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船沟村

推船沟村 推船沟村台风事件 推船沟村地区概况


推船沟村地处浙江临海杜桥镇东南,沿海产业带中心区域,2004年以前分布着5个自然村,15个生产队;2005年为创建新农村建设,积极响应台州市《关于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通知》结合本村旧村改造,宅基地整治土地平整的实际,合并成一个中心村。现有常住农业总人口是2049人、650户,耕地总面积1277亩,村庄辖地区1.38平方公里。主要经济来源:一是全村共有33艘钢质渔业在浙北渔场院117海区捕蟹为主。二是农业以西兰花、白菜花蔬菜种植为主,建有蔬菜产业合作社。三是第三产业收入。临海市杜桥镇推船沟村是一个因台风而远近闻名的村子。 “云娜”台风过境,村里150间房屋完全倒塌,86间严重受损。让人吃惊和敬佩的是,在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该村却没有一人伤亡。风雨过后,全村在一片狼籍上掀起了重建家园的热潮。如今,村民早已住进了明亮宽敞的新房。<...

详情

推船沟村地名网_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推船沟村资料简介
  推船沟村是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108211230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1082。推船沟村与解放社区、凤山社区、松山社区、金都社区、前王村、杜东村、杜西村、良种村、洋平村、溪头村、杜北村、斜岙村、横路村、湖田村、杜南村、蟾洋村、穿山村、娄下村、上王村、西湖村、方田洋村、横湖村、西峙村、蔡岙村、半洋村、上四份村、松中村、沙巷村、湖头村、汾东村、汾西村、后洋村、岸头村、胜利村、汇头村、三石徐村、横灯村、后地村、洪家村、下八年村、富沈村、山项楼下村、横楼村、卢家村、上墩头村、酒店村、东际村、西堑村、厉家村、西岸村、大爿地村、河东村、西横村、东横村、西邵村、炮台村、土城村、四份村、戴家村、杜下浦村、保家村、厂横村、东葛村、草坦村、塘下村、勤横湖村、溪口村、马岙村、马宅村、西坑村、南山村、福岙村、十八浒村、南溪村、下周村、龙王村、新潘村、垦岙村、上林村、新林村、横岸村、垦岙陈村、张万村、市场村、三房村、前进村、九华村、小田村、新湖村、朝南屋村、小金门村、横岐村、肯步村、东连村、兰江塘村、知建村、应山塘村、花山村、庄里洋村、杜前村、西外村、富石村、岙底陈村、城西村、山后葛村、独木堂村、璜溪村、金溪村、周公岙村、金张村、医化园区社区相邻。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推船沟村介绍

推船沟村地处浙江临海杜桥镇东南,沿海产业带中心区域,2004年以前分布着5个自然村,15个生产队;2005年为创建新农村建设,积极响应台州市《关于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通知》结合本村旧村改造,宅基地整治土地平整的实际,合并成一个中心村。现有常住农业总人口是2049人、650户,耕地总面积1277亩,村庄辖地区1.38平方公里。主要经济来源:一是全村共有33艘钢质渔业在浙北渔场院117海区捕蟹为主。二是农业以西兰花、白菜花蔬菜种植为主,建有蔬菜产业合作社。三是第三产业收入。

临海市杜桥镇推船沟村是一个因台风而远近闻名的村子。 “云娜”台风过境,村里150间房屋完全倒塌,86间严重受损。让人吃惊和敬佩的是,在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该村却没有一人伤亡。风雨过后,全村在一片狼籍上掀起了重建家园的热潮。如今,村民早已住进了明亮宽敞的新房。

每次台风一来,农民朋友的心里就开始发紧了,就怕粮食果树闻风而倒,水产品遇雨即毁。温岭市尝试着开展了农业、养殖业联保工作,让广大农民不再谈台风色变,在风雨中也能挺直腰板。联保工作运行以来,温岭市共签出农险保单1148笔,总保额5178.7万元,总保费264.3万元。从保险理赔情况来看,共办结农险报案707件,已赔付798.8万元,受益农户700多户。

“好,好,你们工作做得好!”7月29日上午,在临海市杜桥镇召开的全省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现场会上,播放杜桥镇应急管理专题片中温家宝总理于2004年8月27日视察 “云娜”台风倒房重灾区杜桥镇推船沟村一幕,当出现 温总理欣喜地肯定 杜桥镇防台应急工作积极有效这一镜头时,全场掌声响起。出席会议的国务院应急办处长陈胜、省政府办公厅应急办主任陈荣,及来自省和其所属地级市、台州临海市应急办有关领导等60多名代表,一致赞颂杜桥镇为台州市乃至全省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提供经验作了表率。

具有依山傍海,境内森林覆盖率高,几乎每年都要经受台风和森林火灾的考验的特定地理环境;工贸发达,民营企业量大面广,人员流动性强,容易引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产业特点的临海市杜桥镇,面对十分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近几年来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抓好源头,在安全防范上着力构建以“统一受理、分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的“四理”工作为核心的应急联动机制,在队伍建设上突出抓好“健全网络、加强演练、强化保障”等工作环节,不断提升应急队伍的战斗力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得到了省政府常务副省长陈敏尔和台州市委书记张鸿铭的高度评价。

完善三级网络机制,充分发挥应急指挥枢纽作用

2006年7月7日上午,镇区一家四层的酒店突然起火。因酒店处于闹市区,火灾引发人群骚乱;又恰逢当前是用水高峰期,水压极低,灭火水源问题严重。面对危急情势,镇应急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和各应急责任单位立即启动预案。在统一指挥下,杜桥消防中队在5分钟内到达着火现场,并立即投入扑火;供电部门立刻切断电源;供水部门迅速关闭有关水管路段,以保证事发地段高水压;公安、交警人员紧急赶赴现场,维持秩序。由于各有关单位的应急救援力量分工处置、通力合作,大火终于在40分钟内被有效扑灭。

这是杜桥应急队伍建设构建网络机制产生的效应。

建立和完善条块结合、权责分明、反应敏捷、运行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是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成功处置的基础和关健。为此,镇着力构建镇、办、村(单位)三级联动的应急管理网络。镇级成立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联席会议,作为全镇应急指挥机构,下设应急办、应急联动中心、应急专家组和应急救援队伍。办事处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办;村居、社区、企业、学校、医院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在组建救援队伍方面,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镇本级建立了11支应急救援中队,以预备役部队骨干力量为第一中队,巡防、安监力量为第二中队,城管力量为第三中队,专业灭火队为第十一中队,7个办事处以党员干部骨干力量为基础各组建7支应急救援中队;建立了由医疗、水利、电力、消防、安全、爆破、化学等专家组成的应急专家队伍,为应急处置工作作出科学分析,排除隐患,提供决策,使救援工作高效展开;建立了各村居、社区、学校、企业以党员、团员、民兵为基础的应急分队。同时,在社区、村居、企业中建立了自救互救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作为应急补充力量。并在各村(社区)、规模企业、学校、医院组建1个应急技术小组,由水、电、木工和医疗人员等具有技术专长的人员担任成员,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至此,形成以骨干队伍为主、群众性队伍为辅的应急救援队伍网络,充分发挥了应急指挥协调的枢纽作用。

开展实战演练,提升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开展演练,参加实战锤炼,是提高应急队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实战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应急预案可行性的根本保证。每年的临近清明节和汛期前夕,镇应急指挥机构都要组织以第十一中队为主的扑火队伍和以第一中队的预备役部队为主的抢险队伍开展森林防火演练和水上救援演练。镇利用移动总机开通的96058服务平台和镇政府网的信息平台,通过电话、网络进行指挥系统和队伍集结演练。在开展常规演练的同时,强化组织队伍利用森林防火、抗台防汛、换届选举这些有利战机参加抢险救援的实战锤炼,让基层应急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在实战中得到磨合、在磨合中得到提升,在抢险救灾过程能够拉得出、用得上、险情控制得住。

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以制定应急预案作保障,采取强有力的应急预防措施,确保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平稳有序,全镇123个行政村全部依法顺利完成换届选举,没有发生一起因换届选举工作引起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在投票点工作人员安排方面, 20名工作人员中除2名进入代写室帮助选民代写选票外,由镇机关、部门抽调的工作人员和协警协助维护秩序。并保证每天都有50名机动工作人员在各办事处待命。在安保力量配备上, 11支应急中队全面出动,除分派到每个投票点维护秩序人员外,每天确保有一支应急中队分布各办事处、三支应急中队在镇辖区范围内巡逻。还有一支50人的应急力量在镇政府待命,并最大限度调配公安、司法力量作为补充。80名民兵预备役人员组成的后续力量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接到命令能够在20分钟内迅速完成集结。另外镇机动中队、公安力量和各办事处的应急中队在重点村频繁巡逻,以震慑极少数人在选举中企图闹事。

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提高应急物资装备水平

2007年10月7日中午,受 “罗莎”台风影响,特大暴雨使杜桥溪口地区水位急剧上升,原已被转移的几家养鸡户因不放心鸡场被洪水淹没,偷偷地溜回地处低洼地带的鸡场守护。待命在溪口办事处办事处的应急十中队得此情况后立刻起程要前去救援,但由于洪水凶猛,车子无法前行,只得向镇应急联席会议求援。镇应急三中队10名队员受指挥部指令迅速乘坐一辆高底盘的装载车,15分钟内到达现场并成功实施了营救。 4名养鸡村民的安全脱险,应该说是良好的应急装备条件为成功营救赢得了时间保障。

物资技术装备是全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关键措施,杜桥镇高度重视应急装备建设,镇每年均投入50万元以上用于应急装备经费。制做了明显的应急疏散标识,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规范了应急避难场所。为应急队伍人员配备了对讲机、防护服、头盔、长统靴、照明工具、绳索、救生衣、风力灭火器等应急救援装备,并出资为消防中队添置了重型消防车,添置防汛抢险用的2艘冲锋舟和10000个沙包。另外镇政府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与备有挖掘机、推土机、装载车、吊车等大型设备的公司和个人签订协议,30余台大型机械的应急联系电话登记在册,做到随时调用,每逢抗台,大型机械便集结镇政府紧急待命。各重点企业还建有企业消防队,配备消防车,不仅担任本企业的消防灭火,还积极参与全镇的应急救援。对农民工队员的报酬采取“实误实补”的方式,由镇财政统一支付,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救援队伍参加社会救援能够得到合理补偿。

在狂风暴雨中成长 台州防台工作回眸

有人说,台州的得名不是源于“天台山”,而是来自“台风”。尽管只是玩笑,但台州的确是全国受台风影响最频繁、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资料显示,自1949年至2006年间,登陆台州的台风多达18次,严重影响的有45次,中等影响的有95次,是个名副其实的“台风之州”。

在狂风暴雨中成长,在千锤百炼中成熟,饱受台风之苦的台州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磨练出了更科学的头脑、更有力的臂膀、更坚韧的脊梁,演绎着一个个在风雨峥嵘中成长的动人故事。

从肉搏到巧避:天灾面前必须学会“保身”

与极具破坏力的台风硬碰硬无疑是一种不自量力的幼稚表现,人类经历漫长的时间才深刻认识到这个道理。台州也是在与风雨的一次次较量中逐渐理智成长,盲目肉搏只是逞得一时之勇,让步台风则是防台理念上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前的防台工作深受“极左”思想影响,觉得人定胜天,必须进行全力抵抗。每当台风来袭,总是采取全民动员,奋力抵抗的方式,极少考虑撤离躲避。当人们荒唐地高喊着“人在海塘在”的口号时,将人类精神力量哄抬得重如泰山,同时也把人的生命看得轻如鸿毛。

改革开放前期,我市抗台工作理念转变为“抗防结合,以抗为主”,虽不再一味地采取“蛮干”的方式,但对如何撤离躲避仍没有总体上的安排,尤其缺乏一套相对完善的应急指挥预案。遇到危急时刻也只是撤离一线抗台人员和少数高危地段的群众,台风带来的人员伤亡仍然十分惨重。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三番五次的台风肆虐带来惨痛教训,让人痛定思痛。至此,我市的台风防御工作渐渐步入了“以人为本,科学防台”的崭新轨道。

在温岭石塘登陆的1997年11号台风的防御工作在浙江省防台史上留下了振奋人心的一笔。我省首次组织百万人口大撤离,将这一巨型台风正面袭击所造成的灾害减小到了很低程度。2005年的第15号台风“卡努”登陆台州前,我市未雨绸缪,迅速组织了大规模的人员撤离转移,全市因灾死亡仅8例。对此,多年来奋战在防台抗台第一线的市气象局副局长陈宏义感慨道:“这真是防台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样的台风要是在20年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第13号台风“韦帕”,造成我市312.1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7.92亿元。但由于策略得当,成功转移45万余人,实现了无一人死亡的目标。

目前,我市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员网格化转移机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库下游人员、低洼区易受洪水围困的人员等必须转移的八类人群全部分类造册建档入库,并制作转移安置明白卡发到群众手中,明示转移时间、地点、路线、安置点和联系人,对“老、弱、病、小、残”五类人员落实“一对一”联保责任制。此外,还出动警力上街巡逻,对街面的流动人员进行管理,就地转移。

从脆弱到强大:撤离背后做足防御工作

转移不等于放弃,人员躲避了,我们的家园仍难逃狂风暴雨的“洗劫”。撤离背后,我市上下做足了防御工作,不断壮大抗风雨能力。

近10年来,我市在水利工程方面共投入50多亿元,减灾效益达到300多亿元。在1997年之前,台州海塘建设落后,屡遭破坏,沿海一线几乎是完全敞开的。我们迫切需要一道长城,一道能够抵挡千军万马强驽奔袭的御水长城!自“9711号”台风以后,我省适时启动了“浙东千里标准海塘”建设工程,我市斥资16亿元,历时3年新建了327公里50年一遇以上的高标准海塘,为台州在遭遇天灾时系上了一道“保险带”。如今,浙东千里海塘纪念碑巍然耸立在我市椒江区江滨公园。

近年来,我市逐渐建立了市县乡三级防汛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利用远程会商系统,提高防汛防台指挥效率;加强气象水文监测预报,建设市级气象雷达系统,建设新型气象立体气象,已建成200多个覆盖重要江河水位雨量站点和所有小型以上水库站点的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形成了市———县———乡———村———组五级防汛防台预案体系,对我市67条小流域全部修编洪水风险图、地质灾害风险图和应急避险预警预案;建立防台风基础资料库,完成了对30个沿海乡镇943个村的农村住房防灾能力的普查工作和等级认定;投资2360万元,建成可容纳10万多人次的避灾中心(所)169个。

科学防台工作还渗透到了每一个台州人的生活中。从2006年起每年的7月10日为“台州防台风日”,每年5月下旬的最后一周作为全市防台风预案演练周。

我市编制发放百万册《全民防台风知识读本》,以卡通科普方式介绍了台风的基本知识和造成的危害,详细地介绍了不同群体如何做好防御台风、避战台风、抢险处置、救灾保险等技能。

从无助到坚韧:在狂风暴雨中茁壮成长

在与风雨搏击中,台州人敢冒险、有硬气、善创造、不张扬的人文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每次台风来袭,广大党员干部总是冲在第一线,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卡努”台风欲来时,狂风暴雨满城,椒江区委书记王建平放心不下江堤外停靠的船只,不顾危险前往察看。当看到还有5艘不能下水的在造船只时,他立刻要求限时全部采取割洞加固措施,避免了这些“定时炸弹”危及堤塘安全。

“卡努”登陆路桥金清,大风记录一路攀升,洪家气象站观测员死死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就在这紧要关头,“卡努”掀翻了风杯,数据顿时停滞住了。大家惊呆了,站长徐岳平第一个反应过来,带领站员夺门而出,寻找风杯。门外风雨咆哮,混沌一片,大家冒着风雨仔细查找,一个歪歪扭扭的风杯硬是被他们找了回来。

该村共配有村干部9人,平均年龄49岁,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村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达8520元,2003年被临海市政府授予 临海市文明村、2005年通过临海市生态园林村、台州市级康居示范村、浙江省全面小康 建设示范村的验收、2006年通过临海市发展农业先进村和卫生先进村的验收。

周边政府机关

临海市杜桥镇委 地址:台州市临海市解放街472号

周边行政单位

村船裎沟推仝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

周边村庄

推船沟村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推船沟村村民委员会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推船沟村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