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界坑村
应界坑村, 应界坑村基本概况, 应界坑村经济状况, 应界坑村科教文卫, 应界坑村基础设施, 应界坑村旅游资源, 应界坑村历史人物
应界坑村是浙江省 温州市 永嘉县下辖的村,东与大岙、 山坑接壤,南通 巽宅,西接界坑,北邻溪下,全村分为应一村和 应二村,全村人口3000左右。坐落在浙江省 括苍山的支脉大泊山中,因全村地形犹如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素有“凤凰落地”的美誉。这里山高林密,绿水环绕,村落依山而建,房屋错落有致,似世外桃源。村中的应界坑文化中心,曾经是应界坑莘莘学子学文习武的地方,也是 温州乱弹老寿昌戏馆演练的场所,是当年 红十三军授印和秘密活动煮恋仔趋的据点,是历代人才的摇篮。应界坑世代耕读传家,人才榆慨提辈出。“耕可固本,读可荣身”,应界坑麻氏家族一直过着“白天种地,夜读诗书”的耕读生活。这种半耕半读的文化氛围,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英才俊杰。如宋代福清县事的诚公,“除授国子学録”的锹公,元代兄弟仨都登监的楸公、榜公、棠公,才华出众,政绩卓著。清代有贡生5人,文武生...
详情应界坑村是浙江省 温州市 永嘉县下辖的村,东与大岙、 山坑接壤,南通 巽宅,西接界坑,北邻溪下,全村分为应一村和 应二村,全村人口3000左右。坐落在浙江省 括苍山的支脉大泊山中,因全村地形犹如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素有“凤凰落地”的美誉。
这里山高林密,绿水环绕,村落依山而建,房屋错落有致,似世外桃源。
村中的应界坑文化中心,曾经是应界坑莘莘学子学文习武的地方,也是 温州乱弹老寿昌戏馆演练的场所,是当年 红十三军授印和秘密活动煮恋仔趋的据点,是历代人才的摇篮。
应界坑世代耕读传家,人才榆慨提辈出。“耕可固本,读可荣身”,应界坑麻氏家族一直过着“白天种地,夜读诗书”的耕读生活。这种半耕半读的文化氛围,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英才俊杰。如宋代福清县事的诚公,“除授国子学録”的锹公,元代兄弟仨都登监的楸公、榜公、棠公,才华出众,政绩卓著。清代有贡生5人,文武生员十几人。近代和现代书法名家有纯臣公、麻勉公、玉侯公,有擅长工笔、山水、人物画名家天英公,雕塑名家舜卿公,有红军烈士4人,离休干部6人(其中享受地市专员级待遇2人),有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国家公务员等国家公职人员170多人,博士、硕士20多人,大学以上学历200多人。
邮政编码:325117
全国 麻氏 族人聚居最大的村落
应界坑村 (12张) 北宋元佑(1086年前后)麻氏始祖麻模,字仲范,赘居此地,繁衍生息,枝荣叶茂。村民麻荣表告诉记者,麻氏先祖是唐宋以来永嘉移民的重要族群之一,他们继承耕读传家的优良遗风,在海拔近千米高的崇山峻岭中垦荒山造梯田,求生存,谋发展。正所谓“百级梯田雨中耕,驱牛扶犁空中行”。形成教化子孙,济贫赈困,敬老爱幼,和睦亲族,以德治家治族。村内现存有一、二百年历史的宗祠八座,其中麻氏大宗东首的三官爷亭约建于1803年前后,历史悠久,上四石宗祠,雕刻工艺十分精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热衷于家乡文化事业建设的县纪委监察局副局长麻久燎称,据《麻氏宗谱》记载,应界坑世代耕读传家,崇尚“耕可固本,读可荣身”,麻氏家族一直过着“白天种地、夜读诗书”的生活,全村文风浓郁,英才辈出。如宋代福清县事的诚公,“除授国子学录”的锹公符榆,元代兄弟仨都登监元的楸公、榜公、棠公,才华出众,政绩卓著。清代贡生5人,文武生员十几人,志钏公创办的温州乱棕验遥弹地方戏经久不衰,名扬天下。近代和现代有书法名家纯臣公、麻勉公、玉侯公,有擅长工笔、山水、人物画名家天英公,雕塑名家舜卿公。当代有红军烈士4人、离休干部6人,其中享受地市专员级待遇2人。现有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国家公务员等国家公催备归挨职人员170多人;博士2人,硕士十几人,大学以上学历200多人,还有一批赴欧、美、澳名牌大学留学深造的学子。
退休教师麻荣新称,麻,古代专指大麻,包括黄麻、亚麻。 “麻”是衣服原料,麻衣,是楚国诸侯朝圣穿的朝服。唐朝时,才在平民中流行。麻氏先人是生活在盛产大麻地区的氏族。麻姓主要分布在浙江、陕西、广西、河南、山西、吉林、甘肃、河北等,浙江是麻氏第一大省,应界坑是全国麻氏族人聚居最大的村落,全村3000多人纯姓一个“麻”。
麻氏族规
为父当慈,为子当孝;为兄当友,为弟当敬;
为夫当正,为妇当顺; 为尊当教,为少当谨;
为累当亲,为交当信;为家当简,为学当勤;
毋悖孝悌,毋行诡诈;毋富欺贫,毋强凌弱;
无败人伦,无作盗贼; 无好争讼,无惰农业;
无起害心,无愤善事;无言是非,无生横祸;
小善莫忽,小恶莫为;凡此数者,咸宜勉之。
麻氏族训
一亲父子,二友兄弟,三和夫妻,四教子孙,五睦宗族,六交朋友,七姻外戚,八务本业,九恤邻里,十尊国法,十一崇礼仪,十二守规诫;
麻氏家训
(一)个人禁寒体篇
心术不可得罪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中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读经传则跟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二)家庭篇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欠订肯良好之规则。内闾外六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壮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黍。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三)社会篇
信交朋友,惠普相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劝。救灾周急,排难解纷。修桥路以利从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财而生嫉。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四)国家篇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严以奴役,宽以恤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者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在养元气为本。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红色革命老区
应界坑是革命老区,几十位革命志士为追求真理,解放人类,抛头颅,洒热血,为党为人民为家乡做出可歌可泣的业绩。
在 中国工农红军的正式编制序列里,有 红十三军的番号,在红十三军中有一名多才多艺的红十三军秀才,那就是在红十三军战士中威望很高的麻天英。从村民口中得知,1929年参加红军游击队的麻天英,1930年编入红十三军一团,参加攻打处州、平阳、缙云县城、仙居一都等战役。1930年冬,红军化整为零转入地下活动,麻天英把他由他制作、保管、使用的“中国浙南红军十三军游击队”石质印章交给妻子保管,并说:“人可牺牲,印不可遗失,更不能落入敌人手中。”这枚红色印章一直保管至1953年交给政府,现珍藏在 浙江省博物馆。
应二村
1938年,党的西楠溪中心区委成立后,他重新联系上党组织,执行党的“隐蔽精干”方针。1941年奉党组织指派做国民党杭州市市长、杭县县长的策反工作,并在杭县开办一个被服厂,制作被服支援新四军抗日。在1944年 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刻,年仅35岁的麻天英,突然病故。
除他外,应界坑的麻岩生、麻信教、麻时发、麻朝岩为革命事业牺牲了生命。每一位牺牲的烈士,都有着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经历。而麻国仁、麻进地等都为解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 “算盘村”到“文化用品专业村”
上个世纪80年代,应界坑集聚了多家算盘作坊,80年代、90年代初期几乎家家有制作算盘的好手。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应界坑的创业者又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店销售文化用品,实现从生产型向营销型转变。当前,应界坑人在浙江、江苏、上海、山西开设的文化用品销售公司和商店已达60多家,年产值3个多亿,已成为华东地区名副其实的“文化用品专业村”。
二百多年历史的 麦芽糖
应界坑村制作麦芽糖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以往每当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有做,也有外地的顾客前来购买。
村民麻保罗说,制作麦芽糖凌晨4点钟就要开始忙碌起来了,制作的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先将小麦浸泡后让其发芽到三四厘米长,取其芽切碎待用,然后将糯米洗净烧熟后与切碎的麦芽混合等多道工序。熬好之后,还有一道拉扯的工序,极具看头,取出糖块,套入绞架的木棍中,用手和棍棒将糖块一次次地进行反复的拉、绞、扯,以便于空气进入,从而使糖块膨胀并变得疏松。麻保罗称:“拉扯这道工序要乘着糖块还有余热时进行,不然等到糖块完全冷却后就拉扯不动了。”糖块通过不停地拉扯,直至颜色由琥珀色慢慢变成黄白色后,便成了人们平时食用的香甜可口的麦芽糖。
将拉制好的麦芽糖取下来,用剪刀剪成一粒粒糖粒,即可食用。麻保罗称这制作过程看起来简单,但要做出优质的麦芽糖,全靠几十年来摸索总结的经验。应界坑村麦芽糖用糯米、芝麻、麦芽、花生等天然原料制成,属绿色食品。同时,它又是一种低甜度的淀粉糖,食用者不必担心发胖,有抗龋齿、 润肺止咳的功效。现今正是制作麦芽糖的好时机,应界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正在制作呢,不妨在空闲时去那里看看乱弹尝尝麦芽糖。
应界坑村经济社会得到稳步较快发展,土特产有麦芽糖,田鱼干等。应界坑村制作麦芽糖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在永嘉小有名气。麦芽糖使用糯米、芝麻、麦牙、花生等天然原料,属绿色食品。
应界坑小学
应界坑村有小学一所——应界坑小学,现任校长陈光服,学校校风严谨,人才辈出。
多年来,应界坑小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 人才,他们中很多人进入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 宁波大学, 温州医学院等著名高校及研究所深造,并获得了 学士, 硕士及 博士学位,从事IT, 军队, 教育, 零售, 经商, 医疗卫生等各行各业,为社会做出了重大的 贡献。
温州乱弹 演习所
温州乱弹演习所位于应界坑文化中心,于2007年11月27日在该县有关部门的牵头下,正式挂牌成立温州乱弹传习所。近年来,也在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村风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应界坑文化活动中心 (5张) 应界坑村戏风兴盛,2005年,有四个剧团活跃各地。自清朝末年起,村民自行组织的“三月班”便活跃在温、丽、台三市的广大农村山区。乱弹是中国传统地方戏中的一大剧种。唱腔高昂粗朴,念白由温州话、普通话结合而成,在永嘉曾盛极一时。
“乱弹”是中国传统地方戏的一大剧种,浙江有绍兴、金华和温州三大乱弹。“温州乱弹”始于清代乾嘉年间,是南戏故乡温州如今仅存的本土剧种,唱腔高昂粗朴,念自由温外l话和普通话结合而成。村里只剩下老老小小,然而,即便是山路上偶遇的某个村民,都能为你哼上几句乱弹。
应界坑村中戏风浓郁。全村3000多人中有350多人专门从事“乱弹”戏曲。过去无论大人小孩,不管闲时忙时都能哼上一两句。村中现在还保有五座古戏台,时常会有乱弹剧演出。每年农历六月十五 传统庙会,村里都会邀请乱弹剧团演三天三夜大戏,而在外地工作、经商的村民,无论多远都要回来与亲人团聚看戏,比过年还热闹。如今村里拥有6个剧团,其中5个是以演温州乱弹为主,兼唱京剧的剧团,1个是木偶剧团。他们长年奔忙在温州周边、浙闽交界的各个城市和乡村,每个剧团每年都有400场次左右的演出,逢年过节时,更是常常忙得赶场。
该村自筹资金建立的村文化中心和温州乱弹纪念馆已经竣工,将在元旦那天举行落成仪式。应界坑艺人麻福地说,在文化中心的另一侧是温州乱弹传习所、纪念馆,以后传习所成员就可在此办公、共同探讨乱弹传承问题。
近几年应界坑在温州乱弹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上取得喜人的成果,2008年8月,应界坑艺人麻福地、麻国平参加全国演唱比赛,分别获菊花金奖、荷花金奖。乡土天籁之音唱响北京,震动全国,引起了中国文学界、文艺界的高度关注。2008年应界坑为浙江省文化建设示范点和浙江省文化示范村。2009年,应界坑温州乱弹被列入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 长:麻福地;
副所长:麻富周 麻正祥 麻世才;
传承人:麻富庆 麻金钟 麻灵芝 麻荣滔 麻碎莲 麻国荣 麻建山 麻建浩;
关于温州乱弹
麻氏大宗落成仪式 (20张) 温州乱弹是地方剧种,以唱正反乱弹腔为主,有兼有 昆曲、 高腔、 徽调、 滩簧、 时调等多种声腔,因流行在温州地区,故名“温州乱弹”,建国后改称“ 瓯剧”。相传,明末清初,在永嘉一带的农村,有种半职业的班子,农闲结班作戏,农忙则落田务农,俗称“三月班”。上演的戏文有《赶子倒锅》、《浪子踢球》、《马蹄炮》等乱弹小戏。直到清乾隆年间,发展为拥有八十四本大戏和众多小戏的职业班社,一直至今。其曲调丰富,有民歌风,长于抒情。剧目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与历史故事,爱憎强烈,忠奸分明。唱白为温州方言加上北京话的混合语,俗称“乱弹白”。另外,瓯剧的脸谱也有自己的特色,如一字眉,手形脸,以及神话中的鲤鱼脸 、鸟脸、虎脸、龙脸等,都是惟妙惟肖,有独特的创造。再加上词句通俗,表演细腻,形成了朴素、清新的风格,受到了群众的欢迎。现有 温州市瓯剧团仍坚持演出乱弹诸戏。
瓯剧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较有影响的传统剧目有《 高机与吴三春》、《阳河摘印》以及创作的现代戏《 东海小哨兵》等。瓯剧的音乐除乱弹外,还有高腔、 昆曲、徽戏、皮黄等剧种的唱腔曲调,十分丰富多彩。瓯剧唱腔分“正乱弹”和“反乱弹”;正乱弹主要曲调有[慢乱弹]、[二汉]、[玉麒]、[流水]、[小桃红]等;反乱弹有[锦翠]、[洛梆子]、[反流水]、[反紧板]等。
温州是宋代 南戏的发源地。明代以后,高腔、 昆腔流行于浙江南部,明末清初,温州的戏班以演唱高腔和昆腔为主,乱弹腔传入后,逐渐兼唱“高”、“昆”、“乱”。当时温州一带农村流行一种半职业性的“三月班”,农闲时结班做戏。农忙时务农。这种班社起初仅有八个演员,只能演出《浪子踢球》、《卖胭脂》等小戏,在演出角色较多的剧目时,则采取跑角、兼角办法。后逐渐发展成为职业性班社。清代中叶,温州的戏班又吸收了徽调、滩簧和时调,逐渐发展成为多声腔的剧种,并出现规模较大的职业班社。但此时演唱昆腔、高腔者渐少,而以乱弹腔“正乱弹”、“反乱弹”为主。
据史料考证,温州一带最早的乱弹班是以洪全本为班主的“老锦秀”班,成立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老锦秀班是具多种声腔而以乱弹腔为主的班社,能演八十四本大戏,成为后来温州乱弹固定的传统剧目。清嘉庆(1796-1820)年间,班社有日秀、三星、小春花、八永义等。
道光(1821-1850)时,温州一带商业、手工业更加繁荣,人口激增,班社一度发展到三十余个,主要班社有新益奇、竹马歌、老同庆、新联奇、新同庆、大三异、大吉庆、小同庆等。活动区域除浙南的温州、台州(治今临海)、处州(辖今浙江丽水、缙云、青田、遂昌、龙泉、龙和等县)外,还远及闽北、赣东北等地,相当繁盛。
宣统二年(1910)后, 京剧开始在温州流行,温州乱弹开始衰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部分班社解体,致使温州乱弹一蹶不振,到40年代,仅存老凤玉、新凤玉、胜凤玉三个班社。建国后,有关部门将老凤玉、新凤玉、胜凤玉三个班社合并组成胜利乱弹剧团。1950年后又先后成立“更新”、“红星”等班,1955年合并为温州乱弹剧团。1959年温州乱弹更名瓯剧,温州乱弹剧团也改称为温州地区瓯剧团。
公路现已竣工,应届坑村交通便利,欢迎各地企业参加应届坑村相关产业的投资,特别是竹笋,麦芽糖,田鱼干等特产。
新殿
新殿是应界坑集朝拜,集会,庆祝,演戏,表演于一体的会所,在应界坑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应界坑都会举办有当地特色的传统庙会节日,而社戏的演出地点就在村口的大圣宫(主祀齐天大圣)。
麻氏大宗
应界坑“麻氏大宗”修缮于2011年,现在是集文化传播,戏曲演奏,会议召开,政策宣传,运动娱乐,祖宗祭祀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天坑垟山塘
应界坑 (12张) 天坑垟山塘位于永嘉县应坑乡应一、应二村,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0.91平方千米,主流长1.26km,总库容9.46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的山型山塘。山塘灌溉农田面积600亩。其下游有应一、应二二个村庄、康庄公路、通讯及输电线路等。
三官爷亭
三官爷亭位于温州乱弹演习所附近,建于1803年,有200多年的历史,2004年被列入永嘉县文物保护点。历史悠久,上四石宗祠,雕刻工艺十分精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水口殿
应界坑村的“水口殿”位于应界坑村村口,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靠村里面栽有一棵杨柳,外边栽有一棵石榴,寓意:“出门春风送暖柳,回家金杏满树红。”
应界坑村大屋
应界坑村著名古建筑——大屋 (22张) “大屋”位于应界坑村应二村部分,是应界坑村非常少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规模宏大,历史久远,相传有200余年的历史,是应界坑村的建筑代表。其占地面积之大让人称奇,周围铺满巨大的石阶,大屋的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对称之美,建筑规划合理,配有水井,鱼池,门台,园圃,树林,厕所等各部分,见证了应界坑村辉煌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见证了应界坑古代建筑师高超的建筑工艺,古代应界坑的富饶。大屋风水极佳,人杰地灵,世世代代名人云集。
麻天英
麻天英(1910-1944),号漫云,永嘉县碧莲镇应界坑人。1925年开始接受革命先烈谢文锦的马列主义教育。1928年开始参加农民运动,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任支部书记,1929年参加红军游击队,1930年5月编入红十三军一团,参加攻打处州、平阳、缙云县城、仙居一都等战役。9月28日在天尧家中主持召开党员干部会议,被国民党县中队周新潘部包围,侥幸逃过一劫。1930年冬,红军化整为零,转入地下活动。
在 中国工农红军的正式编制序列里,有红十三军的番号,在红十三军中有一名多才多艺的红十三军秀才,那就是在红十三军战士中威望很高的麻天英。从村民口中得知,1929年参加红军游击队的麻天英,1930年编入红十三军一团,参加攻打处州、平阳、缙云县城、仙居一都等战役。1930年冬,红军化整为零转入地下活动,麻天英把他由他制作、保管、使用的“中国浙南红军十三军游击队”石质印章交给妻子保管,并说:“人可牺牲,印不可遗失,更不能落入敌人手中。”这枚红色印章一直保管至1953年交给政府,现珍藏在 浙江省博物馆。
1938年,党的西楠溪中心区委成立后,他重新联系上党组织,执行党的“隐蔽精干”方针。1941年奉党组织指派做国民党杭州市市长、杭县县长的策反工作,并在杭县开办一个被服厂,制作被服支援新四军抗日。在1944年 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刻,年仅35岁的麻天英,突然病故。
麻岩生
麻岩生(1911-1949),号杰夫,永嘉县碧莲镇应界坑人,1928年元旦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率部攻打黄村瓯盐公所。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回应界坑开展革命工作。1949年9月10日早晨在家被浙南绥靖军第六支队吕炼荣部包围,遭枪杀。 浙江省人民政府于1994年12月30日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浙烈字第009617号)。
麻信教
麻信教(1896-1930),永嘉县碧莲镇应界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应界坑农民暴动队队长,1929年11月编为 浙南红军游击队,1930年参加黄南战役,黄皮寺战役,处州战役。同年5月编入浙南红十三军第一团一连,任指导员,并率部攻打碧莲警察局、平阳县城、仙居县一都,西溪瓯渠、黄岩县乌岩头等战役。1930年9月28日在应界坑老红军麻天尧家楼上参加地下党负责人麻天英召开的红十三军党员干部会议,不幸被国民党县中队周新潘部、应坑救乡团武装包围,在突围时被捕,当天在押解途中被反动派武装枪杀在应界坑塘下岭四方岩边,壮烈牺牲, 浙江省人民政府于1986年3月28日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浙烈字第009267号)。
麻时发
麻时发(1888-1930),永嘉县碧莲镇应界坑人,1929年参加红军武装队伍,同年11月1日参加攻打昆阳警察局,消灭浙保四团部分反动武装和昆阳明岙反动地主潘统旺、胡秀庭的武装。1930年参加攻打处州、平阳、缙云县城、仙居一都等战役。1930年9月5日,在仙居一都战役中,与土匪周老八反动武装激战中壮烈牺牲。浙江省人民政府于1986年3月28日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浙烈字第009261号)。
麻朝岩
麻朝岩(1905-1930),永嘉县碧莲镇应界坑人,1929年参加红军武装组织,1930年参加攻打平阳、缙云县城、仙居一都等战役。1930年10月27日牺牲于应界坑红军据点,年仅26岁。浙江省人民政府于1986年3月28日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浙烈字第009263号)。
周边村庄
界坑村
地址:温州市永嘉县
吊坑村
地址:温州市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