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坑乡

郑坑乡 郑坑乡简介 郑坑乡农村经济 郑坑乡旅游资源 郑坑乡发展状况


地处滩坑库区旅游圈内,属县西南部低中山林、粮、食用菌、畜、药综合农业区,生态环境良好。郑坑乡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诸水汇入小溪 。郑坑乡清属一都,民国20年(1931)设乡,属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称郑坑乡,乡人民政府驻郑坑村,海拔660米,距县城17.5公里。邮编:323503。 面积34平方公里,东北、西北靠渤海镇,南临梅歧乡,东南与文成县交界。辖郑坑、吴布、柳山、张坑下、羊角洚5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是县内畲族人口比例较高的乡村主要聚居地,1984年曾被称大均畲族乡。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郑坑乡山高地僻。耕地面积2673亩,主产水稻、杂粮;林地40258亩,产杉、松、杂木和毛竹,建有油茶、茶叶基地。乡办吴布电站装机容量115千瓦。有乡级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影、信用社和邮电设施。为县内交通不便的少数民族贫苦地区。 详情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郑坑乡所有镇乡结合区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郑坑乡介绍

地处滩坑库区旅游圈内,属县西南部低中山林、粮、食用菌、畜、药综合农业区,生态环境良好。郑坑乡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诸水汇入小溪 。

郑坑乡清属一都,民国20年(1931)设乡,属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称郑坑乡,乡人民政府驻郑坑村,海拔660米,距县城17.5公里。邮编:323503。 面积34平方公里,东北、西北靠渤海镇,南临梅歧乡,东南与文成县交界。辖郑坑、吴布、柳山、张坑下、羊角洚5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是县内畲族人口比例较高的乡村主要聚居地,1984年曾被称大均畲族乡。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

郑坑乡山高地僻。耕地面积2673亩,主产水稻、杂粮;林地40258亩,产杉、松、杂木和毛竹,建有油茶、茶叶基地。乡办吴布电站装机容量115千瓦。有乡级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影、信用社和邮电设施。为县内交通不便的少数民族贫苦地区。

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12万元,人均纯收入2095元。

郑坑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在上级政府、部门支持下,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乡道按三级路标准建设,五个行政村通康庄路,各自然村通机耕路,是景宁县第一个实现“双百工程”的乡镇。各村新建了办公楼,相关设施配置齐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电视和通信信号的全覆盖。三个行政村完成自来水工程,2009年实现全乡通自来水。郑坑、吴布、羊角岗村列入2009年县村庄整治村,2011年全部实现整治,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新建乡卫生院和乡校学生住宿楼,乡文化活动中心规划建设中。

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郑坑乡是华东第一峡谷—炉西峡的入口处,又处在滩坑库区旅游圈。生态环境良好,境内有吴布、郑坑林场原始林近3000亩,森林资源丰富。郑坑梯田雅致秀丽,倍受摄影爱好者青睐,照片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同时,由于畲族人口比重大,较完整的保留了原生态的畲族生活风貌,传承了祭祖、炼火、织彩带、山歌、服饰等文化及传统的劳作模式。特别是吴布吴村和柳山半岭村传统 畲族服饰多,畲族习俗保存良好,有“生活着的畲族博物馆”的美誉,开发畲族风情旅游前景广阔。

政策得力,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大力实施“九个一工程”,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有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8年,建茶叶基地600亩,笋竹两用林基地850亩,高山蔬菜1000亩,中药材基地1000亩,田鲤鱼基地450亩,高山茭白基地300亩,袋料黑木耳45万袋。全乡农业生产总值1923.9万元,农民纯收入达到3812元,增幅达25%。

欣逢盛世绘宏图,扬鞭跃马创未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有力领导下,郑坑乡将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立足“生态立乡、产业兴乡、旅游富乡”的发展战略,有序推动郑坑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把郑坑乡建设成一个生态优美、农民生活富裕的和谐乡镇。

周边

郑坑乡柳山村退韬枸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

周边政府机构

郑坑乡吴布村朗坼役台退军人服务站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

周边村民委员会

郑坑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郑坑乡

周边乡镇

郑坑乡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

周边村庄

横坑 地址: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
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