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镇
花桥镇 花桥镇概况 花桥镇沿革 花桥镇2010年代码 花桥镇历史 花桥镇地理 花桥镇农业 花桥镇遗址遗迹
花桥镇,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地处芜湖市东大门,东与宣城水阳镇隔河相望、西与县城湾沚接壤,北界水阳江和当涂县黄池镇濒临,西北界赵家河与六郎镇相邻。总面积101.33平方千米(2017年),山地面积2.5万亩,水面1.95万亩,水田4.35万亩,辖14个村委会,252个村民组,36325人(2017年)。2012年7月被安徽省任命为生态乡镇。花桥镇位于安徽省芜湖东北部。辖1个居委会、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沿山村,距县城12千米。黄池村距县城16千米。湾(沚)花(桥)公路、杨(泗)黄(池)公路过境。1952年为东斗乡、花桥乡。1956年合并为新连乡。1958年改先进公社,1961年析建黄池公社。1971年由宣城县划归芜湖县。1984年改花桥乡、黄池乡。1996年,花桥乡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辖复兴、永林、茶林、五四、花桥、红光、沿山、东门8个行...
详情花桥镇,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地处芜湖市东大门,东与宣城水阳镇隔河相望、西与县城湾沚接壤,北界水阳江和当涂县黄池镇濒临,西北界赵家河与六郎镇相邻。总面积101.33平方千米(2017年),山地面积2.5万亩,水面1.95万亩,水田4.35万亩,辖14个村委会,252个村民组,36325人(2017年)。2012年7月被安徽省任命为生态乡镇。
花桥镇位于安徽省芜湖东北部。辖1个居委会、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沿山村,距县城12千米。黄池村距县城16千米。湾(沚)花(桥)公路、杨(泗)黄(池)公路过境。
1952年为东斗乡、花桥乡。1956年合并为新连乡。1958年改先进公社,1961年析建黄池公社。1971年由宣城县划归芜湖县。1984年改花桥乡、黄池乡。1996年,花桥乡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辖复兴、永林、茶林、五四、花桥、红光、沿山、东门8个行政村;黄池乡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隆兴、城西、城东、北洋、老观、庙音、成村、永兴、查定、马塘、安保、镇绍12个行政村。2003年,原花桥镇、横岗镇合并为花桥镇。
340221105:~001 123横岗居委会~200 220城东村~201 220黄池村~202 122永兴村~203 220庙音村~204 220九十殿村~205 220隆兴村~206 220老观村~207 220成村村~208 220东门村~209 122红光村~210 121沿山村~211 122花桥村~212 220五四村~213 220复兴村
花桥镇历史悠久,据志书记载,距原横岗镇政府置北3.5公里的 楚王城,乃是公元前334年楚威王大败 越国后,与 吴国对峙所建。东门渡(古称符里镇、 焦村市)三国时建镇,至今1700年历史,是 芜湖、宣城四镇交界,辐射十万人口的集贸中心。自宋朝以来,商贾云集、人景荟萃,古有“东门八景”,1985年9月5日,东门渡古窑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秋,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王莉英女士、 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李之宴先生等国家级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并有日本、新加坡等国际友人来此考古,给予高度的评价。建于唐朝的敏灵观(又名九十殿)是 皖南地区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之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的梵音庵、春秋时的 九女墩,以及梅九鼎和冠墓、 妙因寺,大石碑、 千佛寺等古代遗迹,无不闪耀着花桥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无不回荡着花桥历史前进的脚步声!
2003年12月10日,“撤乡并镇”时,撤销了花桥镇和 横岗镇,设立了新花桥镇,保持原两镇的面积、人口不变,镇政府驻地 朱桥集镇新区,交通、通讯十分便捷,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距县城湾沚11.5公里,距合杭高速入口处9公里。
花桥镇地势中间高,两头低。地形分为岗丘、水田。水阳江、裘公河、赵家河绕境而过,沿河是冲积型 平原圩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天易涝,伏天易旱。岗丘荒山宜植树造林、熟地宜旱季作物,水田宜粮油棉农作物,沿河滩涂适宜畜禽放牧,山塘内河适宜水生动物的养殖,境内黄土资源丰富,是烧制优质红砖的上佳原料。
花桥镇物产量多样化,是粮、棉、油和其它经济作物的综合农业区。传统的农作物有稻、麦、油菜、棉花、山芋、茶叶和瓜果蔬菜、近年来,中药材、烟草、元胡普遍种植。畜牧业主要以养猪为主,牛、家禽养殖较为普遍。水产资源和水生植物较为丰富。
1、楚王城城址。年代是战国至西汉,坐落在花桥镇 黄池村 山头自然村和 城东村隆庄自然村。县文物保护单位。古城依山构筑。东西长380米,南北宽310米,城墙高8.5米,墙基厚18米,墙面宽约3-5米,夯力明显,内涵丰富。现留东、南、西、北四个缺口。光绪《宣城县志》载:“楚王城,(宣城)一百一十里,…兵兴时尝扼隘于此,旧云 吴楚相距,因山创城,形势逶迤,门阙俨然;又云楚王英筑。”1978年北大教授候仁之考察认为:“楚王城是西汉芜湖县城,亦即古鸠兹所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察认为“楚王城建于战国—西汉时期一座古城,早在筑城之前的商周时期已有人居住,六朝时期继续沿用,旧城以后逐步废弃。”
出土文物:石斧、陶鼎足、陶毁、印纹硬陶片、蚁鼻钱、陶水管、 陶豆、绳文陶片、简瓦残片、五铢钱、瓷器(六朝花甁)等。1971年,附近曾出土过三柄青铜剑。
2、九十殿。坐落在花桥镇九十殿村九十殿自然村,邻杨黄公路。县文物保护单位。
九十殿为一群古建筑,古称敏灵观。包括有前殿、后殿(又称娘娘殿)、中殿、偏殿(又称火光殿、火帝殿),总面积708平方米。前殿三开间,双步梁架、座斗、雀替、廊 梁均完好,法月仍见。后殿三开间,梁枋完好,板瓦依旧,梁上绘有葫芦纹样。偏殿二开间,戏楼三间开,前殿与戏楼的梁上原刻有 历史人物、花鸟草虫等图案木雕(大部分毁于“扫四旧”时期)。殿内现存乾隆至光绪碑刻9块,殿外散见清代和民碑刻3块。按碑文所勒时间先后,计有(1)乾隆年间碑3块:乾隆廿五年(1760)《重装圣像修理戏楼碑记》,乾隆癸未年(1763)《口山碑记》,乾隆乙酉年(1765)《永远碑记—增修道院并置祀冈碑记》。(2)嘉庆年间碑2块:嘉庆十年(1805)《修复九十殿敏灵观碑记》,嘉庆廿一年(1816)《捐输碑复捐检修碑记》。(3)道光年间碑2块,道光四年(1824)《灯油碑记》,道光廿六年(1846)《敏灵观复修检修碑记》。(4)光绪至民国年间碑4块:光绪十三年(1887)《丁美全捐田碑记》,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大帝殿碑记》,光绪三十二年(1906)《灯油会碑记》,民国巳未年(1919)《南正会碑记》。乾隆癸未其中道光二十六年《敏灵观复捐检修碑》载:九十殿建于南唐,历千百余年而祀享不忒,庙貌维新。碑文中均介绍九十殿供奉 祠山大帝 张渤,渤乃西汉时 武陵龙阳人,欲自 长兴别溪凿河运至 广德,以通舟楫,功告之,渤遁至 横山人立祠祀之,“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3、九女墩墓。坐落在花桥镇城东村,东北距丁院自然村200米,西北距楚王城400米。时代为 南北朝,县文物保护单位。土堆高6米,面积670平方米,形若馒头。地表暴露有印纹陶片,绳纹陶片,六朝青瓷片等到。光绪《宣城县志》载:“九女墩。楚王城侧,昔有九女遭水难,其尸抱结逆流而上,至此止焉,里人墓之”。 北京大学 侯仁之教授认为,九女墩或是 周瑜之墓。
4、妙因寺 石狮。坐落在花桥镇庙音村 黄村自然村内,西邻杨黄公路。时代为明代。
系古妙因寺前石狮,呈蹲立关,身长110厘米,头围39厘米整个高85厘米。下有方座,长80厘米,宽47厘米,高20厘米。光绪《宣城县志》载:“妙因教寺,〈宣城〉城北一百里,宋嘉泰中建,明 洪武正统迭修理,一万历甲辰僧德悦增置寮舍。”寺被 日本鬼子烧毁,寺基面积为4800平方米。
5、望马墩遗址。坐落在花桥镇庙音村,为一独立的圆形土丘,高约20米,底边周长约600米,面积10000平方米。1985年,文物普查时,在地表发现有鼎足、宽沿盆、 陶簋残片等遗物,同时发现饰硬陶片。据标本监别为商周遗址。
6、东门渡古宣州窑址。位于花桥镇东门渡村(东门渡古称符里镇),离芜湖县城20公里。窑址分布在 营盘山、康王山、蛤蟆地、窑头山、竹园等六处,均为低矮大丘。海拔高度匀不足15米。窑址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5公里,有陶瓷片堆集面近20万平方米,堆积层匀均达几米,康王山堆积层厚达10米以上,烧造的陶瓷器品种有小罐、双系罐、四系罐、短圆流和细长流执壶、小盏、碾槽、砂胎大缸、钵、盆以及狮子、龙头、虎头、小狗等小动物造型和砂胎匣钵、支柱、垫圈等窑具。壶罐类多饰瓦纹。釉色多样,色泽不纯,有青黄、青灰、黄、黑、酱紫诸色,且普遍有流挂现象。胎质有铁红硬胎和砂胎,制作不甚精微。其中双系和四系罐为北宋习见之物,执壶大都属宋代,其中少量执壶及酱釉钵属晚唐五代时期,未见南宋及更晚时期的堆积物,是唐末至北宋时期的窑址。1989年12月以后,发现10余件有“宣州官窑”印记的四系罐残件,并发现有20余件带字窑具,字多为吉祥语和窑工姓氏。如佛家平口中、费升、高、韦、姚七、喻、章、黄、西包、惠记等。经考古专家初步研究确定,该窑址即宣州窑址,是宋代官府组织生产盛酒瓷罐产地。
周边派出所
花桥派出所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花桥派出所(芜湖县花桥镇政府南)
周边门
芜湖县花桥镇中心学校-南门
地址:芜湖市湾沚区花桥学校(九三公路东190米)芜湖县花桥学校附近
花桥镇人民政府-东南门
地址:芜湖市湾沚区徐花路西50米
周边小学
芜湖县花桥镇中心学校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花桥学校(九三公路东190米)
花桥镇团结小学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九三公路花桥镇团结小学
周边乡镇
花桥镇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
周边村庄
花桥村
地址:芜湖市湾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