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峰镇
金峰镇 金峰 金峰镇历史沿革 金峰镇自然条件 金峰镇对外交通 金峰镇经济状况 金峰镇历史事件 金峰镇社会事业 金峰镇远景规划 金峰镇名优特产 金峰镇名胜古迹 金峰镇历史名人 金峰镇获得荣誉
金峰镇是福建省 福州市 长乐区下辖镇,位于长乐北部,濒临台湾海峡。是闽东千年名镇,素以地理优越、物产富庶、商贸鼎盛、人文荟萃,而饮誉八闽。历史上一直是北乡六镇的商业核心,与 晋江安海、莆田涵江、龙海石码自清朝就并称福建四大名镇。八十年代走私风潮涌起,金峰享有“小香港”之称。金峰也孕育了 冰心、 谢葆璋等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后,金峰被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称为“中国草根工业发源地”。金峰镇是长乐区纺织与钢铁行业发源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全国范围内排名前列的钢铁与纺织巨头。2005年被评为中国纺织基地,福建超一流经济强镇。截止2019年共拥有过亿元企业1000余家,福建百强民营企业9家(其中前十名4家为金峰企业),全国民营企业五百强8家。2017年,金峰镇行政区域面积3000公顷,常住人口70330人 。2019年10月,金峰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详情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金峰镇有4个社区
金峰镇是福建省 福州市 长乐区下辖镇,位于长乐北部,濒临台湾海峡。是闽东千年名镇,素以地理优越、物产富庶、商贸鼎盛、人文荟萃,而饮誉八闽。历史上一直是北乡六镇的商业核心,与 晋江安海、莆田涵江、龙海石码自清朝就并称福建四大名镇。八十年代走私风潮涌起,金峰享有“小香港”之称。金峰也孕育了 冰心、 谢葆璋等历史人物。
改革开放后,金峰被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称为“中国草根工业发源地”。金峰镇是长乐区纺织与钢铁行业发源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全国范围内排名前列的钢铁与纺织巨头。2005年被评为中国纺织基地,福建超一流经济强镇。截止2019年共拥有过亿元企业1000余家,福建百强民营企业9家(其中前十名4家为金峰企业),全国民营企业五百强8家。
2017年,金峰镇行政区域面积3000公顷,常住人口70330人 。2019年10月,金峰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汉高祖时,闽越王无诸之子封于金峰棺材谭山
南朝梁太清元年(547年),大兴佛寺,金峰胪峰山麓修皇恩寺。
唐天授年间,曾有人在千年古刹“皇恩寺”上作“鸦池通玉井,镜石照金峰”的对联,后人遂以金峰取代甘墩、炉峰。
大历五年(770)
六林林鶠舍田四千亩开挖筑堤建成东湖,由滨湖、闾湖、林婆湖三湖合一。
大历年间(767~779)
开辟陈塘港,外达海口,内会县东北诸水。
五代时期,金峰胪峰山下还是一片海域,常有巨石为往来货船的隐患,闽王王审知修甘棠港于金峰,金峰一时成了闽国对外海外贸易的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人们曾用“百货随潮船入市”,“海舶千艘浪”的诗句来形容其海上贸易之盛况。位于甘棠港南岸的长乐黄崎澳停泊着万国帆船,经琅岐岛刘崎巡检司、亭江、马尾,直达福州城下。至今金峰人称呼金峰时,仍用甘棠、甘墩称呼金峰。
宋高宗 绍兴十二年(1142年),后团人陈诚之中状元,成为长乐第一个状元。
宋咸淳年间,邑人状元 陈文龙见乡人因常遭旱灾故在二十三都海地筑田砌塘,疏通河渠,会东西两湖之水,长50余里,水深丈余,北伸黄浦闸入海,南经杜桥(今渡桥)、沙京至壶井江,通三溪,建造斗门闸,将所有溪河之水汇归弦歌里(今潭头一带),沟通 梅林(今梅花、文岭),成为艚船的主要航道。
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文天祥绕道温州来福州,特地到长乐拜访著名抗元将领陈文龙,在金峰半山村书下“兴龙”二字,表示要与陈文龙同心协力振兴赵宋江山。
明朝末年金峰形成长乐北乡一百零八村农副渔牧林和手工业产品集散地,市肆如林,商贾麇集。
清乾隆间,“双头井”的井石突然塌陷,仙山街衰弱,金峰商业中心从仙高后团一带转移到了甘墩街。所以民间就有了“废仙山,兴甘墩”、“先有仙山街,后有甘墩街”的说法。
晚清,在北港道头设"十六甲"(搬运社),从事货物商品搬运的"甲哥"多达数十人。
民国30年4月19日(1941年)日军攻占金峰,6月10日酿集仙惨案
解放前,金峰是联保驻地,辖15保。解放初,设第三区人民政府,辖金峰、梅花、潭头、湖南等地。
1958年,成立金峰人民公社,辖金峰、梅花、湖南。
1961年,梅花、湖南划出另立公社。1962年金峰人民公社设隶属公社的金峰镇。
1984年10月撤社设镇(原隶属公社的镇也一并撤销),成立金峰镇。
金峰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南面多丘陵,西面多山地,中部一片平原。境内最高峰为官财谭山,海拔542.7米,主要河流有 陈塘港,其迂回相连,流经本镇11个村,具有排涝、灌溉等功能
。
镇区内主要道路有胪峰大道,振兴路,金港路,东南绕城高速金峰段等,其中胪峰大道宽55米,长5.42公里,联接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公路,镇区距福州市中心45公里、长乐松下深水港码头30公里、福州长乐国际机场15公里。随着琅岐大桥通车,金峰向北通道也已打开,东南通道的金港路己建成通车,东南福州绕城高速正在修建中,未来金峰人几公里就可以直接上高速。另有金潭、峡梅、金湖等公路联通周边乡镇,交通十分便捷。全镇现已基本实现进村(村间)道路水泥化。以胪峰大道为主轴的城镇路网已经形成。金峰现有800多部各类客货车日夜往返于广州、厦门、 石狮、城关等地以及周边乡镇,形成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商品流、信息流。
乡镇企业和商业贸易是金峰经济的两大支柱。被誉为“草根工业”的金峰乡镇企业,通过多元化投入,加大技改力度,开辟工业小区等措施,不断发展壮大。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客观形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强经济运行研判调度,保持经济平稳增长。2016年,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6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95亿元,财税总收入完成2.46亿元(其中国税可完成1.54亿元,地税可完成9240万元),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88亿元,外贸进口总额完成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5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06元。
在乡镇工业中,主要有纺织印染、食品饮料、塑料制品、服装制品、建筑材料、竹木制品、医药保建、彩色印刷等8个行业共700多家企业。金峰的商业贸易历史悠久,明末清初以来,就逐渐成为长乐“北乡”100多个村的农副产品集散地。1985年该镇投资建成了占地1.2万多平方米的金峰综合市场,1991年进行了扩建和改建。1992年总造价1600多万元的商业城又投入使用。1998年,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的胪峰广场取代原先日显窄小的综合市场。
1985年,金峰成为全省首批亿元镇之一。又相继跨入省百强乡镇、省沿海规划试点镇、省 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园林镇、福州市商贸旺镇及第一流经济强镇等行列。
当代的金峰发展的势头也很猛,早在1982年,敢为人先的金峰镇 华阳村农民郑良官召集同村人创办了福州市长乐区第一家经编厂,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最早发展经编业的区域之一。1985年,金峰镇陈法官等八户集资六十万元在金峰创办第一家金属压延厂。1993年,该厂扩大为长乐钢铁制品公司与马尾中钢、美籍华人刘文善共组中外合资企业—— 福州吴航钢铁制品有限公司,投资人民币一亿元,收购占地十六万平方米的国有长乐化肥厂,建设大型轧钢车间,安装具有九十年代国内先进水平的轧钢生产线。该企业已成为长乐最具规模的重点企业。1984年著名社会学家 费孝通教授来长乐区考察时,将金峰经编业这种快速蓬勃发展的现象誉为“草根工业”,金峰镇成为了“草根工业”的发祥地而久负盛名。经过2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2004年全镇经编企业总数达400多家,产值近40亿元,实现税金入库近4500万元。
金峰经编企业坚持以科技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累计投资4亿多元,引进了包括德国卡尔迈耶、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编设备300多台(套),有力提升了经编产业结构和产品层次,生产的经编产品畅销于美国、欧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各大相关专业市场。
加强科学管理,推动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运作,把企业从家庭式管理中有效地解放出来,金峰经编企业积极推行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现有峰院针织、 宏达经编、福佳经编、金洋纺塑等10多家企业通过认证,还有几十家企业正在申请中。
金峰镇党委和政府围绕做大做强经编产业集群,依托坚实的经编产业基础和 纺织产业链配套成龙的优势,针对民间资金充裕和在外企业家众多的特点,积极带队到省内外走访,以亲情招商感动人,以优惠政策和优化环境吸引人,引导和鼓励了众多在外企业家回乡创办经编项目,推动行业发展进程,壮大了经编产业规模,为金峰经编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壮大经编业的同时金峰镇着力引导棉纺、化纤等经编上游行业提升规模和档次,加快印染、服装等经编下游产业发展,促进其与经编业的互动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打造和延伸纺织产业链条,提升了整个纺织业发展水平;同时,培育以金峰工业中心片区为核心的金峰工业集中区,不断完善工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有效集聚经编企业,已吸引的经编项目投资可达5亿多元,为经编业的发展打造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1974年,原国务院副总理 陈永贵到金峰视察。
1984年8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在金峰召开全省乡镇企业现场会,肯定了金峰发展乡镇企业的成绩和经验,提出了“以乡镇企业打头阵”的号召。
1985年,国务院副总理 乔石到金峰视察,肯定了金峰发展乡镇企业的成功经验。
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 费孝通教授到金峰考察,把金峰的乡镇企业誉为“草根工业”。
199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 温家宝到金峰视察。
1994年,原福建省委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到金峰视察。
1998年6月,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等省市领导到金峰视察乡镇企业。
2014年,被评为全国重点镇。
金峰义务消防队历史源远流长,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原称“金峰救火会”。1958年,“金峰救火会”更名为金峰义务消防队。由金峰商会召集各商家筹办由志愿者组成,当时的商业会长林其光为第一任会长。金峰救火会组建后,月每有火灾,救火会会员就在会长的带领下,使用桶、钩、耙、杈等原始简陋消防工具,用跑步鸣锣的方式,走街串巷,召集队员奔向火场义务救火,闻讯赶来的群众也自发参加灭火。新中国成立后,义务消防队的历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救火会队员最多时达到二百多人,还分为挑水组、水龙组、搬运组、拆房组、水泵组等。1958年,金峰救火会正式更名为金峰义务消防队。文革期间,义务消防队经历了种种困境和艰难,甚至连消防用车也被强占,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坚持义务救火。改革开放以来,金峰义务消防队迎来消防事业的春天,在各级党委政府、公安消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这支队伍重振雄风,不断发展壮大。70年代末,义务消防队更新了第一台泵浦;1987年,义务消防队拥有了第一部消防车(由原长乐县消防大队退役赠送);1995年,建成义务消防队第一座队部楼;2002年,义务消防队第一次配备了通讯设施;2006年,义务消防队购置了现代消防战斗防护服;到今天,金峰义务消防队已拥有队员30名,消防车5辆,泵浦2台,拥有空气呼吸器4具以及破拆手持切割机1台等一批消防设施,在镇区中心地段还拥有建筑面积350平方米的执勤楼一幢。金峰义务消防队逐渐成为长乐北乡乃至全市消防队伍中的一支中坚力量。
几十年来,金峰义务消防队“以奉献为宗旨,以救火为己任”,每年出警上百起,为金峰及梅花、潭头、漳港等周边乡镇人民群众挽回了不计其数的生命财产损失,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几十面各年代各级政府、社会团体、人民群众授予的牌匾和锦旗挂满了队部会议室的墙壁,他们感人的事迹不仅在金峰地区有口皆碑,而且名声远扬,他们的事迹先后被《福建日报》、《消防时刊》、《人民日报》、《安全生产报》、《中国消防》、《人民日报》和美国《环球报》、香港《大公报》等报刊登载和省市电视台专题报道,得到很高的评价。
务消防队多次受到长乐区、福州市的表彰。1997年5月,时任福建省**消防总队傅纪成总队长,带领全省各县大队长和各支队领导来金峰观看他们的灭火演习,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形容他们是全省群众办消防的一面旗帜,并授于“以奉献为宗旨,以救火为己任”奖匾。2009年5月9日,公安部消防局陈伟明局长在省、市消防部门领导陪同下来到金峰义务消防队视察指导,看望慰问队员并与队员亲切座谈,陈伟明局长对义务消防队无私奉献、舍己为民、持之以恒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各级各部门把“金峰经验”作为典型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2011年9月18日,国家公安部消防局副局级调研员单于广少将来到金峰义务消防队视察,再次要求各级各部门将“金峰经验”作为典型大力宣传。,并被评为全国热心消防公益先进集体
金峰历来古刹云集,历史悠久的有皇恩寺,蓝田真元观,后团凤仪寺等。近年耗巨姿,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胪峰禅寺,金峰基督堂等宗教设施。
金峰镇远景规划(2017~2021年)
一、保持经济稳步增长。
坚持稳中求进,加快转型升级的工作思路,力争全镇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速保持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200亿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平均增长10%以上,到2021年,力争公共财政总收入突破3.8亿元,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给予小城镇机构改革试点镇财镇资金倾斜、土地出让收入分成、融资平台方面的大力支持,全面推动我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力争综合实力位居长乐市前列。
二、加快建设宜居城镇。
结合镇域总体规划,构建集行政、工业、教育、医疗、商贸、文娱、休闲、居住等为一体,与长乐市区连接便利的新型城市综合体。推进东环路、西环路延伸段和金漳路及莲柄港金峰段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市政新区内路网建设和解决镇区排水泄洪难的问题。加快金峰公交枢纽站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进东湖小区、市政小区、星光小区、书林小区和旧城改造等商住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居住品质。围绕“控增量、零增长、减存量”的目标,按照上级有关政策,妥善处理历史违建问题,疏堵结合,确保“两违”零增长。正视土地存量紧张这个实际问题,从产业发展需要和环境保护要求出发,重点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实施“零地”技改,积极推动工业发展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强城镇管理,对“脏、乱、差”现状整治下决心、动真格,注重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三、推进商贸旺镇建设。
充分发挥金峰历来是长乐“北乡”集贸中心和民资雄厚的优势,突出精准招商,以金港城商业综合体为切入点,引进知名品牌、著名商业企业,引导实施“互联网+”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进一步加强与域内外金峰籍企业家的联系,动员其在金峰建设总部经济或在家乡设立贸易办事处,发展总部经济。积极争取“退二进三”政策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进行转型改造,发展商贸服务业。鼓励借鉴万达、泰禾等模式,优化布局,引进高端品牌,不断提高商业档次和品味。
食品加工是金峰的传统工艺,当地加工的糕点色、香、味俱全。另外,金峰的鱼丸、 五香花生、十香瓜子别有风味,在福州一带很有声誉。
名业名产
金峰商人遍布全国各地,是长乐商人的一个代表,金峰的针织经编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至1999年底,全镇有各类经编机1100多台,主要产品有窗帘纱、蚊帐、床垫布、鞋面料、 服装面料等,机台数及经编产品产量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并形成了从产品设计、织造、 染整、加工到销售一条龙的生产体系。
福建经纬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宝圈牌”腈纶纱1996年底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
中日合资长乐健友芦荟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 木立芦荟叶粉末”、“阿芦宝C”、“木立芦荟液汁”等产品,1996、1997年先后荣获第三届中国科技新产品博览会金奖、首届国际荣誉联合委员会评选委员会“ 点子大王”金奖。其研究开发的木立芦荟制品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入“星火计划项目”。
长乐闽福石材加工技术研究所1997年2月被评为“省级先进私营企业”,其研制生产的石材磨料模具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福建经纬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航港铝业有限公司、长乐健友芦荟制品有限公司、福州市福航纺织有限公司、 长乐区针织年先后被农业部评为“质量管理达标企业”。其中福建经纬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被评为福建省明星乡镇企业。金峰帆布厂曾荣获农业部“创业之星”荣誉称号,现为福建省最大帆布生产企业,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建于梁太清元年,唐咸通九年赐额。该寺由来于一个传说。相传古代有一皇后,患瘫毒症,百药罔效。梦中有神仙指点,须取鸦池之水敷疗。帝命太监察访,取水敷之,果然神效。帝查鸦池旁别无余物,唯一小庙而已,即赐金扩建,敕封皇恩寺。
皇恩寺擅一方之胜。诗咏甚多。绍圣进士陈之邵诗句:"望断四天春野阔,梦回一枕夜涛寒"。监察御史朝散郎陈毅诗云:\"楼殿参差倚白云,菩提枝老挂金新。门开海国多留月,地接梅林早见春"。
位于金峰镇 兰田村鲤山,始建于宋金和元年,距今800多年,其间经过多次修(扩)建,规模不断扩大,香火日盛,特别是每年农历正月、八月初十、十五敬香还愿人流熙攘。
位于镇区东面胪峰山。公园规划占地面积50公顷,现已完成一期工程,主要有鹤龄岗、冠峰楼、凌云阁、纪功堂、舒园、思源亭、百步长廊、露天舞场、综合健身场等十几个景点。登临峰顶,方圆百里,一百多个村庄尽收眼底,东南方长乐国际机场银鹰起降清晰可见,清晨还可观海上日出。
山高耸,周围三十里。传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与楚战不利,诸族子弟散处南海,此为其一。山上建有越王庙。山北有西石岩,有大旱不涸的浴光池,有建于唐天复二年的岩泉报恩寺,寺下有宏源洞。又有石岩峥嵘,大书\"天子万寿\"者,是万寿山。平洋突起,为群屿之冠者,是冠屿山,宋人勒\"龙石\"二字于石。周近高出诸山的是太常山,这里是太常陈的发祥地。太常峰建有常峰寺。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人称“世纪老人”,福建福州市 长乐区人,祖籍金峰镇 首台村横岭自然村,原名为 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 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崇尚“ 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是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她创作的一大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教育和熏陶了中国一代代读者,并被译成日、英、德、法、意、捷、俄罗斯等多种文字出版。
谢学朗(1866年月20日——1940年7月),字葆璋, 号镜如,女作家冰心父亲,金峰镇横岭村人。 天津水师学堂 总教习 严复回闽招生,推荐谢葆璋北上应试,考入该学堂第一届驾驶班 肄习。十年后(1884年),毕业于 北洋水师学堂,派登“ 威远”舰实习。实习期满,进入北洋舰队服役。曾任 北洋水师枪炮官,烟台海军学校创校为校长,后任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任海军次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海军司令部二等参谋官。
陈诚之字自明,一说 景明,金峰镇后团东陈村人。 宋高宗 绍兴十二年(1142年)壬戌科 状元。传说壬戌科第一本为 秦桧子 秦熺,秦桧为避嫌,遂置陈诚之为首。在策对考试中,陈诚之主张议和,因而也中 秦桧之意。后授左承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历官秘书省正字、 校书郎、秘书郎。 绍兴十五年(1145年),为祠部 员外郎后,以 礼部侍郎出知 泉州。不久,召为 翰林学士,累官至同知 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卒后谥 文恭
郑丙(1121-1194),字少融,生于金峰仙山之濠溪(今华刘村)。宋绍兴十五年(1145)中进士,历官建州教授、国子监主簿、监察御史、荆湖北路刑狱,提举湖南常平茶监、台州崇道观主管、成都总运判官、礼部员外郎、庆王府直讲,提点广东刑狱转广西路、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等职,赠金紫光禄大夫,后加特进,谥简肃。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金峰镇陈墩头村)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
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陈良彪,字绰然,长乐麟垱(今金峰镇首台村陈垱自然村)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己未科武进士第一名。是长乐唯一一名武状元。初授保义郎,合门舍人,嘉定二年(1209年)任右班殿值,四年出任邕州(今广西境内)知州,州属“极度边控扼”之地,朝廷驻有禁军,知州多兼统兵官。他在任曾审一案,判犯人杖一百。宋制有“折杖法”,杖一百实杖二十、杖后释放,良彪令人实杖犯人一百,犯人几死杖下,事为台臣所劾,斥其不懂刑律,几乎草菅人命,有诏勒停。
良彪文武双全,读书勤奋,宋绍熙初寄读于家乡西石岩禅寺。某晚读书后步月后山,见深涧间一白鳝鱼正翘首望月,较平常所见大多,良彪脱头巾镊步其后,一下猛扑得之,烹食之觉鲜美异常。当晚,彻夜烦热,至清晨乃止。自此觉浑身舒畅,血脉流通加快,力气大增,单臂久举 50 斤石锁毫不费力。
林天龄(1830年-1878年),福建福州市 长乐区金峰镇仙高人,字受恒,又字锡三,谥 文恭。清 同治、 光绪年间 翰林院 侍读学士,同治皇帝的帝师之一,逝于江苏学政任上。1920年,清退位 宣统皇帝谥敕墓碑。
林观得(1905-2003年),金峰镇华刘行政村结珠自然村人。曾就读于英华中学,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地质系。1936年赴美国留学,攻修海岸地质与海浪专业,获美国西北大学地貌学硕士学位,并在美国埃姆利大学任讲师。回国后,先后担任福州英华中学校长,福州协和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傅士生导师,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海平面研究计划组组长等职务。
林教授是中国海洋平面研究方面的权威,是国家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1983年后,多次被日本、 英国等有关学术组织邀请去讲学。1985年,他的《海平面》专著出版,大大促进了我国对这一领域的后续研究,促进了国际海平面研究对比计划的进展。1987年,被英国剑桥大学收录《世界名人录》。他的研究成果主要被用于指导港口建设、围垦规划以及滩涂利用等领域。
林素园(1890-1967年),原名兴群,又名迥群,字昌文,又字放庵,号鹤如,金峰镇联开村人,他毕业于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福建师大前身)与日本早稻田大学,一生致力于教育和抗战事业,先后创办、主持了十多所学校。抗战时期更是担任过李宗仁秘书等重要职务,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爱国主义人士和民主主义教育家。
素园又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家, 杭州岳王庙的围墙上苍劲浑厚、气派非凡的“忠孝无双”4个擘窠大字,是他的手笔。
林准。祖籍金峰镇前林村,是我国著名法学专家,曾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郑发泽字云凌,号梅道人,金峰镇陈店村人,我国当代著名中青年书画家,善于画梅。其书画作品被人民大会堂、 毛主席纪念堂、 天安门城楼、 宋庆龄故居等珍藏和展览,并远播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他的名字、作品已编入《中国书画篆刻家大辞典》。
2019年10月,金峰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周边乡镇
金峰镇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
周边村庄
金峰村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金峰镇
华阳村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金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