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镇

海阳镇 海阳镇镇情概况 海阳镇历史沿革 海阳镇自然景观 海阳镇景象 海阳镇发展概况 海阳镇人口数据 海阳镇交通运输 海阳镇历史人文 海阳镇经济社会发展


海阳镇是中国第一状元县、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乡村旅游福地——黄山市休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黄山脚下新安江畔,风景优美,资源丰富。镇域面积131.04平方千米,辖4个社区17个行政村,总人口58188人(2017)。自东汉建安十三年建县,海阳为城关,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历来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蜚声海内外。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海阳镇 安徽省 休宁县海阳镇是中国第一状元县,是 黄山市休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镇地处黄山脚下新安江畔,风景优美,资源丰富。镇域面积131.04平方千米,辖4个社区17个行政村,历来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蜚声海内外。该镇距黄山风景区48 公里,距黄山机场 20 公里,屯景公路、 皖赣铁路横穿镇北,四通八达的县乡公路沟通了县城与各乡镇的联系。早在东汉建安十三年...

详情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海阳镇所有村庄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海阳镇介绍

海阳镇是中国第一状元县、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乡村旅游福地——黄山市休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黄山脚下新安江畔,风景优美,资源丰富。镇域面积131.04平方千米,辖4个社区17个行政村,总人口58188人(2017)。自东汉建安十三年建县,海阳为城关,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历来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蜚声海内外。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海阳镇 安徽省 休宁县海阳镇是中国第一状元县,是 黄山市休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镇地处黄山脚下新安江畔,风景优美,资源丰富。镇域面积131.04平方千米,辖4个社区17个行政村,历来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蜚声海内外。

该镇距黄山风景区48 公里,距黄山机场 20 公里,屯景公路、 皖赣铁路横穿镇北,四通八达的县乡公路沟通了县城与各乡镇的联系。

早在东汉建安十三年 (208) ,该镇西北部的 凤凰山即为县治驻地;258一280年休宁县称 海阳县,宋时筑城,历史上又叫 海阳城;从唐天宝九年 (750) 开始,海阳镇一直是县治所在地。 1939年设镇,遂以旧县名命名。

该镇地势开阔,沃野千顷,自然景色绚丽多姿,松萝山、玉几山群群竞秀,横江水、夹溪河绿水环抱,旧时颇负盛名的“海阳八景”,该镇即占其四。独特的自然景观为海阳镇增添了魅力,而悠长的文化积淀则又给古镇蒙上一层儒雅的方巾。古城墙、护城河陈迹仍在,休阳故址、钟鼓楼古风犹存;城西老街粉墙幽型如迷宫,两侧店铺鳞次栉比恍若隔世;夹溪河上三桥横跨如“三虹卧波”,古塔古桥古水井令人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该镇背倚松萝山、 凤凰山、白鹤山、玉几山,众山环绕,夹溪水、横江水穿绕而过。夹溪桥横跨夹溪水上,桥西北有凤山,西有凤湖,古有"夜柳有湖传彩凤,夹溪如花卧长虹"的诗句。城东南隅白鹤山腰,两小山之间一汛清泉,用红砂石砌成方形井圈,水清味甘。清人汪紫沧有诗赞曰:"雪魄暗翻凉入梦,冰满瓮贮清如空/号称城中第一泉,仍保存完好。海阳一直为休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代文学家程敏政、出版家胡正言、医学家汪昂,近代著名徽商汪宽也、程敦裕等均出生于此。城内徽派古建筑众多,西街早在明末就是商业中心,后来绝大部分店面仍保留徽派古建筑特色。县前街钟鼓楼原为读楼,后为休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阳镇是中国休闲养生之都——休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域面积131.04平方千米,辖12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58188人(2017)。

历史文化精品区——自东汉建安十三年建县,海阳即为城关。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溪头村三槐堂,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古村落3个,古民居31个。

镇域经济先导区——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评为“全国重点镇”,曾荣获市“动态十佳、综合十强”镇、“全市镇域经济先进单位”。2013年全镇财政收入完成1.466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二、全县第一。

美丽乡村样板区——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盐铺;有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琅斯;有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石人。

精品旅游示范区——2010年被评定为“全省优秀旅游乡镇”,分布有2个不同特色的旅游景区,分别是中国状元博物馆和黄山大熊猫生态乐园。

茶叶产业集聚区——被命名为省“茶产业集群专业镇”,拥有有机茶叶精加工和贸易企业44家。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全国有机茶科普示范基地”。

宜居宜业首善区——曾先后荣获“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2718
16496
16222
家庭户户数 10599
家庭户总人口(总) 31847
家庭户男 15918
家庭户女 15929
0-14岁(总) 6441
0-14岁男 3242
0-14岁女 3199
15-64岁(总) 23550
15-64岁男 11918
15-64岁女 11632
65岁及以上(总) 2727
65岁及以上男 1336
65岁及以上女 139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8491

2017年,总人口58188人。

海阳镇距离 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17公里,距 黄山风景区46公里。距黄山机场、徽杭、合铜黄等高速公路入口仅20分钟车程,皖赣铁路、屯黄公路、休婺公路、慈张公路等穿境而过,火车、飞机直通北京、上海等全国大中城市,有着良好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

海阳镇-产业发展 ,海阳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强农稳镇、重工富镇、科技兴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战略,镇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工业主要以化工、机械制造、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为主,三佳谊华、强力化工等镇属企业已被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产品远销国内外。以“猪、沼、菜”循坏利用形式的城郊大棚经济以及以菊花、甘蔗、草霉为主的特色农业在县城周边地区具有领头地位。有机茶生产和加工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年产各类有机茶10000吨,是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和加工基地。海阳镇盐铺村已被列为黄山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盐铺的生态农庄、黄山贡菊、草莓、甘蔗等已初具规模,名声渐起。 海阳镇2003年海阳镇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评为“全国重点镇”,其后经济发展势头迅猛。2006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8.5亿元,财政收入2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综合经济实力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海阳镇海阳镇将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城镇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努力把海阳建成市场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产业优化、百姓安康的皖浙赣边区重镇。

海阳四塔海阳四塔:“海阳四塔”是指位于休宁县城海阳镇南面的“巽峰、丁峰、富琅、万峰塔”四塔,现皆为休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巽峰塔:位于休宁县下汶溪村旁的玉几山东。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为楼阁式砖塔,塔形六角七层,全高约35米,每层四个拱门,内有168级螺旋形梯道直通顶层。塔顶有宝葫芦状塔刹,唐代风格。塔内有以佛教为题材的壁画,虽年代久远,线条仍清晰可辨。丁峰塔,又名停凤塔。位于休宁县下汶溪村的玉几山西,与巽峰塔遥遥相对。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为楼阁式砖塔,六角五层,全高约30米。塔为实心体,辽代风格。富琅塔,又名“水口审皋”。位于休宁县海阳镇南面富琅村,与巽峰塔隔溪相望。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为楼阁式砖塔。八角七层,现存四层,外形完整,残高约17米。砖砌突伸的重檐,工艺精细。塔砖长1尺,宽5寸,厚3寸,上有“万历癸巳寅”或“万历癸巳宿”字样。万峰塔,位于秀阳乡汪金桥村太阳坞山头。明嘉靖年间建造。为六角五层楼阁式砖塔,高20米左右,底层高2.7米,径上逐层递减。顶部有塔刹。塔内原有螺旋形梯道通往顶层,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一县城的同一方向矗立着四座明代古塔,为他处所罕见,这也充分体现了徽州古代的风水文化。海阳镇夹溪桥:夹溪桥俗称东夹溪桥。位于县城西门外。明嘉靖四年(1525)休宁知县李升举荐邑人程一募建。建桥之初,民工深挖桥基,曾于第三个桥墩下挖出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石砌千秋桥,李候万古标;夹溪连内翰,西北出翰林”四句诗。嘉靖六年(1527)桥成后,桥正中建亭,以石碑诗意额“千秋”二字,故又名千秋桥。桥为10墩11孔石拱结构,桥墩船形,桥面铺青石板237块,长189米,宽6.6米,两边石栏高近1米,桥上有亭、庙、坊等,古朴雄伟,是休宁县最大的一座古石拱桥。明崇祯元年(1628)重修,清代、民国年间曾多次修缮。民国23年(1934)拆除桥上亭、庙、坊等建筑物,改为公路桥,成为屯(溪)景(德镇)公路交通要道。1978年在桥北另建钢筋水泥公路桥,公路改道后,此桥仅供人行;1990年县人民政府曾拨款维修,现桥身完好。 海阳镇海阳古巷海阳古城的每一条寻常巷弄,如同休宁身体的血脉。休宁县城的古巷很多,尤其是烈日酷暑的季节,“穿街”不如“走巷”,街宽且有喧声乱耳,热浪滚滚,而古巷窄且有两侧高墙遮阳,时有凉风扑面。就这样,人们从夏走到秋,从秋走到冬,竟走出了幽趣横生的沧桑…… “东门牌楼西门店,北门住户南门田”,是老县城的总体布局,如今已是面目一新。休宁的老百姓仍把万宁、玉宁、齐宁、萝宁四条街称为东南西北街,而所有巷弄都“藏”在这四条街里。许多巷弄取名都很雅致,如南街的文昌巷、草堂巷、龙池巷,北街的鹤山巷、池草阁巷,东街的万秀巷、淳化巷、厚田里巷,西街的社坛巷、百客厅巷、里仁巷等等。在古巷中温步,跟老人们谈今说古,每条巷弄都有故事,每条巷名都出之有典,就连以姓氏或植物命名的巷弄都是一段历史,如东青巷、苏家巷、金家巷、刘家巷、核桃树巷、柳河巷、桂花树巷、柿树园巷。走在这些巷弄间,叶(东青)、苏、金、刘的后裔均难觅其踪,而核桃、柳树、桂花、柿树也未见其影,给人留下的是一个个悬念……当人们徜徉在清幽而落寞的古巷,看着那斑驳的依附在墙基的苔藓,不由得又生出思古之幽情来。这古巷里的都是凝固的历史遗存,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还会出现刘禹锡的《乌衣巷》、戴望舒的《雨巷》等留传千古的诗情文韵吗?若干年后,街谈巷议、街头巷尾、万人空巷之类的成语还会用吗?有古巷就有老屋,尤其是秋冬时节。枯藤爬满的老屋显得更加苍凉。当你踩着飘荡的藤叶走进一座老屋,青石门楼的砖雕已经部分损坏,屋梁两则的雀替和斗拱蛛网密布,嵌着几何图形的木制窗棂上布满灰尘。从门里走出一位老人告诉你,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看过就走了。接着他历数这老屋过去几代主人的兴衰,“他们的后代都在外面做大事呢……”古巷是一部部藏书垒成的,老屋是一本本家谱续成的,它们如今像穷困潦倒而又内心丰富的老翁,心灵深处容纳着多少曲故?五脏六腑珍藏着几多历史?文昌坊是一条不过几十米的小巷,400多年前,中国版画艺术的杰出人物胡正言就诞生在这条巷的一幢老屋里。在西街育才巷口有一家老屋,那是后来在胡天注手上开始有名的胡开文墨店。200多年前,13岁的少年胡天注踏进这家门槛,拜绩溪人汪启茂为师学习制墨。后来便由伙计成为老板的女婿,继而成为老板。出外谋生的少年胡天注走进休宁,而走出休宁的却是中国墨坛的一代大师,休宁的古街古巷记下了这位“墨痴”之魂。里仁巷出现过一位医学奇才,他叫汪昂。清初,汪昂对仕宦之途望而却步,就另辟蹊径,弃儒从医悬壶济世。他在望闻问切的过程中写成了《医方集注》三卷,后又将其浓缩成《汤头歌诀》,成为中医入门的必备课本……海阳镇休宁的古巷老屋很多,古巷的掌故,老屋的逸闻,由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代代相传,已成为经久不衰的街巷文学。当你走进一家老屋的院落,一不小心会踩在明朝的残碑上,或碰到一只清代的瓦罐。虎死威不倒,映入眼帘的这些残存的碎片似乎在告诉人们,古巷老屋虽然没了昔日的繁华和喧嚣,但它们面对现代建筑器械铁齿钢牙的步步逼近,却仍以老朽之躯苦苦支撑在街头巷尾,“泰山石敢当”是旧时家门口或街衢巷口立的小石碑,意喻安定稳固和禁压不祥,它似乎仍倔强地佑护着流淌在古巷老屋的古风遗韵…… 踏着红麻石铺就的路面,走完县城所有古巷,最后来到西行走42号,这是县城最长一条街的最后一个门牌,然后由西向东往回走,这条由很多老巷构成的老街,也只能称为巷了,因为它与南北大街相比,显得太窄了;与昔日相比,它显然又过于萧条,但南北大街上买不到的东西可以在这里买到。货郎担上有针头线脑顶针箍,寿衣、刻章、剃头、修钟表、打制铁皮器皿、弹棉花等民间百业仍飘荡着古老的商业气息,而这条街上经营的小馄饨、锅贴饺、豆腐乳、米糕极富特色。你要问这些业主为何不把摊子摆在闹市街口,他们都说,就摆在眼下这穷街陋巷,东西还不够卖呢!一副“货”好不怕巷子深的神态使人封了嘴。含珍藏奇钟鼓楼:凡来古城海阳的人,都会在导游陪同下看看钟鼓楼,因为它是休宁县城的标志性建筑。至正年间的钟鼓楼,史称当时的休宁县尹唐棣集富户14人集资重修钟鼓楼,至正五年(1345)六月破土,次年十一月竣工,其时钟鼓楼为两层楼阁建筑。明崇祯十四年(1641)毁于火,知县朱统钰重建,改为三层楼阁。清顺治六年(1649)邑令翁人龙重修,拆去顶层,复改为两层,下层垒以5米高的石台基,正中砌有拱式圆门洞,以为人行通道,其后侧砌有登楼石阶,楼前悬有“休宁县”三字直匾,楼前还引水辟地,池上架一石桥,名“三思桥”,明嘉靖年间知县宋国华改桥为照壁,作为县衙屏障。据清道光《休宁县志》载,钟鼓楼自明洪武二年起(1369),历经兵灾火焚,至清康熙十五年(1767),曾先后重建8次。海阳镇如今,我们看到的钟鼓楼是经1984年大修、1986年竣工的建筑,三分古朴,七分典雅,基本符合元代钟鼓楼的外貌,为两层重檐式徽派建筑,占地460平方米,楼宽达18米,高13米,正中辟拱门,台基之上是两层木制结构回廊式建筑,回廊四周设有供游人休息的“飞来椅”。楼的南北全是朱漆木格扇子门窗,东西为山墙,山墙的梁撑和檐口处饰有精致的花草木雕,楼顶仍保持原来的重檐歇山式,四角飞檐下拴有风铃,楼内大厅为大方砖地面,回廊为小青砖铺地,整座钟鼓楼气宇轩昂、古朴典雅。 钟鼓楼还是县博物馆的“藏珍楼”,每逢举办文物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在那琳琅满目的砖木雕中饱览徽派篆刻的神韵,在刻工精湛的古砚中欣赏新安文化的遗风,还有那些玲珑剔透的彩绘、青花古瓷溢出雅趣,令人赏心悦目。观赏者停留时间最长的无疑是那方1915年从万国博览会上载誉而归的万安罗盘,最使人流连忘返的莫过于那些流芳百世的古代书画作品,其中休宁籍明代书法家詹景凤的《千字文》是一幅国内罕见的狂草长卷,长卷纵30厘米、横1000厘米,全篇字体如笔走龙蛇,似龙飞凤舞,疏密相间,笔法刚健。而休宁籍清朝乾隆年间吏部尚书汪由敦的小楷《孝经》却是另一番境界,全文秀丽端庄,一丝不苟,与詹景凤的狂草相得益彰。此外,楼中珍藏的明清徽派居室家具和蕴含着乡土气息的民俗文物,同样为研究古徽州民风民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古老的钟鼓楼在新世纪又有新变化,县政府已将该楼辟为“状元博物馆”,南北两侧空地将建成“状元文化广场”,古楼新姿将会更加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海阳镇-海阳八景 海阳八景石刻白岳飞云:白岳,即齐云山。这里奇峰幽壑,万石峥嵘,松藤薜萝,竹木婆娑,飞泉碧潭,景色秀丽。春秋季节,山上云烟缭绕。游人登望仙台俯视山下,那一望无垠的田川,尽被飞云流烟所淹没,如幕如障,欲吞欲灶;遥望远山,峰峦朦胧,时隐时现,若浮若沉,瞬息万变。古人有诗云:“白云何处来,须臾四充塞。弥漫亘天关,周匝洪城域。”清人沈烈的诗句更是神形兼备:“白岳钟灵气,云飞未肯闲。炉峰缥缈里,屏嶂卷舒间。带露穿林湿,随风触石还。不因钟磬响,何方访仙关?” 寿山初旭:寿山即万岁山,亦称古城岩,在万安镇东。晴日之晨,上寿山之巅东望,大气磅礴,水阔天空,一轮红球,冉冉升起,如火映金盘,光芒四射,红霞灿烂,东方尽赤。少顷,红日普照大地,晴空万里,彩云飞渡。俯视横江,日影与桥影,随波光摇曳,别有一番奇观。清休宁人查锡恒有诗云:“天鸡咿喔起云霄,绝顶曦光接斗杓。赤页玉盘开红晕迥,黄金轮涌赤波摇。一峰高向三光拱,万岁名应百世标。放眼扶桑胸次旷,不辞扪葛上召尧。”松萝雪霁:县城北郊松萝山,山势高峻,蜿蜓曲折,松萝漫径,怪石罗列,松竹成林,极为幽奇清秀。严冬大雪之际,“玉屑”纷飞,奇峰披银装,松竹挂冰花,分外晶莹。若晴日,则红装素裹,更增妖娆。明休宁县城陪郭人、礼部尚书程敏政,当年与友人游松萝山时曾即景赋诗云:“双峡中分一径通,宝坊遥隔片云东。四时山色涵空翠,万折泉声泻断虹。清爱竹孙穿冻雪,静闻松子落香风。登高两屐吾方健,携手无因得赞公。”海阳八景石刻凤湖烟柳:在城西凤凰山下,白鹤溪与夹源水汇合处,昔有泊名凤湖,湖边栽满了柳树,春夏佳日,柳丝轻拂,微风送爽,碧波荡漾,景色醉人。每当晨曦初露,曙光高照,湖面雾气霭霭,若云若烟。看那团团新绿,与几顷波光,相衬相映,更显得清幽秀雅。明休宁上资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汪姬生,曾为湖广黄州府推官,晚年送友人至凤湖,触景生情,染翰挥毫,题诗一首云:“春光摇曳斗城西,老眼低回望转迷。树底不逢青雀过,湖头偏听紫骝嘶。雨垂荫边村隐,风起晴毕与寺齐。欲折一枝聊赠别,依依愁绪挂前溪。” 练江秋月:也称老桥双月。在海阳城南下纹溪一带。这里水色清澈澄碧。南岸青山绵延,玉几山东西两翼,巽峰、丁峰两塔峙立,水光山色塔影,浑然一体。汶溪河面开阔,汛期洪峰汹涌,流湍水急。明嘉靖年间,曾先后两次在这里修建石拱大桥。每当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漫游于老桥之间,明月当空,桥底上、下游各现月影。恰似“秋光似练月如水,十里汶溪月涝桥。”如果在上弦或下弦时间,则是“出云面面拥寒溪,江底初沉月一钩”,别是一番风光。清人沈烈有诗赞道:“平分秋夜好,冰鉴漾浮沉。影泻丝丝练,辉流点点金。江天浑一色,水月荡千寻。俯仰清风好,悠然会此心。”落石寒波:又称落石回波。景点在海阳城西二里许白鹤溪畔。横江水自黟境经齐云山麓迤逦西来,夹溪水由北奔腾而下,两流交汇在县城西南郊玉几山西北麓,潴为深潭,名落石潭。水清影碧,风光秀丽。潭南峭壁矗立。当溪环绕的中间,有巨石一方,若从云天下堕,名落石台。台面平整,可坐百人。又有云头石,为下流藩蔽。旧有楼宇寺庙,现尚存摩崖镌字。一为“三山聚秀”;一为“落石回波”。昔时舟棹上下,多在此停泊。“日映树梢添翠绿,风来水面听鸣弦,”那雄峙的青山奇石,翠玉碧澄的幽潭,令人陶醉。清代休宁女诗人汪韫玉有诗赞曰:“奇石何年落,登临亦快哉。三山移欲会,五水汇初来。月色前村雪,松声大壑雷。悠然诸境外,即是此灵台。”海阳八景夹源春雨:夹源水出自休北,三面绕城,环流如带。从北郊新塘观音阁,逆水上行,两岸高峰对峙,一水中分。山峦林壑,郁郁葱葱。清明时节,春雨蒙蒙。远山景物,尽被云霭笼罩;近处田园村舍,错落参差。水桥流水,渔舟横泊,如入“武林桃源”。明崇祯年间休宁籍进士汪姬生,性爱山水,晚年辞官归里后,不顾老迈乏力,拄杖游历其间,曾即景赋诗一首云:“于今何处复桃源?一水千山夹石门。地瘠浪凭茶作产,欲淳时风槿为园。春生气象回寒谷,雨弄霏微失远村。蹑屐扶筇寻窈窕,杳然云树长溪痕。” 龙井飞瀑:位于鹤城乡冯村海拔1629米的六股尖,为新安江源头第一瀑。瀑布高300余米,分数层从山顶跌宕而下,似白龙出涧,轰鸣如雷,回荡幽谷,极为壮观。瀑下碧波荡漾,灌木成荫。宋朝诗人杨万里有《新安江源头诗》赞:“金陵江水只咸腥,敢望新安江水清。皱底玻璃还解动,莹然酃渌却消醒。泉从山谷无泥气,玉漱花汀从佩声。水纪茶经者未识,谪仙句里万年名。”2000年盛夏,本县规划黄山市滨江大道休宁段(第六景区)工程时,该景点被选为新“海阳八景”第八景

2008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10个亿,比上年增长20%,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4个亿元;财政收入完成4400万元,同比增长40%;农民人均收入达6900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同比增长31%;招商引资完成9482万元,同比增长50% 。

一是总投资2000多万元盐铺 “山越民俗风情园”首期工程于2008年4月28日正式对外开业,现已接待游客4万人次。盐铺村的菊花种植面积达1300亩,虽然价格低于去年,但面积增加了500亩。菊花保鲜室、烘培室已建成。

二是全镇已全面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设,并且完成了延伸到组的7.8公里道路。

三是石人村改造低产茶园和苗木基地600亩,首村完成了500亩油茶基地建设。

四是“一事一议”工作在试点村的基础上,已在全镇全面推开,川湖村路灯亮了,钗坑村农民的饮用水洁净了,有的村组道路宽畅、硬化了,这些都得利于“一事一议”工作的开展。海阳镇15个行政村“一事一议”项目,共完成道路硬化工程总长4087米,路基拓宽5000米,村中排污渠清淤200余米,路灯亮化工程全长5000米,安装150盏路灯,村民自筹资金226200元,投工投劳2万多个,财政奖补资金455750元,受益人数10000多人。

五是川湖村无公害蔬菜农民合作社、石人村茶叶合作社相继挂牌成立,将会进一步加强我县无公害茶叶、蔬菜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提高茶农、菜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茶叶蔬菜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加快全县茶叶蔬菜产业化进程。

六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富民增收,全镇的大棚蔬菜、菊花种植收入达一千多万元。

七是大力发展养殖业,鼓励和支持发展规模养殖户,新增100多户。全面完成春秋两季畜禽防病任务,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八是全镇新转移劳动力340人,外出务工和进城打工人数达4074人,占农村人口的20%。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九是林权制度改革参加农户达5825户,已勘界面积12.457万亩,已进入了发证阶段,保护了森林资源。

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始终致力于“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一是规范执行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全年为735户的1272人,共发放资金1456160元,为农村低保509户,687人,共发入放资金476140元。二是切实加强民政优抚工作,全面完成因雪灾倒塌的29户房屋重建工作,按时发入农村五保户的生活补助费。三是认真开展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镇和各社区建立就业再就业台帐,引导下岗再就业人数达343人,面对金融危机影响,对返乡农民工实行各村登记,采取组织召开专场招聘会,落实小额贷款,进行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各项事业的共同进步。一是计生工作,坚持党政领导亲自抓,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并杜绝计划外出生,依法征收社会抚育费,保证全县一类乡镇不退步。二是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村、社区设立一名综治助理员,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例会,了解动态,掌握实情,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共调解纠纷140余起,调处率100%,结案率达96.7%。三是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户完成93%,达23034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243人,报销金额达24.835万元,进一步规范门诊管理和医疗补偿。四是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化解教育债务,我镇二00八年获得了乡镇乒乓球比赛女子第一,男子第二的好成绩。积极参与县开展的大型文化活动,集中开展法律、法规、文化技术培训共十二次,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周边派出所

休宁县公安局海阳派出所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西大道海阳镇政府南130米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7:00

周边政府机关

休宁县人民政府 地址:黄山市休宁县书院路9号
营业时间:08:00-17:30
黄山市休宁县书院路9号

周边舒适型

海阳庄园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海阳镇琅斯村(近瑯斯村村民委员会)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海阳镇琅斯村(近瑯斯村村民委员会)

周边门

海阳镇人民政府-南门 地址:黄山市休宁县夹溪路58号
黄山市休宁县夹溪路58号

周边乡镇

海阳镇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