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福乡

介福乡 介福乡乡镇概况 介福乡历史沿革 介福乡气候环境 介福乡经济发展 介福乡基础设施 介福乡历史文化 介福乡风景名胜 介福乡林俊德


介福乡位于 永春县东北区域,南距永春县城21公里,距德化县城12公里,辖有紫美、福东、龙津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大草埔垅头位置。代码为350525202,3个村分别为~201_紫美村、~202_龙津村、~203_福东村。五(里街)德(化)、湖(洋)德(化)公路过境。介福乡陶瓷业发达,考古发现早在商周时期境内就有陶瓷产出,介福乡的陶瓷制作历史将整个福建省的陶瓷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3300公顷,常住人口11185人 。介福乡 介福乡地处永春县北隅,与永春县吾峰镇、五里街,德化县三班镇毗邻,距永春县城21公里,距德化县城12公里,四面环山,平均海拔为585米,中间形成山间盆地,最高山峰运林尖,素有“ 山顶平原”之称。现有3个行政村,49个村民组。龙津——七斗、长垄、后泽、内坑、西墘、庵...

详情

介福乡地名网_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介福乡资料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介福乡介绍

介福乡位于 永春县东北区域,南距永春县城21公里,距德化县城12公里,辖有紫美、福东、龙津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大草埔垅头位置。代码为350525202,3个村分别为~201_紫美村、~202_龙津村、~203_福东村。五(里街)德(化)、湖(洋)德(化)公路过境。介福乡陶瓷业发达,考古发现早在商周时期境内就有陶瓷产出,介福乡的陶瓷制作历史将整个福建省的陶瓷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3300公顷,常住人口11185人 。

介福乡 介福乡地处永春县北隅,与永春县吾峰镇、五里街,德化县三班镇毗邻,距永春县城21公里,距德化县城12公里,四面环山,平均海拔为585米,中间形成山间盆地,最高山峰运林尖,素有“ 山顶平原”之称。现有3个行政村,49个村民组。

龙津——七斗、长垄、后泽、内坑、西墘、庵尾、半尾溪、九丘、陈津——〖陈〗

紫美——大草埔、前洋(林)、曲尺洋、当墘、印厝、旗杆脚、吴坝山、尾山、企脚——〖郑、林〗

福东——大丘头(林)东田格(林)、中科(郑)、顶科(郑)、尾洋、过溪尾(林)、南洋、后格(林)、内村(林)、坑园口(林)、杨美(郑)、温田庵——〖林、郑〗

介福乡 (3张)

介福原称四班,以龙津、紫美、扬美、大丘头四个自然村(班)而得名。相传明朝永春知县骆起孟,见四班地形秀丽,宽平肥沃,是被盖着的福地,故称"盖福",谐音为"界福",后简化为介福,属宋至清属民康乡鸣琴里,二十都。

民国时期属第三区(湖洋)福阳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划归第八区、第十一区、霞陵区、城关区、吾边乡、介福乡,1958年划归城关公社。1961年划出成立介福公社,1984年改称介福乡,一直至今。

介福的居民都是林、陈、郑三大姓氏的人,现大丘头为福东。外丘、洋上、蒋溪的一大部分居民都是原大丘头的居民,后来搬迁过去,皆为林姓人氏。


  

介福乡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8℃,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4℃,平均降雨量1700~21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0%,气候呈冬冷夏凉特点。

农业以水稻为主,种植 水果4400亩,其中芦柑3800亩(这几年由于黄龙病原因大部分都已经枯萎死了)

, 茶叶620亩,现正引

进丹桂、 铁观音等名优茶叶,猪、牛、羊、 鸡、 鸭、兔等饲养业发展迅速,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工业以 陶瓷业为主,陶瓷生产历史最远可追溯到商周时期,早在2007年的时候介福乡境内就有发现商周古窑址,2015年的时候发现古窑址群,确认为龙窑,介福乡的商周古窑址将整个福建省的瓷器烧制史从现在已知的唐代提前到往前2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南海一号发掘出的陶瓷和介福乡境内发掘出的陶瓷同属一源,从而证明早在宋元时期介福乡的陶瓷已远销海内外,现境内还留有风流岭、大峡格等古瓷道。随着改革开放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全乡现有70家高岭土加工企业(大多为个人私营),较大的陶瓷企业有20多家,小规模的陶瓷企业上百家。主要生产日用陶瓷和工艺美术陶瓷,产品畅销海内外。

介福乡矿产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 高岭土矿产资源,现有勘查储量为6000万吨,居全省高岭土矿产储量第六位。 福建良格厨卫有限公司于2013年入驻介福,其投资建设的扬美土矿现有开发规模为3000-4000吨水洗瓷土,在技术提升之后,产量水平可达4000-5000吨,大大提升了介福乡高岭土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

商业方面的发展速度较慢,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淘宝热潮的触角也伸到介福乡,故现有不少年轻人都开始使用淘宝账号来进行营销,主要产品以介福乡瓷器为主。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有线电视、程控电话遍布全乡各个角落。

介福乡境内公路约30公里的水泥硬化公路,在建的“ 纵四线”公路预计将2016年底完工,该公路为新规划的福建省普通国省干线“八纵十一横十五联”中的国道纵四线(G355)的组成部分,项目起点位于介福乡永春与德化交界处,经紫美村、龙津村、蒋溪村、吾边村、吾东村,终点位于高垅村三岔路口,路线全长18.047km。设计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为8.5米,路面宽度为7.0米,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我县的交通公路网络,提升道路交通条件,有力地促进永春、德化等区域的经济交流,实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介福乡水资源丰富,电厂装机容量450千瓦,与县水电公司联网,能够满足介福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而日供水量500吨的自来水厂的建成,也满足了介福乡民的用水需求。在美丽乡村的政策带动下,目前境内形成了良好的卫生环境,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永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习俗)介福卷:

一、传说

1、介福乡的由来

介福原称四班,以龙津、紫美、扬美、大丘头四个自然村(班)而得名。相传明永春知县骆起孟,见四班地形秀丽,宽平肥沃,是被盖着的福地,故称“盖福”,谐音为“界福”,后简化为介福,宋至清属民康乡鸣琴里,二十都。民国时期属第三区(湖洋)福阳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划归第八区、第十一区、霞陵区、城关区、吾边乡、介福乡,1958年划归城关公社。1961年划出成立介福公社,1984年改称介福乡,一直至今。

2、紫美四房

据说清朝初,永春五里街桃源人郑紫云因家境不好,携两子郑旺东、郑旺西上山来到介福养鸭。当时不知为什么,每晚每只鸭都会生两个蛋。因养鸭很顺利,家境渐渐转变,就想下山全家团聚。不想开始有这个想法后,鸭就不生蛋了,一旦没这种想法,鸭还是照样下两个蛋。当时,紫云公认为是介福风水很好,就决定和他的两个儿子一同在介福扎根下来。再后来,郑旺东传下四子,就分为一房、二房、三房、四房,逐步留传下来形成了现在的紫美“四房”。

3、郑仲

郑仲,字焦陵,生卒年无考据。少时家贫,投土匪,后被清廷招安,官至清朝总兵,授荣禄大夫。其夫人赐一品诰命夫人。

4、林俊德

林俊德(1938.3.13~2012.05.31,男,福建永春介福乡人),爆炸力学工程技术专家,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制造专业。长期从事空中爆炸冲击波、地下爆炸岩体应力波、爆炸地震波、强动载实验设备与实验测量技术等研究工作。获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获二等以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1990年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十八金库

传说,紫美村大烛寨有十八个金库。因此,代代都有人到大烛寨寻找金库,却从来没有人找到那十八个金库。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十八金库的谜底才被解开。原来大烛寨根本没有什么金库,而是因为它蕴含大量瓷土,而这些瓷土据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叫做十八金库。

6、石头公传说

龙津金狮殿供奉的是一尊粉红色的石头,名叫石大将军,俗称石头公。人们为何敬奉一块看起来很平常的石头呢?原来却有一个神奇而又动人的故事。

清朝道光年间,龙津长垅土窟菕建“长盛堂”厝。在砌石基时,小工挖石头,挖到一块长约60厘米,宽约50厘米,后背稍圆的粉红色石头。这石头与其它的不同之处就是颜色有点特别。石匠把它砌在石基上。第二天,人们继续做工,来到这里一看,原来这块石头昨晚从石基中跑出来了,大家都感到很怪。奇怪归奇怪,石匠又照样把它砌在石基上,而且砌得特别牢固,大家都以为这下石头可跑不出来了。可是第二天一大早,人们到这里一看,石头又从石基中跑出来了。这时大家就感到疑惑了,大家议论纷纷,莫非这石头是神。片刻,石匠略有所思,然后恭恭敬敬地对这块石头发誓:“石神啊石神,您要是真有灵圣,我老婆跑了,不知去何处,您就保佑我,叫我老婆回来吧!我一定为您建座宫殿,让人们世世代代奉敬您。”

原来,这石匠是德化赤水人氏,因长期在外做工,很少回家。妻子嫌其家境贫寒,又不堪孤单寂寞,去年离家出走,杳无音信,无处寻找。

这次建厝石基砌好后,石匠回家了。一进屋里,眼前的一幕真是让他惊喜不已,老婆果真回家了,在料理家务。石匠问老婆:“你去了这么久,我以为你永远不回来了,这次你是怎么想回来的?”老婆说:“不知怎的,前几天,我走到哪里,前面都是石头如雨,往我方向打来,挡住我的去路。我还朦胧看到一位身材魁梧的将军,威严地说:‘女人啊女人,你男人是个好丈夫,他好想念你啊,快回家吧,要不然,就打断你的腿!’这时我猛地清醒了,一直往回家的路跑,一到村里,石头就不见了。真是吓死我了,我的心好久才平静下来。”

石匠如愿以偿,有一个完整的家了,当然是这块石头显灵。石匠果不食言,来到龙津后泽角落选个风水宝地,建起一座宫殿,把这块石头安放在店里让人们奉敬,庇佑四方百姓。长期以来,这里香火旺盛,前来朝拜的香客络绎不绝。

7、王大元帅由来

商朝末年,中原(今山西)有一户王姓人家的儿子,名叫元善,自小聪明伶俐,力大无穷。长大后从军,周文王令王元善带兵出征讨伐商纣。出征前,文王在王元善的额头上点上金星。自此之后,王元善与李将军、杨将军等诸将,屡战屡胜。班师回朝时,周文王甚为喜悦,敕封王元善为大元帅。

王大元帅于昔日四月十四日仙逝,玉皇大帝赐予天怄福院享乐,并命北斗星侍卫左右。王大元帅的神剑一边六颗星星(南斗六星添福寿),另一边七颗星星(北斗七星挡灾殃),把手南天门。

历史沧桑,民间为求平安,建宫庙来敬奉王大元帅圣神。明朝年间,德化梓溪地方动乱,扬美郑氏一世祖泉辉号焕若蒙王大元帅赐予玄卜,搬迁到永春介福扬美,并在佛亭巷建大静庵,四时香火鼎盛,许多善信争相崇拜。

8、道德寨——大竹寨

道德寨建于何时不得而知,原来该寨与天马山在每天夜晚都会发出毫光,像道场上一对大蜡烛闪闪发亮。后来扬美六世祖郑坚龙之妻安葬于道德寨半山腰,在挖掘坟墓时,从墓道里喷射出五气体后,再也不会发出亮光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大炼钢,砍伐树木,寨上生长许多竹子,形成大片竹林,因此人们又叫它大竹寨。

9、风流岭

在介福福东村与湖洋镇之间有一道海拔一千一百多米的崇山峻岭,岭间有一条一米多宽的盘山石道,共有五千多级,一直通向德化县城。因为这道山岭流传着一桩关于阿风和阿流的故事,人们便称它为“风流岭”。

传说很早以前,岭住着一户双胞胎兄弟,大的叫阿风,小的叫阿流。因父母早逝,兄弟俩相依为命,耕种着祖传下来的几亩土地,省吃俭用,日子倒也过得很清闲,到二十岁时,也有一些积蓄。准备翻盖新屋以后,大哥阿风先娶亲。

有一天,兄弟俩上山砍柴,路上忽然听到哭声。兄弟俩便循声寻去,在羊肠的黄土道边看见一个脚夫捂着脸痛哭,路上淌满香喷喷的花生油。原来是因雨后羊肠小路打滑,脚夫不小心摔了一跤,将油罐打破了,这一担油他可是赔不起的呀。问明了情由,兄弟俩安慰了脚夫一番,回家拿出一些积蓄的钱周济给他。脚夫万分感激地接过钱。当他回首观望这条羊肠小道,不禁叹息:“你们周济了我一人,却有许多人还要因这条山路受苦呀。要是有人能铺一条石路,那真是积德无量啊!”

脚夫的一席话,深深地击撞着兄弟俩的心。他俩想:这条岭是德化到永春、仙游的必经之道,是德化瓷器和山货通向各地的商贾脚夫的谋生之路。官府虽然几次三番喊修路,路却未见修过一寸,捐款却一次次地落入他们的腰包。要是真能修一条石径,那多好啊!可是,哪来的钱?哪来的人力?要花几年的功夫?兄弟俩整整为这事商量了七个晚上。终于兄弟俩决定,房子暂不翻修,娶亲暂不考虑,把所有积蓄的钱都花在建造石径上。于是,他俩择了吉日,请了打石师傅,破土动工修建石路。兄弟俩整天没日没夜地干活。他们的行动感动了乡亲邻里,土地由乡亲代耕。过路的脚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众人齐心协力的支持和帮助,给兄弟俩极大的鼓舞。他俩整整干了七七四十九个月,终于铺筑了一条宽一米,长五千多级的石径路,在岭上还建了避风雨的雨亭。

消息一传开,人们纷纷赞颂阿风和阿流立下的功绩,争相走这条宽畅的大石道。有一天,一位脚夫挑着山货,带着两位姑娘从德化来岭下,说是要当面酬谢。当脚夫得知修路的是当年周济他油款的兄弟俩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来到兄弟俩简陋的茅屋,拉着两位妙龄的姑娘说:“孩子,快,快给恩人叩头。”一直弄得兄弟俩不知所措。原来,这两位姑娘是他的双胞胎女儿。自那次油罐摔破,受到周济之后,脚夫念念不忘这对后生家的恩情。此番前来,一是感谢有人开凿了石路,实现了他的宿愿;二是顺便拜谢周济之恩。没想到,筑路的事只因他说说而已,这兄弟俩却费尽苦心办成了,老脚夫感动得涕泪满面。尔后,他眉开眼笑地拜托村里的“月老”,说是想把这对女儿许配给兄弟俩,不知他俩愿意不愿意。兄弟俩望着两位淡妆素裹、体态健美的姑娘像山茶花一样朴素、端庄、美丽,心里甜滋滋的。后来,他们匹配成婚,村里整整热闹了三天三夜。婚后,兄弟俩一直合着生活,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从此以后,为了纪念阿风和阿流修建石径的功德,人们便用他俩的名字,把盘桓这条石路的山岭叫做“风流岭”,岭上的雨亭叫“风流亭”。

10、介福石塔

介福石塔始建于元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花岗岩构造,实心攒尖顶,通高6米,五层六角,层层朝北,雕有佛像。该塔位于福东村南部溪边,古代劳动人民建塔是为了镇住对面石驼山上石蛇作祟之用。于1994年正月被盗,2000年按原样重建。该塔为国防军事地图的重要标志,是永春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1、福东村名的由来

公元1944年,介福内丘小学校长林问三(民国省立中学毕业,紫美前洋人)因该地处于介福乡的东部而命名为福东。自经济体制改革后,定名为福东村,分为大丘头、扬美两大自然村落,东至湖洋镇锦溪村、西至五里街镇蒋溪村、南至桃城镇外丘村、北至本乡紫美村,以林、郑两大姓氏为主。

12、“西河衍派”来历

太始祖比干遇难时,正妃有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遂携婢女四人避难于牧野长林之中,及期于石室中产一男取名泉。周武王得天下,旌表比干忠烈,召其夫人及遗孤。因泉生于长林石室,赐姓林名坚,拜为大夫,食采清河。后命为监,移封博陵公,子孙昌盛,支派波及九洲。坚公诞于淇水,地处古黄河之西,该地古称西河。故林郡望为“西河”,称“西河衍派”,社团组织称“西河堂”。

堂联:西林诞育,存孤实抗回天义;河朔受封,报国常怀贯日忠。

13、大丘头由来

邵州刺史林蕴九世孙五居士从正,六居士从周于宋朝年间游学永春,居住在东关镇碧坑大丘头。五、六居士读于斯,仙蜕于斯,而家属仍居原籍莆田。据谱牒记载,系五居士之六世孙长嘉之子兴居,始入永春长住碧坑,修祖庙,陈宗器,设裳衣荐时食,以宋祀典,而尽谛赏之义。兴居四世孙进孙再由碧坑移居盖福洋,为怀旧泽,并示不忘其祖,乡名曰大丘头。同时并迁五居士坟墓于大丘头东格山,号曰观音坐殿。六居士在碧坑,号曰虎尾渊。

二、故事

1、郑仲之犁头向水头流

郑仲少时家境贫寒,常受邻里欺负。有次郑仲下田做活,他母亲送饭给他,路上被人欺负,让人往饭里扔沙子。再有一次,竟被人往饭里扔粪便。第一次被扔进沙子,饭勉强还可以吃,第二次被扔进粪便,这饭叫人如何吃得。郑仲越想越生气,回家经过苦旱坝时,就把犁扔进苦旱坝说“我郑仲如果能够出头,犁头就会向水头流”。

2、郑仲之杀某(老婆)烧祖

郑仲因常受邻里欺负,气愤不过,上七大山投土匪。土匪头子看他长得人高马大,很是喜欢。但又怕他是清廷派来的奸细,要他立下投名状,回家先把老婆杀了,祖屋烧了。这样一方面可断了他的后路,一方面也能让他无后顾之忧。郑仲下山之后,抓起一只鸡杀了当作杀老婆,堆起一起稻草烧了当作烧祖屋。回到寨里,土匪头子带他上了七大山山顶远望,正好把他的祖屋看得一清二楚,知道自己造假露馅。土匪头子重新给了他一次机会。郑仲再次回到家后,犹豫不决,他老婆一见,狠下心说:“在这里杀我不如带到山寨上杀,让他们亲眼所见,使人无处怀疑;烧祖屋,就把自家的那份烧了。”上了山后,土匪头子看见郑仲老婆很有胆识就没杀她,也让她加入土匪队伍,后来演变成“入寨不杀人”。

3、漏琼瑶

清朝时期,紫美村来了一个隐士,在大烛寨深山中建造了一座很漂亮的庄院,长年隐居。因古时没什么娱乐生活,听戏是其中一种比较高级的娱乐生活。这位隐士可能也比较会享受,在建庄院时也搭了一个戏台。但是其庄院处于深山之中,从来没有人会想去那里听戏,所以也就一直没有人去那里唱戏,相当于有搭台没唱戏。庄院处于深山中,一直都是冷冷清清的,就像被人遗忘的琼楼玉宇,所以叫做漏琼瑶。

4、角内寨

角内寨原名溪口山,属德化县三班镇地界。据传,有一年,紫美村与三班镇溪口村村民就角内寨归属问题引发争议,请县官过来判决。县官经过调查,就于紫美村垱乾某某堂祖屋(现已毁坏)前排起八仙桌(桌是由三班溪口村民提供的)进行判决,当场判给德化三班。当时紫美村垱乾有一个叫郑钱新的小孩比较调皮,在县官判决时,钻进桌底,看到整张桌并未做什么记号,就偷偷将垱乾这座祖屋的厝堂写在桌脚。当县官判决后,三班溪口村民来收桌准备回家时,钱新就爬上桌大骂:“你们这些人啊,县官受你欺骗,让我们的山被你贪去,现在连桌都要贪吗?”三班溪口村民听了就很气,说:“明明都是我们的桌,怎会变成你们的。”现场就吵起来。县官一看,就说:“小孩,你说桌是你的,有什么证据啊?”钱新就说:“证据有有,我不说,他们先说。”三班溪口的村民本来没想到会出现这种事情,当然没去注意桌有什么特征,就说:“没什么证据。”钱新就说:“这张桌的桌脚刻有我们祖屋的厝堂。”县官马上就叫人看一下,发现确实有厝堂名。当场就很气,说溪口村民连桌都要贪,山一定也是有贪,就将角内寨改判一半给紫美

5、鬼火

不知从何时起,每到晴天的时候七大山上就会出现忽隐忽现的蓝色的星火之光,即鬼火。通常鬼火是出现在坟墓较多的地方,但七大山甚少有坟墓,那为什么七大山却有这么多的鬼火呢?原来,清康熙年间,紫美郑畅在七大山落草,每次下山劫掠后,总把人带回七大山上砍头,并把尸体抛在山上。因杀的人多了,山上就留下了许多骨头,所以会经常看到鬼火。

6、灵应岩史略

灵应岩相传始建于宋朝末年,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规模雄伟壮观,风景优美,得山川之灵秀。后殿正中供奉观音佛祖金身圣像,中殿供奉释迦佛圣座,左偏殿供奉珈蓝爷,右偏殿供奉达摩祖师。半岭亭供奉护界公等佛尊。四时香客络绎不绝,香火鼎盛,海内外四方善男信女,极尽崇拜虔诚。

明朝正德年间,朝廷曾赐“圣旨牌”以示佛祖之灵应,直至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杞标”烧寺毁佛,本岩赖佛祖之灵应,“圣旨牌”幸免遭劫难。后竟因势所趋,于公元1967年丁未年岩寺、佛像遭受人为毁坏,仅存一片废墟。改革开放以来,为大力弘扬我中华民族宗教文化,联络海外“三胞”爱国爱乡有识之士,大丘头林氏众族人萌发重建之念,并获得海外侨亲赞许。遂于公元2000年庚辰年荔月开通自“如在堂”祖宇门口至本岩公路,全长八百米,宽三点五米,同年腊月上殿、下殿及两旁书院落成。近年来,经过几次装修,成为一座完整岩寺。

7、德水寺史略

德水寺位于介福之东,扬美境内。有一奇观,松柏苏生(注:寺后寨边有一颗松柏树,1958年被砍伐烧炭炼钢铁,1978年树头再发新芽生长起来,至今直径已有30公分)。寺后寨坪平坦宽广,是夏天乘凉的好地方,堪称介福第一寺。

德水寺原名德水庵,坐午子兼丁癸,水出乾,始建于明朝万历癸卯年,奉祀释迦尊佛、观音佛祖、齐天大圣、神农大帝、保生大帝,威灵显赫,护国庇民。

明代,盖德堂释弟子,自幼茹素之请,五佛托梦,飞炉在德水寨旁松檞中翰音。报更乃起早急趋寨边,果见香烟袅袅上天,香炉浮献五尊佛名即会果诸房亲,迎回奉祀,塑金身,建庵堂,四时香火鼎盛,八方善信虔祥。

清朝康熙年间,七台山林中部下,郑某欲占吾乡,赖佛灵圣,传梦卫乡杰士,孚衷派民众在德水寺瞭望,乃避劫难;解放军二六○团驻庵建剿匪营部,祈护全胜。

世事沧桑,年湮代远,庵倾墙圮,共和国庚辰年,郑公祖师,赐以玄机,扶乩重建,名德水寺。

8、龙船寨

清朝康熙年间,紫美郑畅意图谋霸占扬美家族财产及土地,发动兵马入侵。当时,扬美郑氏家族第七世祖卫乡杰士十五叔(讳水崇,字学凝,号孚衷)率领族人共同修筑山寨,因其形状像龙船,故称龙船寨,作为扬美郑氏族人躲避匪乱的场所。

郑畅率领匪徒前来攻打龙船寨,扬美郑氏族人紧闭寨门,封锁交通要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郑畅暗中派人买通扬美族人郑有权作内应,让他在攻打山寨时偷偷放开寨门,赏银三百两。某日,十五叔水崇在吃饭时被饭粒噎住,预感不祥之兆,就与郑有权互换看守寨门,使郑有权的奸计不能得逞。那天,恰好郑畅率匪徒攻打龙船寨,不远处龟山前圣灵宫供奉的赵大元帅显灵,供桌上的香火灰飞到火药枪的引信上,点着火药枪,连发三枪,打伤这些匪徒。郑畅后悔念道:“鸟精有权,吃钱三百两,允我打开寨门,大枪连砰三门。”郑畅知道扬美郑氏族人防范严密,只好退兵,内奸郑有权得到族人的严惩。

龙船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保护了扬美郑氏族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扬美族人躲避匪患的好地方。

9、九牧传芳

闽林十六世披公,天宝十一年登第,官临汀别驾,有德政名闻阙下,御史李栖筠奏授太子詹事。披生九子: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茛,皆登第,均任刺史,世称“唐九牧”。 九牧英才辈出,敕封为天妃的林默姑、扳倒严世蕃的御史林润、民族英雄林则徐,均九牧华裔。宋代,尊公九世孙杞,生九子皆登第,俱任知州,世称“宋九牧”。闽林披公、尊公派下,均称‘九牧传芳”。

堂联:唐代兄弟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

三、长诗

1、织锦成文诗

一别良人长独守,肝肠寸断泪双垂。念夫晓夜归何处,宿路食风却受悲。春去秋来冬又到,两轮日月互驰驱。妾想征夫归不得,思量万里送寒衣。雁杳鱼沉音信断,蓝桥阻隔天雁书。路远山遥无依伴,弓鞋短小步难移。开箱取线添珠泪,对镜梳妆懒画眉。仰见梁间双燕子,朝去暮来对对飞。孤雁天边声惨切,衿寒枕冷孤守帏。织锦成文献天子,赐我丈夫及早归。夫妻本欲百年期,谁知中途两别离。临行说出三分话,此情绵绵无绝时。

2、老翁逥文诗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老夫年高心内愁,严生不见下常头。自知身边十分老,听老从头说根由。头老鬓边生白发,眼老如常视不真。牙老吃饭难得碎,口老言开语不明。耳老不听人言语,舌老谈说话不真。年老难拿三五两,身老曾见全骨头。腿老骨条难移步,背老腰酸低了头。曾听古人说几句,时间记在我心头。明知合眼空回首,一旦无常万事休。

四、谚语63则

1、脚踏别人地,头笠别人欺:出门在外讨生活,非常不容易,往往会受到本地人的欺负,平时要戴着斗笠,低着头,注意收敛。

2、宠儿不孝,宠狗爬灶:过于溺爱孩子,会导致孩子不孝;过于疼爱狗,狗也会得寸进尺,甚至爬上灶台偷吃东西。

3、心肝要好,风水不用讨:意思是说做人良心要好,不管命怎么不好,最好都会变好。

4、过一沟,吃三“凹”(碗的意思):古时候,物质短缺,每顿饭能喝上一些稀粥就不错了,所以很容易饿。往往是刚吃过饭,只要出门走一段路,翻过一个山沟,就会感觉饿,能够再吃三碗。

5、“徘”(坏的意思)猪贪别人槽:自己有的不喜欢,却喜欢别人跟自己一样的东西。形容一个人真奇怪,坏行。

6、怨生不怨死:平时相互吵架肯定会有,但人死如灯灭,我们应该要放开胸怀,一切从头来。

7、知了鸣,天放晴。

8、求人不如求己,要吃自己有,要做自己会。

9、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10、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

11、扁担、柴甲挂肩头,三顿“免惊”(不怕的意思)无物入喉咙。

12、饲(养的意思)大猪牵来抬(杀的意思),饲外甥却不来(白养了)。

13、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女大不中留,猪油蒙了心。

14、吃哥哥“想气”(生气的意思),吃嫂嫂“念腻”(唠叨的意思),吃父、吃母不了时。

15、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穿衣)。

16、初伏萝卜末伏菜。

17、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18、儿子疼小的,媳妇疼巧的。

19、公鸡打架头对头,夫妻吵嘴不记仇。

20、人要靠五谷养,田靠粪土长。

21、种地不“下”(施的意思)粪,等于瞎胡混。

22、八月栽菜,有吃有卖。

23、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24、人勤地不荒。

25、未吃五月节粽,破裘不通放。

26、六月天,七月火,石头盘煎勒粿。

27、好上元好早稻,好中秋好晚稻。

28、九月黑,不达十月初一雨。

29、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年高田枉费心。

30、罩雾罩不开,戴笠披棕衣。

31、一点雨一个泡,有米无通撒(煮)。

32、一天剥皮(脱衣),三天店被。

33、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

34、要有好下继(后代),不免好老爸。

35、顶厝人教仔,下厝人仔乖

36、多仔饿死爸,多媳妇饿死大家。

37、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38、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39、打虎亲兄弟,打火亲同姒。

40、找翁拿钱在身边,招仔拿钱在苦坑。

41、见仔叫,见某笑,见父母气甲渗青尿。

42、伺(养)猪不论糠,伺仔不论饭,伺老爸着数顿。

43、伺(养)仔伺甲肥露露,伺老爸瘦甲剩一只骨。

44、猫母爬墙,猫仔看样。

45、翁某相随,免吃都会肥。

46、忆着家庭,不顾前程。

47、忆着吃,契兄(勿会)记勒捉。

48、没有西施面,也要牛牯力。

49、东行西觅,卡强座厝内。

50、东行西走,不如上山割草。

51、有食在面勒,有穿在身勒。

52、三顿饭米若吃饱,猪脚方肉都无巧。

53、生水在肢骨,妆水才一出。

54、爱某水,给某挑水。

55、翁生某旦,每日对看。

56、爱水不惊流鼻水。

57、爱风度,不爱温度。

58、身穿西装现领,厝内在勒吊鼎。

59、高裕人乞食性命。

60、有钱人恭敬,无钱人看轻。

61、有钱说话响叮当,无钱说话就不通。

62、坏钟连累鼓,坏翁连累某(老婆)。

63、水流落去滑溜溜,流起来拱拘瘤。

五、烧造

1、盖碗

历史沿革:盖碗,就是配有一个盖的碗,这种碗有保温、卫生的效用。1973年,龙津村村民陈金烟大胆创新,根据市场需求,改革技术,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大、中、小盖碗。盖碗款式繁多,有4寸的、5寸的、6寸的、8寸。“盖碗”碗面绘制各种花草或飞禽走兽的图案,使得盖碗呈现古朴、典雅、美观,深受海外人士喜爱,远销伊朗、伊拉克等国。

工艺流程: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

产品用途:盛饭、菜,有卫生、保温的效果。

2、珍珠釉

历史沿革:1995年,介福龙美陶瓷工艺厂研制出一种新型陶瓷装饰新材质“珍珠釉”。 这种珍珠釉具有淡雅素静、颗粒凸起的艺术效果,它不同于传统的平面颜色釉,它追求那种“回到大自然中去”的优雅色彩,有白色、蓝色、粉红色等,用它装饰高档陈设瓷显得新颖而高雅。1996年,在国家科委举办的“星火计划实施十周年暨‘八五’农业科技攻关成果博览会”中被评为优秀项目。

产品用途:装饰高档陈设瓷

六、婚礼

1、合八字

合八字:龙虎相斗,鸡犬不相见。

2、踢轿门

踢轿门:今要轿门两旁开,金银财宝做一堆;新娘新婿入房内,生子生孙作秀才。

3、同姓忌婚

同姓忌婚:男妇同姓,生子不蕃。

七、葬礼

丧事程序

习俗沿革:葬礼的举行在闽南地区自古至今都非常隆重,故有“生在苏杭二州,死在福建泉州”的说法。

主要内容与形式:

(一)组织机构(力求老、中、青诸代表人物参加):主事3人(总指挥、记账、执笔);出纳;招待(礼生2人)、采购、炊事等。

(二)机构成员职责

(1)总指挥:安排丧事各仪程工作,巡礼、督促各仪程落实情况;

(2)记账:负责详细记载亲朋送礼项目数字;

(3)执笔:写挽联、毛毯、花圈等;

(4)招待:伺候亲友进场,恭请烟、茶、点心等;其中礼生在亲戚进场时,应立即到礼房向亲戚行礼(下跪)。

(5)采购、炊事:准备伙食、点心等。

(三)出殡队列

租山→遗像→白彩旗→大门灯→开山鼓→奠字匾→花圈→大鼓吹→挽联→西乐队→鼓队→火斗→棺→西乐队→送殡

八、节气与习俗

初二请女婿

每年正月初二女儿女婿到岳母家吃团圆饭,给父母拜寿,祝他们新春快乐,福如东海,万事如意。

九、俗神信仰

1、紫南宫

紫南宫,系紫美村之圣地。源于光绪年间四班(即紫美)信士弟子合建土木结构宝月堂,后损坏。1990年,在海外侨胞的资助下,紫美村重新在紫美紫龙潭边建起紫南宫。建成后宫殿雄伟壮观,正殿供奉张公圣君、协助国侯、武功祖师、朝天圣侯,偏殿供奉观音佛祖,四时香火鼎盛,八方善信虔祥。

2、破土

每家在建宅,需向风水先生请教,选择一天好日子,办果合金,敬土地公,按时分钟,带锄头挖洞一个,烧金作为建宅开工破土。

俗信,孩儿命相不好,动年多厄,便求神佛慈悲放祥光庇佑。择一吉日,或是佛诞日仗僧或延道做“爰表”并带铜钱七七四十九枚,五色丝线各一只,同供奉献后取回放在小儿枕边三夜,取起与其衣服同存至成人(即16岁)。斯时,再到所拜认的佛庙去叩答而了却。俗信神佛只能降福佑至成人。在拜契期间,每逢所拜认的神佛的佛诞,孩子的生父母都需备斋去诚心奉献,以求神佛的保佑。

十、祖先信仰

鬼节

习俗沿革:闽南各姓氏,有七月十五做节敬奉祖先的风俗,而紫美村的七月半节却各不相同,从十二到十五都有人过鬼节。

主要内容与形式:过节当日,准备米饭等请祖公、祖妈,并烧金纸、点香。

十一、物候天象知识

春南夏北,无水通磨墨;春北夏南,草埔成潭:春天如果吹南风,夏天如果吹北风,就很难下雨,无水自然不能磨墨;春天如果吹北风,夏天如果吹南风,就会连续下雨,雨下得多了,整个草埔看上去就像一个潭。

早日不成天,晚日慢慢煎:早晨如果太阳早早升起,往往会阴天或下雨;早上如果太阳比较晚升起,往往是晴天,而且是比较热的。

小寒大寒,没寒都寒。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

六月风不够,十二月风有剩。

雨沃(浇)上元灯,日晒清明钟。

春寒雨那弹(下),冬寒雨四散。

春黑冬白,雨仔泄泄。

春雾晒死鬼,夏雾出大水。

东闪(电)一,西闪七,南闪现到,北闪无消息。

西北雨,不过笊篱笆。

小暑落雨饿死鼠,大暑落雨饿死牛。

午时雷不过未时雨。

六月十二,无风台也有雨意。

七月半粿吃了看溪尾: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后,每天的天气只要看溪尾方向(南方)天空中,如乌云密布,就是马上下大雨;如万里无云,天气就十分晴朗。

立秋无雨最堪忧,万物从来只半收。

重阳无雨一冬晴

十二月南风现报。(十二月若吹南风则马上下雨)

蚯蚓上路要下雨。

雾缠山腰,无三日烧。

日头生脚,无三日干。

雨打五更日晒水。

久雨望庚甲,苦旱望丙丁。

甲子雨,丙寅晴。

十二、其他

1、饮食禁忌

忌用筷子汤匙敲打碗碟,据说敲打餐具会伤财气。且在用膳时,忌将筷子插在饭碗中,因这样有如插香孝祀鬼神。又如请客,忌上四或六道菜。因为四碗菜乃用于款待轿夫,六碗菜则用于祭祀坟头。

2、读书人禁忌

读书人认为字很珍贵,最忌讳的是烧掉了写字的纸,也忌讳用有字的纸擦屁股,认为这是污辱了圣人。还有忌讳学龄前儿童用手随意拨算盘,认为那样会算数不清。

3、木工禁忌

木工忌讳别人摸他的量斗,曲尺。俗话说摸木工爷不吉利,意思是会没有安全。

4、孕妇之守护神——胎神

谓“胎神”是指与胎儿灵魂相通之神。专管胎儿的灵魂。通常活动于孕妇的周围,潜伏于孕妇的寝室、住宅或其他器物上,具有保护胎儿的作用。胎神又被称为胎煞,神可敬,敬不可犯。故孕妇禁忌甚多,大致两大类:住宅和起居两方面。

(1)孕妇的住宅禁忌:忌移家具;忌搬动砖瓦;忌钉钉子;忌挂人物画像;忌拿进新的东西。

(2)起居生活禁忌:忌露宿野外;忌采摘瓜果;忌观看戏曲;忌参加丧葬;忌摘花采果;忌进产妇家门;忌参与婚娶;忌接触神佛事活动;忌跨越牵缚牛、羊、马的捆绳,否则产期延误两个月,亦忌跨越秤具;忌以剪刀剪东西;忌捆缚器物;忌以针锥钻物;忌见月蚀、日蚀;忌用草绳生火;忌接近要地,禁止孕妇到重要场所;忌食人家喜丧送来的食物;忌煎食物;忌食蟹;忌在孕妇面前谈猴子;忌食野味。

5、长命锁

习俗沿革:父母亲生孩子不易,养孩子更难。因此,喜获麟儿,自然高兴,相当珍重,而对于祖辈及老年人得子嗣者就更是爱若明珠。为了能使孩子平安顺利长大成人,人们想出各种消灾获福的办法,带长命锁便是其中之一。长命锁是挂在颈间胸前锁形饰物,借自然力量以保佑佩带者健康长寿。

主要内容与形式:长命锁一般用白银制作,也有用金或铜镀金等制作。长命锁有两面镌字,亦有单面镌字的,如“长命百岁”、“富贵安乐”等。长命锁以“百家锁”为贵,取百家福佑之意。百家锁取法:大体是由生父母先用白米七粒,红茶七叶,用红纸包起来,总共要准备两三百包,散发给亲友,收回时须由各家主备钱数十文、数百文不等,然后将收集的钱购置银锁,正面镌刻“百家宝锁”、反面镌刻“长命富贵”。

6、介福仙

介福仙:古时,介福人非农忙时,大都聚在一起从事陶瓷工作。因人多,工作时就互相“话仙”(即聊天)、打趣,渐渐就被传为“介福仙”。

7、走窑嘴,雨淋淋

走窑嘴,雨淋淋:在龙窑从事陶瓷工作的人,平时聊天聊个不停,话就像雨滴从屋檐滴下那么多。

8、龙窑工艺

龙窑亦称蛇窑、蜈蚣窑。龙窑呈长条形,依山坡所建,由下自上,如龙似蛇,故名。窑室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龙窑最大优点是升温快,降温也快;可以快烧,也可以维持烧造青瓷的还原焰。故有说龙窑是青瓷摇篮。影青、黑釉瓷等大都是在龙窑里烧成的。

风流岭

在介福福东村与湖洋镇之间有一道海拔一千一百多米的崇山峻岭,岭间有一条一米多宽的盘山石道,共有五千多级,一直通向德化县城。因为这道山岭流传着一桩关于阿风和阿流的故事,人们便称它为“风流岭”。

传说很早以前,岭住着一户双胞胎兄弟,大的叫阿风,小的叫阿流。因父母早逝,兄弟俩相依为命,耕种着祖传下来的几亩土地,省吃俭用,日子倒也过得很清闲,到二十岁时,也有一些积蓄。准备翻盖新屋以后,大哥阿风先娶亲。

有一天,兄弟俩上山砍柴,路上忽然听到哭声。兄弟俩便循声寻去,在羊肠的黄土道边看见一个脚夫捂着脸痛哭,路上淌满香喷喷的花生油。原来是因雨后羊肠小路打滑,脚夫不小心摔了一跤,将油罐打破了,这一担油他可是赔不起的呀。问明了情由,兄弟俩安慰了脚夫一番,回家拿出一些积蓄的钱周济给他。脚夫万分感激地接过钱。当他回首观望这条羊肠小道,不禁叹息:“你们周济了我一人,却有许多人还要因这条山路受苦呀。要是有人能铺一条石路,那真是积德无量啊!”

脚夫的一席话,深深地击撞着兄弟俩的心。他俩想:这条岭是德化到永春、仙游的必经之道,是德化瓷器和山货通向各地的商贾脚夫的谋生之路。官府虽然几次三番喊修路,路却未见修过一寸,捐款却一次次地落入他们的腰包。要是真能修一条石径,那多好啊!可是,哪来的钱?哪来的人力?要花几年的功夫?兄弟俩整整为这事商量了七个晚上。终于兄弟俩决定,房子暂不翻修,娶亲暂不考虑,把所有积蓄的钱都花在建造石径上。于是,他俩择了吉日,请了打石师傅,破土动工修建石路。兄弟俩整天没日没夜地干活。他们的行动感动了乡亲邻里,土地由乡亲代耕。过路的脚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众人齐心协力的支持和帮助,给兄弟俩极大的鼓舞。他俩整整干了七七四十九个月,终于铺筑了一条宽一米,长五千多级的石径路,在岭上还建了避风雨的雨亭。

消息一传开,人们纷纷赞颂阿风和阿流立下的功绩,争相走这条宽畅的大石道。有一天,一位脚夫挑着山货,带着两位姑娘从德化来岭下,说是要当面酬谢。当脚夫得知修路的是当年周济他油款的兄弟俩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来到兄弟俩简陋的茅屋,拉着两位妙龄的姑娘说:“孩子,快,快给恩人叩头。”一直弄得兄弟俩不知所措。原来,这两位姑娘是他的双胞胎女儿。自那次油罐摔破,受到周济之后,脚夫念念不忘这对后生家的恩情。此番前来,一是感谢有人开凿了石路,实现了他的宿愿;二是顺便拜谢周济之恩。没想到,筑路的事只因他说说而已,这兄弟俩却费尽苦心办成了,老脚夫感动得涕泪满面。尔后,他眉开眼笑地拜托村里的“月老”,说是想把这对女儿许配给兄弟俩,不知他俩愿意不愿意。兄弟俩望着两位淡妆素裹、体态健美的姑娘像山茶花一样朴素、端庄、美丽,心里甜滋滋的。后来,他们匹配成婚,村里整整热闹了三天三夜。婚后,兄弟俩一直合着生活,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从此以后,为了纪念阿风和阿流修建石径的功德,人们便用他俩的名字,把盘桓这条石路的山岭叫做“风流岭”,岭上的雨亭叫“风流亭”。

灵应岩


  

灵应岩相传始建于宋朝末年,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规模雄伟壮观,风景优美,得山川之灵秀。后殿正中供奉观音佛祖金身圣像,中殿供奉释迦佛圣座,左偏殿供奉珈蓝爷,右偏殿供奉达摩祖师。半岭亭供奉护界公等佛尊。四时香客络绎不绝,香火鼎盛,海内外四方善男信女,极尽崇拜虔诚。

明朝正德年间,朝廷曾赐“圣旨牌”以示佛祖之灵应,直至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杞标”烧寺毁佛,本岩赖佛祖之灵应,“圣旨牌”幸免遭劫难。后竟因势所趋,于公元1967年丁未年岩寺、佛像遭受人为毁坏,仅存一片废墟。改革开放以来,为大力弘扬我中华民族宗教文化,联络海外“三胞”爱国爱乡有识之士,大丘头林氏众族人萌发重建之念,并获得海外侨亲赞许。遂于公元2000年庚辰年荔月开通自“如在堂”祖宇门口至本岩公路,全长八百米,宽三点五米,同年腊月上殿、下殿及两旁书院落成。近年来,经过几次装修,成为一座完整岩寺。

纵死终令汗竹香
  
  【 颁奖词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胡占凡:把能够拥有的时光都献给了岗位,最后还在向目标冲锋。这是一位真正用 信念撑起 生命尊严的军人。
  
   张瑞敏:以智殉国,铸就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致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的倔强马兰。
  
  【 事迹
  
  《 林俊德:一生奉献给核事业的科学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周边小学

介福中心小学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X346

周边乡镇

介福乡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

周边村庄

介福紫美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X346(紫龙路)

福东村 地址:泉州市永春县

龙津村 地址:泉州市永春县