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杨镇

石杨镇 石杨镇历史沿革 石杨镇区位优势 石杨镇地理气候 石杨镇基础设施 石杨镇集镇建设 石杨镇交通网络 石杨镇农业发展 石杨镇社会事业 石杨镇石杨名人 石杨镇名胜古迹 石杨镇新农村建设 石杨镇特色产业


石杨镇,中国城镇名称,指安徽东部城镇石杨镇。石杨镇,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地处安徽东部( 和县),与 南京市 浦口区及 全椒县接壤,南临 芜湖市、 马鞍山市,西靠 巢湖市,北接 滁州市,在“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面积164.8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3.1万亩。下辖12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石杨镇原名杨石巷,秦朝时期,石杨属乌江亭地,后属乌江县(淮南郡),到明朝属乌江,为和州怀德乡四九都、四十都辖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为金杨、高皇殿两乡。民国三十二年(1943)元月,成立江和全行政办事处,该地分设八大禁、翁坝、金城庙三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改为金绰乡。1949年8月,成立石杨乡。1952年2月至1955年7月石杨乡属香泉区。1955年8月至10月又属善厚区。同年10月,撤区并乡,成立人民公社,石杨和高关合并成立高关人民公社。1963年5...

详情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石杨镇所有特殊区域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石杨镇介绍

石杨镇,中国城镇名称,指安徽东部城镇石杨镇。

石杨镇,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地处安徽东部( 和县),与 南京市 浦口区及 全椒县接壤,南临 芜湖市、 马鞍山市,西靠 巢湖市,北接 滁州市,在“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面积164.8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3.1万亩。下辖12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

石杨镇原名杨石巷,秦朝时期,石杨属乌江亭地,后属乌江县(淮南郡),到明朝属乌江,为和州怀德乡四九都、四十都辖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为金杨、高皇殿两乡。民国三十二年(1943)元月,成立江和全行政办事处,该地分设八大禁、翁坝、金城庙三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改为金绰乡。1949年8月,成立石杨乡。1952年2月至1955年7月石杨乡属香泉区。1955年8月至10月又属善厚区。同年10月,撤区并乡,成立人民公社,石杨和高关合并成立高关人民公社。1963年5月撤销人民公社,改设石杨区。1969年4月全县撤区,1970年12月,又恢复为石杨区。1992年2月,撤区并高关、金城、石杨三乡合称石杨镇,2005年12月绰庙乡合并石杨镇。

石杨镇区位优势明显,206省道( 滁芜路)纵穿全镇,距合宁高速只有15公里。合肥机场、南京机场距石杨均不到1小时路程。滁河水道穿镇而过,可长年通航300T船舶,水道距长江口只有25公里。快捷的水、陆、空交通网,为到石杨投资、观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石杨镇地处和县北端,距县城24公里。东与江苏省石桥镇星、甸镇相联;南接 香泉镇、 西埠镇;西邻善厚镇;北与全椒县武岗镇隔滁河相望。镇东部老姜、泉水苏、茆家三个自然村属浦口区石桥镇飞地。

石杨镇地形地貌,自西南至东北呈蘑菇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一道民东北向西南的山脉横亘,将境内隔成山区,东北部为平坦圩区。境内有阴陵山、插花山、孔夫山、如方山、掉尖山、戴虎山、老山、吃儿山、夹山、花山等。该镇面积164.8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63656亩、水面面积15599亩,山地面积32160亩,宜林山场30750亩、有林面积29130亩。林地面积87135亩,园地面积4830。

该镇水系发达、山区建有水库22座,其中以夹山关水库最大,该库集水面积为40平方公里,总库容1206平方米,兴利库容490万立方米,最高蓄水位36.5米,解决滁河以南2.3万亩农田灌溉用水要求。当家塘259口,圩区沟渠密布。水系为长江支流,属驷马山河流域,汇入滁河,经驷马山枢纽水利工程流入长江。地下水丰富,泉眼多处、地下矿泉水资源充足,级储量水质清澈甘甜,含钙、锌、钾、硒等12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石杨镇境内属三叠系黄龙岩,为石灰石主要产地,石灰石储量2亿吨以上,品质优良,其中金城、花山熔剂灰岩经省322地质队查勘探明C1级2193.7万吨,C2级储量9301万吨,主要质量指标为氧化钙54.04%,氧化美0。55%,二氧化硅1。18%,适合水泥建材或冶金辅助原料。高关煤层储量D级174万吨。在金城、高关还有磷矿,适合做磷肥。

石杨镇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湿润,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7度,常年平均降水量1006毫米,无霜期232天。除偶遭农业水旱灾害外,其它自然灾害几乎少见。

石杨镇境内有500KVA 变电所一座,城镇、农村电网已改造完毕,可充分保障全镇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镇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1000吨;全镇已开通1500门数字程控电话,架设了四座无线通讯塔,开通了ADSL宽带,1993年开通了有线电视,现已入户850户。

石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石杨街道,已规划建设成两纵四横水泥路面的整齐街道,楼房林立。自来水厂提引的是九湾清澈优质的活水源,有35000KVA变电所一座,城镇、农村电网已改造完毕,可充分保障全镇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开通数字程控电话近万门,无线通讯塔6座。

开通IP宽带城域网,光纤有线电视覆盖镇区及周边厂矿。投资50万元建有一个占地90000余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小城镇建设项目初具规模。

石杨镇境内有206省道(滁芜路)直穿南北,县道(绰善路)横穿东西。东接合宁高速,政府投资群众筹资铺设的村村通砂石路交织如网。新建水运码头1。5千米,能常年停靠400吨位船舶,年吞吐量300万吨,经内河32公里进入长江。特别是滁河上的官渡大桥于2001年建成通车后,使石杨镇的交通成就尤为便捷。我镇绰庙至南京长江大桥42公里,是融入南京经济圈的最前沿,东到南京禄口机场很近,西去合肥骆岗机场了不远。

农业:石杨镇是农业大镇,农业是全镇人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作物品种主要有水稻、小麦、 油菜。两个万亩大圩剪尔、铸陆圩是全镇优质水稻、油菜生产的示范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弃农经商意识不断增强,外出务工经商人娄巨增,石杨镇农民外出主要从事餐饮、建筑、 装潢、服装加工、家政服务和生猪养殖六大行业,截止2004年底,全镇外出人员近万人,劳务经济有效地促进了我镇农民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 高滕葡萄:面积300亩,年产150吨。高滕位于如方山脚下,四面环山,气候独特,土质优良,很早就有“十里长山坳,遍地产葡萄,晚来南风起,醇香满山飘”的称誉。所产葡萄晶莹剔透,光亮润泽,个大,皮薄、肉嫩、味美。2004年7月注册商标,每到季节,江、浙、沪各大超市纷纷订货,供不应求。

先锋板栗:我镇北部边陲山区的先锋村,现存有清朝末年的板栗树156棵。栗树生长在小尖山北麓的山凹中,洼内长年云雾缭绕,气温湿度加土壤中含有丰富的 矿物质,极宜栗树生长。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先锋板栗具有色、香、味堪称巢湖一绝的美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锋村大力组织板栗生产工艺,植栗树300余亩,现已陆续挂枝结果。年产板栗10000公斤。

据了解,先锋清朝年间的板栗林在我省还属独无仅有。

水利设施:镇内有中型水库一座(夹山关水库),小(一、二)型水库20座,排灌机站21座,抗旱机站21座,1998年以来,开挖当家塘248口,饮用水井167口。2001年——2004年,为实践“三个代表”,党委、政府多方筹资为民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除险加固河堤31公里,更新改造排涝电站10座,抗旱电站6座,新建提水泵站4座,翻新站房51间,总装机容量3513千瓦。清淤排涝渠道26公里,抗旱渠道48公里,改变了过去易涝易旱的落后面貌,基本达到旱涝保收。

乡镇企业:近几年,镇党委政府根据半山半圩的地理特点提出“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活石杨山水文章”的新思路。现已探明矿石资源储量5亿吨,矿泉水质甘甜味长,工业基础初具 规模,已形成以石料开采和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工业;以水泥构件、空心粘土砖制造为主的型材工业;以粮油加工、糕点制作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服装、板材加工业为主的轻工业;以矿泉水生产为主的饮料工业等五大工业体系。

全镇有县办职中一所,初级中学二所,占地面积77000平方米,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各二所,完小14所,全镇小学入学率100%,中学入学率98%,有中心卫生院二所,村合作医疗室16所,基本满足全镇人民看病就医的需要。

胡业桃(1949~1970) 中国人民解放军模范共青团员,海军航空兵战士。 安徽省和县石杨镇人。196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伍前曾奋不顾身地抢救落水女社员,跳进激流保护被暴雨冲坏的水库闸口。入伍时,将自己的几百斤 粮食和饲养的家禽给了集体。入伍后曾抢救被压在马车底下的老人,带头钻进寒冷的水中铺设电缆,顶住水泥电杆滑坡保护战友。

1970年1月25日在战备施工中,不顾危险援救战友,触电牺牲。根据他生前意愿,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追记一等功,同年11月2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追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憨山(1546~1623)俗家名蔡德清,和县石杨镇蔡浅村人。明代憨山与莲池、紫柏、藕益在历史上并称明代“四大高僧”。他七岁入社(私塾)读书。嘉靖三十六年(1557),时年11周岁,在父母陪同下到南京报恩寺读书。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德清已满19岁,他立志禅修,请西林和尚为他剃度,又被赐予德清的法名。嘉靖四十四年(1645),由无极大师授与他具足戒,德清从此成为一名正式僧人。

德清26—50岁时,他与雪浪法师结伴,西到 南康、 吉安,远游北方经扬州,沿运河以达北京。万历元年(1573)

春天,他来到五台山,由北台登山,来到 憨山。憨山奇秀清幽,使他产生“遮莫从人去,聊将此息机”的想法。他后来也忘不了,便以憨山作为别号。憨山在这二十几年的云游生活中除禅修、游鉴、还求学文访道、弘扬佛法、宣扬神通、交友士子、结交权贵、结缘皇家,他的声誉名望在中国北方越来越大,成为当时的著名和尚。憨山结缘官府皇家,给他的修道弘教带来诸多方便,但他也因朝廷内部矛盾而罹难,险此身败名裂。万历二十三年(1595)二月,他在劳山海印寺接上谕,竟上一椿“诏狱”案件而被囚送北京。终因“莫须有”的罪名,于同年10月发配充军雷州。次年三月寓居城西古庙之中,开始注释《楞伽经》。掩埋以疫而死的尸骨发万计。万历二十六年(1598)他又著《中庸直指》,所以当地军门陈如冈将军,称他为“僧中麟凤”。

万历二十九年(1601)正月,他到韶州曹溪 南华寺。万历三十九年(1611)他到端州一所寺庙养疴。憨山从五十岁被逮、刑讯、充军,到六十六岁才了案恢复自由。

憨山六十七岁,离开端州,进住广州长春庵,这一年是他的著作之年。万历四十三年(1615),憨山七十岁时,仍盘醒桓于南岳72峰间,六月才到江西九江,游东林寺,登匡庐,避暑于金竹坪.憨山七十二岁的十月间,入住五乳峰的法云寺。

天启二年(1622)冬至日,七十七岁的憨山在许多人的请求下,再次返曹溪南华寺,为众说戒讲经。天启三年(1623)十月十一日憨山端坐而逝,享年七十八岁。他主要著作有:《观楞伽经》八卷,《椤伽经、法华经通义》、《法华主节》二卷、《华严经纲要》八十卷等。

高标绝俗、芳香沁人的梅花历来是人们欣赏的 爱物。以“江南一枝梅”享誉大江南北的安徽著名画家端木礼海,把梅花画得极具有神韵,画出了梅花不染不俗、高洁傲霜特有的精神品质。

端木先生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和县(石杨镇绰庙集),自幼受艺术家庭熏陶,得益于草圣大师林散之的教诲,一生爱梅画梅,造诣颇深,是安徽省画梅名家。他曾任宣城地区书画院院长,现任中国现代民族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书画研究会副会长。20多年来,端木先生刻苦钻研画梅艺术,已形成独特风格,著名书法家肖娴看过端木礼海的梅花图幅,誉其为“江南一枝梅”。

著名画家陈大羽在看过端木礼海梅花图幅后,欣然题词:“礼海兄画梅为海内胜手,此作深得和靖诗意。”端木先生的《红梅》、《墨梅》等多幅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其作品作为省内外政府间的馈赠礼品、出国礼品,格外引人注目。还有不少精品被博物馆、艺术研究机构以及国际友人珍藏。香港《收藏天地》曾发表了端木礼海为邮电部发行的梅花邮票首日封绘制的《严冬过尽》、《古树新花》等6幅作品,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曾专门向海外介绍他的画梅艺术和取得的骄人成就;湖北电视台还为他拍摄了《梅花香染万里春》的专题片。

端木先生已年过七旬,“其笔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其人 童颜鹤发岁约黄昏。”可他的心依旧很年轻。几十年来,人世沧桑,他历经坎坷,但他对喜逢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新世纪带来的繁荣昌盛,喜悦之情难于言表,每每在画中无形地流露出来,既诉诸于形象,又见于题字。他润笔涂绘的《岁寒不凋》梅花图作品中,古梅虬枝,新芽鲜嫩而显生气勃勃,老干充盈而显实力;盛开的梅花,笑而不娇;勃勃生长的梅骨朵,羞而不媚,艳而不俗,闪闪烁烁,像火点在寒冬中宣告着春天之降临。

端木先生纯洁如明镜一般的心以及他爽朗豁达的性格, 来源于他对人生的态度。端木先生遇事达观,淡泊名利。在一幅题为《铁骨红心》的画幅上,他有这样的题字:“人生不满百,知足便无忧,欲壑本难平,攀比增人愁,红颜来去匆,莫负少年头。”无个人功利目的纯洁的心,使端木先生在艺术上无畏不倦的探索,也使读者在他格调高尚的作品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

端木先生在梅花的创作上十分重视形神兼备、立意布局和骨法用笔这一传统,努力把精神气质寓于梅花的造型特征之中。画风率真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气。有一幅题为《俏也不争春》的梅花图,在倚空耸立的巨大古梅干上,一枝新丫杈擎然向上,整个画面只喷绽出三两朵殷红的梅骨朵,在墨幽幽的苍干上鲜亮昂奋,充满着蓬勃生机。端木先生为人谦虚,善于学习,十分注意向传统学习,尤其对关山月、杨建侯的研究颇深。他认为:岭南派画师关山月的梅花图富有时代精神,而金陵派杨建侯教授的梅花形神兼备,可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画就是取关、杨二老的笔意为基础,力图自成一体。端木先生说:“艺术创作既不是重复古人、今人,也不能重复自己,艺术的真谛在于发现、在于创新。”

端木先生为表达故土乡情,在和县第一中学设立了“端木礼海梅花奖基金会”,以他创作的生机盎然、昂扬激奋的梅花图,鼓励学生学习梅花的坚贞、高洁、勇敢的精神品格,勇攀科技高峰!

端木先生这种心系桑梓、奖励后学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

张婴洞,位于和县石杨镇高关村乌石山下迢迢谷中,谷长10余里。北达如方山麓,南通掉尖山山峡,俗称“黑凹”。此洞石孔嵌豁,一山皆空,汉时,张婴隐藏于此,故称“张婴洞”。

据传,唐代张氲亦隐居于此。洞中有石盎、石琴。洞顶石缝中产黄精(中草药),大如拳头。唐玄宗(李隆基)曾召见他,拜官不受,还山。某年,洪州(今南昌)发生大疫。有狂道士卖药,得者必愈。唐玄宗听说后,笑道:“这卖药老道,一定是张氲”后唐玄宗又三次召见,他都不去。直至唐代天宝末年(756),尸解。

明代和州戴重曾至此游览,并作《至迢迢谷》诗:“豺虎纵横未解围,间关犹得返荆扉。雨来晚涧村多哭,月满秋峰鸟不归。聊复荷锄看豆落,敢曾沽酒问鸡肥,良朋殄瘁身将老,欲就山林事转违”。

在距和县城30公里的石杨镇高关行政村的山坳里,有一棵功能奇特的"气象树"。1996年10月29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曾将其对海外介绍,使它的形象与作用进一步引起世人关注。

这棵大树,高约10米,主干粗矮,凹凸不平,树围3米多,树冠四展如伞,覆盖面积100多平方米,已有400多年历史。当地农民称它"朴树",林业技术人员确定是榆树家庭中的佼佼者,叫"小叶榆"。

据载此树能预知气象,人们根据此树每年发芽的早迟和树叶的疏密程度,可以推断当年是涝是旱,还是雨水适度。此树如在谷雨前发芽,且芽多叶茂,则当年雨多水大,易成涝灾;若和其他朴树一样,按时令发芽,且树叶有疏有密,则当年将有旱灾,发芽越早,旱灾越重。这种现象,与旱涝史实基本相符。当地农民相信这棵古树,对它满怀着崇敬之情,尊称它为"神树”。

如方山,旧名“六合山”。位于和县石杨镇夹山关水库北端,距县城25公里,海拔315米。为全县最高之山,绵亘十里。东晋隆安初(397—401),甘肃凉州宝云和尚,尝游天竺、大夏诸国,通梵文、译佛经,他晚年从江南来六合山幽栖以终。南朝宋大明七年(463),宋孝武帝刘骏登山时,如金陵之方山,故名如方山。天监年间(502—519),梁武帝萧衍登此山,以望六合,亦名六合山。宋代和州巡检贺铸在《登如方山》诗中写道:“楚郊十月尚闻蝉,傍道黄花亦可怜,特上西山最高处,长安应在夕阳边。”山上曾建有一座昭明院,院内有塔,名“六祖塔”且有寺,名“六坟寺”。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院内读书。

明代诗人戴重在《昭明院》一诗中写道:“萧家藏经寺,亦有读书台,竹柘滴空青,白云招手来”。西岭圣石嶙峋,名“狮子岩”,岩下有一石潭,深七丈余,此潭叫“金牛井”。西南山麓陡峭处,有一石岩叫“钓鱼台”。相传,山下是一片白水,姜太公曾在陡壁上垂钓,故叫“钓鱼台”。山下有夹山关,清顺治十六年(1659),和州知州杨继芳在《夹山关》诗中写道:“常道出门好,逢山眼倍青。峰多红日障,路曲白云停。倦乌归深树,流泉入草亭。野人眠正稳,游子为谁醒。”如方山古迹甚多,均毁于日军炮火。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在如方山办起国营林场。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区、示范户建设,加快农业“三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农业 区域布局,抓好蔬菜、粮油、五早作物三大种植产业带和肉鸭、生猪、、水产品三大标准化养殖区建设,提升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调整农产品结构,突出发展蔬菜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养殖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积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提高 农业增值能力。加快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实施农业东向发展。利用我镇农业优势,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产品东进、资金东引、产业东接,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通过重点扶持、嫁接改造、兼并重组、联合营销等形式,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品牌农业。力争五年内全镇订单农业面积达到5万亩,带动农户0.8万户以上。

在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长同时,认真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农产品和农资市场管理,强化涉农收费管理,促进农民直接 受益。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行动,引导农民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经营收入。加大“阳光工程”实施力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劳动技能培训,推进农村富余 劳动力有序转移,增加农民劳务收入。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力争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左右,其中70%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同时,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石杨镇

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争“十一五”期间全镇各圩口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实施相关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东翁站及田渡站等大型泵站改造任务,改造内河中小型机站。在丘陵地区大挖“当家塘”,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标准化农田建设,搞好土地治理,全面提高地力。加快农村交通建设。“十一五”期间,全面推进“村村通水泥路”工程,确保通村主干道路实现路面灰色化(水泥路),村内道路布局网络化、路面硬质化。加强农村电力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优化农村配电网,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多渠道筹资建设集镇自来水厂和村级供水设置,确保“十一五”期间解决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按照“村庄园林化、 道路林荫化、绿色长廊、生态公益林等建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普及沼气,推广清洁能源,用五年时间使农村0.3万户以上农户用上沼气。

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体现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分级分类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强化规划管理,引导农房建设向中心村集中,逐步形成“一个村镇、一个特色”的村镇风貌。力争“十一五”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2007年完成所有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农村的各项建设实行严格控制,规划制定后,所有建设行为必须严格按规划进行。注重农房建设的设计指导,免费向农户提供具有多种特色的 房型设计图纸。抓好村庄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继续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事业单位运行机制,提高社会管理和 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村财镇管村用”改革,规范镇村财政行为;积极化解不良债务;完善财政对农民的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全面推行“一个转变、三个建立、一个改进”(即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农村基层管理新体制,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建立“三农”社会华服务新体系,改进农村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完善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环境,增强农村发展 活力。合理调整村级规模,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做好二轮土地承包后续完善工作,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开展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 机制。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提高农村 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十一五”期间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严格执行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积极发展农村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等事业。加大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配套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视农村健康教育,强化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对农村文化、体育、 广播电视等事业的投入,力争实现镇镇有文化活动场所、村村通广播电视。加大科技普及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活动,深入推进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继续开展创“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活动,文明婚丧嫁娶,推行殡葬改革,破除陈规陋习,反对封建迷信,遏制宗族势力,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逐步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文明向上的农村新风貌。

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支持、鼓励有条件的村和群体先行开展社会养老保险。继续实施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救助救济、五保户供养等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 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作用,做好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多方位多层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纠纷。加大“平安石杨”创建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严厉打击严惩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侵害农民利益的犯罪行为,确保全镇农村长治久安。

扎实开展第三批党员先进性 教育活动,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制定并组织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年规划,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推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扎实做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镇村干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夯实农村基层组织的教育阵地,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水平,增强基层干部和农村党员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健全农村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基层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农民自主开展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基本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农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和履行 义务的自觉性。

石杨镇高关村于1989年开始引进 葡萄种植,因该地区地理环境特别,四面环山形成特殊小气候,昼夜温差大且生育期长,形成高关葡萄两大特色:一是含糖量高于其他地区同类品种3%左右,葡萄美味可口,甜中带鲜,口感别具物色且富含微量元素。二是成熟期比其他地区延迟30天左右,因而错开了集中上市期,有利于错季销售。现“高关葡萄”种植面积达180亩,已形成该地区 庭院经济的主导产业。

为使农民增产增收,2003年由镇农技站牵头指导,镇中心 粮站具体操作。在石杨、新农两村与近300户农民签订了3000亩水稻订单,品种为示范2号,该品种的特点是优质、高产。合同规定每百斤收购价比普通品种高2.5元。此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种田积极性,今后我镇将继续扩大订单农业的实施范围和种植品种。

全镇现有水面8000亩,已开发约4000亩,主要集中在圩区熊庄村和 石杨村,2001年熊庄村将1900亩水面发包给江苏兴化市养殖大户刘恒俊养殖螃蟹,承包期5年。石杨村采取分散发包,1500亩水面主要是养殖珍珠和精养鱼类。

周边行政单位

和县石杨镇纪检委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夹山关路40号

周边政府机关

和县石杨镇人大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夹山关路40号

周边中学

石杨中学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石杨镇石杨社区夹关山路石杨中学

周边公司

和县横山矿业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

周边乡镇

石杨镇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

绰庙乡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绰庙乡

周边村庄

石杨村 地址:马鞍山市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