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尾镇
西天尾镇 西天尾镇历史沿革 西天尾镇行政区划 西天尾镇地理环境 西天尾镇自然资源 西天尾镇经济发展 西天尾镇社会事业 西天尾镇人文历史 西天尾镇风景名胜 西天尾镇所获荣誉
西天尾镇隶属福建省 莆田市 荔城区, 位于 城厢区和 涵江区、荔城区三区的中心地段,东和东南、北为 涵江区环绕,西、西北为城厢区,距福州90多公里,近靠深水良港——距离秀屿港32公里、 涵江港,境内水陆交通方便,荔涵大道、福厦路( 324国道)穿境而过。全部讲 莆田话。 该镇镇上到莆田市区 或 涵江区主城区都是约几分钟的车程。 境内河道属 木兰溪、 延寿溪等两大流域。辖11个村,6个社区。2017年,西天尾镇行政区域面积6135公顷,常住人口53441人 。2019年10月,西天尾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西天尾镇,古称“ 霞梧”,旧时是广业和常太里交通要道,山货集散的重点地域。今西天尾镇中东部并非开始就全部隶属于西天尾地方,西天尾地方部分属宋、元属 莆田县武化乡,其东南部分——后黄村、东黄村、碗...
详情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有3个社区
西天尾镇隶属福建省 莆田市 荔城区, 位于 城厢区和 涵江区、荔城区三区的中心地段,东和东南、北为 涵江区环绕,西、西北为城厢区,距福州90多公里,近靠深水良港——距离秀屿港32公里、 涵江港,境内水陆交通方便,荔涵大道、福厦路( 324国道)穿境而过。全部讲 莆田话。 该镇镇上到莆田市区 或 涵江区主城区都是约几分钟的车程。 境内河道属 木兰溪、 延寿溪等两大流域。
辖11个村,6个社区。2017年,西天尾镇行政区域面积6135公顷,常住人口53441人 。
2019年10月,西天尾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西天尾镇,古称“ 霞梧”,旧时是广业和常太里交通要道,山货集散的重点地域。今西天尾镇中东部并非开始就全部隶属于西天尾地方,
西天尾地方部分属宋、元属 莆田县武化乡,其东南部分——后黄村、东黄村、碗洋等一带从宋元时就属武化乡兴教里——今天东边、东北的 梧塘镇;
明清部分属莆田县二区尊贤里、仁德里和兴教里,其东南部分明时属莆田县三区兴教里——今天该镇东边、东北的梧塘镇;
其东南部分清时属莆田县兴教里鳌塘境;
1929年属莆田县一区;
民国18年 ,实行主乡和附乡制,梧塘为莆田县主乡之一,管辖某些附乡,此时梧塘地方开始管辖相当于今梧塘镇全部、今西天尾中东部、今国欢镇西北部、今萩芦镇西南部(包括今镇驻地)、今江口镇西南部,
直到民国32年。 1943年后分别属延寿乡、仁德乡和梧塘乡。
1949年9月底进行区划调整,此时开始西天尾镇全部开始属于梧塘地方——莆田县第四区管辖相当于今梧塘、今西天尾镇全部、今国欢镇西北、今萩芦镇西南部直到1952年8月。
1956年6月此时开始西天尾镇全部再次属于开始梧塘地方——莆田县第四区改为梧塘区, 管辖相当于今西天尾镇全部、今白塘镇全部、今国欢镇全部、今三江口镇全部、今江口镇全部、今萩芦镇西南部、包括今莆田市区大部(霞林街道全部、凤凰山街道全部、 龙桥街道大部、 镇海街道全部、拱辰街道全部)——此时北洋平原加上城除了县城那时还没扩大的城厢镇和那时还没扩大的涵江镇外的全部和相当于今涵江区南部 的囊山山脉和大帽山山脉、蒜岭,此段时间是梧塘地方历史上范围最大的时期。
直到1957年12月后,梧塘区保留管辖国欢镇全部和萩芦镇西南,其它原来管辖地方划出,到1961年6月。
后黄村、东黄村、碗洋村等今西天尾镇中东部1957年底 后才被从梧塘镇划给西天尾镇,
1958年属 涵江公社,
唐贞观年间, 县太守何玉凿五个塘,其中太和塘、屯前和塘、东塘在今梧塘镇境内。
唐朝初年,为了扩大耕地,民众自发联合砌坡,筑堤。
唐朝建中年间(780-783)莆田吴姓 两大之最大的支系始祖之一的吴兴、吴媛兄妹的族人在此垦田、围海,开发北洋平原,在(梧塘)大尖山前的三山和枫岭前填田72亩,凿塘规模大且多,建立村庄,取名 上吴塘, 后简化为吴塘,尔后,其它姓氏不断迁来,在周围形成大量村庄。因为该兴教里从唐代后期到清代,在科举考试中经常独占鳌头,取得佳绩,于是改吴塘为 鳌塘 。清朝末期人们觉得“鳌“字难写, 而此地多梧桐树,才简化改为:梧塘。
据《 八闽通志》:“延寿陂在府城北常太里,溉田二十余顷(折有20余万亩),延寿溪西村附山,东距海,南北皆通(海)浦,溪源出渡圹,赴以入海。吴兴始筑长堤,遏大流南入沙圹坂,为巨沟者三,折为股沟五十有九,用以蓄水。即陂之口别为二派;曰长生港,曰儿戏陂。滨海之地环为六十泄(徒门)以杀水也,其利几及莆田之半。
《莆阳比事》云:“吴兴于唐神龙间(705-706)埭海为田,陂延寿以溉,有蛟为孽,兴毅然曰:“蛟害吾事,将穷穴斩焉(兴曾学道,有道木,能下水),乃提刀截流下水杀蛟,在水中大战数日夜,蛟被斩,兴也战死,后离陂东下2里,得兴所持刀于淳泥中,因名其地曰:“吴刀”, 即今西天尾镇吴江村,又说:“在梧塘发现被吴兴斩下的蛟龙头, 名其地曰“漏头”,即现的梧塘镇漏头村。 吴兴血流经过处称为 赤溪,即现拱辰街道赤溪村,地名自唐至今,千年未变,此后当地水旱不能灾、再无蛟龙作祟了。后乡人立庙祀吴兴,初名吴公祠,后改吴公庙,褒扬吴兴、吴媛兄妹治水利民事迹。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乡人集资扩建,改称吴长官庙。
唐朝初,人口迅速增加,先民们在溪水冲淤而成的荒滩前垦田,那时海潮直达 囊山、前黄山、尖山等山下,唐乾宁二年(895年)进士 黄滔在《咏 囊山》诗中写道:“溪声寒走涧,海色白流沙”就是海潮直达山脚,海滩时隐时现的传神写照。又民谚:“先有梧塘,后有白塘。”就是北洋平原开发渐进过程的真实写照。民国时期,部分梧塘镇人迁徙至新度镇和黄石镇建立村庄,因为思念故乡梧塘镇,故命名该地为南梧塘村,而把梧塘镇俗称北梧塘,部分人迁徙至黄石镇中心一带,因为思念故乡梧塘镇,故命名该地梧埕,现黄石镇存梧埕街,位于兴美街中段交汇。民国时期,还有部分梧塘镇人迁徙至 兴化府府城城郊东南建立村庄,因为思念故乡梧塘,故命名该地为梧墩村,现为城厢区 霞林街道下黄社区梧墩片区,原为莆田县 城郊乡下黄村 梧墩自然村。
西天尾镇
1965年8月改西天尾公社,
1984年10月改西天尾乡,
1986年12月由乡改镇建制,仍然属莆田县管辖。
2002年8月,撤销莆田县时划归荔城区。
截至2014年,西天尾镇辖2个社区、15个行政村,分别是东星社区,后黄社区,龙山村, 吴江村,北大村,洞湖村,后卓村,溪白村,澄渚村,碗洋村,三山村 ,渭阳村,后埔村,林峰村 ,象峰村,下垞村 ,林山村。
西天尾镇位于东经119°01′59″~119°03′35",北纬25°27′54″~25°33′18″。地处荔城区东北部,东与涵江区的梧塘镇、白塘镇、 萩芦镇相接,南与拱辰街道、城厢区的龙桥街道毗邻,西与城厢区的常太镇接壤,北与涵江区的白沙镇、萩芦镇相接。人民政府驻后卓村同心西路333号,距莆田市区5千米。
西天尾镇地处兴化平原与山区的结合部,地形由低山、丘陵和平原组成。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山丘起伏,有500米以上山峰9座,主要山脉有 九华山、紫霄山;南部属北洋平原,地表平坦开阔,河汊纵横,海拔10米左右。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最高峰九华山位于西北部,海拔741.8米;最低点平原海拔2.6米。
境内东边附近梧塘镇有太子岭和涵江区平原第一高峰—海拔639米的 囊山。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多年平均气温20.9℃,年平均降水量1288.8毫米。
境内河道属 木兰溪、 延寿溪等两大流域。主要河道有后卓溪、汀林溪、企溪3条,河道总长32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后卓溪,从西北至东南流经境内后卓、洞湖、澄渚、北大、溪白、龙山、东星,长11.2千米,流域面积31.1平方千米。
西天尾镇镇内有4000公顷荔枝、 龙眼、 枇杷、橄榄等名果和树木、 毛竹等。有占地13公顷的淡水养殖基地和千亩以上的水域。
西天尾藏量丰富的 高岭土、 石料等矿产资源,为创办陶瓷、石材等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天尾是建立总面积6000亩的集“旅游、观光、品赏”为一体的观光休闲果园基地;发展有机食品加工的水果基地;修筑机耕道路网络,综合治理河道,加强水利建设,进行土地有序合理流转,使2500亩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建成特色集约经营的农业基地,促进粮、菜、水果、花卉等特色郊区农业产业化的形成。至2015年多种经营收入占农村总收入的比重达80%,农村非农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份额达90%。
境内有荔城区最早和最大的经济开发地块: 荔城经济开发区(非正式行政区划),2013年已建成面积311公顷,在建面积37公顷。开发区按照鞋革服装、生物食品、汽车物流三大产业支柱,整合工业区的产业布局,现有工业和物流业企业200多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89家。到2014年为止已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才子西装、才子衬衣;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建材十佳主导品牌、福建省著名商标--- 三棵树涂料;中国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产品、全国政府采购重点推荐产品---绿森庄园 枇杷酒;高科技电子---方显光电;国际弛名商标--- 耐克鞋;中国优秀绿色环保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精达家具;高科技生物制药业---兴安药业等名牌企业落户工业区。
2015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230亿元、财政收入8.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96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170%、180%、425%、120%。
距离 涵江火车站走荔城北大道——荔涵大道再左拐进入国欢东路(大道)自驾车大概20分钟车程,距离 涵江区主城区走324国道坐公交车约十分钟路程,自驾车约几分钟的路程。
2010年西天尾镇在延寿溪畔规划建设占地约730亩的 莆田市总部商务区,发展高端楼宇经济;在吴江、北大片区规划了汽车商贸物流圈,并顺利引进了顺天通汽配城项目;规划建设以磐龙山庄为龙头的全市宜居片区典范,多方位构建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启动陈国柱故居修缮工程,带动红色旅游发展。
西天尾镇境内有日供水土万吨的自来水厂1座,医院2个,敬老院1个,集贸市场2个,垃圾处理点1个。2002年,电话装机数量为9800部,乡镇公路里程为65公里,自来水普及率86.3%,生活用燃气普及率90%,有线电视入户率48%,人均住房面积28平方米。 作为实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城市组团,西天尾镇城镇建设规划已扩大到15.6平方公里。镇域主干道 南少林路、莆永公路、镇府新街和集镇大街水泥路面已全部建成,全部实现村级公路水泥化。并继续推进 荔涵大道、交战公路、排污管道等重点项目建设,西天尾镇按照总体规划, 做好湖北路、 紫霄路、荔城中路、环城西路等园区其它道路的前期筹建工作,构成颇为壮观的“双环岛” 十字街集镇布局,确保荔园工业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进行,为建设园林式的新型工业城镇打下坚实基础。
1989年,西天尾镇建起 自来水厂,日供水4500吨,除工业用水外,有7个中心村受益;西厝桥建成店房68幢,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民政部门兴建的福利鞋厂等,建筑面积7123.12平方米。
洞湖口加工区,建成1万伏安供电线路19公里;协丰鞋业有限公司建厂房、宿舍占地3万平方米;台莆纸箱厂和上扬纸箱厂,建筑面积8248平方米。
西天尾镇占地102亩,目前全市乡镇规模最大的商住小区—— 南少林商城现已完成第一、第二期工程,计划在2003年全部完工。世纪之初,镇党委、政府又投入300多万元进行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初步实现了公路林荫化、企业花园化和城区林园化的目标。同时,镇每年投入52万元用于卫生事业,大大整治了农村环境卫生,成为全省“卫生乡镇”。全镇已形成了水、电、路、通讯、排污设施完善的“一寺、二环、三带、四区”的规模,既优化了区域结构,又发挥了小区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西天尾镇党委坚持以人为本,树好党委、政府形象,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政通人和的社会氛围。镇36个部门合并为14个部门,精减人员,对上岗人员实行滚动管理。2000年8月份,镇被省委定为“福建省党建工作联系点”,2003年7月份荣获“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1年镇党委在实践“三个代表”活动中,成立了包村富民、农工商、农技推广、经济项目、计生和机关内勤等六支服务队伍,实现了由政府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荣获“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的嘉奖。
2010年西天尾镇被列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
西天尾卫生院原有门诊楼等面积1000平方米,1989年印尼华侨捐资兴建4层砖混结构的“水镜楼”,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西天尾镇有 莆田第十五中学,后卓中心小学 ,西天尾中心小学,荔城区西天尾中心幼儿园等学校。
境内有考古工作者发现考证的上郭山等二处 新石器时代遗址,九华山上有“粘壕石”和“ 仙篆石”,传为 青铜时代象形文字遗迹,有自唐代开莆田 科举先河的澄渚乌石林氏兄九兄弟,如今被称为“九牧文化”;有宋代 白杜兄弟登第,子孙八代科甲,历史上白杜自然村方姓子孙(自宋迄明)有48人登进士及第,如今被称为“进士之村”;解放后,有被誉为莆田画坛一代宗师的 许英三和大名鼎鼎的世界级桥梁大师 林元培院士等科学家;有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和中西合璧的古建筑100多幢,以及现存的宋、明、清等十几座桥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由全国考古专家对 莆田南少林遗址的科学发掘,更使莆田南少林扬名海内外。迄今批准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化保护单位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1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1处像峰石盘村庄征烈士纪念堂正在酝酿筹建中,以及重建的 南少林寺、 九华山、 紫霄岩3处名胜风景区。
古镇早在唐宋时期,已是精英荟萃、人文繁盛之地。“汀诸书堂”、“福平书堂”,成为早期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与唐韩愈同登龙虎榜的四门助教欧阳詹和唐九牧林家,科甲蝉联,名贤辈出,闻名于世。中唐首所官学“梯云斋”,人才辈出,而名载莆阳教育史。
宋代白杜方氏先祖方峻建书院“植德堂”,奕代书香,人文鼎盛。宋、元、明三代,方家一门就有48名登进士第。且有“万郑藏书楼”,为史志学家郑樵撰成《通志》提供了不竭的文化资源。
明代汀渚俞氏世家更以甲科世第,七叶联芳,而名闻遐迩。元末明初俞里出版家俞良甫把先进的刻书技术传到日本,促进中日文化发展,为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西天尾镇民间艺术有12大类,20小类,主要有 十音八乐、 车鼓、书画、戏剧、南拳等,传承文化,历代相传,源远流长。西天尾的民间书画艺术堪称全市一流,该镇依托民资企业雄厚财力,打造文化与企业合作的平台,如市实力最强的“莆田 南少林画院”。先后在厦门、广东汕头、福州三地举办跨省、市的大型书画巡回展3次,每年利用元旦和春节期间,分别在本市 三清殿和南少林寺各举办一次大型书画展,2006年该院新秀陈新宇会员首次在荔城区文化馆举办个人百幅画展,获得好评;2007年春节,该院名誉顾问后埔籍 许元英研究员还在三清殿成功举办个人大型梅画展1次。莆田 南少林画院成为近些年活跃在兴化大地上一支有影响力的文化生力军。
西天尾镇有一个书画院,近百支文艺表演队伍,17个春风宣传文化中心,有2个民间职业剧团,十音八乐和腰鼓队6队,木偶戏2队,全镇有1千多人的文艺骨干活跃在乡间田头。
在福建的莆仙境内,主要有清汤 扁食和 燕皮扁食两种。 西天尾扁食属燕皮扁食,以制作工序精细富有独特风味而名闻遐迩,成为一道八闽莆仙大地的一道名牌的汉族小吃。
西天尾扁食的正宗在于从皮到馅通通是纯手工,尤其是皮的做法极其麻烦:必须将 猪排骨上的肉耐心地剔下,然后用木槌使劲锤打,通常2斤肉至少得锤打1个小时,等锤成浆糊状后,加入木薯粉,再用木棒继续锤打,直到它变成薄如纸张的扁食皮。而肉馅听起来也暗藏玄机——— 由猪前腿肉加入虾皮手工剁成,看来这扁食真所谓“千锤百炼”了,无怪乎皮Q肉鲜。
南少林风景旅游区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华山,距离市区16 莆田南少林寺 (10张) 公里,东起岭头垄里,西至北门村,南起后卓村,北至祖山寺,福厦 324国道贯穿全境, 福厦高速公路与域内设有互通式立交口,荔涵大道穿越其间,为经济发展及南少林风景区提供便捷交通条件。
南少林风景旅游区总规划面积26.1平方公里,区内的九华叠翠与紫霄怪石被列为 莆田二十四景之二。景区按景点自然地理分布状况,采用中心辐射的空间布局形式。采取带、区、片相结合的游览组织方式,形成“一带、三
区、九片”的结构体系;即:以石盘水库为中心向北延伸的滨水休闲度假旅游节,南少林、九华叠翠、紫宵怪石等三个景区,少林览胜、九华叠翠、紫宵延福、澄湖锦碧、象峰雾海、风洋筠谷、苦竹幽境、姹埕康庄、西兰春晖等九个景观片区。风景区内景观资源丰富,树木茂盛、奇岩怪石、山青水秀、风光优美,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有众多人文景观、古迹建筑、民间艺术与民间传说及丰富的传统文化与风物特产。南少林乃是南派拳种的重要发祥地,是弘扬少林文化的圣地,也是习武健身的学堂。1991年,中国武术学会、福建省体委、福建省武术学会组织国内外有关专家,对南少林遗址进行科学论证,开发南少林风景区。
莆田市西天尾镇 九华山层峦叠嶂、翠峰如簇,形如九朵莲花,故有“ 九华山 (6张) 九华叠翠”之称,系 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此山还有别名:因落日余晖映照山峰而称“ 霞山”;因山形如笔架而称“ 笔架山”。九华山最为古老的称谓是“陈岩”“陈岩山”“仙公尾”。相传汉代有陈胡二道人来自北方,在莆田择胜而栖。姓陈的上九华山,姓胡的上壶公山,后皆得道成仙,故九华山有“陈岩”诸称。九华山或以神名,或以形名,或以色名,显得扑朔迷离,有着梦幻般的色彩。登九华山,东西南北均有小路可通。今人多从西天尾沿盘山公路驱车而上,直达离山巅不远的桃花坞。在这里弃车拾级而上,可见摩崖石刻“上天梯”三字,相传系明代进士 周瑛(1430~1518)所书。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西天尾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周边派出所
莆田市西天尾派出所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同心西路333号(莆田西游酒店旁)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7:00
周边市场
西天尾市场
地址:莆田市荔城区茘涵大道
周边行政地标
天西潍尾墚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同心东路
周边乡镇
西天尾镇
地址:莆田市荔城区同心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