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滨镇

西滨镇 西滨镇历史沿革 西滨镇乡镇概况 西滨镇行政区划 西滨镇交通概况 西滨镇历史变迁 西滨镇城镇建设 西滨镇经济发展


西滨镇地跨县境中部和北部,位于东经118°14′~118°27′、北纬26°11′~26°46′之间,平均气温19.8度,年降水量1445毫米,年日照时间1762.8小时。该镇东毗尤溪口镇,北接南平市,南邻洋中镇,西靠溪尾、联合乡,是国家重点工程水口水电站库区的重点乡镇之一,1991年撤乡建镇。2017年,西滨镇行政区域面积25251公顷,常住人口21201人 。西滨镇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随于尤溪建县而有了乡。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设置镇至解放初期。尔后先后设立过尤溪县第三区公所,西洋人民公社。1984年9月改设西滨乡人民政府。1992年5月1日撤乡建镇。辖西洋、三连、下墩、过溪、坂兜、刘坂、七里、雍口、华兰、七斗、彭坑、后坪、乐洋、演溪、双洋、西芹、际后、厚丰、彩城、科竹、彩洋21个村委会和鲈江居委会。全镇辖21个村...

详情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所有镇乡结合区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介绍

西滨镇地跨县境中部和北部,位于东经118°14′~118°27′、北纬26°11′~26°46′之间,平均气温19.8度,年降水量1445毫米,年日照时间1762.8小时。该镇东毗尤溪口镇,北接南平市,南邻洋中镇,西靠溪尾、联合乡,是国家重点工程水口水电站库区的重点乡镇之一,1991年撤乡建镇。

2017年,西滨镇行政区域面积25251公顷,常住人口21201人 。

西滨镇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随于尤溪建县而有了乡。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设置镇至解放初期。尔后先后设立过尤溪县第三区公所,西洋人民公社。1984年9月改设西滨乡人民政府。1992年5月1日撤乡建镇。辖西洋、三连、下墩、过溪、坂兜、刘坂、七里、雍口、华兰、七斗、彭坑、后坪、乐洋、演溪、双洋、西芹、际后、厚丰、彩城、科竹、彩洋21个村委会和鲈江居委会。

全镇辖2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其中库区村9个。2001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十五”期间20个重点发展的中心镇之一。

[邮编]365104 [代码]350426102:~001鲈江居委会 ~201西洋村 ~202三连村 ~203下墩村 ~204过溪村 ~205双洋村 ~206西芹村 ~207际后村 ~208厚丰村 ~209彩城村 ~210科竹村 ~211后坪村 ~212乐洋村 ~213演溪村 ~214坂兜村 ~215刘坂村 ~216七里村 ~217雍口村 ~218华兰村 ~219七斗村 ~220彭坑村 ~221彩洋村

西滨镇地扼尤溪河与闽江交汇处,历史以来即为交通重镇,库区蓄水前,该镇的航运业已经非常发达,西洋、雍口、孟坂等木排队名噪一时;水口库区形成后,西滨镇作为 尤溪县航运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从刘坂到西洋一线分布以省林业专用码头、省煤炭专用码头等5个500吨级以上的码头,注册船只19条,航运吨数1323吨,从业人员达57人。京福高速公路尤溪段及大排互通口的建设,使西滨镇交通枢纽的地位得到巩固,形成以京福高速公路、316国道和304省道为主的“工”字型大路网格局。并有15个村实现了主干道硬化,硬化里程56公里,其中水泥路33公里,库区7个村庄主次干道和1557户库区移民门前道路全部实现硬化。

1986年全乡有4315户,21514人,工农业总产值1733.91万元, 福建省尤溪县西滨镇 其中农业总产值1571.76万元,工业总产值162.15万元。1992年由于库区搬迁复建,经济总量大幅增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036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836万元,工业总产值45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74元。从1993开始,西滨镇深化实施“农业立镇、工业强镇、商贸富镇、科技乡镇、开放活镇”的经济发展战略,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

1986年到1992年,西滨镇仍以农业为主,从1993年到1999年,是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集体企业达到23个,涉及水电、林产品加工、造纸、纺织、包装袋等行业,年产值达8048万元。但由于体制所限和经营不善,西滨刨花板厂、西滨纸袋厂等企业严重亏损。1999年开始,该镇企业进行调整改制,西滨第一纺织厂、湖里桥电站、卢头隔电站等相继改制为民营企业。经过改制,民营程度大为提高,民营企业总产值占全镇企业总产值的80%以上。2000年该镇初步形成水电、组织服装、建材、林产品加工和造纸等五大支柱产业,其中纺织服装企业9家,年产值11200万元;小水电15个,装机容量7885千瓦;建材企业1家,年产值7200万元;造纸企业2家,产值5100万元,年产2.4万吨再生纸;林产品加工企业4家,年产各类板材3.8立方米,产值3400万元。

1986年到1994年,西滨镇农业以传统的粮食种植业为主,1986年,全镇有耕地25268亩,粮食产量12985万吨。1992年,水口库区蓄水后,全镇耕地减少0.4万亩;但同时也形成了1.7万亩水域和温暖湿润的库区小气候,为农业结构调整奠定了自然条件。1995年后,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涌现出光宜生态农场、三连养猪场和岱盛食用菌加工厂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出“早钟枇杷”、“西滨螺旋藻”、“漳台香蕉”、“雍口红菇”和“七星紫地瓜”农业品牌,特色农业成为该镇农业的主角。

库区搬迁复建前,西滨镇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从1992年起,随着集镇、尤口线公路和京福高速公路的相继投入建设,第三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00年,全镇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达1000家。

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先后荣获“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省级“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并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省农科教结合示范乡镇”、“全省‘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20个中心镇”,被誉为“水口库区第一镇”。

小城镇建设1997年西滨镇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1年,西滨镇又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20个中心镇之一,成为尤溪县小城镇建设的一个样板。2000年西滨镇的集镇建设已形成“四化”特色:

(一)基础设施“完善化”。日供水量1800吨的瓮坑饮水一期工程完工,大大改善集镇和附近村民的饮水条件,全镇农村电网改造全部完成,与省网相联,并建有2个5000KV的变电站;联通公司枕头山机站、移动通讯十三都机站和中国电信小灵通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通讯条件进一步改善;能容纳10个规模企业,面积500亩的刘坂工业园区开始进入土建阶段。

(二)小区建设“人文化”。旧区的合理化改造、新区的高标准建设和远景的高起点规划“三箭齐发”。总面积15.7万平方米,能容纳266户,1197人的湖滨北岸别墅型住宅小区前期工作全面展开;西区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设计科学、建筑新颖、功能配套的特色新区。

(三)镇容建设“园林化”。集镇街心花园及15米高灯柱建成投入使用;新规划设计的湖滨北岸住宅小区绿地率达37.6%,仅公共绿地就有3.07万平方米,集镇的园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四)环境建设“生态化”。总投资80万元的集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即将建成投入运营;“移厂出城、迁厂入园”的计划正在顺利实施;青盛纸业、闽盛纸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使西滨镇的“生态”镇形象进一步凸现。

西滨镇依托库区小气候,大力发展特色农业。2000年,全镇建成2000亩早钟6号枇杷基地、西滨食用菌研究所、盘蛇墩生态农场、190亩漳台香蕉园、万丛绿竹林和七星紫地瓜研究所等种养基地;拥有2300多个网箱养鱼基地和兴滨养鳗场、三连珍珠蚌养殖场、宏兴养鳗场、演溪螺旋藻场等特色水产品基地;建成年出栏生猪15868头的永兴、下墩、三连养猪场,年产150万只的和顺麻鸡场以及年出栏3000头的大仁坑大型养羊基地等养殖企业。打响了“早钟6号枇杷”、“西滨香蕉”、“七星紫地瓜”、“雍口红菇”等一批农业品牌,特色农业结出累累硕果。

西滨镇纺织业起步于1989年,当年创办西滨第一纺织厂,2000年有纺织企业7家,其中织布6家,纺织1家,拥有中纺机、剑杆机、针织机等先进纺织设备和工艺,年产值9200万元,年上缴利税365万元。形成纺纱、浆纱、织布、染整一体化生产的产业链,宏泰纺织有限公司还在福州设立了分厂。2002年,总投资700万元的天衣服装有限公司、龙辉服装公司相继投入生产,年产服装80万套,产值1600万元,产品供外贸出口,该镇纺织服装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造纸业是西滨镇的传统产业,二十世纪80年代的西洋造纸厂生产的瓦椤纸驰名省内外,彩城纸厂生产永利纸销晋江、漳州。90年代未,小造纸停产。2002年,组建了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青盛、闽盛两个年产万吨以上的纸业集团,西滨镇造纸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周边行政单位

尤溪县西滨国土所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西洋东街9号

周边乡镇

西滨镇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