江南小村,但经过 长期的文化积淀,古村 历史底蕴已经非常丰厚。目前该村被公布的区级文保点就有24个。村落大族历世聚居,行文重教,村中有多处代表性的优秀建筑,曾有浙东学派著名人物郑氏家族的“二老阁”藏书楼及现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兴建的西洋建筑“半浦小学”,除了这些,村中还遗留下大量的如中书第、周家 祠堂、塘路墩、半浦大屋等明清古建筑。计有15处楼群,规制较高,质量较好,已有多处被公布为文保点。

半浦,旧属慈溪县西屿乡安仁里(元丰《九域志》),是姚江北岸一个写满了历史的古村落。元代,一位叫郑毓 图片 (5张) 的人隐居此地,自号安仁居士。郑毓是宋嘉定元年状元郑自诚的裔孙,其后人自然不同凡响,数百年来科第连续,蔚成望族。

明人郑溱有诗:“望江楼倚渡亭边,在昔文英武秀贤。”古村养育了许多出类拔萃的 人物,是这些人物丰富了古村的人文内涵。在茶栈的堂前,有很多官报的痕迹,只有一张还依稀可辨:“贵府老爷郑福椿高中举人”。当然,岁月抹掉的只是墙上的字,史书上依旧可读。据光绪志记载,从五世中顺大夫郑启起就捷报频传:郑重,成化十一年进士、长沙知府;郑卿,嘉靖三十四年举乡试第一、三十五年进士;郑梁,康熙二十七年进士、高州知府;郑芬,道光二年举人,杭州训导;郑一夔,道光十一年举人,丽水教谕……明清两代,半浦郑姓入传的竟达四十九人。一个村落且一个姓氏能如此辉煌,在旧慈溪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半浦村的古宅很多,近年虽有些损毁,但仍有部分可以细细 品味,如“乐善堂”、“益丰门头”、“中书弟”等,古老的山墙,砖雕的门楣、花样各异的木格窗、柱子上桐油的痕迹,都还显示着古宅的当年气派。

半浦素有“三庙六祠堂,一庵一阁一义庄”之说。从老街、挨坝到周、郑、孙家,一路都能看到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马头墙。翰林第的规模最大,书带草堂、二老阁、二砚窝、一隅阁、丈七间、野云居、望云楼、藏笏楼、有怀轩、三星阁、半生亭、大椿堂、西江书屋、石叟居等光绪《慈溪县志》(以下简称光绪志)有过记载的,多属这个建筑群。如今,原来的形态已经支离破碎,幸存的也多摇摇欲坠。倒是郑满的澄心堂还在。

始建于1921年,由当年四明银行当家孙衡甫捐助资建造,是一幢欧式风格的二层小楼,横开10间。虽经80余年风风雨雨,依然完好。

半浦小学的大门新挂了一块“第三课堂”的匾额,修缮一新的半浦小学,灰砖黛瓦、素雅宽敞。前进七间平屋,正中是门厅,主楼五间两层带走廊的楼房,两厢是一长溜各十余间的平屋,主楼两侧又有若干附属用房,整体结构带着民国时期的风情,像是放大了的陈布雷创办的官桥鸡山学堂。

村内原先建有可与“天一阁”比肩的“二老阁”藏书楼,由清朝浙东学派著名人物郑寒村家族创建,鼎盛时期该楼曾藏书五万余册。原为一座二层楼歇山式建筑,但已于前些年倒塌,现在残址仅留有一碑。

面对姚江的半浦村,在交通不甚发达的上世纪以前,自然建有渡口,“灌浦之渡”曾经辉煌一时。但随着交通业的日益发达,江水 上已不见往日来来往往的帆船远影。如今,岸边的古渡人家还在,古渡之上,水波依旧,天低江阔,岸山还残留着昔时的灯塔。

渡口有一支天灯石柱,一百六十多岁了,歇山顶造形的柱顶石龛,依旧玲珑、清秀。旧时石龛内以菜油点灯,兼具夜间照明、引渡的功能。小小的一盏渡灯,不知温暖过多少古往今来的渡客。《义渡碑示》告诉我,半浦渡旧为义渡,是道光间郑芬、郑一夔兄弟的善举之一。咸丰元年,郑显煜、郑显泰继承父辈遗愿,再次发起为义渡捐资、捐地,他们重修渡亭、设置天灯、增添渡船、为船夫建屋,使义渡一直运转到1949年。郑氏的义举,受到了官府的表彰,称其“好义可风”。

村西孙宅是 孙衡甫的故居。坐北朝南,三合院。宽敞的前天井、檐下的木格窗、墙上的砖雕,显示出曾经的气派。因为一度做过半浦公社的办公楼,以致砖雕门额改成了水泥五星。孙衡甫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的风云人物。他创建半浦小学、捐资宁波老江桥、修筑半浦到慈城的石板路等,深得乡人的称赞。

到江北慈城古镇不远的半浦村,总是有些遗憾,“灌浦古渡”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江水之上不见来来去去的孤帆远影;著名的藏书楼二老阁,历经200多年岁月后,也轰然倒塌,所藏的经典全部散失,而后人只能在郑性父子与黄宗羲之间交流、治学的佳话中去寻觅一些余韵。

幸好,古渡人家还在,那些面临良田的参差屋宇还在,刻画着岁月悠悠的痕迹,而古渡之上,水波依旧,天低江阔,岸上还残留着昔时的灯塔,曾经,它导引过多少夜航船的归来。就是这个渡口,当年洋枪队的美国流氓华尔,在此登岸,想要进攻慈城,却因此送了自己的性命。

半浦古村,除了是个渡口古村外,应该出过一些人物,现在留下了很多规模宏伟的老房子,但村里的人,能够说出它们的来历,或者主人从前故事的,却很少。线索是有的,没人追究整理,外来者如我们只能面对一重又一重的深宅大院嗟叹。比如“乐善堂”、“益丰门头”、“茶栈”,老墙门上的这些题字或许说明了历史舞台上曾经演出过怎样的剧目。

还有个老宅叫中书第,具有200多年的历史,对着一大片稻田,祖上应该显赫过吧?木门依然是旧时的风貌,走进去,穿过月洞门,一块菜畦,自挖的小井,像是到了鲁迅记忆里的“ 半浦村 (4张) 百草园”。院落里很多房间都空着,无人居住。一位姓王的妇人跟进跟出地表白她在此住了36年,是她的夫家祖屋,宁肯守着日渐荒芜的老房子,也不肯卖掉一扇窗。那些无人居住的房间,椽子已经腐烂,一只竹制的菜橱,分上下两层,搁在那里,天井的石板地上,爬了丝瓜的枝蔓,倒显示了一点生机。

而过去了200多年的显赫就这样成了一个谜。

在一堆老房子里,主人身世清楚的要算当年四明银行的当家人孙衡甫了。

古老的山墙,一整扇的木格窗,砖雕的门楣,木头柱子上桐油的痕迹,显示着曾经豪门大宅的气派。三进院落,三个天井,收拾得特别干净,连花草也摆到廊檐下。在老屋中穿行,看到一扇绿色的花格窗下,滚着一只大冬瓜。孙宅的今天,居住在这里的人,日子就这样柴米油盐地过着。

钱庄伙计出身的孙衡甫,1911年在上海金融风暴后渔翁,导利,盘进四明银行。

他于1933年创办四明储蓄会,用零存整付、整存零付、整存整付、存本付息、学费储蓄、婚嫁储金、礼券等方式,千方百计地吸收储蓄,通过这些方式和四明原有的声誉,四明的存款储蓄 半浦村 (3张) 额连年上升,使他得以自如地利用这些资金投资房地产和放款业务。鼎盛时期的他,也一定衣锦还乡过。但盛极而衰,1935年,一落干丈的孙衡甫黯然离开了四明。

在故乡,他还留下了由他捐资建造的半浦小学。始建于1921年的半浦小学,那幢欧式特征明显的主楼,经历了80年风雨之后,依然完好地伫立着,学校门口的招牌却更换了多次,如今上面写着“江北赛恩电器厂”。大门进去,看见一块碑,刻于1927年,字迹模糊。正是黄昏,两边平房里传出隆隆的机器声,庭院里的鸡冠花开得红火。

走过很多人家,看到门前的地上放着一盆盆花,开着紫红的花朵,小巧玲珑,但开得很生动。老房子的旧貌显示着半浦村民固守家园的朴实信念,老房前生动的小花折射着古村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夕阳映照着古渡,我们告别了古村。当地文保所的人士说,二老阁的旧址还有一块碑,问我们要不要看。

一个曾可比肩天一阁的著名藏书楼,只剩了一块碑,那是种多么巨大的遗憾,时光的刀刃,切开了一个惨淡的伤口,留下风干的疤痕。二老阁的盛况记载于书页上:曾经藏书五万余册的二老阁,是一所二层楼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阁前有明堂,阁后有清池,围墙北面建有一亭,载竹木花卉。二老阁楼上中间一间依嘱供奉着黄宗羲、郑溱和郑梁的神位,左右两间储藏着黄宗羲的著作,楼下是郑溱的著述。

也是在这个渡口,300多年前,郑性亲自到余姚黄竹浦,把黄宗羲著作用船载运到半浦。后来,郑性编《二老阁书目》整理黄宗羲的遗稿,四方学者访求黄宗羲的著作,不去竹浦去半浦,使二老阁在学术界享有了盛誉,也使半浦古渡多了四方求学者的身影,二老阁缕缕书香,因此散播到宽阔江面之外更远的地方。

周边购物

神路口商店 地址:半浦村后八房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