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源村
象珠村, 象珠村地理资源, 象珠村经济发展, 象珠村人文景观, 象珠村象珠村松石座的传说, 象珠村所获荣誉
象珠位于浙江省永康市北部。距城区12公里。由一至四个行政村组成。原属瘅平乡十三都,始居村民姓胡,宋淳八年(1248)胡全从汤溪县迁此。后因战乱等原因,胡姓他迁。村民主姓为王、徐、陈三姓。王姓始祖王福,系丽水县丞王道之子,宋末随父从丽水迁徙永康黄园,元至元间转徙城内西街,后迁大坑。明正德年间,王惟道改姑苏籍迁象珠。陈姓始祖承林清时由东阳县根溪迁象珠染店。一至三村王姓为主,四村徐姓为多。 1992年有1508户,5242人。1936年5月属珠山乡。1959年10月改乡为镇,属珠山镇。1961年10月改属珠山 人民公社 。1983年3月以社建乡,复属珠山乡。1992年4月与雅吕乡合并成立象珠镇,改属象珠镇。由4个行政村组成。是珠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象珠处于象山与珠山(尖山)之间,村以此得名。地理资源象珠地处峡源、木渠、塘里只体少、石湖四坑之口。誉击旧时是...
详情象珠位于浙江省永康市北部。距城区12公里。由一至四个行政村组成。原属瘅平乡十三都,始居村民姓胡,宋淳八年(1248)胡全从汤溪县迁此。后因战乱等原因,胡姓他迁。村民主姓为王、徐、陈三姓。王姓始祖王福,系丽水县丞王道之子,宋末随父从丽水迁徙永康黄园,元至元间转徙城内西街,后迁大坑。明正德年间,王惟道改姑苏籍迁象珠。陈姓始祖承林清时由东阳县根溪迁象珠染店。一至三村王姓为主,四村徐姓为多。 1992年有1508户,5242人。1936年5月属珠山乡。1959年10月改乡为镇,属珠山镇。1961年10月改属珠山 人民公社 。1983年3月以社建乡,复属珠山乡。1992年4月与雅吕乡合并成立象珠镇,改属象珠镇。由4个行政村组成。是珠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象珠处于象山与珠山(尖山)之间,村以此得名。
地理资源
象珠地处峡源、木渠、塘里只体少、石湖四坑之口。誉击旧时是永康中部和东北部居民步行 金华 的孔道,永康西北部居民步立朽行方岩山进香键符想的中点站。村北与 义乌 相近;东面出中山与东阳相邻。古道蜿蜒,宝带环绕。象山林木接天,珠峰山花烂漫,风景盼耻匪非常秀丽。20世纪50年代以来,象珠人用自己勤劳双手,先后修通四条公路:地润姜西面有珠八 公路 ,付兰元乎与330国道连接,西入金华,东出 温州 ;南面有十三米阔的水泥公路直通永康城区;东面,唐珠公路直通东阳;北面凿通隧洞,是走义乌去杭州的捷径。象珠,不仅是永康北部重镇,更是北部永康连接邻市(金华、义乌、东阳)的交通抹殃重枢纽。经济发展
商业
明清以来,象珠就有集市设置,每逢 农历 四九为市。街道,南北延伸长达1公里,两旁商店林立,酒肉店、南货店、山货店、理发店、饮食店,应有尽有。粮食市场、竹木市场、柴炭市场、小猪市场,一片繁荣兴旺。初冬时节, 生姜 市场更是一枝独秀。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东风,推动了象珠经济贸易的发展。象珠街道在延伸,市场在扩大,运输、住宿、服装、 娱乐场所 等第三产业也应运而生。规模空前的 小商品市场 更是人山人海,繁荣异常。据统计,象珠村从商人员达300余人。各类商店200余家,日上市人数在3万人次以上。工业
象珠 工业 起步于60年代,80年代发展迅速。有镇村办企业30余家、私营企业100余家。工业结构基本形成了以五金机械、 化工 、仪器、轻工建材、衡器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主要厂家有珠山五金厂、拖拉机内燃机配件厂、珠山五金气筒厂、珠山电动工具厂和测绘仪器厂等。珠山五金厂是浙江省 四方集团 成员厂。主要生产农用运输车驾驶室总成和s195油箱,厂长王春雷1988年被评为 金华市 优秀厂长和永康市十佳青年标兵之一,是浙江省四方集团公司的常务董事,浙江省乡镇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徐新雄于1987年创办永康市珠山五金气筒厂,生产高压、低压和脚踏等7个品种打气筒,产品远销日本、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泰国 ,1992年出口创汇300万元。分散于象珠村的私营个体衡器行业,生产各种杆秤、台秤和案秤,其实力、产值,名列永康市前茅。人文景观
象珠,珠峰为屏,村环宝带(河),山川优美。至今在珠峰山腰,还保留着有“嘉靖癸丑初夏”落款的摩崖石刻“南屏胜览”四个大字。就在这一悬崖前面的象东桥头,建有象东书院。村里的 历史 名人王洙、王楷、王世德、王世钫等都曾在此就学。王洙,字伯贤,明 嘉靖二十八年 (1549)领顺天试荐,授滁州学正。嘉靖三十五年会试副魁。以才荐,补邵武推官,负责平息盗贼、管理盐政工作。因政绩卓著,升南直工部主事。卒后,邵武商民为其立祠奉祀。王楷、王世德和王世钫,分别于明嘉靖三十五年、万历二十九年和崇祯七年登进士。王楷,字子正,官湖广荆南道右参议,守太和宫。王世德,字有旌,号迥溪,累官工部主事、湖广右布政使、广东左布政使、 左副都御史 巡抚云南。在广东时先后平定了钟凌秀、刘香老之乱。调闽将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出兵夹击刘香老,在广洋一带围歼顽敌,香老投海溺毙。后朝廷论功行赏,授世德为左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卒赠兵部右侍郎。著作有 《左氏兵法》 1部, 《酉阳文移》 5卷,并选刻过《龙川文集》。王世钫,字希声,官至南直无为州知州,德行廉慎。著作有《礼记疏》、 《管子注》 等。清代,有恩贡生王永洲,性宽慈,有智略。 同治元年(1862)四月,过往太平军“不知其几十万数,阖邑乡村,此往彼来,无处不到。”在胜利面前,有部分军纪失管,出现了扰民行为,永洲在乡邻支持下,挺身而出,直至 金华侍王府 向侍王李世贤“复求安民”。侍王闻讯,再派王天义到永康制止扰民行为。 清朝末年,象珠有王培怀、王文超等人参加清军 杭州 八十一标。 宣统三年 十一月在辛亥革命中,该标由朱瑞率军起义,光复杭州。随又被编入苏浙联军,参加攻克金陵。王培怀在五个松战役中阵亡,英名载入史册;王文超以军功提升为上士正目,旋即随军渡江。推翻帝制后,又以军功升为少尉排长。退伍时,朱瑞曾题“有勇知方”匾额为赠。 清末至 民国 初期有王德棠(1873~1928), 光绪 二十二年中秀才,历任县军政事务所所长、教育会会长、禁烟局正董、县立中学校校长、热河省丰宁县代理知事,后弃官南下,寓居 金华 从事律师事务,替民排难解纷,伸冤救苦。后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参加光复会。同时不惜重金,倍价购买珍藏名版古籍书画。蕴藏之富,为八婺之冠。本想赓续增补,建馆公开借阅,以益后学,不幸早逝。其子佳孙,在省立七中时,与吴晗同班,常与吴晗去德棠处借阅图书或求教。1927年春参加共青团,1928年在 上海中国公学 求学时加入中共吴淞支部活动。曾任中共清渭区委书记。后至 义乌 与冯雪峰一起做群众运动工作。中共义乌县委遭受破坏后,佳孙避地于上海,与党失去联系。1934年考入中央军校第十一期,毕业后参加 抗日战争 ,曾任 副营长 。驻防重庆时,有幸受到郭沫若、田汉和冯玉祥的接见,并受冯将军书赠条幅鼓励。抗日战争胜利后,回永康整理先父遗藏书籍六千多册,全部捐赠金华中学。1949年后,多次参加市县民主人士座谈会,历任县政协委员、常委,金华市政协委员,黄埔同学会永康分会顾问,晚年不顾年老体弱,积极奔走联络 港台同胞 ,为和平统一祖国不懈努力。象珠村松石座的传说
象珠村的王姓家族,是明初迁入永康的家族,他们祖祖辈辈与永康人民一起辛勤的劳动,幸福的生活。永康的原有文化,习俗当然也影响和同化了这个宗族,他们在明中期建立了自己的祠堂,并在祠堂的天井里,摆设了一松石,为了管理方便,将松石放在后厅。 清朝咸丰年间,“长毛”反清势力扩展到永康,和守卫在永康城的清朝官兵经过几番殊死搏斗之后,进占了永康城。长城葛塘山也有一支王氏的宗族,他们在清兵守城时给予有力的支持,他们冒着枪林弹雨,给守城的官兵送水送饭。“长毛”攻入永康后,在遗弃在战场的饭蒸、水桶上都看到“王氏”的字样。他们对这一支死命帮助官兵的豪强百姓,恨之入骨,但由于永康地域广阔,一时查不清这王氏宗祠在哪里。 不久,“长毛”攻进了象珠村。象珠村的百姓早有准备,他们将金银细软,值钱随身可带的都送进八月坑的山里,并在山口地势显要,易守难攻的关隘上派年轻力壮的壮丁乡勇,布满了擂木滚石,准备与“长毛”好好周旋一番。“长毛”攻进象珠时发现这只是一座空镇,他们紧随着百姓撤退的踪迹追到了八月坑。想不到在这里遭到了勇猛的抵抗,经过反复的盘算之后,“长毛”终于放弃了攻打八月坑这得不偿失的行动,在撤回象珠后,他们看到了几幢“九间头”的王氏宗祠,回想永康城头那些饭蒸、水桶,认定这一支“王氏”便是在永康城头协助官兵的百姓,否则没有如此的强悍,竟敢与“义军”对阵。但这些百姓却躲藏在八月坑中,硬攻代价太大,而且天色渐晚,如果其它村的百姓也一起联合起来与他们对侍,这一支“长毛”的小部队可吃不了兜着走,恼羞成怒之下,一把火烧掉了镇上的“王氏”祠堂和带有王氏标志的民居,才悻悻回永而去。 当乡亲们回家时,王氏宗族的家成了一片废墟。 然而人们惊奇的发现,大火烧到祠堂的藏有松石的后厅时戛然而止,这大火中的后厅竟然丝毫无损,供奉的祖宗牌位也完好如初。他们认为这奇迹的发生全因为是那块松石的功劳。松石具有防火灵性的故事也在当地迅速流传。因此,他们将这个块松石和松石的故事世代相承,此石也就成了传家之宝。所获荣誉
2022年1月, 象珠镇象珠一至四村入选2019年浙江省3A级景区村 庄名单 。周边村庄
峡源村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