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村

西山村, 西山村基础设施, 西山村农业经济, 西山村文化名村


西山村位于新昌县东部,距县城8.8 公里。宋至清代属安仁乡,清宣统二年(1910)属沃洲镇,1935年属梅鹤乡,1966年属红旗人民公社,1983年属红旗乡,1992年属 大市聚镇。36省道(江拔线)、38省道(象西线)交汇于此。地处"山背等"台地黄土丘陵地带,村庄坐落于谷地之中,四周古木葱郁,修篁漪漪, 景色宜人。南宋末年(约1225~1264年间),袁三友自城郊磕下徙居于此,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已历700余年,形成一方望族。1992年有536户,1647人。其中袁姓355户,954人。早期建设 誉满乡里民国初年,地方士绅致力于村区建设。1913年,创办西山小学,因办理完善,1931年奉令定名为东区中心小学。1936年,开设农事职业班,为新昌县职业教育之先声。1945年秋,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为该校题写"新昌县梅鹤乡中心国民学校"校名。学校长期由潘国藩...

详情

西山村地名网_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沃洲镇西山村资料简介
  西山村是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沃洲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6241122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624。西山村与大市聚、桐中井村、梅林山村、安仁村、新航村、东宅村、东郑村、知新村、黄坛村、沃洲村、百菊村、寨岭村、大市聚村、水帘村、梁高村、鳌峰村、后梁村、严丹赤村、坑西村、何梁浦村、大坪头村、祝家庄村、龙皇堂村、银顶山村相邻。 还有232个地名与西山村同名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沃洲镇西山村介绍

西山村位于新昌县东部,距县城8.8 公里。宋至清代属安仁乡,清宣统二年(1910)属沃洲镇,1935年属梅鹤乡,1966年属红旗人民公社,1983年属红旗乡,1992年属 大市聚镇。36省道(江拔线)、38省道(象西线)交汇于此。地处"山背等"台地黄土丘陵地带,村庄坐落于谷地之中,四周古木葱郁,修篁漪漪, 景色宜人。南宋末年(约1225~1264年间),袁三友自城郊磕下徙居于此,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已历700余年,形成一方望族。1992年有536户,1647人。其中袁姓355户,954人。

早期建设 誉满乡里

民国初年,地方士绅致力于村区建设。1913年,创办西山小学,因办理完善,1931年奉令定名为东区中心小学。1936年,开设农事职业班,为新昌县职业教育之先声。1945年秋,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为该校题写"新昌县梅鹤乡中心国民学校"校名。学校长期由潘国藩任校长,重金延聘名师,振兴教学,学风整肃,校纪严明,声誉鹊起,四方学子,纷至沓来。对袁姓子弟,免费入小学,升入中学、大学者分别奖励学田谷1~2石,故造就人才之众,居新昌县农村之冠。校友升入高等院校者61人,评上中、高级职称者21人,任干部及教育、医务工作者等187人。 袁修干、袁明圣、袁克绪等教授,则为其中佼佼者。

村区社会设施,亦属新昌县翘楚。1932年,艰狱催创办新昌首家消费生产合作社,因经营有方,迭经省、县嘉奖,被誉为新昌县模范社。1935年,开办协利茶厂,加工精制珠茶;翌年又办茧灶,聘专门掉师以改良丝质,丝茶销路,一度颇有起色。1934年,新(昌)奉(化)路建成通车,西山设站,继而兴建西(山)大(市聚)县道与新奉格踏路相衔接。1939年,开通乡镇电话西山支线。1946年,设立邮政代办所,使交通、邮电事业粗具规模。村还建立积谷仓,以备灾荒。1941年,虫向虫为害,民食难济,即办理平粜以救急。民国时期西山村,被誉为全县模范村。

西山村1992年有482户,1601人,耕地1034亩。村民有吕、朱等姓,以吕姓为主。吕氏祖先兆三公吕祖闰, 北宋时随其父吕大嘉(时任尚书)扈驾南渡,由舍人迁吏部侍郎,以言事忤旨,谪牧婺州。其子吕洙赘永康之桐塘童氏,嗣后徙上塘头,宋末元初再徙夏家龙,约于明中前期析分于西山。20世纪50年代,西山村有木匠80多人,外出建德、安吉谋生,有160余人前往东阳、诸暨、嵊县等地打铁,多数村民终年在家,以种田为生计,生活贫困。60~70年代,衡器业悄然兴起,多时有70余人外出江苏、 辽宁、广东等地加工木杆秤。

以工促农 如虎添翼

西山村向以耕读传家,以农为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经土店钻再篮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生产力得到初步解放。通过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山塘水库,泱泱蓄水;巧英干渠,绕村而过,使全村916亩水田、530亩旱地,达到旱涝保收,产量逐年提高。然其经济结构,仍为单一的农业经济,制约着经济的全面发展。

村区地质由火山喷液玄武岩风化而成,土壤酸碱度为5.6~6,含钾较多,誉称"甜地",宜种植茶叶、西瓜、花生等特产作物。60年代开始恢复、发展养殖业、种植业。1964年,着手改造老茶园,开辟新茶园,实行科学种茶。1992年,茶园达375亩,年产600担。设于西山的镇茶树良种场,为新昌县茶树推广、繁育基地。村设有茶制所,不断提高制茶工艺。1968年,安装珠茶炒干机,实行全程机械化制茶。1982年,改为电动制茶,不仅成倍节约劳力、燃料,又提高茶叶品级,效益十页甩精分显著。1983年,始种西瓜。因瓜大、瓤红、皮薄、甜度好,"红旗西瓜"一下崛起而成名瓜。1992年植瓜150亩,年产80万斤。并恢复传统名产"小京生"(花生)的种植。"小京生"粒小实饱,香甜松脆,饮誉省内外。1992年,种植花生160亩,年产1.6万斤。70年代开始发展养兔业,因经济效益良好,全村逐步形成养兔高潮。1980年,养兔专业户袁正槐年收入达1.6万元。其养兔致富消息登上《人民日报》,并被评为浙敬漏地江省劳动模范。养兔业虽几经起落,村民至今盛养不衰,良种存栏兔仍有2500只,年产兔毛兆束匙2吨。

1985年,党支部书记袁柯达联合2家农户办起首家小五金厂,当年创值10万元,利润1.2万元。村民紧随其后办起家庭、联户企业16家,成为闻名全县的小五金专业村。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并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1988年10月,兴建村办龙头企业--新昌轴承总厂第六分厂。年创值146万元,利润16.8万元。由此龙头飞舞、龙身翻腾,形成村办企业与家庭、联户企业滚动发展的良好势态。1992年,村办企业产值达663万元,税利46.8万元,发放职工工资32万元;家庭、联户企业产值约600万元,创利约30万元,全村 工农业总产值达1600余万元。

随着集体经济壮大,各项事业得到同步发展。1990年,投资4.5万元,为全村500户安装了电表;永淋棕您投资2.2万元,浇筑了1400平方米的水泥广场。1991年,投资20多万元,为轴承六分厂扩建870平方米新厂房;投资5.3万元,兴建一条长600米的灌溉渠道;投资5万元,浇筑一条长450米、宽4米的水泥街道。1992年,投资5万元,安装50KV变压器一台;投资20万元,为轴承六分厂安装磨床、机床等机械设备58台。3年间,投资总额达62万元,使生产、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集体经济壮大, 社会福利事业相应改善。1979年,由村提供基金、站舍、器械,恢复合作医疗站,使医疗保建事业日益发展。1990年,拨款建立老年活动室。同年12月,建立村老年人协会,发展会员231人。翌年1月,成立新昌农村首家老年人体育协会,会员66人,经常开展太极拳、棋类、门球、台球等老年体育活动。村委会还对60岁以上老党员、老干部、五保户实行每月15~20元的生活补贴制度,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并拨款兴办幼儿班2班,使70余名幼儿入班就读,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至1992年,全村80%的户建了新房,建筑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约40平方米。第三产业亦开始起步发展,除粮站、供销分社、信用分社、卫生分院外,个体兴办服装、饮食、理发等服务业8家,小商店7家,个人置办机动运输车40余辆。

文明之花 四季香飘

西山村向以村风正、民风好而称誉乡里。1914年,即厉行禁赌,继而厉行禁烟(鸦片),村规整肃,秩序井然。对外则组建民团、保卫团以自卫,达到保境安民。村民富有 民族气节。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失守,全村壮丁自动组织抗敌义勇军声援抗日。1939年8月,乡纠察队附袁建富抗日情殷,率壮丁数名挺身入伍,翌年1月,在钱塘江保卫战中英勇献身。1942年7月,日本侵略军占领西山,乡绅袁剑秋拒绝侵略者的威胁利诱,毁家纾难,受到国民政府嘉奖。

1951年组建农村业余剧团,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演出现代戏,演出剧目达200余出,多次受到省、县文化主管部门嘉奖。1980年1月,《浙江日报》载文表彰其业绩。其自编剧目《婚姻自主》,由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83年建立青年民兵之家,形成全村文化活动中心。同年由新昌县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历年来,青年、妇女、民兵、治保、调解等项工作,协调发展,成绩卓著。1959年,石碧凡以治安模范出席全国公安、检察、司法先进工作者大会;翌年,再次上北京参加全国民兵代表大会。村党支部36名党员形成坚强的战斗集体,积极引导村民,共奔小康。1980~1990年的11年间(除1987年外)年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党组织。

周边

新昌县沃洲镇西山村役囵岸退凶军人服务站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新西线

周边公司企业

庆阳市陇原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绍兴市新昌县G527新昌县农村商业银行西山分理处东南侧约100米

周边村庄

西山村 地址:绍兴市新昌县

西山头村 地址:绍兴市新昌县

西山坪村 地址:绍兴市新昌县

西山等村 地址:绍兴市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