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堰村
秦堰村 秦堰村基本概况 秦堰村基础设施 秦堰村经济状况 秦堰村科教文卫 秦堰村旅游资源
秦堰村位于横河镇政府驻地西2公里,东邻龙泉村,南与梅湖村、童岙村交界,西接石堰村,北面同马堰村相连,总面积4平方公里。2001年2月由原秦堰、湖西门、王家畈3个村合并建立新秦堰村。由17个自然村组成:秦堰桥、邱家、何家道地、西江堰、叶家、新楼屋、老新屋、湖西门、西朱、山头、严街、后沈家、羊淘里、荷花池头、王家畈、郑庵里、紫林庵。村委会驻地新楼屋,辖村民小组46个。2002年常驻户口1505户,4546人。民族有壮族5人,布依族6人,苗族2人,彝族1人,其余均为汉族。全村姓氏以杨、王、诸3个姓居多,其余有孙、朱、邱、赵、胡、叶、华、严、何、沈等姓。村内有横跨东横河南北的秦堰桥,村因桥名。据《余姚县志》记载:古秦湖,在秦堰村,相传为隐居胜地,山明水秀,风景极佳,犹如“人在明镜走,鸟在画屏飞”。境内地势,南部多山丘,北部平原,东横河以东西方向横贯全...
详情秦堰村位于横河镇政府驻地西2公里,东邻龙泉村,南与梅湖村、童岙村交界,西接石堰村,北面同马堰村相连,总面积4平方公里。
2001年2月由原秦堰、湖西门、王家畈3个村合并建立新秦堰村。由17个自然村组成:秦堰桥、邱家、何家道地、西江堰、叶家、新楼屋、老新屋、湖西门、西朱、山头、严街、后沈家、羊淘里、荷花池头、王家畈、郑庵里、紫林庵。村委会驻地新楼屋,辖村民小组46个。2002年常驻户口1505户,4546人。民族有壮族5人,布依族6人,苗族2人,彝族1人,其余均为汉族。
全村姓氏以杨、王、诸3个姓居多,其余有孙、朱、邱、赵、胡、叶、华、严、何、沈等姓。村内有横跨东横河南北的秦堰桥,村因桥名。据《余姚县志》记载:古秦湖,在秦堰村,相传为隐居胜地,山明水秀,风景极佳,犹如“人在明镜走,鸟在画屏飞”。
境内地势,南部多山丘,北部平原,东横河以东西方向横贯全村,省道公路浒溪线东西向横穿村境。全村有宽6米以上公路两条,秦横公路接杭甬高速公路慈余连接线,秦湖公路通村南北,村道已浇水泥路面4550米。村民拥有大中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72辆,客货运输汽车30辆,小轿车45辆,摩托车1204辆。
过境主要河流有东横河,其南北向支流有湖西门江、新楼屋江、邱家江、长石板桥江,均通后大江,水系成网,排灌方便。桥梁有秦堰桥、西湖闸桥、杨郎桥、龙泉桥、叶家桥、汇龙桥等25座。山丘集中在南部,有楼房里,孙家尖,罗圈,龙回山,活审山、毛竹山,庙山,畚箕山,老虎窠,庙弯山,沙石亭,燕子窠,石门头等,群山连绵起伏。
农业
全村有耕地3637亩,山林3800亩,耕地种植粮棉为主。取消粮棉统购任务以后,实施农业产改,扩种水果、苗木、蔬菜。全村已无棉田,农田以种口粮为主,改单季稻,冬春以种草莓、蔬菜为主。粮食亩产曾达到1616斤(1981年),棉花130斤(1984年)。山林以种植杨梅为主,全村达1500余亩,年产量达到过600吨,亦种植柑桔、茶叶、毛竹等经济作物。2002年粮食总产量1497.5吨,油料总产量126吨,瓜果蔬菜总产量2931吨,农业总产值1156万元。
工业
全村有企业82家,其中年产百万元以上企业16家,产品以五金、电器、饮水器、塑料制品等为主。从业人员1698人,2002年工业总产值13216万元,利润1066.83万元。
第三产业
2002年,村民从事建筑业、服务业、运输业、商业的人员1276人,年收入1511万元。全村总收入15883万元,人均年收入5908元。
村内有完全小学1所,设7个班,幼儿园2所。有在校大学生4065名,已毕业大学生67名。有老年活动室3个,占地270余平方米。3个农贸市场,固定摊位49个。
境内湖西门自然村以南约150米的湖头山东麓,有一处隋唐时代的古窑址。湖西门闸口清代乾隆十九年(1794)立有“奉宪禁垦烛溪湖”碑一块(现已拆废)。
周边政府机构
宁波市慈溪市横河镇秦堰村稼役廾退苤军人服务站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烛溪路
周边厂矿
云腾石料加工厂
地址:横河镇王家畈西区220号
周边公司企业
秦皇岛瑞策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宁波市慈溪市立晟路与紫林庵路交叉路口往西北约2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