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口镇

汇口镇 汇口镇历史沿革 汇口镇行政区划 汇口镇经济概况 汇口镇自然环境 汇口镇历史典故 汇口镇水利条件 汇口镇社会事业 汇口镇基础设施 汇口镇区位交通 汇口镇和谐生活


汇口镇,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管辖。是 全国重点镇,也是当地 县域经济的中心,承担着加快 城镇化进程和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发展的任务。汇口镇,位于皖、鄂、赣三省结合部的 安徽省西南边陲,因长江主流、支流和 鄱阳湖三水汇合之口而得名“汇口”,素有“皖江上游第一镇”之称,明朝万历年间建立。全镇面积106平方千米,人口39629人(2017),辖11个行政村,党员1022人,党支部30个,外出流动党员33人,流动党支部1个。汇口历史文化悠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古称“桑落洲”。这里文风昌盛,翰墨飘香,在三边地区享有“书法之乡”、“诗词之乡”美誉。区位优势突出,水陆交通便捷,是安徽通往湖北、江西的要道之一,是宿松联系武汉都市圈、昌九工业走廊、鄱阳湖生态区的重要节点。集镇商贸活跃,自古即是“三省通衢商贾云集”之地。这里生态优良,宜居宜业,是安徽省环境优美...

详情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所有乡中心区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介绍

汇口镇,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管辖。是 全国重点镇,也是当地 县域经济的中心,承担着加快 城镇化进程和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发展的任务。

汇口镇,位于皖、鄂、赣三省结合部的 安徽省西南边陲,因长江主流、支流和 鄱阳湖三水汇合之口而得名“汇口”,素有“皖江上游第一镇”之称,

明朝万历年间建立。全镇面积106平方千米,人口39629人(2017),辖11个行政村,党员1022人,党支部30个,外出流动党员33人,流动党支部1个。

汇口历史文化悠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古称“桑落洲”。这里文风昌盛,翰墨飘香,在三边地区享有“书法之乡”、“诗词之乡”美誉。区位优势突出,水陆交通便捷,是安徽通往湖北、江西的要道之一,是宿松联系武汉都市圈、昌九工业走廊、鄱阳湖生态区的重要节点。集镇商贸活跃,自古即是“三省通衢商贾云集”之地。这里生态优良,宜居宜业,是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

汇口镇位于皖、鄂、赣三省结合部的安徽省西南边陲,因长江主流、支流和鄱阳湖三水汇合之口而得名“汇口”,素有“皖江上游第一镇”之称,明朝万历年间建立,全镇面积106平方千米,人口39629人(2017),下辖11个行政村 :汇口社区、同马社区、西湖村、曹湖村、程营村、康公村、张月村、团结村、三兴村、龙潭村、三洲村。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

汇口社区位于皖鄂赣三省结合部的安徽省西南边陲,因长江主流支流鄱阳湖三水汇合之口而得名“汇口”。坝滨公路和即将建成的安九公路从社区穿过,水路交通便利。社区共有24个村民小组,1043户,农业人口4000多人,耕地面积5127亩,国土面积4.7平方公里,社区座落在集镇之上,经商、企业及各单位员工达500余人。

同马社区位于汇口镇集镇,东临三洲村,南靠长江,西至龙潭村,北临洲头乡罗渡村,面积约1.7平方公里。常住居民780余户,人口近3100人,耕地面积3600余亩。社区在册正式党员54人,在职党员6人。居委会设8个居民小组。社区成立于2005年8月,由原有的桂营村和杨社村于2004年5月合并而成。同马社区现有办公服务用房512平方米,设有集体办公室,警务室、图书室、资料室、计划生育服务室、会议室、为民办事全程代理等。

西湖村由原来的程西、汇西、滨湖三个村合并而成,下辖7个村民小组,人口1780人,耕地面积5420亩。

曹湖村坐落在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汇口镇紧靠湖北的一个村。有人口5560人。下辖14个村民小组。由原来的陆圩曹湖和归林三个村合并而成。曹湖村共有耕地面积8201亩,以种植棉花为主,是汇口镇优质棉花生产基地。

程营村由原程营村和陈湾村合并而成,坐落在程营集镇,下辖27个村民小组,人口3664人,耕地面积3278亩,农业生产以棉花种植为主,棉花种植面积3000余亩,年产值500多万元。程营村是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村,新建的康居新村已初具规模,

康公村是汇口镇人口第一大村,西与曹湖村接壤,东与程营村相邻,是由原来的戴灯村,排湾村和 郑湾村合并而成。康公村现有人口6222人,辖49个村民小组,1552户耕地面积7896亩,以棉花种植为主,是汇口镇产棉大村,

张月村由原泥塘,桑落和张月三个村合并而成,东与洲头乡汪坝村接壤,西与康公村相邻,下辖35个村民小组,1254户,人口4782人,耕地面积6947亩。

团结村座落在汇口镇东北面,与洲头乡宗营村接壤,下辖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34人。团结村是一个农业大村,现有耕地面积3270亩。棉花种植为主要产业,棉花种植4447亩,年产值990万元。

三兴村坐落在汇口镇东北面,与洲头乡宗营村接壤,耕地面积8341亩,现有人口6012人,下辖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508户。三兴村是一个农业大村,以种植棉花为主,年产优质棉2490吨。

龙潭村位于汇口镇西面,东临汇口集镇,西和程营村接壤,龙潭村由原朱灯村和张灯村合并而成,总人口5048人,下辖3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6321亩,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年产优质皮棉600余吨。潭村坐落在汇口集镇旁边,交通便利,坝滨公路全线贯穿该村。

三洲村坐落在永天圩内,村民主要是桐城枞阳移民,现有人口3879人,村民小组13个,耕地面积5623亩,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

汇口经济发达、社会和谐。这里土地肥沃,是国家优质棉、油菜生产基地。宜林面积多,可养水面大,林牧渔业发展迅猛。

工业主导地位突出,初步形成了以棉花为产业链的产业集群。棉花加工、棉纺服装、油脂加工等产业发达,电子、造船、货运、房地产等产业正在兴起。个私经济发展快,三产繁荣。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幸福安康。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3亿元,财政收入1062.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亿元。

汇口镇是农业大镇,盛产棉花、油菜、芝麻、大豆、玉米、马铃薯等,每年产优质棉花5000余吨,是国家优质棉出口基地,油菜2000公斤,玉米、大豆、芝麻、马铃薯60万公斤。汇口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二期加灌项目现已建成并通过验收,大大提高了农业抗灾丰收的能力。

汇口镇有20000余亩的蔬菜基地,生产的“三洲辣椒、大蒜、大包菜”已远销全国十二个省、市,蔬菜贸易十分红火,远近闻名。

汇口镇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鱼、虾、河蟹等水产品达2000余吨。养殖业蓬勃发展,猪、牛、羊年饲养量达3万多头,鸡、鸭、鹅饲养量达150万只。

汇口有丰富的宜林用地。由于长江大堤的加固达标以及湖区的开发改造,数以万亩的宜林荒地可供开发利用。意杨、杉、苹果、柑桔、大枣、蚕桑等种植业具有一定规模。

本地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旱涝保收,许多作物都适宜种植。本地农事具体的茬口安排是:春夏种植棉花、玉米、大豆、西瓜、蔬菜;秋冬种植油菜、小麦、蚕豆、豌豆。棉花种植面积常年维持在5万亩左右,单产籽棉保持在550斤的水平,以本地为代表的 宿松县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玉米种植面积五千到一万亩,全部种植杂交品种,亩产干籽1000~1200斤;大豆约为5000亩,亩产400~500斤;西瓜500~1000亩,亩产8000~10000斤。蔬菜以保护地栽培,反季节种植为主。主栽辣椒,约有1000亩,产品主要供应周边南昌、九江、武汉等大中城市。秋季种植以油菜为主,面积约为55000亩,主要种植杂交品种,亩产300~400斤;小麦约为5000亩,亩产不到200斤;蚕豆零星种植。

汇口地处长江中游冲积平原,境内地势平整,总的走势西高东低,由南向北倾斜;土壤结构主要为灰潮土,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 地质偏沙,有机质含量1.15-1.19%,全氮含量0.079-0.095%,速效磷含量4-5ppm,速效钾含量44-57ppm,土壤微碱性;土质疏松,有夜潮,易耕作。全镇实有耕地面积65000亩,人口49800人,人均耕地1.32亩。特别适合于要求精耕细作的作物品种耕种栽培。

气候条件(1)温度:年平均气温16.6℃,全年≥10℃的持续天数为240天,年平均积温5309.5℃;每年5~10月,气温较高,这个阶段月平均气温为24.8℃。(2)雨量:年均降水1291.3毫米,梅雨季节降水集中;7~8月份,易出现伏旱。(3)日照:年平均日照2051.8小时。7~8月份日照最长,单日平均达8.2小时,9、10月份晴天较多。(4)霜期:初霜期约在11月2日,终霜期约在3月9日,无霜期为255天,即每年的3月9日-11日2日。无霜期长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提高作物的生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公元200年左右,周瑜在此屯兵点将桑落洲,程普在此扎营,这就是以前程营乡的由来。208年左右,周瑜在此修筑军事工事,造巢湖城,后世简化为曹湖,这就是曹湖村的由来。公元210年,周瑜在桑落洲巢湖城下葬。公元248年左右,陆抗在此屯兵,修筑圩田,后人就把此地叫做陆圩。

公元340年左右,王羲之在此牧鹅,学习书法,因桑落洲有很多迁徙的大雁,王羲之把野生的大雁驯化成家鹅,这也就是为什么王羲之喜欢鹅的缘故。他从鹅的行云流水间,顿悟了书法的真谛。王羲之牧鹅的地方,后世称之为牧鹅林,

公元400年左右,陶渊明阻风桑落洲,在此有了归隐山林之意。写了两首诗《庚子岁阻风规林》,有归隐之志。后人把陶渊明避雨的地方叫做归林。这就是归林村的由来,后来,陶渊明就以桑落洲为蓝本,创作出了桃花源,明代一位诗人曾写道“宛若渊明桑落洲”,就是很直白的说桃花源就是桑落洲。明万历四年,九江同知宋纯仁修桑落洲大堤圩,后世为纪念宋纯仁的功绩,按照陆圩的取名方式,把圩的一段叫做宋圩,宋圩在归林村。桑落洲的典故众多,公元440年左右,鲍照在此作《登大雷岸书》。公元453年,刘骏在桑落洲东的五洲,建牙,起兵,公元465年左右,刘子勋在桑落洲建牙,起兵,兵败。桑落洲终刘宋一朝。

公元552年,王僧辩陈霸先在桑落洲西白茅湾结拜。

公元600年左右,王勃在此采莲,作《采莲赋》

公元700年左右,李白在此送堂弟作了一首诗“桑落洲渚连”,

公元800年左右,李群玉在此经过,感怀,作了一首诗《桑落洲》,

公元900年左右,胡玢在此感叹自然神奇,写了一首《庐山桑落洲》,公元1000年,孔平仲作《上元作》“光影动摇桑落洲”。

公元1100年左右,杨冠卿遇雨,在此作了一首诗“维舟桑落洲”,

公元1200年,阳枋在此阻风,写了一首诗“阻风桑落洲,悠然见庐山”,

公元1300年,虞集“泛舟桑落浦,...桃源携客觅”。陈友谅命丧泾江口,桑落洲的洲头,今洲头乡。

公元1400年,张郭写了一首题画诗“宛若渊明桑落洲”,解缙来此考察周瑜墓,得出结论,“考其陵墓在今之安庆宿松”,并写了一首诗“皖水青林绕墓田”。

公元1500年左右,朱祷写了一片小孤山妈祖记《天后宫记》“外氏寓居桑落洲”,潘季驯督修桑落洲堤坝。

公元1623年,桑落洲坍塌,形成一个大豁口,1645年李自成大战桑家口,兵败,最后被宿松农民给打死了。董樵缅怀遗迹,写了一首诗“春风公瑾墓,细雨吕蒙城”公瑾墓在桑落洲,后因桑落洲崩岸,搬迁到宿松圭山。

公元1700年,陆锡熊在此怀古,写了一首诗“只因桑落洲前水,曾向斜阳送六朝”

公元1800年,曾国藩,石达开在此大战。彭玉麟写了一首诗“桑落洲新长绿芜”

公元1900年,张相文写了一篇笔记散文《桑落乡》,记述了彭玉麟在桑落洲的一些轶事。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江,毛泽东电“西起九江不含”说的就是宿松汇口的桑落洲。

公元2013年,中央电视台《诗词中国》到汇口寻访桃花源。传奇还在继续,以待后人。

同马江堤已经全线实行混凝工浇铸硬化,以扼制长江洪水,境内大小沟渠纵横交错,三汊港、东干渠穿境而过,原有大型电排站两座,装机6台套,统计功力825千瓦;国家投资3千多万元安装竣工的洲头西站共有4套大型机组,总装机容量3千千瓦。可确保大雨来时机排控制水位在海拔14.7米以下,彻底解决梅雨季节本地集中降雨而易出现的内涝问题。在抗旱方面,横跨江堤修有2座通江涵闸(刘港闸、驿三闸),在天气干旱、作物需要灌溉的时期,长江水位较高,打开通江涵闸可以引入江水进入堤内配套的沟港渠道,水位高的可自流灌溉,水位低的也可以从沟港提水灌溉。

汇口镇是“安庆市综合改革试点镇”,安徽“中心建制镇”。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汇口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日新月异,镇村面貌焕然一新。投资环境日趋完美,有宝丽来油脂公司、塑料厂、盛鑫纺织厂、加拿大欧文高纤维制板厂等外商在我镇落户,经济效益良好,发展势头强劲。

汇口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镇容镇貌不断美化、亮丽,电力供应充足,日供自来水1万吨,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镇,并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机带,传输数字和综合业务宽带网,学校、医院、农行、宾馆、税务、文化广播电视站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汇口镇水陆交通便捷,境内有江岸线20公里,客货码头8个,汇口港是长江流域有名的 天然避风港和深水良港,年吞吐量达50万余吨,可直达重庆、武汉、九江、南京、上海;公路纵横交错与105国道、京九、合九、铜九铁路,沪蓉、景九高速公路相连接,至周边省、市、行程均在2个小时左右即可达,交通区位十分优越。

乡亲们不仅结束了挑水吃的苦日子,与之告别了的还有煤油灯、通讯、交通不便的日子。农民不仅住在楼上楼下,而且政府大力改造农村电网、普及电视网络后,往日偏僻的山村家户,也都纷纷安装了电灯、电话、闭路电视,宽带。我们相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将越走越宽广。汇口镇的乡亲将和全国农民一样,将在幸福的生活之路上,洒下一路笑声、歌声、还有美丽的鲜花、喷香的果实……

周边政府机构

宿松县汇口镇委 地址: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三江大道29号人民政府

周边小学

汇口中心小学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三江源商贸城(同马大堤北)

周边乡镇

汇口镇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

周边村庄

张月村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

三兴村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

三洲村 地址:安庆市宿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