珩山村
珩山村 珩山村地名含义 珩山村历史沿革 珩山村村容村貌 珩山村气候与物产经济 珩山村历史人文 珩山村建筑景观 珩山村域内设施 珩山村下级组织
珩山村位于东桥镇东北部,三面陆地,北濒大海,有岛屿(大屿),尖屿和扁礁排落海中,村里交通便利,商店,高楼林立。东邻西湖村,东北与珩海村相邻,南与大吴、西坑村相邻,西与东桥、西湖村交界,北濒大海,现全村人口4609人,管辖面积1.46平方公里。珩山,俗称珩厝,王姓村民居住地,据传,王姓祖先挖地基时得一珩石,视为 吉兆,故取名珩厝。明、清属三十二都吉庄埔,明朝洪武年间,王氏先祖梅庵公从泉港沙格移居此地。境内居民清一色王姓,是开闽王王审知后裔,珩山原辖珩山、珩海、南湖三个行政村及埭仔自然村。1961年划出南湖、北湖、路竹下、吟兜等自然村另组建二个大队。1985年改设为东岭乡珩山村委会,1989年乡改镇,1996年分设东岭、东桥两镇,珩山村划归东桥镇管辖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勤劳致富,精神、经济面貌焕然一新,高楼、商店、超市鳞次栉...
详情珩山村位于东桥镇东北部,三面陆地,北濒大海,有岛屿(大屿),尖屿和扁礁排落海中,村里交通便利,商店,高楼林立。东邻西湖村,东北与珩海村相邻,南与大吴、西坑村相邻,西与东桥、西湖村交界,北濒大海,现全村人口4609人,管辖面积1.46平方公里。
珩山,俗称珩厝,王姓村民居住地,据传,王姓祖先挖地基时得一珩石,视为 吉兆,故取名珩厝。
明、清属三十二都吉庄埔,明朝洪武年间,王氏先祖梅庵公从泉港沙格移居此地。境内居民清一色王姓,是开闽王王审知后裔,珩山原辖珩山、珩海、南湖三个行政村及埭仔自然村。1961年划出南湖、北湖、路竹下、吟兜等自然村另组建二个大队。1985年改设为东岭乡珩山村委会,1989年乡改镇,1996年分设东岭、东桥两镇,珩山村划归东桥镇管辖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勤劳致富,精神、经济面貌焕然一新,高楼、商店、超市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
珩山村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且四季分明,村民长年累月经营海滩涂,盛产海蛎、海蛏,海蛎尤为一绝。珩厝蚵闻名遐迩,男人从事土、木、石漆等手工艺者众。
珩山是型厝地域的四个行政村枢纽,旧属惠安县管辖,旧称福建省泉州府惠安县32都吉庄铺。珩山村纯属王姓村民,是开闽王王审知的后裔。珩山(型厝)始祖梅庵公于明朝洪武九年(1377)自净峰交口到型厝,开疆辟土,定居型厝(珩山),至今已有633年。梅庵公一脉,出身贫寒,皆布衣平民,既无达官显贵出入朱门,亦无豪富财主挥金乡里,然艰苦创业,勤劳俭朴成治家之风,忠孝节义,温良恭俭已传为立家之本。
珩山村现留的清代古建民居已寥寥无几,民国时期建筑“三关张”、“五关张”尚有几座。改革开放后,大部分旧建筑已重新拆建,现在民宅建筑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最高为五层,大多是二层、三层。整个行政村楼房林立。祠堂启建于建文年间,是型厝各自然村轮流举行祭祀的场所。解放前夕倒塌,20世纪50年代末重修,20世纪末又倒塌。于2006年8月始重建。建于清代前后颇具规模的古建式寺庙宫观有4座,即白马庙、粗坑三教学,教学北面建有“境泰古塔”。这些新建筑、规模大,雄伟状观。
域内有珩山小学、珩山幼儿园、卫生所、老人协会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等群众文化生活设施。
下辖:大房、树脚、下房、厝斗、埭尾、粗坑、凤过沟、垵内、西埔9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
周边政府机构
东桥镇珩山村蛟役掾退军人服务站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周边幼儿园
惠安县东桥镇珩山幼儿园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珩山村
周边文化宫
惠安县东桥镇珩山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周边村庄
珩山村
地址:泉州市惠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