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镇

杨村镇 杨村镇历史沿革 杨村镇经济发展 杨村镇基础设施 杨村镇文化教育 杨村镇资源交通


安徽省凤台县杨村镇地处凤台县城西北边陲,位于凤台、颍上、利辛三县交界处的西淝河畔,东靠钱庙乡,西邻亳州市利辛县的展沟镇,南紧临阜阳市颖上县的陈桥镇和汤店镇,北接朱马店镇和尚塘乡。淮河主要支流西淝河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52.17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48944亩。总人口32393人(2017年),辖15个村委会,88个村民小组。杨村交通条件便利,县道马刘路穿境而过,杨迪路贯通南北。该镇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省“861”计划重点项目杨村煤矿及煤制天然气项目坐落在其境内,为凤台县北部的工业重镇。西淝河是一条古老的天然河流,《水经注》中称夏肥水。西淝河是淮河的主要支流,它发源于河南省太康县马厂集,流经安徽省谯城、太和、涡阳、利辛、颍上、凤台六县、区至凤台县峡山口入淮,全长250公里。凤台县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古称州来,又谓下蔡。清...

详情

杨村镇地名网_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杨村镇资料简介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杨村镇介绍

安徽省凤台县杨村镇地处凤台县城西北边陲,位于凤台、颍上、利辛三县交界处的西淝河畔,东靠钱庙乡,西邻亳州市利辛县的展沟镇,南紧临阜阳市颖上县的陈桥镇和汤店镇,北接朱马店镇和尚塘乡。淮河主要支流西淝河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52.17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48944亩。总人口32393人(2017年),辖15个村委会,88个村民小组。杨村交通条件便利,县道马刘路穿境而过,杨迪路贯通南北。该镇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省“861”计划重点项目杨村煤矿及煤制天然气项目坐落在其境内,为凤台县北部的工业重镇。

西淝河是一条古老的天然河流,《水经注》中称夏肥水。西淝河是淮河的主要支流,它发源于河南省太康县马厂集,流经安徽省谯城、太和、涡阳、利辛、颍上、凤台六县、区至凤台县峡山口入淮,全长250公里。凤台县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古称州来,又谓下蔡。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置县,沿革至2018年。凤台临淮河,辖西淝河,杨村镇就座落在西淝河北岸上。

杨村镇以境内有杨村集而得名,也俗称杨村集,有关杨村集名的来历,和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蒙古灭金后,圈占广大土地作为牧场,有的竟至千顷以至万余顷;灭宋后,蒙古诸王、后妃、大臣、僧侣都以侵占或赏赐的方式占有大量土地。土地的高度集中,造成了广大农民和中小地主失去土地,或者被迫降为佃户,或者被迫逃亡他乡。元中期以后,政府经常入不敷出,便不断加重赋役。仁宗时,包银总数比元初增加了十倍;一般课税竟增加了五十倍,再加上天灾和瘟疫的袭击,使人民普遍陷于贫困。据统计,1329年,全国当时有户数1340万,人口数不到6000万,饥民、流民竟达843万人。由于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极度激化,各地不断发生武装起义。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政府调集15万民夫修治黄河。民夫受到元兵的严密监督,又常被修河官吏克扣工、食钱,因此,十分怨恨。白莲教领袖刘福通利用这个时机,预先埋了个独眼石人在工地上,以使一直流传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应验,激起了广大农民的反元怒火。五月,刘福通攻占颍州(今阜阳)举事;八月,芝麻李(李二)等夺取徐州,十二月,王权(布王三)等占领邓州(今河南邓县)、南阳;十月,徐寿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揭竿,第二年二月,郭子兴在濠州起义,1353年,张士诚在江苏泰州造反……。

元政府为巩固其统治,调集精锐部队与各路起义军在黄淮大地上展开了殊死相搏。元军凶横酷虐、杀人如麻,多是“拔其地、屠其城”,使河南、河北、鲁西、皖北、苏北的百姓十亡七八。其中,刘福通奉韩林儿为小明王,前后据安丰(今寿县南、安丰塘北)为都约八年,寿县、淮南一带更是元军清剿的重点。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安丰路所辖8县1州(寿春、安丰、下蔡、霍邱、蒙城、定远、怀远、钟离、濠州)仅有户17992,口97611,地旷远而人至稀。元末,此地又为战场,百姓再遭屠戮。明朝初年曾任河南左布正使的徐贲在《舟行经寿州》一诗中咏到:“问之古寿春,地经百战后,群孽当倡乱,受祸此为首。彼时土产民,十无一二有。田野满蒿莱,无复织田亩。”《寿县志》载“寿县现有姓氏347,户族始祖多系明代初年徙来,土籍甚少。”《颍上古今》也说:“元末,红巾军起义于江淮颍水之间,元军部署镇压,铁蹄所至,洗杀一空。民间流传:劫后县西仅有七户营(七户一个村庄);县北仅有七里叶(距谢桥七里);县东仅有藕塘陈姓一人,后蕃衍陈氏一族。”可见经过元末近二十年的战争,淮南地区人口已经减少到了什么程度。

洪武元年(1368年)面对破碎的山河,朱元璋发出了“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的感慨。为了促进生产,增加税收,就必须从人口多的地区向人口少的地区移民。濠州,元时本为安丰路所辖。因为是朱元璋的家乡,明初升为临濠府,洪武二年定为中都,六年改为中立府,七年更名为凤阳府,分巡凤颍泗道治所,领五州(颍州、亳州、泗州、寿州、宿州)辖十三县(临淮、怀远、定远、灵璧、阜阳、颍上、霍邱、涡阳、太和、蒙城、盱眙、天长、五河),可见现今的寿县、淮南、凤台、长丰、颍上,在明初都属于凤阳府的辖区。朱元璋确定了移民政策,其家乡凤阳及所属州县自然成为移民的重点区域。据《明太祖实录》等记载,为充实人力,朱元璋于1367年剿除张士诚后,迁苏州富民到濠州;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徙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民无业者四千户屯田临濠,;又移江南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富民14万户于凤阳;洪武九年(1376)十月,徙山西及真定(今河北正定一带)民无产者于凤阳屯田;洪武二十二年(1389)四月,以两浙人多地狭,命令杭州、湖州、温州、台州、苏州、松江等地无地农民迁往淮河以南各地耕种。对于这些屯田的移民,朝廷给以耕牛、种子和路费,并免赋三年。

然而,以上所引资料中竟然没有从山东移民的记载。淮南地区的移民来至何处呢?

《颍上古今》说:“《民族书-各大族概况一览表》调查记载了62姓,其中27姓来自山东,其次是福建、江苏、湖北和皖南徽州,土著者不多。”据《寿县志-姓氏》所举16个大姓家族资料统计,于明初迁徙来的有11姓;这11姓中,从山东迁来的6姓,河南的2姓,徽州、杭州、江西瓦砾坝的各1姓。如:《寿县志—姓氏》记载说:寿县柴氏,于明洪武年间,自山东济宁老鸹巷徙来;瓦埠徐氏,祖籍山东济宁老鸹巷;迎河李氏,祖籍山东济宁老鸹巷,明初徙寿县。寿州孙家,郡号乐安,洪武初徙自山东济宁州老官塘;尹氏,族居山东济宁州老生塘;韩姓,祖籍山东省南部,元末时逃难落户于寿州东南乡。此外,寿县开荒张家、胡家、周姓、陈家、门氏、淮南地区蔡氏、八公山周姓、史院尹家、凤台陆氏、颍上县延陵吴氏等家族都认为自己的祖上从山东、山东老鸹巷迁徙而来。如:寿县开荒张家认为:本族从山东老鸹巷迁徙到青莲(十字路)张罗城定居,始迁于明朝七世年间。(不知“七世”,是否为明初洪武七年之误。)淮南《蔡氏宗谱》认为其迁始祖于明代初期由山东老鸹巷调卫来。上窑鲍家自述其祖上夫妇二人于明初挑着两个放孩子的笆斗,从山东济南老鸹巷迁来。凤台石家湾与寿县石集石家认为其祖上于山东兖州迁来。颍上县延陵吴氏认为:自己的始迁祖在明洪武6年或9年从山东老鸹巷调蕃颍州颍上县的。……

据苏氏老辈人说苏氏家族也一样流传自己祖辈是从山东老鸹巷(据考证应属山东济宁市)一个叫苏回的人,带着三个儿子来到这里,最早一家人住在苏老郢孜,以后兄弟三人才慢慢长大成家立业,于是各自分开到不同的地方生活发展,大儿子来到2018年的杨村集居住,二儿子去了离杨村几十公里外的架河(现潘集区架河乡)附近定居,三儿子则继续留在苏老郢孜,苏老郢孜是此处姓苏的祖先发源地,离杨村集大概有几公里,大儿子先是在靠近古西淝河北岸(现西淝河南岸)的老古嘴定居,老古嘴的地理位置比其它地方平均要高出十几米,类似一片大丘陵,后来慢慢的在上面种植了一些杨柳树,因为当时也一直没有村名,于是时间久了就称之为杨柳村庄,离古西淝河仅一里路左右远。后由于古西淝河历史时间过久,且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河道慢慢趋于淤堵,黄河夺淮入海以前,西淝河流域灾害较少。黄河夺淮入海以后,造成河道、水灾涉发,造成河道沟洫大部分淤平,水系破坏,古西淝河几近淤平。2018年的西淝河,是后来向北移了约一里路左右重新开挖的。于是杨柳村的村民们才将村落向北迁往河北岸的现址,随着村庄的扩大,杨柳村庄的名称也太过长,于是慢慢就变成了杨村,经过数年的发展,杨村集已经成为一个热闹非凡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

杨村集是淮北平原上一个典型明清古镇,相当于2018年的中小城镇,当时这里是真正的古城,繁荣程度却不比现代的中小城市低。集市内到处一副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景象,七彩丝线绣成的布鞋,花纹细致紧密;竹篾编制的鱼篓、桌椅茶几环保又轻便;经营剔透的玉石花钗,虽然廉价却颇具古风!街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街道两旁高低楼阁房屋错落有致,各个店铺叫卖声不断,飘香不绝,缝隙中人来人往,可见当时一派热闹繁富的景象。脚下的路面,虽不是柏油马路也不是水泥马路,却是平坦结实的长石条,没有尘土飞扬。这座古老小城的繁华程度和管理秩序,虽有不足之处但一点也不逊于现代小城镇。这里土地肥沃,全村人依靠主要依靠农业及工商业为主,自足自给。

杨村集上,清朝曾出过苏举人,解放后还有牌坊,据传牌坊上有骑马坐轿及步行的人就有上人百,可惜“四清”时被毁。杨村集上以姓苏的为主,因为随着杨村集市的繁荣,其它省内外的人士蜂拥至此,到2018年,姓氏已有百余种,那一方园几十里,各村镇以苏姓为主,可见苏姓在那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资源丰厚。历史上为防水防盗杨村集周围挖有护村沟,东西两条路通向集外,形成圩孜,四面都建有圩子门,现早已不见踪迹。沟内侧栽了许多树,沟水清澈,鱼游潜底,鹅鸭游弋。

村外果树成林,村内绿树成荫,群鸟齐鸣。每家有农家小院,砖土草房,虽无高楼大厦,乐得清静。房屋大多坐北朝南,门前大路两旁绿茵之下,马牛驴羊休闲栖息,鸡群在到处啄食。农忙时人们赶着牲畜拉着车,或送肥或收获,或扛着锄头下地,或跨着筐拔草。早上 百鸟争鸣,中午屋上 炊烟起,门前鸡狗叫,树上知了唱,晚上小牛买买叫,唤母牛归来,人们归来整理庭院,喂食牲禽。晚饭后开始安静,极远的外村狗叫,极近的窃窃私语。农闲时赶集买卖,或在家编织,少数人聚众赌博。人们图个一年忙到头,吃喝不用愁。这在里相对充满着一派祥和的农村小城镇生活氛围。

古杨村集一直繁荣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在杨村集北的二里路左右地方重新规化了新的杨村街道,从此杨村集也翻开了新的一页。西淝河杨村段历史上有座 古桥,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飞机炸毁,90年代后期,由上级拔款加上地方集资兴建了一座新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杨村乡于2012年9月改建为杨村镇。

历史上杨村一直隶属于凤台县所辖,从没有脱离过。所以杨村历史的沿革也同凤台的沿革是一致的。

早在禹贡属徐扬二州之境。

周代,属青扬二州之境。

春秋战国时,春秋时楚灭州来国,为淮北楚之州来城属地。周简王2年(公元前584年)秋8月,吴入州来,周景王7年(公元前538年)楚然城州来,周景王16(公元前529年)吴来州来,季札封延陵后辖州来城,故叫延州来,周敬王27年(公元前493年)冬11月吴将蔡昭侯由河南新蔡迁于州来,逐改名为下蔡。战国时,楚惠王灭蔡,蔡侯齐亡,下蔡仍属楚地。

秦代,秦灭楚后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时置下蔡县,属泗水郡九江郡,西楚时项羽立九江国,下蔡属九江国。

汉代,汉初高帝5年(公元前202年)立淮南国下蔡属淮南国。元狩元年(公元前128年淮南国废改为九江郡,下蔡沛郡。后汉俱属九江郡。

三国时,属魏国的淮南郡。

晋代,普初下蔡属淮南郡,普未南北分袭,县地边两境束去元常,又在县境内设置了很多城。南北朝时,下蔡属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85年)置下蔡郡。

隋代,开皇初郡废,下蔡属汝阴郡。

唐代,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于县置涡州,八年(公元629年)州废,下蔡为颖州(今阜阳)汝阴郡。

五代十国,下蔡属颖州(今阜阳),南唐,后周因之。周世宗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三月,改克寿州(今寿县),降为防御州,世宗以县难以攻克,逐将寿州移治于下蔡,并恢复其军为忠正军,原寿州为 寿春县(今寿县)。

宋代,北宋属淮南西路,寿州文和六年升为府,寿春府,下蔡为府治,南宋,与金划淮水中流为;界,为金之寿州,寿春为宋寿州,帮有“南北寿州”。

元代,下蔡县隶属安丰路。

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九月,寿春县安丰县,下蔡县废,并入寿州。在下蔡置镇设巡柃司。

清代,寿州属凤阳府。雍正10年(公元1732年)两总督尹继善呈奏清廷批准,与寿州分设一县,添知县一

员,典史一员分疆而理,因县北有凤凰山而得凤台县名。于雍正11年正式分置,与寿州同城治理(县衙设在今寿县城东北角)。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冬移县治于下蔡,下蔡遂改名为凤台,隶属凤阳府管辖。

中华民国,民国初,废州府,本县直隶安徽省,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六月属淮泗道(道尹驻凤阳)。民国十七年八月,废道,直隶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划属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胜利后属淮南专员公署。

1949年1月12日,凤台县解放,划属阜阳专员公署(1970改地区)。

1977年1月20日,划属淮南市管辖。

2012年9月4日,经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同意撤销凤台县杨村乡设立杨村镇的批复》,凤台县撤销杨村乡,设立杨村镇,其面积、人口和隶属关系不变,镇政府仍驻杨村。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民营富镇”发展战略。全镇广大干群振奋精神,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质农作物面积逐年扩大。

优质粮种植面积达90%,水稻机械插秧整体推进,粮食总产量达到4.52万吨。涌现了招宝生态农庄、店集粮油商贸、满丰面业等一批业绩杰出的企业。全镇拥有各类民营企业100余家,个体工商户500多户,“凤台县十大名小吃”杨村小芳煎饼名誉全县,“亮晶晶”南美白对虾、阳春挂面畅销省内外。

培育了全省二大基地,一是名优水产品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2005年养殖面积达700亩,可上市商品虾20万公斤,是全省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白对虾养殖基地,被省科技厅列为科技示范项目,通过了无公害产地和产品的认定,申请注册了“亮晶晶”牌商标,产品畅销省内外大中城市;二是水稻机械化插秧的推广面积达3000亩,是全省面积最大的水稻机械化插秧推广示范基地,2005年6月成功召开了全省水稻机插秧现场会。

2009年度,先后被市、县授予全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土地整理和土地置换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小麦高产创建先进单位,市级卫生乡镇和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先进集体,全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县绿化造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农业、水利、交通、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村村修通水泥路,完成了农村电网的改造,程控电话拥有量突破5000门,已建成调频广播,有线和无线电视台,小城镇建设欣欣向荣。2006年,年产600万吨的杨村煤矿开工建设。

杨村交通条件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县道马刘路穿境而过,杨(村)迪(沟)路贯通南北。已探明地下煤炭储量7亿吨,投资56亿元,年产原煤500万吨的国家大型煤矿杨村矿正在建设之中,投资230亿元的省重点工程煤制气项目也已落户已经开工建设,将为我镇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镇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和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全镇共有15所小学(其中杨村中心小学为1所重点小学),1所中学,1所中心幼儿园,教学质量站在全县的前列。

杨村镇有医院一座,下设两分院和门诊,医疗设备先进,医术优秀。全镇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已全面铺开,医疗队伍素质提高较快。

杨村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有煤、磷矿石、石灰石、紫砂土、耐火土等多种矿藏,尤以煤的储量为最,可开采量达120亿吨;磷矿储藏量为180万吨;紫砂石境内储藏量为70万吨;高岭土境内储藏量为3000万吨。

杨村交通便捷,淝河水上交通发达,距京九线上重站阜阳站仅百公里,距淮南站和淮南高铁站百余公里。距合肥骆岗机场百余公里,蚌埠机场百余公里。

周边居民委员会

凤台县杨村镇韩湖村居民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韩湖

周边小学

凤台县杨村镇中心学校 地址:淮南市凤台县杨南路

凤台县杨村镇韩湖小学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

周边乡镇

杨村镇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

周边村庄

杨村 地址:淮南市凤台县

杨刘村 地址:淮南市凤台县

杨塘 地址:淮南市凤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