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渡街道

上渡街道 上渡街道历史沿革 上渡街道行政区划 上渡街道人口数据 上渡街道机构设置 上渡街道基础设施 上渡街道经济建设 上渡街道历史变迁 上渡街道地名由来


上渡街道位于南台岛西北部,东起龙潭角铁索桥处(包括江心岛)与仓前街道龙峰社区居委会接壤,南至上山路和对湖街道文山社区居委会比邻,西至尤溪洲大桥高架桥中线与二环路中线交界,北沿闽江航道中线与台江区隔江相望,辖区总面积2.415平方公里,有居民8918户,常住人口43622人(2010年)。辖区内有省、市属企事业单位22个,中小学5所,大、中专院校5所,医院3所。街道下辖洋洽、天民、飞凤、红星、鹭岭、新成、滨洲、江南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人员85人。街道党工委直属党支部11个,党员483人,街道机关内设10个部门,工作人员46人,其中公务员编制9人,行政工勤编制5人,全民事业编制6人,集体事业编制4人,其他人员22人。1955年置上渡街道,1960年改公社,1962年复置街道,1968年更名红星街道,1978年恢复原名。下辖15个居委会、1个管委会。下辖...

详情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渡街道所有城乡结合区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渡街道介绍

上渡街道位于南台岛西北部,东起龙潭角铁索桥处(包括江心岛)与仓前街道龙峰社区居委会接壤,南至上山路和对湖街道文山社区居委会比邻,西至尤溪洲大桥高架桥中线与二环路中线交界,北沿闽江航道中线与台江区隔江相望,辖区总面积2.415平方公里,有居民8918户,常住人口43622人(2010年)。辖区内有省、市属企事业单位22个,中小学5所,大、中专院校5所,医院3所。街道下辖洋洽、天民、飞凤、红星、鹭岭、新成、滨洲、江南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人员85人。街道党工委直属党支部11个,党员483人,街道机关内设10个部门,工作人员46人,其中公务员编制9人,行政工勤编制5人,全民事业编制6人,集体事业编制4人,其他人员22人。

1955年置上渡街道,1960年改公社,1962年复置街道,1968年更名红星街道,1978年恢复原名。

下辖15个居委会、1个管委会。下辖横江、鹭岭、新成、洋洽、尤溪洲 上渡街道 、竹榄、李厝山、上渡、龙潭、灰炉、岭下、水上12个居委会。其中水上居委会是全市唯一管辖水域的居委会。

1997年,辖岭下、龙潭、灰炉、红星、上渡、飞凤、竹榄、李厝山、龙溪洲、洋洽、新成、鹭岭、坊兜、横江、水上、凤岭16个居委会。后辖15个居委会,1个管委会。后改为10个社区、2个居委会(代码为~001李厝山社区 ~002新成社区 ~003红星社区 ~004洋洽社区 ~005岭下社区 ~006飞凤社区 ~007尤溪洲社区 ~008天民社区 ~009鹭岭社区 ~010坊兜社区 ~013横江居委会 ~015新成居委会)。2003年横江居委会划归 金山街道。

第五次 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2569

男————————7088

女————————5481

家庭户户数————2779

家庭户总人口(总)— 8564

家庭户男—————4324

家庭户女—————4240

0-14岁(总) ————1265

0-14岁男—————637

0-14岁女—————628

15-64岁(总) ——— 10544

15-64岁男 ————6081

15-64岁女 ————4463

65岁及以上(总) ——760

65岁及以上男———370

65岁及以上女———39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606

43622人(2010年)。

党政办、人武装、财政所、综治办、司法办、城管办、经济办、计生办、民政办、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会计代理服务中心。

上渡街道 市政设施较差。1981年后,街道办事处对“脏、乱、差”进行认真治理,改建36条小街巷并使之清洁化,8年共植树绿化17880平方米,有灰炉、岭下、龙潭3个居委会达到文明居委会标准。位于北部江心中的三县洲已被开发成全区最大的公园——江心公园。从1977年起经市、区人民政府不断投资建设,园内已种植果树、林木5万株,绿荫覆盖全岛。岛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并设有轮渡码头。公园南岸江滩沙细地平,水流缓慢,为福州市区两大天然游泳场之一。每逢夏季,公园游人云集,日流量高达7000多人,被誉为福州的“太阳岛”。1989年街道辖地内有大中专院校2所、中学1所、小学4所、保健院1所以及17家省、市属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省、市人民政府通过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上渡地区规模较大的木材商行、加工厂以及运输企业合并组成福州贮木场及附属木材加工厂。50年代区人民政府在上渡先后开办五金、建材、家具、机械、化工等行业工厂,打破传统的木材生产的单一结构。1958年街道办事处开始兴办加工性和服务性企业,到1978年已有小型工厂10家,职工744人,年产值121.79万元,利润10.68万元。1988年,因行政区划变动,上渡街道27家工厂有10家划归对湖街道管辖。1989年,街道有街居工厂22家,职工2717人,年产值703万元,利润19.31万元,均居全区第三位。在兴办工业的同时,街道还发展了商业及劳动服务行业,并逐步形成网络。1985年,街道办事处在上渡街开展“物价、计量信得过一条街”活动,被区人民政府作为经验向全区推广,省、市报纸和电视台还作了专题报道。1989年,全街道共有商业及劳动服务性企业23家,职工395人。

街道地势北低南高,北部是闽江淤积洲地,港汊众多,水运便利。有仓山区最大的洲地——尤溪洲和最长的内河——洋洽河。自清康熙二十二年(1533)解除海禁以来,逐步形成为福州主要的木材集散地。闽江上游大批木材以排放运输方式先集中于这一带的水坞中,然后经粗加工再销往省内外及国外。福州规模最大的水坞就建在尤溪洲内。南部是丘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这里是墓区。在洲地与丘陵之间有地势较平坦的狭长坡地,古代和近代时期这一带是农业耕作区。明万历四十年(1612)福州至莆田线路改道,官府开辟由仓前经上渡这一带通往湾边的新路,上渡从此成为福州至永泰的重要通道。民国以后一些民族商人纷纷来此地开办木材加工厂,到抗日战争前夕这类工厂已发展到30多家,工人近千人,是当时仓山主要工业加工区之一。产出的木材制品除销往上海、天津等地外,还出口日本、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

上渡在仓山区的西北部,西起洋洽路,东至 龙潭路,全程长913米,称为上渡路,而路的两侧地域,便称上渡。《福州百科全书》:“唐时,此为至闽江北岸之渡口,因处上鬻,故名。”上渡长期作为木材的集散地,是以闽北水运木材为主的口埠。周边有尤溪洲的木芎水坞、贮木场、木材商店、锯木厂等。上渡路,解放前为沙包土路,1959年拓宽改铺沥青混凝土路面,随着1999年三县洲大桥架通,路面又拓宽新修,配套成为主干道。虽然渡口的功能已渐消失,而地名“上渡”仍在沿用。

望北台位于上渡街道境内与台江大庙山的钓龙台隔江相对。据考,昔年龙潭路尚未开通,南台岛北部的居民要过万寿桥入城,必须登上黄柏岭。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屿人陈京在黄柏岭顶建座真武庙,刻“望北台”三字在石壁上,从此,望北台替代了黄柏岭,成为地名。《榕城考古略》载:“望北台在光孝寺西,有庙踞山巅,祀真武,旧名黄柏岭。”民国初年,龙潭路逐渐开通,改称“北台路”。1950年后,恢复旧名黄柏岭。不过,古庙和刻石尚存,人们仍称望北台。

周边商圈

上渡 地址:仓山区

周边乡镇

上渡街道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下渡街道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