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坑村
梅列区, 梅列区历史沿革, 梅列区区划沿革, 梅列区地理环境, 梅列区自然资源, 梅列区人口, 梅列区经济, 梅列区交通运输, 梅列区社会事业, 梅列区风景名胜, 梅列区荣誉称号
梅列区(古属延平府沙县,已撤销)隶属于福建省 三明市 ,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三明市西北部,东北与 沙县 接壤,西北与 明溪县 毗邻,南连 三元区 ,介于东经117°28′—117°48′,北纬26°12′—26°25′之间,总面积353.8平方千米。 2019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53579人。 梅列古称“尾历”,至清,商人疑“尾历”有“末日”之嫌,以方言谐音将“尾历”改称“梅列”。梅列区是三明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所在地,是三明市核心区域。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瑞云洞风景区、麒麟春晓、栲林幽韵、瑞云紫烟、斑竹秋月、正顺凝紫、龙泉烟霞、黄坑温泉、虎峰牧云等景点。 截至2018年,梅列区下辖3个街道、2个镇,另设有1个开发区 。2019年,梅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2021年2月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三明市梅列区、三...
详情梅列区(古属延平府沙县,已撤销)隶属于福建省 三明市 ,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三明市西北部,东北与 沙县 接壤,西北与 明溪县 毗邻,南连 三元区 ,介于东经117°28′—117°48′,北纬26°12′—26°25′之间,总面积353.8平方千米。 2019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53579人。 梅列古称“尾历”,至清,商人疑“尾历”有“末日”之嫌,以方言谐音将“尾历”改称“梅列”。梅列区是三明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所在地,是三明市核心区域。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瑞云洞风景区、麒麟春晓、栲林幽韵、瑞云紫烟、斑竹秋月、正顺凝紫、龙泉烟霞、黄坑温泉、虎峰牧云等景点。 截至2018年,梅列区下辖3个街道、2个镇,另设有1个开发区 。2019年,梅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2021年2月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三明市梅列区、三元区,设立新的三明市三元区,以原梅列区、三元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三元区的行政区域,三元区人民政府驻列东街道新市北路836号 。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梅列区,唐末宋初方言称“尾历”。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建筑城堡,称“历安堡”。清代商人疑“判体请尾历”有“末日”之嫌,不利经商,故以方言谐音将“尾历”改称“梅列”。建置沿革
春秋 时期验渗骗,梅列先枣放为吴地,后属越国。 秦 时属闽中郡。区划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梅列区位于 福建省 中西北部、 三明市 西北部。东北与 沙县 接壤,西北与 明溪县 毗邻,南连 三元区 ,介于东经117°28′—117°48′,北纬26°12′—26°25′之间,东西长约31.7千米,区域面积353.8平方千米。 三明市梅列区人民政府地质构造
梅列区在地质构造上原属华夏古陆的一部分。中生代燕山运动时,由于岩浆活动强列,形成广泛的花岗岩、流纹岩山体,奠定了区内地形的基本轮廊。经历亿万年地质岁月,内力的构造运动,外力风化剥蚀,海水侵蚀作用形成峰峦叠嶂、山岭连绵、丘陵起伏,峡谷与盆地错落相间的地形。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梅列区地处沿海内陆山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兼备的特色。境内气候总特征是: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季多东风炎热多雨,冬季多东北风寒冷干燥。年蒸发量1592.3毫米,无霜期305天。 春季(3—6月),气温回升,降水明显增加,春雨开始。春雨一般3月初开始,4月底结束。 夏季(7—9月),初夏,气温明显升高,地面明显增热,一旦冷空气侵入,往往造成强降水。盛夏,日均气温在25℃以上,天气炎热,对流发展旺盛,常有局地雷阵雨天气。 秋季(10—11月),天气逐渐转凉,多天气晴朗,温度适中。 冬季(12—2月),盛行偏北风,气温低,湿度小,多晴冷有霜天气,雨量少。 气温 梅列区以市区为中心、沙溪沿岸为高温区,其他山地为低温区。月平均气温分布情况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大体一致。年平均气温年季变化较稳定,年平均气温19.4℃,年平均最高气温20.4℃,年平均最低气温18.5℃。7月最热,平均气温达28.2℃,最高29.8℃;1月最冷,平均气温9.7℃,最低6.5℃。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于下午13—14时,日最低气温出现于早晨5—7时。日温差即气温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夏半年大于冬半年,以7月最大,达11.1℃。 梅列区年极端最高气温历年大都超过37℃,1971年—2006年极端最高气温41.4℃,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出现于7月份,个别年份极端最高气温出现于8月或9月。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8℃。若将日最高气温大于35℃定为高温日,梅列区高温日全年平均日数可达35日,大多集中在7、8月,占全年的75%。若以日最低气温≤0℃为低温日,梅列区一般在12月下旬才出现,全年平均总天数有10天,最多年份达29天,一年中以1月份最多,约占全年总天数的一半。 降水 梅列区年平均雨量1656.3毫米,3—9月是多雨季节,3—4月为前汛期,5—6月为主汛期,10—2月为少雨季节。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沙溪沿岸,河谷地带降水较少,山地降水较多。 梅列区降水量各月分配不均匀,以3—6月的雨季为多,约占全年的57%,10—1月的平均降水量在70毫米以下,3—6月的平均降水量大于200毫米。各年的变化也很大,年平均降水量是1656.3毫米,少雨年份仅1050毫米,多雨年则可超过2250毫米,相差1200毫米。 梅列区年平均雨日(≥0.1毫米为雨日)为163天,但各年雨日相差很大,最多年雨日达194天,最少年雨日只有128天,相差66天。雨日在一年之中各月变化很大,3—6月最多,平均雨日均在15天以上,7—8月雨日逐渐减少,但受台风外围影响,雨日又有明显增加。随着量级的增大,雨日较少,以≥0.1毫米到≥10.0毫米的雨日减少显著,≥0.1毫米的雨日为163天,其中≥10.0毫米仅52天,4—6月雨日、雨量均为全年之冠,降水强度大的雨日集中该时期,尤以6月为多,≥10.0毫米的雨日6.8天;≥25.0毫米的雨日2.9天;≥50.0毫米的雨日1.0天,因此6月份发生洪涝的概率较大。 日照 梅列区全年可照时数为4423.2小时,闰年为4434.5小时。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637.4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7%,年最多实照时数长达2081.5小时,占年可照时数的47%,而最少实照时数仅1298.9小时,仅占可照时数的29%。 一年中实照时数的季节变化很明显,以7、8月的实照时数最多,7月达230.5小时,8月达209.8小时,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和可照时数的百分比)达50%。而11月—6月实照时数出现全年最小值,实照时数均在150小时以下,其日照百分率在40%以下,以2月最短,仅79.5小时。日照时数的这种分布规律是因为7—9月间多晴天,云雾少,雨日少,故日照百分率大,而12—6月多云雨天气,冬季梅列区又多雾,致使日照减少。水文概况
自然灾害
梅列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洪涝、干旱、冰雹、大风和雷暴以及三寒、寒潮等。洪旱灾害是梅列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受灾面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均居于风、虫、电等灾之首。自然资源
水资源
梅列区境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1625毫米,降水量达5.74亿立方米,平水年(P=50%)降水深1613毫米,降水量5.69亿立方米。梅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828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92亿立方米,平水年(P=50%)径流量为2.82亿立方米。梅列区多年平均境内水资源量(境内径流量和工农业及畜用水还原量)2.92亿立方米,平水年(P=50%)为2.82亿立方米。境外河流流入梅列区的有沙溪河,合计集雨面积951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入境径流量达80.86亿立方米,平水年(P=50%)为76.1亿立方米。 梅列区境内16条河流建有斑竹电站、上台电站、上井电站、朝鱼底电站、黄坑电站、长溪电站、梅峰电站、瑞源电站、龙骨电站、小蕉电站、廖源电站、后洋电站、后坑电站、小溪电站、池山电站、上西坑电站、孝坑电站、下村电站、洋口仔电站、洋溪乡水厂、洋山电站、贵溪洋电站、上坪电站、下坑电站、际头电站、饱饭坑电站、水尾电站、三钢水库、砂蕉电站、杉板坑电站、渔溪电站等水利水电设施。森林资源
2006年,梅列区土地总面积33933.3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8733.3公顷,占84.7%,非林业用地5200公顷,占15.3%。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27333.3公顷,占林业用地的95.1%;灌木林地面积33.3公顷,占1.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533.3公顷,占1.9%,森林覆盖率80.6%。林木总蓄积量250.8万立方米。 2014年,梅列区拥有用材林30万亩,木材蓄积量300万立方米;竹林15万亩,是中国17个毛竹重点基地之一。植物资源
梅列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68科529属945种。其中蕨类植物29科50属91种;裸子植物7科16属21种;被子植物132科463属833种。有国家一级二级珍贵植物8科11种。其中,蕨类植物有粗齿桫椤;裸子植物有福建柏、四川苏铁、南方红豆杉、香榧;被子植物有樟树、闽楠、花榈木、红豆树、厚朴、香木莲、榉树等。分布省级保护树种有10种。矿产资源
2014年,梅列区发现矿产种类有15种29处,其中金属矿产5种6处,非金属矿产10种23处。各类小型矿24处,各类矿点5处。各类矿产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点24处。主要矿种有铅、锌、煤、铁、锰、方解石、高岭土、稀土、膨胀珍珠岩、硅石、水泥用灰岩、矿泉水、水泥粘土、建筑用石料、建筑用砂等。 无烟煤 梅列区无烟煤见碧口一处。1962年探明无烟煤D级储量61万吨,现保有储量59.5万吨。1983年以后,经多次勘测,认为含煤层位是下侏罗纪梨山组地层。以砂岩、夹黑色粉砂岩为主,次为高炭质泥岩夹煤层2—3层,其中只有第二层可采,地层厚度约200米。20世纪60年代少量开发,现已停采。 泥煤 1975年8月,梅列区探明泥煤储量C1+C2级18469吨(干重)。以南洋矿段为主。矿层厚0.3—3米,平均厚1.1米,面积约0.28平方千米。储量估计26101.1吨,其中南洋矿段18469.3吨,西洋矿段为2301.7吨,下坑矿段为5270.1吨,小蕉矿段约60吨。 铁 梅列区铁矿点3处,均为矿点一小型规模,除羊口仔属伴生矽卡岩型磁铁矿外,其余2处为劂化型褐铁矿,其中普查1处,初查1处,踏勘1处。探明地质储量67.94万吨(其中伴生矿59.14万吨)。 锰 梅列区有锰矿化点1处,位于梅列区西部安居坂附近,矿化体产于泥盆系上统天瓦山东组地层之中,为风化之软锰矿,拣块样M02品位大于30%,矿石品位较好,尚未开展地质工作。 硫、铅、锌 梅列区有硫、铅、锌矿床(点)2处,其中小型1处,矿点1处。小型矿床有羊口仔,该处1958年地质四大队进行初查,探明硫铁矿D级储量15.4万吨,铅D级储量1622吨,锌D级储量3960.5吨。 白钨矿 梅列区有羊口仔白钨矿点1处,为矽卡岩型。矿体长200米,最厚15米,平均厚12米。另有矽卡岩风化褐铁矿,矿石以白钨矿为主,伴有铅、锡矿化;脉石矿物有石榴子石、透辉石、绿帘石、石英等。 稀土 梅列区有小蕉稀土矿点,为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化在垂直方向上明显形成两层:上层为贫化层,下层为富集矿层,厚度在5—10米间。 石灰岩 梅列区内石灰岩仅出露大源矿点,层位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出露长约200米,为硅质灰岩,结核,致密块状,性脆,质较纯。估计地质储量50万吨,可供地方开采利用。 水泥粘土 梅列区有列西、陈大两处,均有小型矿床,另有矿点3处,为第四纪冲积粘土。人口
截至2018年末,梅列区户籍总人口14.7972万人,比上年增加3801人;总户数50568户,比上年增加1705户,增长3.49%;全年出生人口2086人,出生率为14.28‰;死亡人口308人,死亡率为2.11‰;人口自然增长率12.17‰。 2019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53579人,比上年增加5607人;总户数53503户,比上年增加2935户,增长5.8%;全年出生人口1966人,出生率为13.04‰;死亡人口1226人,死亡率为8.13‰;人口自然增长率4.91‰。经济
综述
2018年,梅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8.76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91.34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42.84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按现价计算)由上年的1.48:54.65:43.88调整为1.35:56.48:42.17。 2019年,梅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68.35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70.24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结构(按现价计算)调整为1.55:48.95:49.50。 2017年,梅列区城镇新增就业1605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03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41人,就业技能培训结业1422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770人,创业培训30人。 2019年,梅列区城镇新增就业4187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69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381人,就业技能培训1420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83人。 固定投资 2018年,梅列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5.5%,其中:项目投资完成同比增长31.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5.6%。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8.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1%。 2019年,梅列区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4.5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2%;商品房屋销售额13.43亿元,同比下降68.1%;商品房屋待售面积8.81万平方米。 财税收支 2018年,梅列区公共财政总收入10.6890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2.9153亿元,比上年增收5136万元,同比增长21.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7737亿元,比上年增收1176万元,同比增长1.5%。基金预算收入6370万元,比上年增收128万元,同比增长2.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403亿元,同比下降35.3%。 2019年,梅列区公共财政总收入104751万元,同比下降2.0%,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28131万元,比上年减收1023万元,同比下降3.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6620万元,比上年减收1117万元,同比下降1.4%。基金预算收入2761万元,比上年减收3609万元,同比下降56.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2034万元,同比增长18.3%。 人民生活 2018年,梅列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59元,同比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906元,同比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40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211元,同比增长6.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4%。第一产业
2018年,梅列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375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3.8144亿元,同比增长5.4%;林业产值1.4716亿元,同比增长5.0%;牧业产值2.0809亿元,同比增长2.2%;渔业产值3859万元,同比增长4.3%;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1845万元,同比增长6.0%。 2018年,梅列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0957亩,比上年增加3448亩,增长7.26%。 2018年,梅列区木材产量52204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03立方米,下降0.39%。 2018年,梅列区肉蛋奶总产量7368吨,比上年增加526吨,增长7.69%。 2018年,梅列区水产品总产量1254吨,比上年增加53吨,增长4.41%。 2019年,梅列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909万元,同比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41168万元,同比增长4.4%;林业产值15931万元,同比增长6.3%;牧业产值30809万元,同比下降0.3%;渔业产值4005万元,同比增长6.1%;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1996万元,同比增长6.5%。 2019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0958亩,比上年增加3873亩,增长8.23%;木材产量56501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297立方米,增长8.23%;肉蛋奶总产量12069吨,比上年减少215吨,下降1.75%;水产品总产量1330吨,比上年增加76吨,增长6.06%。第二产业
工业 截至2018年末,梅列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9家,工业总产值现价同比增长15.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按可比价计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2.20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税金总额17.19亿元,同比增长13.7%。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544.12%,比上年同期回升51.71个百分点。 2019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家,工业总产值现价同比增长7.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按可比价计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2.31亿元,同比增长7.9%;实现税金总额17.83亿元,同比下降43.4%。 建筑业 2018年,梅列区有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7.15亿元,同比增长5.2%。商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4.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7%,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23.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2%;当年商品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6.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4.5%。 2019年,梅列区有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78亿元,同比增长10.5%。商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4.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2%,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35.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6%;当年商品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4.0%。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8年,梅列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89亿元,同比增长11.4%。从企业分规模看:限额以上批零和住餐业零售额62.72亿元,增长15.7%;限额以下批零和住餐业零售额30.17亿元,增长3.5%。 2019年,梅列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30亿元,同比增长12.1%。从企业分规模看:限额以上批零和住餐业零售额69.36亿元,增长14.6%;限额以下批零和住餐业零售额34.94亿元,增长7.5%。 对外经济 2018年,梅列区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4326万元。 房地产业 2018年,梅列区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5.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7%;商品房屋销售额42.14亿元,同比增长58.0%;商品房屋待售面积10.15万平方米。交通运输
梅列区交通便捷, 鹰厦铁路 、 205国道 、212省道贯穿全境,京福高速公路三明连接线梅列段通车,沙溪航运直抵闽江下游各码头。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9年,梅列区列入科技项目立项7项:其中国家级0个、省级2个、市级5个。全区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备案10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无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累计4家;无新增创新型试点企业,累计2家。 全年申请专利304件,其中:发明68件、实用新型206件、外观设计30件。专利授权量196件,其中:发明8件、实用新型143件、外观设计45件。商标全年申请703件,核准注册852件,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市知名商标、市优势品牌匀已取消评定,原评定的有效期匀已到期。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梅列区有普通高中2所,招生数1281人,在校学生数4132人,毕业生数1166人。初级中学5所,招生数1612人,在校学生数5031人,毕业生数1766人。小学11所,招生数2046人,在校学生数12434人,毕业生数2041人。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招生数1356人,其中小学663人,中学693人;在校生4370人,其中小学2645人,中学1725人;毕业生数375人,其中小学172人,中学203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班),招生数33人,在校学生数189人,毕业生数31人(含小学、初中、高中)。全区幼儿园33所(班),在园幼儿7318人。高中升学率达到98.57%,初中升学率达到112.93%。学前教育入园率为98.98%,6—14周岁三类残疾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8.65%。 截至2019年末,梅列区有普通高中2所,招生数1355人,在校学生数3866人,毕业生数1381人。初级中学5所,招生数1636人,在校学生数4983人,毕业生数1758人。小学11所,招生数2228人,在校学生数12332人,毕业生数1909人。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招生数1707人,其中小学958人,中学749人; 在校生6477人,其中小学4270人,中学2207人;毕业生数912人,其中小学338人,中学574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班),招生数28人,在校学生数160人,毕业生数56人(含小学、初中、高中)。全区幼儿园36所(班),在园幼儿8910人。 高中升学率达到97.08%,初中升学率达到106.09%。学前教育入园率为99.05%,6—14周岁三类残疾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末,梅列区有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区级图书馆1个;镇(街道)文化站5个;文物保护单位9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市级8个,红色遗址1处;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个。体育事业
2017年,梅列区参加国际性体育比赛获得1枚金牌;十三届全运会获得2金1银,在全市举办的运动会比赛中共获得32枚金牌、26枚银牌和19枚铜牌。卫生事业
截至2018年末,梅列区属医疗卫生单位有9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卫生院2家(现均加挂三明市第一医院分院牌子),区级医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消毒站1个。拥有病床数188张,工作人员363人(含编外聘用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9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9人、注册护士100人、药剂人员10人、检验人员27人、其他专技人员73人。 2019年末区属医疗卫生单位有10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卫生院2家(现均加挂三明市第一医院分院牌子),区级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消毒站1个。拥有病床数152张,工作人员177人(含编外聘用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9人、注册护士37人、药剂人员5人、检验人员13人、其他专技人员29人。社会保障
截至2018年末,梅列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28731人,基金征收18925万元;工伤保险参保31630人,基金征收972万元;机关社保参保2244人;失业保险参保20914人;城乡居民保参保13828人,参保率98.77%,缴费7034人,缴费率95.92%。 截至2019年底,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29617人;工伤保险参保33891人;机关社保参保2377人;失业保险参保22920人;城乡居民保参保14100人,参保率98.36%。 2019年末全区有1所敬老院、1所养老院。年末共有243户、318人享受城市低保救助,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218.4万元,人均月补差504元;有106户、168人纳入农村低保,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02.3万元,人均月补差474元;特困人员10人(其中城市8人,农村2人;集中供养4人,分散供养6人),累计发放特困人员供养金10.8万元;孤儿2人,均为分散供养孤儿,月供养标准900元/人·月,累计发放孤儿供养经费3万元。环境保护
2018年,梅列区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保持100%。辖区水源水质不断提升,陈大和洋溪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主要河流水质清澈,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100%。辖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2%以上,PM2.5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19年,梅列区已完成建设项目审批25个,实施告知承诺审批14个。辖区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保持100%。辖区水源水质不断提升,陈大和洋溪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主要河流水质清澈,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100%。辖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5%以上,PM2.5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安全生产
2019年,梅列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起(不包含消防火灾),同比下降47.4%;死亡9人,同比下降10.0%;受伤5人,同比下降61.5%;直接经济损失427.8万元,同比下降16.7%。其中生产性道路交通事故7起,死亡6人,受伤4人;工贸企业发生事故3起,死亡3人。全区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风景名胜
梅列区旅游资源丰富,有瑞云洞风景区、麒麟春晓、栲林幽韵、瑞云紫烟、斑竹秋月、正顺凝紫、龙泉烟霞、黄坑温泉、虎峰牧云等景点。 |
正顺庙 位于沙溪河畔,列东大桥北侧,庙址占地面积1.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现有4063平方米。据出土的明代碑刻及民国十年版《正顺庙志》记载,正顺庙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系祀奉北宋地方名人谢佑而建。谢佑是三明上白人,曾在建州遇异人传授金符玉册,修习道义。后因护国卫民有功而被乡里百姓尊为神灵。乡人请李纲上奏朝廷,册封“广惠将军显烈尊王”。后来文天祥又奏请加封为“日月盈光大帝”。 |
|
瑞云山 在三明市区西北十二千米的狮头山麓。为火成岩地貌奇观。瑞云洞进深30米、宽61米、高4米。洞内有一座五开间始建于宋代的木结构庙宇,供奉诸佛。洞口石壁如削,有宋、明、清摩崖石刻数处。洞口还保存着清乾隆年间翰林院监察御史官志涵在此讲学时的石刻“有容”二字,及“人在石中藏璞玉,客来洞口融珠帘”等对联。洞口周围,洞庙东北,有避邪洞、小一线天、观鱼池、马背山等景点。 |
|
虎头山 “虎”字原是斧头的“斧”,因虎峰形如一把翘起的利斧而得名。又因为斧头山山脉连绵不绝,宛如斑斓大虎,故又被人们冠以老虎的“虎”而沿用流传。顶峰海拔1102米,为市区最高峰,“虎峰牧云”是市区八景之一。虎头山植被丰富,松杉成林,还有刺柏、乌桕、木荷、花榈木、观光木、三叶赤楠等两百余种树木。山高林密,鸟兽自然也多,这里还曾一度发现过华南虎的踪迹。 |
|
萝卜岩楠木自然保护区 位于沙县和明溪交界处。两坡夹一沟,佑溪从中潺潺流过,形成萝卜岩、马头山、红血坑、紫竹洲四个部分。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樟科和彀斗科为主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有高等植物55个科、101个属、194种,尤其是区内有327公顷的楠木原生林,其面积之大,密度之大,保护之完好,被前去考察的专家誉为“福建的西双版纳”。 |
|
龙泉山景区 位于梅列区的西北面,距列西村五里路的马鞍寨中。相传建于宋朝,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著名寺院。它因梵堂东侧的一股清泉流入一条铁管大龙之中,犹如传说中的龙口吐水,所以叫做龙泉寺。龙源名殿由祖殿和梵堂两部分组成。祖殿是龙泉寺的主体建筑,梵堂中上为观音殿,中间为大雄宝殿,下为天王殿。龙源祖殿主要奉祀观音,还有马、杜、纪姑嫂感情真挚,共同反抗不幸婚姻的故事。并把她们供奉于龙源祖殿,称为大罗真仙,称该庙为“五仙姑庙”。 |
|
大佑山风景区 地处梅列区陈大镇长溪村,距市中心约18千米,景区总面积12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276.3米。大佑山历史悠久,人文历史景观众多,宋进士罗畸曾留诗云:“殿角搀余一握天,我来神骨自飘然。影移隐隐烟云里,身在亭亭日月边。脚底拥青寒树杪,面前凝翠乱峰巅。几疑银汉余波溢,浪滚黄金砌畔泉”。每当晴朗月圆,五更天明,在大佑山之巅可观赏到一个神奇的景观,日月两轮东西相映,形成一个日月同辉的奇异天象。 |
|
金丝湾省级森林公园 位于三明市北郊,距市中心12千米,面积1151.7公顷,由瑞云漂流区、休闲度假区、观光果园区、竹类观赏区、珍禽养殖区五大景区组成。金丝湾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种类达3000多种。瑞云漂流称作“瑞云神漂”,游程达5.5千米,1999年被省旅游局确定为福建省三家定点漂流单位之一。 |
|
麒麟山 位于三明市区东部,始建于1980年10月。原名牛垄山,海拔262米,因山腰一古坟发掘出孔子戏麒麟碑刻,故改现名。公园占地40公顷,有麒麟阁、电缆索道、游龙戏水、园中园、仿苏州亭院、麒麟书院和曲径通幽等旅游景点和设施。依山还建有浩然亭、聚云亭、三元亭、莲花亭、飞石亭、亭廊等,亭形有三尖、六角、四方,高低错落。麒麟阁建在山的最高处,高24.5米,宽12米,登阁可将远近景色尽收眼底。 |
|
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 距三明市政府所在地1千米。公园根据地质地貌及景观特色划分为情人谷景区、萍溪飞瀑景区、观光果园区、民俗休闲区,总面积1488公顷。飞龙瀑、金蟾瀑、虎门崖、仙坛石是园中四大知名景点。仙人谷森林公园2003年12月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为市区周山唯一保留完整的原始次生林。一年四季苍翠葱笼。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30科、522种。 |
荣誉称号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1月,入选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名单。周边村庄
孝坑村墘橇赣八头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
蓬坑村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