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亭村

丈亭村 丈亭村地理区位 丈亭村基层组织 丈亭村自然资源 丈亭村村史沿革 丈亭村产业经济 丈亭村社会事业 丈亭村历史名人 丈亭村风景名胜 丈亭村存在问题 丈亭村发展目标


丈亭村隶属于 浙江省 余姚市 丈亭镇,位于丈亭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地沈家自然村,村因镇地名定名。境域面积3.22平方公里。2001年4月由沈家、陈家、下齐塔、赵家四个村撤并而成,为丈亭镇人口最多的一个行政村,辖28个村民小组。根据“浙江省万村联网”资料,全村有1650户,4356人,耕地1340亩,山地491亩。年工农总产值约3.5亿元,人均年收入8208元以上。丈亭村位于姚东地区,地处 丈亭镇西南,东止丈亭 老集镇,南临 姚江,西接 龙南村,北与 渔溪村、 汇龙村相交 萧甬铁路穿村而过。全村由东向西沿姚江铺开,呈狭窄形状,地貌多为姚江冲积平原,铁路北部有 白象山等小山坡,土壤以江涂泥、青紫泥为主,适宜制作砖瓦。主要河流有朱家浦、油车浦(下游)和铁路河(西段)。注入姚江,临江地势较低,建有镇排涝站,至今下齐塔自然村处还设有渡口,名曰郭姆渡 。 详情


丈亭村地名网_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丈亭镇丈亭村资料简介
  丈亭村是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丈亭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302811092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281。丈亭村与三江社区、胡界村、凤东村、渔溪村、半岙村、寺前王村、汇头村、汇龙村、龙南村、龙丰村、梅溪村相邻。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丈亭镇丈亭村介绍

丈亭村隶属于 浙江省 余姚市 丈亭镇,位于丈亭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地沈家自然村,村因镇地名定名。境域面积3.22平方公里。2001年4月由沈家、陈家、下齐塔、赵家四个村撤并而成,为丈亭镇人口最多的一个行政村,辖28个村民小组。根据“浙江省万村联网”资料,全村有1650户,4356人,耕地1340亩,山地491亩。年工农总产值约3.5亿元,人均年收入8208元以上。

丈亭村位于姚东地区,地处 丈亭镇西南,东止丈亭 老集镇,南临 姚江,西接 龙南村,北与 渔溪村、 汇龙村相交 萧甬铁路穿村而过。全村由东向西沿姚江铺开,呈狭窄形状,地貌多为姚江冲积平原,铁路北部有 白象山等小山坡,土壤以江涂泥、青紫泥为主,适宜制作砖瓦。主要河流有朱家浦、油车浦(下游)和铁路河(西段)。注入姚江,临江地势较低,建有镇排涝站,至今下齐塔自然村处还设有渡口,名曰郭姆渡 。

根据“浙江·丈亭镇”资料 ,全村有党员151名,建立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 2008年,该村在村委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的共同努力下,获得镇先进党组织、镇先进经济合作社、镇社保工作先进集体、镇武装工作先进集体、镇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根据“浙江·丈亭镇”资料 ,该村耕田面积1297亩,山林面积436亩,是丈亭镇地域人口最多、人均耕地最少(只有0.3亩)的村。

2001年4月行政村撤并,丈亭村由镇窑头片沈家、陈家、下齐塔、赵家四村合并。原沈家村,以境内沈家自然村得名,解放前属慈溪丈亭四保,1954年划归余姚,解放后先后更名为村、砖瓦一社、砖瓦生产合用社、并入余姚县地方国营砖瓦厂,1962年建立大队,1983年复村。原陈家村。陈姓先祖从象山县姜茅山迁入,以姓得名,原属慈溪丈亭五保,解放后废保改村,1954年划入余姚,先后称村、砖瓦二社、砖瓦合作工厂、并入余姚地方国营砖瓦厂,1962年建立大队,1983年复村。原下齐塔,旧有南北二塔,南塔边为齐姓所居,故名。原属慈溪丈亭六保,解放后1954年划归余姚,先后称村、砖瓦三社、砖瓦生产合作社、并入余姚地方国营砖瓦厂,1962年建立大队,1983年更名为村。原赵家,以姓得名,村近赵家浦,原属慈溪丈亭七保,解放后1954年划归余姚,先后称村、砖瓦合作社、并入余姚地方国营砖瓦厂,1962年建立大队,1983年复村。

丈亭村素以砖瓦生产为主导产业。是浙东重要的砖瓦生产基地,解放前,由于砖瓦生产工艺落后,砖瓦产业受经济形势影响,窑业经济一直处于萎缩状态,窑民的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极差,解放后,政府号召窑民组织起来,对生产工艺实行技术改造。1952年成立慈溪县丈亭砖瓦生产委员会,次年成立手工业砖瓦社,始用煤炭替代松树枝烧砖。1959年建立36门第一座轮窑。上世纪七十年代始用江泥、黄泥、煤渣比例烧制红砖,并引入制砖机,节约土地,减少劳动力,至上世纪末拥有砖瓦厂4家,年产红砖5000多万块,窑业生产进入鼎盛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以窑业生产为主体的单一产业格局开始瓦解,针对人多地少的实际,村组织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是原丈亭镇兴办工业企业起步最早的地区。村支部一方面着力办好以砖瓦厂、五金加工厂为主的集体企业,另一方面鼓励村民搞“小加工”,发展民营企业。通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汽柴配件、水暖器材为主的块状经济格局,至今全村有各类企业200多家,以及几乎是家家户家都有的小五金加工配套工场。农业尽管土地少,但村集体十分重视农田设施建设和造田整地,利用沼泽地和山坡杂地发展多种经营,一改自古以来窑头没杨梅的现象,发展杨梅林300多亩。依托毗邻丈亭城镇的优势,交通运输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2005年全村工业总产值3.01亿元,农业总产值1576万元,第三产业1.15亿元,人均收入7885元,村集体收入116.65万元,村级集体资产达到803万元。

丈亭村崇教之风盛行。解放初期原陈家村建有龙东小学,是丈亭地区最早兴办的一所完全小学(1956建初中部,是余姚三中的前身),该校较长时期内作为区中心小学。根据“浙江·丈亭镇”资料 ,沈家村地段建有完全小学1所,起名窑头小学,村建有卫生室,有乡村医生2名。2008年该村出资23660元资助窑头小学教育事业。在文化活动方面,2008年,该村对老年活动室进行修缮,组织老年人参加老年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举办了“迎奥运,庆三八”健身舞大赛,参加镇拔河大赛取得优胜奖,邀请老年剧团到村表演。村级公共基础日益完善,开通有线电视,村民生产生活全部用上自来水,村集体多次进行电力、自来水管网改造和环境卫生整治,露天粪缸全部消灭,普及合格公厕。村内有简易农贸市场1个,方便群众购物。除姚江航道外,村内建有一条长达2.5公里的通村公路,东西向贯穿全村。2005年镇公铁立交开通,连接通道的长乐大道南端直通村中心,2005年在全镇率先实行村庄整治,交通道路包括自然村通道都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2008年对赵家,下齐塔村道进行维修,对3个公厕进行改造。环境卫生实行保洁制,村貌大为改观。丈亭村是全镇最早向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补助的行政村,凡村民满60岁后,可领到15-75元不等的补助,每月由村发放。2003年开始,还建立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8年,老年劳保发放204905元,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434人参保率达95%以上(企业类参保除外)。该村为余姚市文明村。2008年受理村民纠风8起,调解成功8起,成功率100%,发生各类违法案件12起,其中刑拘1人,治安拘留13人。从案件特征来看,主要是外来人口犯案。以盗窃为主。

陈谦夫,名夏常(1880—1945),丈亭村陈家人,1900年毕业于宁波祟信书院,1911年与陈训正等人一起筹建效实学会,并任干事。次年共同创办宁波效实中学,先后两度出任该校校长达11年之久,1933年经同乡帮助,筹集资金在慈湖高等小学基础上筹建慈湖中学,出任首任校长,1939年学校遭日寇炸弹轰炸,校舍被毁,陈谦夫一病不起,含恨逝世,陈谦夫教育理念独树一帜,主张对学生实行人格教育,要求“为师者须以身作则,使学生潜移默化”,倡导实学,不趋时风,并作为效实的校风。学校蜚声海内外,桃李满天下。

“十里瓦窑湾”,沿姚江北岸延绵十余里的江湾,自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这里建起第一座甑窑,俗名叫“狗头颈”土窑,至今的400多年间,这里窑洞林立,坯场连绵,窑工挥汗,车船穿梭,一派繁忙景象,相传明“通政吏”赵文华乘舟路过此地,见场景称赞千砖万瓦犹如千军万马,真是个建窑的好地方。至解放前夕,共建有甑窑27座。如今甑窑已改建轮窑,江湾场景更优美。

截至2008年底,该村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村内盗窃事件频发,特别是一些入室盗窃危害极大。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引起:1.外来人口管理比较乱,外来人员出租房登记不规范。2.村联防队人手不够,工作制度执行力度不够。2.村民自我防范意识薄弱。3.村委对安全防范宣传力度还不够,有待加强。

二是村内部分公共设施陈旧,主要是村集体资金紧张。

三是村内宅基地纠纷事件有上升势头,主要有以下原因:1.该村历史原因人多地少,宅基地一直紧张,村民房屋都是紧靠而建。2.宅基地和住宅私自违规出售,一旦起纠纷不受法律保护。3.村民法律意识较淡薄。

“十一五”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建美好家园。进一步做大做强汽柴配件产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盘活集体资产,办好村办砖瓦厂,推进村庄整治,完善公用设施,优化村容村貌。至2010年,全村实现工业产8亿元,农业产值250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350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村级集体年收入200万元,村级集体资产1200万元。争创宁波市文明村、生态村、卫生村,率先建成余姚市级全面小康村。

周边政府机关

丈亭镇人民政府 地址:宁波市余姚市丈亭镇人民路8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08:00-11:00,13:00-16:15
宁波市余姚市丈亭镇人民路8号

周边乡镇

丈亭镇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周边村庄

陈家村 地址:宁波市余姚市

下齐塔村 地址:宁波市余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