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兜村

黄龙兜村 黄龙兜村介绍 黄龙兜村历史 黄龙兜村生产生活 黄龙兜村蚕乡旧俗 黄龙兜村乡村新貌


1989年,村投资16万元,为全村所有的道路浇上了水泥,使10个自然村村村相通,户户相连。1990年又投资3万元,修建桥梁3座;投资12万元,建起自来水塔,使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黄龙兜村 (13张) 黄龙兜村位于 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的西南,距离湖州市区32公里,申嘉湖高速、湖盐公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整个村域内现有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89户,总人口1489人。耕地面积1834亩。现有中共党员42名。200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收入达12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0456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0795元。工业经济主要以不锈钢、磨料、毛纺、丝织为四大特色产业,农业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特色水产养殖为主的传统与高效农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2007年度被评为“综合经济实力强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先民在村境内繁衍生息,过着饭稻羹鱼、或火...

详情

黄龙兜村地名网_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黄龙兜村资料简介
  黄龙兜村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50310122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503。黄龙兜村与爱国路社区、龙古兜社区、和睦社区、虹桥社区、板桥社区、显洪村、跳家山村、东双林村、岂山圩村、邢窑村、后坝村、黄泥兜村、西阳村、坞仁村、三田漾村、镇南村、水产村、漾滩村、赵家兜村、新丰兜村、曹桥村、周家兜村、土山村、千亩山村、勤裕村、倪家滩村、雉头村、吴家庄村、箍桶兜村、七星桥村、花盘兜村、儒林村、花城村、向阳村、俞家埭村、华桥村、莲花兜村相邻。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黄龙兜村介绍

1989年,村投资16万元,为全村所有的道路浇上了水泥,使10个自然村村村相通,户户相连。1990年又投资3万元,修建桥梁3座;投资12万元,建起自来水塔,使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黄龙兜村 (13张) 黄龙兜村位于 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的西南,距离湖州市区32公里,申嘉湖高速、湖盐公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整个村域内现有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89户,总人口1489人。耕地面积1834亩。现有中共党员42名。200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收入达12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0456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0795元。工业经济主要以不锈钢、磨料、毛纺、丝织为四大特色产业,农业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特色水产养殖为主的传统与高效农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2007年度被评为“综合经济实力强村”。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先民在村境内繁衍生息,过着饭稻羹鱼、或火种而水耨的生活。该村盛林山出土的石器、骨器和罐、壶等文物,生动地反映了先民以耕织为主的原始经济面貌。到隋初已是舍南舍北皆栽桑,千株万株绕屋旁,人家门户多临水,儿女生涯总是桑。至元末明初,蚕桑业已发展成为农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公私赋税,吉凶礼节,亲党酬酢,老幼衣著,一切唯蚕是赖。相应的丝织业也颇具规模,吴鼎芳《双林竹枝词》双溪溪水碧干罗,鸦机机声比户多就是生动的写照。当时为朝廷所专用的双龙倪绫就出自距该村仅10步之遥的倪家滩青年女子之手。入清后, 康熙、 乾隆采取了一系列的发展蚕桑丝织措施,使该地尤称富庶。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经济侵略下,蚕桑丝织业蒙受空前浩劫,濒于破产。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不但没能挽回颓势,反而使之走向绝境。

1949年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沉睡了几十年的丝织之花终于又含苞欲放了。1982年,村民劳林根率先办起了个体蜡线厂。与此同时,绫绢厂、玻璃钢瓦厂等6家私营小厂相继开工。1987年,村里办起了第一家村办集体企业--湖州棉纺厂,劳林根任厂长。

村办企业车间劳林根走南闯北,学技术、请师傅、试产品、拓销路,把企业办得红火,当年产值达500万元。

1992年,劳林根又创办了地毯织造厂,生产高档真丝地毯,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1991年,他制定立足本村,横向联营的经营方针,在附近乡村设了5个地毯加工点,招收农村剩余劳动力500余人,年产值达957万元。

1992年,劳林根投资532万元,兴办湖州丝纺厂;投资36万元,建起农业综合服务站。在此规模上,村里成立了黄龙实业公司,劳林根任董事长。现已拥有职工1500名,生产场地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达1915万元,企业总产值1780万元。但黄龙兜人并不满足于现状,1993年提出了工农业总产值超亿元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投资500万元,在原有的基础上新添绢纺设备9套;投资380万元,新建绢纺原料厂;投资400万元,办起绢绸织造,形成了一条龙专业生产流水线。

本世纪40年代末,黄龙兜村一片荒凉。1949年后,经历土地改革、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等一系列变革,粮食亩产还只在150公斤上徘徊。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家户户靠国家救济度日。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整天忙于搞阶级斗争,割资本主义尾巴,人们经商无路,致富无门。单一的纯农业生产,使人们的生活水准处于温饱线,一天的辛劳换取的只是0.60元钱,人均年收入仅250元。

特别是1987年以来,村里先后修建机埠、排灌站5座,浇筑渠道3848米,投入14万元为全村整修了家用电缆,每年下拨4万元包揽了1619亩农田的机耕、排灌费,大大地提高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1992年,全村粮食产量130万公斤,饲养蚕种1500张,产茧1100担,160亩河塘产商品鱼1700担,每户平均农业收入达6000元以上。

公共设施也大为改观。 村里对文化教育极为重视。1990年投资5万元,修建黄龙兜小学。新办起1所幼儿园,还新辟了青年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娱乐场所,大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大河没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村富了,村民也富了。村里水上有汽艇,陆上有汽车。一幢幢别墅式的楼房鳞次栉比,家家户户有电视。40%的人家用上了煤气灶。电冰箱、洗衣机、录像机、新潮组合式家具等高档生活用品已进入80%的家庭。50%的青年人骑上了摩托车。

悠久的养蚕历史,产生了传统的养蚕习俗。农历十二月十二为蚕生日。清晨开门如见雪或霜,寓意白,预示来年蚕茧丰收。是日,家家用米粉搓捏成茧子、元宝、茧篮诸形,叫作蚕花圆子,用来供土地--即共工氏之子句龙。全年中唯这一天不可讨债,否则会遭到公众谴责。不可向人借东西,也不可借东西给人,怕将蚕宝宝气借出去或晦气借进来。如立春在十二月,预示春来早,所谓有春好开蚕,无春好种田,占来年丰产。

新春期间,当门贴田蚕茂盛的横批或对子。元宵前后,村民在高竿上绑上扫帚、稻草,又悬挂纸质九联灯笼,入夜点灯,口念皇天保佑田蚕茂盛一类的祝词,焚烧竿顶的帚、草,谓之照田蚕。沈泊村《照田蚕乐府》诗云:东邻揭长竿,西邻缚秃帚。腊月农家拜。且祈愿,蚕满簇,禾连亩。儿童腰鼓鼓声欢,列炬轩腾火作团。村村烟焰冲天直,照彻茅屋无饥寒,说的就是此事。

清明前夜,如去岁蚕茧歉收,那么清明不能生火煮饭,称作断烟火,含有责养蚕不当,食不甘味,自悔自忏之意。清明贴门神。春节旧时贴的是秦叔宝、尉迟恭

养蚕开始,门户肃静,烟、酒、油诸物统称秽气,不得近蚕。旧时官府除命案外,不得下乡催税课捐。蚕户则在大门悬挂芦苇编织的芦帘,俗称蚕帘。用刀将一方红纸斩在门框上示警。亲朋邻里不再串门互探。遇有要事相商,只能在门外轻声咳嗽,户主万不可在户内答应,只能循咳而出。遇有死丧,概不举动,静默殡殓,待蚕事结束,方可开丧吊唁。

蚕期万一见蛤蟆、蜈蚣诸虫为害,可随手捉去,但不能张惶;唯有见蛇食蚕不能捉住丢弃,只能用桑叶重重地将蛇盖住,香烛焚拜,口祝:青龙显现,蚕必丰收。整个养蚕期间,微声敛气,小心谨慎,食不甘味,夜不安寝,在众多的是非掺半的规矩中饲候到采茧。

工业经济主要以不锈钢、磨料、毛纺、丝织为四大特色产业,农业经济主要以传统的农业,特色水产养殖为主的传统与现代高效农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从2004年起至2017年,连续五年都被评为双林镇“综合经济实力十强村”。

周边政府机关

南浔区双林镇周家兜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周家兜村

周边

黄龙兜村黄龙兜自然村 地址: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黄龙兜村黄龙兜自然村

周边乡镇

双林镇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