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杜集经济开发区

杜集区, 杜集区建制沿革, 杜集区行政区划, 杜集区地理环境, 杜集区自然资源, 杜集区人口, 杜集区政治, 杜集区经济, 杜集区交通运输, 杜集区社会事业, 杜集区风景名胜, 杜集区地方特产, 杜集区荣誉称号


杜集区,隶属 安徽省 淮北市。位于 淮北市 东北部,南与 相山区 、 烈山区 毗邻,东、北两面与 萧县 接壤,北部 段园镇 周围被萧县和 铜山县 包围,总面积230.2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杜集区下辖2个街道、3个镇, 区政府驻博山路6号。2022年,杜集区总人口(户籍)28.4万人。 1961年,濉溪市郊区成立,郊区由相山、杜集、高岳3个人民公社组成。区境南部属 濉溪市 、北部属萧县。1980年,成立杜集区。 2022年,杜集区地区生产总值146.6亿元,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5.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6.8:41.5:51.7。建制沿革春秋,区境属萧。 西汉,属 沛郡 。汉高后元年(前187年),封阳城延为梧侯谅轿泪,封地梧,属彭城郡。 三国,...

详情

淮北杜集经济开发区地名网_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淮北杜集经济开发区资料简介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淮北杜集经济开发区介绍

杜集区,隶属 安徽省 淮北市。位于 淮北市 东北部,南与 相山区 、 烈山区 毗邻,东、北两面与 萧县 接壤,北部 段园镇 周围被萧县和 铜山县 包围,总面积230.2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杜集区下辖2个街道、3个镇, 区政府驻博山路6号。2022年,杜集区总人口(户籍)28.4万人。 1961年,濉溪市郊区成立,郊区由相山、杜集、高岳3个人民公社组成。区境南部属 濉溪市 、北部属萧县。1980年,成立杜集区。 2022年,杜集区地区生产总值146.6亿元,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5.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6.8:41.5:51.7。

建制沿革

春秋,区境属萧。 西汉,属 沛郡 。汉高后元年(前187年),封阳城延为梧侯谅轿泪,封地梧,属彭城郡。 三国,属魏地谯郡。 东晋,属沛郡,郡治由相县徙萧。 北齐大保七年(536),改萧为承高县,区境属徐州彭城郡。 唐,实行道、州、县,区境属河南道徐州。 宋,实行路、府(州、军、监)县,区境属京东西路徐州武宁军节度。 元至元二年(1265),撤销 萧县 建置,并入徐州。区境属徐州。 明洪武四年(1371),区境属中都临豪府寻射符。 清顺治,区境属江南省徐州。雍正十一年(1733),区境属江苏徐州府。 民国初年,江苏置五道,区境属徐海道。民国船战姜21年(1932年),成立行政督察区,区境属铜山行政督察区。民国33年(1944年),区境南部属安徽省萧县朔里区,北部属萧县龙城区。民国37年(1948年),区境属豫皖苏第三专署之萧县篮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2月,区境属江苏省徐州专区萧县。 1955年4月,区境属安徽省 宿县专区 喇罪漏萧县管辖。 1958年9月、区境分属萧县红光、先锋、红星、虚实、新民、三星6个人民公社。 195酷垫婚体9年,区境分渗戏属萧县朔里、永堌、杜集、龙城4个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濉溪市郊区成立,郊区由相山、杜集、高岳3个人民公社组成。区境南部属濉溪市、北部属萧县。 198希体影0年,成立杜集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1年4月, 萧县 朔里区的北山、窦庄、钱楼、坡里、朔里5个人民公社及龙城区辖的毛庄、牛眠、吴庄、丁里4个人民公社的16个大队及1个生产队,划归 淮北矿区 管辖。9月,淮北市委托淮北矿务局代管,实行市和矿务局双重领导。 1983年12月,撤销郊区,将郊区的高岳乡、杜集乡划归杜集区。 1984年3月,杜集区辖高岳、杜集、朔里、坡里、钱楼、窦庄、北山、毛庄、牛眠、孟庄10个乡和高岳、矿山集、杜集3个街道办事处。 1984年12月,市政府实行乡改镇。杜集区:高岳镇、朔里镇、石台镇、矿山集镇、段园镇。 1992年7月,相山区蔬菜乡的程庄、滂汪2个村划归高岳镇。9月,孟庄乡及牛眠乡的邵庄、二庄2个村划回萧县。 1996年6月,设立袁庄街道。同年12月,设立东黎、张庄街道。 2002年,设立朔里街道。 2006年2月,袁庄、张庄、朔里、东黎4个街道撤并。 2007年9月,3镇、2个街道所辖的91个村合并为39个村(居)(不含矿区居委会)。 2008年5月,区辖大企业居委会交杜集区管理。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杜集区下辖2个街道、3个镇: 高岳街道 、 矿山集街道 、 朔里镇 、 石台镇 、 段园镇 。另辖:淮北杜集经济开发区, 区政府驻博山路6号。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杜集区,位于 淮北市 东北部,介于北纬33°58′~34°18′与东经116°41′~116°58′之间,南与 相山区 、 烈山区 毗邻,东、北两面与 萧县 接壤,北部 段园镇 游离于市区之外,周围被萧县和江苏 铜山县 包围。东西宽15.5千米,南北长34千米,总面积230.2平方千米。 淮北市杜集区人民政府

地质

杜集区,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北地合南缘,鲁西隆起区的南段,新华夏系的复合部位。境内地层隶属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准北地层小区范畴,为标准的北相地层。地层时代由老至新,有古生界和新生界。

地形地貌

杜集区,处淮北市东北部,整体属准北平原,区境处两山夹护中,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部高中间低,地貌特征为山丘、河流、平原、洼地、塌陷湖泊,中部以平原为主。

气候

杜集区,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气候温和,雨水适中,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 年均气温14.8℃,其中:1月平均气温-0.2℃,极端最低气温-21.3℃(1969年2月5日);7月平均气温27.4℃,极端最高气温41.5℃(1972年6月1日);年均日照时数2277小时,生长期年均310天,无霜期年均202天,年均降水量823.4毫米,年极端最大降水量1441.4毫米(1963年);全年主导风是东南风,夏季多西南风,冬季多西北风。

水文

杜集区境内河流多为南北走向,形成龙河、岱河、闸河3个水系,总长164千米。水域面积1.58平方千米,河流年均径流总量为0.45亿立方米。因采煤塌陷形成的湖泊21处,平均水深2.4米。

土壤

杜集区属黄泛区,其平原土壤的成土母质均为黄泛沉积物,含有大量的硅酸盐类,因黄泛时水淌流和混流造成了部分地区沙粘相间。土壤分布在水平方向上,常与古河道呈水平带状分布,符合“紧砂慢游、远土近砂”沉降规律,这种规律在闸河两岸表现明显。同时,因地形变化引起的土壤差异,一般沙土分布的地形较高,淤土较低,故有“沙坝淤洼”。

植被

杜集区,除东西分布在山岭外,中间腹地皆为平原,史上原先植被稀少。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截至2018年,杜集区有树木283种,分属51科113属,其中松科7种,柏科18种,蔷薇科83种,杨柳科17种。果树资源有 枣 、 杏 、 桃 、 柿 、 石榴 、 梨 、 苹果 、 葡萄 等。观赏花木有 月季 、 菊 、 梅 、 木槿 、 女贞 和一些水产植物 芦苇 、 莲藕 等。

野生动物

截至2018年,杜集区杜集区有鸟类、兽类、虫类、贝类、鱼类等。 鸟类有29科50多种。野鸭:有 绿头鸭 、 赤颈鸭 、 白眉鸭 、 花脸鸭 、 斑嘴鸭 等;野鸡:有白尾沙雉、 石鸡 、 山鸡 、棕背斑鸡(火斑鸡)、 环颈雉 等;鹰:有 苍鹰 、雀鹰、赤腹鹰、鸢(老鹰)、乌雕、鹞子、燕隼、号鸟(猫头鹰)、夜鹰(贴树皮);燕:有楼燕(野燕子)、家燕、金腰燕等;雀:有麻雀、山雀。其他鸟类:有鹌鹑、斑鸠、黄腹、鹡鸰、三宝鸟(老鸹翠)、杜鹃(布谷,子规)、啄木鸟、太平鸟(角阿劳)、小珠太平鸟、黄莺、黑卷尾、灰喜鹊(豆腐贼,楝札子)、喜鹊、大苇莺(苇扎子)、大山鹊(唧唧啯)、画眉、百灵、大嘴乌鸦、白鹌乌鸦、翠鸟、青丝、蝙蝠等。 兽类有狐狸、黄鼬(黄鼠狼)、 獾 、 刺猬 、 灵猫 (野猫)、 老鼠 、 田鼠 、 野兔 、 锦蛇 、 蝮蛇 、花斑蛇等。昆虫类有 青蛙 、蟋蟀、蟾蜍、蜜蜂、蜻蜓、蜘蛛、土鳖、蚯蚓、蜈蚣、蝎、蝗虫、蚱蜢、蝈蝈、蝴蝶等。甲壳类有龟、螺、虾、蟹等。贝类有蚌、螺、蛤蜊等。鱼类有鲤、草、鲫、青鲢、鳝、罗非鱼、武昌鱼、泥鳅、鲶鱼、鳗(白鳝)、青鱼等等。

矿产资源

截至2018年,杜集区有煤、铁、高岭土、耐火粘土、白云岩、大理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20余种。煤炭资源尤为突出,以焦煤、肥煤、气煤为主,年产量1200万吨,已探明原煤储量约21亿吨,石灰石储量2.9亿吨,水泥炭岩2.5亿吨,铁矿石1900万吨。 杜集区是闸河煤田的主产区,截至2014年,有6对国有大型煤矿、4对地方煤矿,境内有煤、铁、高岭土、石灰石等矿产资源20余种。截至2018年,有煤、铜、铁、高岭土、煤层气、石灰石等13种矿藏。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杜集区常住人口为239692人。 2022年,杜集区总人口(户籍)28.4万人,比上年下降1.3%。其中男性人口14.7万人,女性人口13.8万人; 城镇人口18.7万人,乡村人口9.8万人。人口出生率4.36‰,死亡率4.12‰,人口自然增长率0.24‰。

政治

区委书记: 尹农纲

经济

综述

2022年,杜集区地区生产总值146.6亿元,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60.8亿元,下降0.7%,第三产业增加值75.8亿元,下降0.1%。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2:41.0:51.8调整为6.8:41.5:5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2650元,增长2.1%。 居民消费价格(CPI)平均上涨2.5%。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3.3%,衣着类上涨2.6%,居住类上涨0.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5.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2%,医疗保健类上涨1.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4%。 居民生活 2022年,杜集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19元,增长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38元,增长5.0%,从四大收入看,工资性收入27763元,增长4.9%;经营净收入1856元,增长2.1%;财产净收入1035元,增长1.9%;转移净收入9585元,增长6.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8488元,增长6.2%,从四大收入看,工资性收入8360元,增长7.5%;经营净收入6163元,增长5.5%;财产净收入87元,增长7.4%;转移净收入3878元,增长4.8%。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杜集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其中项目投资占74.3%,增长40.8%,房地产投资占25.7%,下降39.3%。按构成来看,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增长0.4%,占投资的比重为83.0%。工业投资增长30.9%,环比增长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2.2%,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新开工制造业投资高位运行,增长372.9%。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增长11.2%。 财政 2022年,杜集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6.3亿元,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18.6亿元,增长2.3%。

第一产业

2022年,杜集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85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粮食播种面积20.84万亩,产量8.19万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0.61万亩,产量5.32万吨。油料面积0.68万亩,产量0.13万吨;水果面积2.53万亩,产量5.04万吨;蔬菜面积4.32万亩,产量11.98万吨。 猪存栏6.6084万头,比上年增长11.4%,猪出栏5.9308万头,比上年下降34.6%;牛存栏0.5767万头,比上年增长1.5%,牛出栏0.7133万头,比上年下降2.5%;家禽存栏38.42万只,比上年下降4.7%,家禽出栏111.2248万只,比上年增长0.7%;肉类总产量0.8158万吨,比上年下降26.1%; 禽蛋产量0.4243万吨,比上年增长9.3%。 2022年,杜集区新增发展设施农业面积171亩。全区注册登记家庭农场合作组织388家,获批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20家。 共有28家生产主体56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 。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3%,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8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突破93.0%,秸秆产业化利用量已实现5.2万吨。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18%,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杜集区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5.7%,降幅较2021年同期收窄6.6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下降19.7%,降幅较2021年同期扩大0.8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下降5.3%,较2021年同期下降14.5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下降31.9%。 主要产品产量:商品混凝土产量为1646838立方米,下降2.7%;水泥产量为2056791吨,增长1.2%;纱产量为10985吨,增长25.4%。

第三产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22年,杜集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2亿元,下降3.3%。限上餐饮业营业额下降45%,低于全市24.7个百分点。按企业规模划分,小型与微型餐饮业营业额分别下降59.1%、24.1%,分别低于全市39.3、4.2个百分点。 旅游业 2022年,杜集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9.56万人次,国内旅游综合收入5.23亿元。

交通运输

杜集区东临 京沪线 ,徐阜铁路纵穿区境, 连霍高速 、 合徐高速 、 311国道 沿区而行。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杜集区有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招生431人,在校生1790人,毕业生430人;普通中学20所,其中高中3所,招生1286人,在校生3511人,毕业生1053人;初中17所,招生2726人,在校生8141人,毕业生2601人;小学21所,招生2275人,在校生15650人,毕业生2808人;幼儿园36所,招生2709人,在校生8237人,毕业生330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

科学技术

2022年,杜集区组织推荐23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评价科技中小企业52家。部分企业与 华中科技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23.4%。吸收技术合同交易额11.18亿元。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图书馆: 杜集区图书馆。 2022年,杜集区区文旅体局荣获全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并被推荐为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先进单位”。举办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动50余场次,吸引观众近15万人次。开展送戏下乡33场、农村公共电影放映396场。口子窖酒楮纸封坛工艺、口子菊花心曲制作技艺、杜集区三矿板面传统技艺入选淮北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展文物巡查58次。录入安徽省“双招双引”数字创意平台项目有百莲百荷荷花基地、淮北东湖乐园青少年拓展中心等项目19个,项目总投资额125亿元。其中,已签约项目5个;已开工项目3个;已投产项目3个。南山景区顺利通过4A级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价。19道杜集美食入选《烟火相城》美食名录。福喜楼青春羊肉馆荣获“游安徽不得不进”的特色美食名店称号。

医疗卫生

2022年,杜集区加强238省道纵楼卡点管控。卡口核酸检测75.15万人次,抗原检测2.95万人次。摸排上海、徐州、淮南等重点地区来淮人员29002人。累计接种第一针196842人,接种率93.46%,接种第二针204068人,接种率97.10%,接种第三针35247人,接种加强针116671人。 在基层乡镇卫生院新建综合性体检中心5处。投入40万元,开展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对20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软件、硬件升级改造。共有公立卫生机构9个,其中妇幼保健站1所。卫生机构床位434张,其中医院床位214张。卫生技术人员475人,其中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92人,注册护师、护士220人。

体育事业

2022年,杜集区投资150万元的南山体育公园已建成使用,投资148万元的梧桐体育公园已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完成梧桐健身步道和12个健身路径建设。10个居住小区健身设施维修改造提升和配建任务已全部完成;6个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改造提升完成16个,“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为1000多人进行健康指导,完成体育项目培训人4400次,完成参加赛事活动人数27000人。人均体育场地2.85平方。举办杜集区广场舞联赛、村BA篮球联赛等体育活动10场次,有序开展武术操培训、健身气功展演等活动23场次。

社会保障

2022年,杜集区新增城镇就业7843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146个,培训7897人次。走访企业80余家,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题40余件,提供产业技术工人50余名,普工200余名。全区21个社区完成“三公里”就业圈管理平台建设。开发临时性专项岗位230个,安置失业人员23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13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82人;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38个,安置脱贫人员132人。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分别为4.27万人、2.01万人、1.54万人。办理社会保险新参保登记单位1397家,新增参保人数2128人。397名企业离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1200余万元,发放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近1.2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累计达到5376人,完成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重新核算61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0777人,基金征缴1480.36万元,发放养老金人数30126人,发放金额5211.3万元,平均缴费水平492.58元,补缴2062人,共补缴2487.38万元,领取待遇水平150.34元。新增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117人,失地农民总参保人数30260人,领取待遇人员17530人。 2022年,杜集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30374人次、1797.50万元;农村低保45841人次、2633.47万元;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照料护理补贴9090人次、677.22万元;为全区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173.77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41.12万元。已认定城乡低保对象3986户6178人,特困人员527户543人,低保边缘家庭40户81人,支出型困难家庭5户12人。累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104.56万元;发放助学保障金6.45万元。为全区符合条件的1896名困难残疾人和3602名重度残疾人累计发放生活补贴147.9万元、护理补贴270.4万元。 2022年,杜集区养老服务机构14家,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7家。累计发放80-99周岁老年人高龄津贴462.684万元、百岁老人长寿津贴27.24万元。为养老机构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险2.785万元,为低保、特困、重点优抚对象三类人员购买意外伤害险15.156万元。为1254位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长期医疗护理保险25.08万元,拨付资金23.1万元对符合条件的51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对符合条件的25户中度、重度需长期照护家庭开展家庭床位建设。建设完成老年助餐任务45个,其中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36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9个。发放一次性建设补贴73.787万元,发放就餐老年人补贴14.009万元,日均就餐老年人约1900余人。登记成立的社会组织共143家。建成6个镇(街道)社工站,注册志愿者48569人,依法登记的志愿服务队211个,总记录时长189667.89小时。

风景名胜

朔西湖景区 朔西湖,位于杜集区朔里镇境内,由于多年来的采煤沉陷,朔里镇域中心形成近万亩塌陷大水面即为朔西湖。天然生态良好,水面广阔,水面南靠市北外环路,西接高铁核心区,东依朔里小城镇,淮北高铁站近在咫尺,距离202省道3公里,距离连霍高速入口15分钟车程,距离淮北市主城区20分钟车程,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位置绝佳,开发潜力很大。 南山景区 合并图册 (2张) 南山景区,位于东山旅游规划区的中心位置,有1.2万亩石质山造林,3000亩寿桃核桃果园山场,6000余亩杏、桃等杂果园,还有1300余年的古“唐槐”、抱元洞、汉化石、清代郑氏古民居等遗址。2015年南山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淮北东湖湿地公园 东湖湿地公园,位于淮北市人民路以北、淮海东路以南、龙山路以东、新湖路以西,治理总面积约697.74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90公顷。公园内植物共一百余科,已发现湿地植物就达三十六科、七十四种,各类候鸟二十多种,水生鱼类十八种以及各种鼠、兔、草兔、黄鼠等湿地兽类,每年都有大量候鸟迁徙、栖息。2005年,东湖湿地公园被定为全国十大湿地公园之一。2008年东湖公园被列入国家矿山公园东湖文化雕塑园区,14幅雕塑作品于2009年完工。2009年,东湖公园被列为市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010年,东湖公园被批准为2A级旅游景区。2018年,淮北市第五届段园葡萄采摘节8月8日在杜集区段园镇大庄村开幕。段园“葡萄小镇”经相关部门验收,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游深受市民青睐。2018年,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园获批国家3A级景区,加快了“大田园”向“大游园”的华丽转身。

地方特产

段园葡萄 段园葡萄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杜集区段园镇地处黄淮大平原,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特别适宜林果种植。种植葡萄历史悠久,拥有巨峰、藤稔、京亚、乍娜等多个品种。段园葡萄有果穗整齐,大小均匀,着色一致,酸甜适中,风味淳厚等特点。 2014年07月0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段园葡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荣誉称号

2017年,杜集区入选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2020年11月,杜集区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3年3月,杜集区入选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杜集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紫藤路北50米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紫藤路北50米

周边园区

淮北市杜集区滂汪工业区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腾飞路6号

周边门

太和苑-东北门 地址:紫星路南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